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素月
Lee,Su-yueh
論文名稱: 本質.禪機 —「舞動中的張力」水墨創作研究
Essence and Zen: The Tension in Action in Chinese Ink Painting
指導教授: 莊連東
Chuang, Lien-Tu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8
中文關鍵詞: 本質禪機張力舞動水墨創作
英文關鍵詞: nature, Buddhist allegoric words..., The tension in action, to wave, Chinese Ink Pain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28下載:2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是筆者透過事物的內心直觀感受後,獲得舞動的情感符號,試圖從圖像的內在意涵與外在形象來傳達創作者內心與形象精神的合一。不論是否具有風格、是否獨樹一格、是否與藝術潮流吻合,最重要的是形式的產生是否出自內心的需要。因為藝術品是某個意義上的情感表現,畫家在繪畫過程中就能得到滿足。
    本研究透過中國美學文獻的探究進入物象本質的觀照。內容觸及老莊哲學思想說明物的屬性及二元對立的兩面觀,以及東方根源事物蘊含的能量與當質點碰撞產生巨大視覺效果的變動質覺能量的頓悟。太極處於寂然不動是一種極危險的均衡,其中包含無限的變動因子。佛家無常論說明變動是一種原則。因此對應自然的動態能量,藝術家必須達到自由境界,才能創造藝術的美。另一方面以西方美學解釋本質直觀,與克羅齊派美學家的直覺即表現、藝術即表達。為了表達舞動效果,透過異質同構、陌生化的手段來強化視覺張力。
    「舞動中的張力」在靜止的畫面中,透過舞動主題表現,產生了張力與韻味。創作者試圖從舞動中的生命植物的創作,在平面視覺作品中以水墨創作方法展現,表現韻律及舞動中的圖形知覺。傳達筆者之思想、感情。本創作為達到畫面圖像具有舞動張力的視覺效果,透過重疊、透明、漸層、扭曲、旋轉、簡化、虛實手段來表現深度的內涵,企圖盡可能從自然植物裡產生新鮮概念,再現經驗裡的生命植物。舞動美感的水墨形式回歸到東方思想與水墨精神的傳達。最終目的使得古老的水墨題材,發現一個新的視覺形式。

    In this research, the author acquires dancing, emotional symbols through her directly perceived inner feelings about the surroundings. She tries to express the unity of inner feelings and formal spirits through the hidden meanings and the external forms of images. Whether the artworks are stylish, unique, following the artistic trend or not, the most significant point is whether the production of the forms come from the need of the heart. It is because works of art are emotional expressions of certain meanings. And artists could feel satisfied in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Through the inquiry into Chinese aesthetic documents, this research contemplates the essence of objects. 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property of objects in the philosophy of Laozi and Zhuangzi, the dualistic view of dual antithesis, the power contained in the root of oriental objects, and the epiphany of changing power and energy of visual perception caused by the collision of particles. That Tai Chi is quiescent and motionless is an extremely dangerous balance, which includes unlimited changing factors. Buddhist theory of impermanence explains that changing is a kind of principle. Therefore, corresponding to the dynamic energy of nature, an artist must meet the free state, in order to create the beauty of art.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earch explains nature and the intuition through Western aesthetics, and the conception of aesthetician of Croce's school that intuition is the performance and art is the expression. Dance to express the effect, through the isomorphism, alienating methods to strengthen the visual tension.
    The tension in dancing results in tension and charm throug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ance theme in the quiescent screen. The creator tried to adapt from the creation of dancing, living plants and show and perform the graphic perception of rhythm and dancing in the plane visual works with ink-painting creative methods.
    In order to convey the author's thoughts, feelings and achieve the visual effect with "dancing tension" on screen images, this artistic work is created through overlapping, transparent, twisting spinning, simplifying, isomorphism, and alienating methods to express the depth of meaning. The work attempts to generate new concepts from natural plants and reproduce the plant of life in the past experiences as far as possible
    The ink-painting form of dancing beauty finally returns to the expression of oriental thinking and the spirit of ink painting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work is to enable the old ink theme to find a new visual form.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謝誌 Ⅳ 目次 Ⅴ 圖次 Ⅵ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表現方式 0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03 第四節 名詞解釋 05 第二章 從物質的觀照到動態的能量觀 第一節 物的本質之探究 07  第二節 從物質屬性探究兩面觀 12  第三節 變動的質覺能量之探究 15 第三章 動態中的形象意象 第一節 動態概念發展 18 第二節 形象發展轉化的鋪陳 22 第三節 動態形式的力量 28 第四章 自我蛻變 第一節 內在情感與植物本質巧遇 39  第二節 羽化過程 46  第三節 翩翩飛起的效果與技法 48 第五章 舞動形象作品分析 58 第六章 結論 75 參考文獻 77

    王菊生,《中國繪畫學概論》,湖南 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8版。
    光復書局編輯部,《莫蒂里安尼》,台北:光復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版。
    光復書局編輯部,《新編近代世界名畫全集-梵谷(Van Gogh)》,
    台北:光復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版。
    安海姆(R.Arnhim),李長俊譯,《藝術與視覺心理學》,台北:雄獅出版社,
    1985版。
    朱光潛 朱自清等,《名家談藝術》,台北:牧村圖書有限公司,2002版。
    朱良志,《曲院風荷-中國藝術論十講》,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版。
    朱剛,《20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2版。
    余秋雨,《藝術創造論》,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版。
    余德慧,《中國人的自我蛻變—破繭與超越》,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1版。
    吳怡,《新譯老子解義》,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版。
    宋白華等,《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台北:木鐸出版社,1985版。
    侯敏,《易象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
    洪漢鼎,《重新回到現象學的原點:現象學十四講》,台北:世新大學出版中心,
    2008版。
    孫旗,《藝術美學探索》,台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2版。
    庫爾特.考夫卡(Koffka.Kurt,1886-1941),黎煒譯,《格式塔心理學原理》,
    台北:昭明,2000版。
    袁運甫,《有容乃大-論公共藝術裝飾藝術美術與美術教育》,濟南:嶺南美術出版社,2001版。
    高行健,《論創作》,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版。
    高楠,《藝術心理學》,台南:復漢出版社有限公司,1993版。
    康丁斯基,呂澎譯,《論藝術裡的精神》,台北:丹青圖書有限,2006版。
    康丁斯基,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版。
    張易,《道家的智慧》,台北:廣達文化有限公司,2009版。
    張清治,《道之美-中國的美感世界》,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0版。
    陳瓊花,《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5版。
    傅偉勳,《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6版。
    湯瑪斯.華騰伯格(Thomas E.Wartenberg),劉藍玉、張淑君譯,《論藝術的本質名家精選集》,台北:五觀藝術管理有限公司。
    菲力普.史托克(Philip Stokes),陳信宏譯,《不可不知的100位思想家》,
    台北: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版。
    黃才松,《黃才松畫集.五》,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5版。
    黃河濤,《禪與中國藝術精神的嬗變》,台北:正中書局,1997版。
    葉朗,《中國美術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版。
    葛路,《中國繪畫美學范疇體系》,廣西:漓江出版社,1989版。
    蔡辰男發行,《當代國語大辭典》,台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4版。
    劉旭光,《論質覺-對視覺藝術中質覺概念的研究》,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6。
    劉思量,《中國美術思想新論》,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1版。
    劉思量,《藝術心理學-藝術與創造》,台北:藝術家出版社,1998 版。
    劉梅琴,《藝術思維的現代詮釋》,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0版。
    潘旭瀾 朱光潛等,《中國古代美學藝術論》,台北:木鐸出版社,1985版。
    蔣勳,《中國美術史》,台北: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3版。
    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滕守堯譯,《視覺思維-審美直覺心理學》,
    成都:四川。
    魯道夫.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滕守堯譯,《藝術與視知覺》。
    蘇珊.朗格(Susanne.K.Langer ),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
    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版。
    顧俊,《中國繪畫美學史稿》,台北:木鐸出版社,1986版。
    莊連東,《穿透˙游移──時間意識中圖像與空間對話的水墨創作思考》 2010博士論文。
    BatesLowry,杜若洲 譯,《視覺經驗》,台北: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1 版。
    Benedetto Croce,正中書局編審委員會重譯,《美學原理》,台北:正中書局,1975版。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C%AC%E8%B4%A8(2011年5月5日)。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B5%E5%8A%9B(2011年5月5日)。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