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嘉琪
CHIA-CHI LIN
論文名稱: 「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響
The Effect of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on Creativity, Writing Ability and Writing Interest of Ju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陳學志
Chen, Hsueh-Chi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創造思考作文教學創造力寫作能力寫作興趣
英文關鍵詞: Creative Thinking, Composition Teaching, Creativity, Writing ability, Writing interes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16下載:7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將創造思考策略融入作文教學,設計一套適合國中生的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方案,探討該課程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響。本研究採用「不等組前後測準實驗設計」,研究對象為台北市某公立國中七年級兩個班的學生,其中參加「創造思考教學法」者為實驗組,參加「一般作文教學法」者為對照組。
    研究工具包括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寫作評定量表、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寫作興趣量表作業單、期末課程回饋單,所得資料以單因子共變數變異數分析進行考驗。
    研究結果如下:
    一、在創造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的流暢力、變通力及獨創力以及全量表標準分數等四方面的分數皆顯著高於對照組。
    二、在一般作文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文法修辭、內容思想、組織結構三個向度的分數無顯著差異。
    三、在創造性寫作能力方面:實驗組學生在作文敏覺力、作文流暢力、作文變通力、作文獨創力及作文精進力及總分等五個向度的分數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四、在寫作興趣方面:實驗組學生在「寫作興趣量表」的分數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五、分析期末課程回饋單,「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超過六成以上的實驗組學生帶來正向感受。
    本研究所使用的教學法確實對學生創造力有助益,雖未能有效提升學生寫作能力,但學生對於寫作課程普遍都有正向感受,仍有推廣的價值。最後期能以本研究結果與建議,提供教師作文教學或為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main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ntegrate the creative methods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to design a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Composition Program” which was suitabl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he course in writing teaching on the creativity, writing ability and writ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in junior high school. A nonequivalent pretest-posttest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employed. The subjects of this study involved the students of two classes. They were 7th grade students from a public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ity.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Composition Program” was implemen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taught in the traditional way.
    Instruments used were: (1)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2) Scale of Writing Performance; (3) Scale of Creative Writing Performance; (4) Writing Interest Questionnaire; (5) End of The Curriculum Feedback Questionnaire.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one-way ANCOVA.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were concluded as follows:
    I. Creativity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got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Fluency, Flexibility, Originality, and the total score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orrance Tests of Creative Thinking Test.
    II. Writing performance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de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ir writing ability, including grammar, contents, organization and the total score.
    III. Creative Writing Performance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de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ir creative writing ability.

    IV. Writing Interest
    Th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made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their writing interest questionnaires.
    V. End of The Curriculum Feedback Questionnaire
    Analyzed from the end of the curriculum feedback questionnaires, there were over sixty percent of the experiment group students who accept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Composition Program” were positive.
    The methods which the research used were useful for students’ creativity. Even though it can’t promote the writing ability of students in force, it is generally positive with the writing class i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t is our hope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may offer th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in composition teaching and references for teaching creative thinking teaching composition program.

    誌謝 iii 中文摘要 v 英文摘要 vii 目錄 ix 表目錄 xi 圖目錄 x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假設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寫作相關理論 13 第二節 創造力相關理論 20 第三節 創造思考作文教學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7 第四節 實驗程序 43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6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7 第一節 「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之影響 47 第二節 「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寫作能力之影響 51 第三節 「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寫作興趣之影響 67 第四節 實驗組課程回饋單的反應分析 70 第五節 綜合討論 7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1 參考文獻 85 附錄一 「創造思考教學」教案 93 附錄二 創造思考課程學習單 102 附錄三 一般寫作課程學習單 120 附錄四 實驗組學習單作品集錦 136 附錄五 作文評定量表 145 附錄六 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 146 附錄七 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評分標準說明 147 附錄八 寫作興趣量表 149 附錄九 期末課程回饋單 150 附錄十 量表作者使用同意書 152 表目錄 表2-3-1 以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的「創造思考寫作教學」相關研究 30 表3-1-1 實驗設計內容 34 表3-2-1 研究人數對照表 36 表3-3-1 作文評定量表之評分者信度 39 表3-3-2 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之評分者信度 41 表3-4-1 寫作教學課程主題一覽 45 表4-1-1 陶倫斯創造思考語文能力測驗兩組前後測平均數、標準差和調整後平均數 48 表4-1-2 陶倫斯創造思考語文能力測驗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 49 表4-1-3 陶倫斯創造思考語文能力測驗的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49 表4-2-1 作文評定量表兩組前後測平均數、標準差和調整後平均數 51 表4-2-2 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兩組前後測平均數、標準差和調整後平均數 52 表4-2-3 兩組學生在作文評定量表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 53 表4-2-4 作文評定量表中內容思想、組織結構與總分的迴歸線斜率及截距摘要表 54 表4-2-5 作文評定量表中內容思想、組織結構與總分的組內迴歸線相交點及差異顯著點及前測平均值對照 55 表4-2-6 兩組學生在作文評定量表的文法修辭項目的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57 表4-2-7 兩組學生在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 58 表4-2-8 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中流暢力、變通力與總分的迴歸線斜率及截距摘要表 59 表4-2-9 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中流暢力、變通力與總分的組內迴歸線相交點及差異顯著點及前測平均值對照 60 表4-2-10 兩組學生在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的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2 表4-3-1 寫作興趣量表兩組前後測平均數、標準差和調整後平均數 68 表4-3-2 兩組學生在寫作興趣量表的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結果 68 表4-3-3 兩組學生在寫作興趣量表的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摘要表 69 表4-4-1 課程回饋單1-12題內容與實驗組反應次數分配 71 表4-4-2 實驗組對創造思考教學課程的感想內容摘要 73 圖目錄 圖2-1-1 Hayes 與Flower 的寫作歷程模式 16 圖2-2-1 Williams的創造思考教學模式 22 圖2-3-1 擴散型曼陀羅 28 圖2-3-2 圍繞型曼陀羅 28 圖3-1-1 研究架構圖 33 圖3-4-1 本研究實驗程序圖 43 圖4-2-1 學生在「文法修辭」分量表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4 圖4-2-2 學生在「內容思想」分量表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4 圖4-2-3 學生在「組織架構」分量表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4 圖4-2-4 學生在「寫作評定量表」總分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5 圖4-2-5 學生在「敏覺性」分量表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5 圖4-2-6 學生在「流暢性」分量表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5 圖4-2-7 學生在「變通力」分量表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6 圖4-2-8 學生在「獨創力」分量表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6 圖4-2-9 學生在「精密力」分量表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6 圖4-2-10 學生在「創造性寫作評定量表」總分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7 圖4-3-1 學生在「寫作興趣量表」總分前、後測平均數趨勢走向圖 69

    中文部分
    丁鼎(2001)。材料作文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卞娜娜、陳怡君、凱恩(譯)(2008)。第56號教室的奇蹟。臺北:高寶。(Rafe Esquith, 2007)
    毛連塭、林幸臺、郭有遹、陳龍安(2000)。創造力研究。臺北:心理。
    方鄒珍(2006)。「創作性戲劇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七年級學生寫作能力、寫作興趣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毛綺芬(2007)。創思寫作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創造力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王秋月(2001)。增進國中生作文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基西(2004)。應考作文教學。國文天地,19(11),24-27。
    王彩鸝(2006.4.20)。北市四成小六生不會用部首查字典。聯合報,C3版。
    王萬清(1991)。創造性閱讀與寫作教學。高雄:復文。
    朱湘吉、陳龍安(1993)。創造與生活。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余香青(2007)。創造力融入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吳明隆(2007)。SPSS 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靜吉(2003)。創造力的評量—4P觀點。Retrieved June 25, 2007, from http://www.creativity.edu.tw/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194
    吳錦釵(1996)。兒童寫作修改歷程與教學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乙明(2006)。陶倫斯創造思考測驗語文版指導手冊。臺北:心理。
    李乙明,李淑貞(譯)(2005)。創造力Ⅰ理論。臺北﹕五南。(Robert J. Sternberg, 1999)
    李明陽(2004.9.10)。教部提政策 每學期強制寫4~6篇作文。聯合報,C8版。
    林建平(1996)。創意的寫作教室。臺北:心理。
    林家琛(2006年5月18日)。國二生作文能力 4成需補救。聯合報,C1桃園文教版。
    林國樑(1988)。語文科教學研究。臺北:正中。
    邱皓政、丁興祥、林耀南、陳育瑜、林碧芳、王詩婷等人(譯)(2008)。創造力當代理論與議題。臺北:心理。(Mark A. Runco, 2007)
    邱慧怡(2008)。國小資優生創造思考寫作教學方案成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侯玉芳(2006)。國民中學實施「看圖作文」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姜淑玲(1996)。「對話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學童寫作策略運用與寫作表現之影響。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柯志忠(2000)。社會互動寫作教學方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寫作品質及寫作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柯華葳(2004)。作文評分標準研究。華語文教學研究,1(2),15-32。
    洪蘭(譯)(1999)。不同凡想。臺北:遠流。(Robert J. Stemberg, Todd I. Lubart, 1995)
    胡倩華(2005)。偏誤分析與國中作文教學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紀淑琴(1997)。「思考性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寫作能力、後設認知、批判思考及創造思考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涂亞鳳(2006)。心智繪圖寫作教學法對國中生語文創造力及寫作表現影響之研究。花蓮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世彗(2003)。創造力:理論、技術/技法與培育。臺北:五南。
    張清榮(2008)。作文教學揭密。百世教育雜誌,199,48-53。
    張新仁(1992)。寫作教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取向。高雄:復文。
    張錦弘(2005.9.29)。作文錯誤百出,隔外惰落?原來是格外墮落。聯合報,C8版。
    教育部(2001)。「國際創造力教育趨勢」分析報告。Retrieved Janury 5, 2008, from http://www.ustudy.org.tw/creativity/International%20Creativity%20TrendAnalysis.pdf
    教育部(2002)。創造力教育白皮書。Retrieved December 14, 2007, from http://www.creativity.edu.tw/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1
    教育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委員會(2005)。九十五年國民中學學生寫作測驗試辦實施方案。Retrieved October 13, 2007, from http://www.bctest.ntnu.edu.tw/writing/writing_plan.pdf
    梁雅晴(2007)。創意讓文學更有魅力~「創意文學營」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許倬雲(2002.7.18)。吹皺了「作文」的一塘春水。聯合報,15版民意論壇。
    陳弘昌(1992)。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臺北:五南。
    郭生玉(1999)。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精華。
    陳宜貞(2002)。「創造思考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六年級作文課程的教學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陳彥君(2006)。文章結構作文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限制式寫作之成效。國立臺南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秋瑤(2004)。作文新題型之教學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高雄:復文。
    郭祖珮(2002)。高層思考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生非傳統作文寫作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瑞堂(2006)。中學生有效寫作教學的認知與策略。師友月刊,473,68-72。
    陳聖雅(2008)。台灣作文教學探究—以類型批評為研究取徑。世新大學口語傳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榮德(2003)。網路化問題解決寫作教學對國中生批判性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陳鳳如(1992)。活動式寫作教學法對國小兒童寫作表現與寫作歷程之實驗效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鳳如(1998)。閱讀與寫作整合的寫作歷程模式驗證及其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鳳如(2003)。不同寫作能力的國中生在寫作歷程與讀者覺察能力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63~88。
    陳鳳如(2006)。國中國文教師及學生對寫作測驗之意見調查分析—以九十五年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加考寫作測驗為例。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3,143-162。
    陳龍安(1984)。「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龍安(2006)。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第六版)。臺北:心理。
    陳鑫(1986)。國語科教學研究。屏東:省立屏東師範學院。
    彭震球(1991)。創造性教學之實踐。臺北:五南。
    曾雅文(2003)。國中學生作文病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童丹萍(2004)。嘉義縣市國民小學國語文寫作教學實施之調查研究 。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黃正傑(1996)。國語科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
    黃秀莉(2004)。國民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葉玉珠(2006)。創造力教學—過去、現在與未來。臺北﹕心理。
    廖彩燕(2006)。提升國中生作文能力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劉佳玟(2007)。創造思考作文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在寫作動機及寫作表現上的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劉寶珠(2002)。作文運材教學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裕豐(2006)。創意思考教學與策略。中華資優教育學會年會,台北。
    蔡家姍(2003)。桃園縣國民中學學生語言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表現關係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蔡清波(1985)。作文小博士。高雄:愛智。
    蔡雅泰(1994)。國小三年級創造性作文教學實施歷程與結果之分析。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蔡雅泰(2006)。不能大意的大意教學。師友月刊,466,62-65。
    蔡榮昌(1979)。作文教學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蔣勳(2007)。美的覺醒-蔣勳和你談眼、耳、鼻、舌、身。台北:遠流。
    賴來展(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中作文創意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惠鈴(譯)(2008)。五感行銷:搏感情,說故事,未來行銷都得這麼做。台北:漫遊者文化。(高橋朗,2007)
    鍾玄惠(2002)。國小教師實施創造性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簡金慧(2004)。國中生「命題作文」寫作要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羅宗濤(2008.9.14)。為當前的語言現象把脈。聯合報,副刊E7版。
    羅秋昭(2002)。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英文部分
    Applebee, A. N. (1979, October). Trends in written composi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idwest School Improvement Forum, Milwaukee, WI.
    Berninger, V. W., & Hooper, S. R. (1993). Preventing and remediating writingdisability: Interdisciplinary frameworks for assessment. School PsychologyReview, 22(4), 590-594.
    Britton, J. (1978). The composing process and the functions of writing. In C. R. Copper & L. Odell (Eds.), Research on composing: Points of departure. Urbana, IL: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English.
    Carter, J. (1983).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writing instruction: A preliminary repor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1), 41-44.
    Draper, V. (1979). Formative writing: Writing to assist learning in all subject area (Curriculum Publication No.3). Berkeley: Bay Area Writing Projec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Elbow, P. (1973). Writing without teacher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Flower, L. S., & Hayes, J. R. (1981).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2(4), 365-387.
    Guilford, J. P. (1967). The Nature of Human Intelligence. New York, NY: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King, M. L. (1978). Research in composition: A need for theory.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2, 193-202.
    Lam, S. F., & Law, Y. K. (2007). The roles of instructional practices and motivation in writ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75(2), 145-164.
    Legum, S. E., & Krashen, S. D. (1972).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design of a composition program. Los Alamitors, CA: Southwest Regional Laboratory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108239)
    Poole, M. (1980). Creativity across the curriculu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Rohman, D. G. (1965). Prewriting, the stage of discovery in the writing process.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16, 106-112.
    Turner, T. N. (1978). Creative activities resource book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Reston, Virginia: Rrentice-Hall compan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