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藍靜義
Lan ching yi
論文名稱: 美術教學與評量之研究---以學習檔案之應用為例
A Study of Art Instruction and Assessment---Using Portfolio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 陳瓊花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5
中文關鍵詞: 多元智慧檔案評量學習檔案
英文關鍵詞: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aterial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aterial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3下載:3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本研究旨在運用學習檔案製作之課程設計於實際教學中,以探討美術教學與評量的關係與方法。研究的方式以某高職廣告設計科一個班為研究對象,在實際教學的行動中研究學習檔案的建構與評量方式,學習前的學習單實施,學習中的檔案建構課程單元評量,以及學習後的學習檔案成果評量,採用實際課堂上課實做的方法、融入認知心理學的觀念以及任教老師的知覺,係從以下列各來源取得資料:
    1. 學習檔案學習單。
    2. 以課程目標作為評量依據之課程單元評量表。
    3. 學習歷程自我檢核表。
    4. 學生自述回饋表。
    5. 學習成果之綜合評量表。
      本研究根據「學習檔案製作課程」的實際教學過程,作為美術教學與評量研究之實例探討,期望學生藉由「課程設計」、「課程實施」以及「評量」的方法中,培養從做中學獲得批判思考能力。同時藉由多元化的整合性教學活動,充分展現個人的學習歷程與學習成果,並且透過本研究獲得學習檔案有效的評量方式,促進完成學生個人階段性學習成果呈現,以提供後續研究者相關之研究參考。
    本研究結果與發現如下:
    1. 學習檔案製作課程能透過課程設計達到有效的教育價值。
    2. 學習檔案能有效整合學生對「自我概念、學習課程、競賽活動、專業製作、學業呈現、資料蒐集」等不同看法,並呈現學生建構學習檔案的歷程。
    3. 透過本研究設計之評量方式,可以達到學習檔案評量之成效。
    4. 學習檔案推行方面,綜合開放性意見分析出明確的製作流程規範及相關行政單位支援,有助於學生學習檔案的推行。
    5. 學習檔案評量方式的建立,以課程目標進行學習檔案製作之各單元評量,以及成果呈現的綜合評量,提供教師有效評量學生的學習檔案。
    關鍵字:多元智慧、檔案評量、學習檔案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d methods behind fine arts teaching and criticism based on course design for educational materials and actual teaching activities. Taking a class of the Department of Advertising Design in a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 as our research subject, we studied, through practical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means of creating and assessing educational materials. This included the use of educational guides prior to the course for assessment of lessons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ng teach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an assessment of the results from the teaching materials following completion of the course.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used performance in actual classes, incorporating the concepts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as well as the perceptions of the course instructor. The information is collected from the following sources:
    1. Educational guides used as part of teaching materials
    2. An assessment form for the course using course objectives.
    3. Self-evaluation form for the learning process.
    4. Feedback form from students.
    5. Consolidated assessment form on learning results.
      The research approach, based on creation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uses an actual teaching process to study fine arts teaching methods and criticism. It is expected that, through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ourse design, course implementation and course assessment, students will develop from practical experience the ability to think critically. It is also expected that from integrating diverse teaching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fully develop their learning processes and results. Moreover, this research should help them to understand an effective way of assessing educational materials. This will not only help students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 learning results at each stage of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but als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studies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and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rough course design, lessons on production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will help to build effective educational values.
    2. Educational materials help to integrate students’ different views of self, educational programs, competitive activities, professional creation,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hey also demonstrate the students’ processes of creating educational materials.
    3. By means of the assessment methods in this study, it is possible to achieve results from evaluating educational materials.
    4.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a precise production flow process can be create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onsolidated feedback with support from relevant administrative units. This will aid the promotion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students.
    5. The establishment of educational material assessment through the objective-based assessment of each lesson, as well as a consolidated assessment on overall learning results will provide teachers effective ways to assess students’ educational materials.

    Key Words: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aterial Assessment, Educational Materials

    美術教學與評量之研究------以學習檔案之應用為例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定義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學習檔案的發展概說 9 第二節 學習檔案的內涵 14 第三節 美術教學與學習檔案評量之關係 27 第四節 學習檔案評量與傳統評量之差異 30 第五節 學習檔案的相關研究 3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64 第一節 研究主題 6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5 第三節 研究程序 66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方法 70 第五節 效度及信度考核 92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96 第一節 課程實施與評量分析 96 第二節 學習檔案的內容評分標準 113 第三節 學習檔案學生學習成效 126 第四節 結果與討論 14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2 第一節 結論 142 第二節 美術教學與學習檔案評量的建議 144 參考文獻 146 中文部分 146 西文部份 149 附錄 150 附錄一 課程規劃 150 附錄二 自我檢核表 159 附錄三 自述回饋表 160 附錄四 訪談紀錄表 162 附錄五 個案A的學習檔案成品 169 附錄六 個案B的學習檔案成品 171 附錄七 個案C的學習檔案成品 174 附表目次 表2-1:整理國內外學者對學習檔案的特性詮釋表 14 表2-2:整理國內外學者對學習檔案建構步驟整理表 19 表2-3:整理國內外學者對學習檔案功能的詮釋表 24 表2-4:學習檔案評量與傳統評量比較表 32 表2-5:學習檔案評量之相關研究策略與結果表 54 表3-1:課程單元評量表 74 表3-2:綜合評量表 75 表3-3:個案訪談表 86 表3-4:自述回饋表 91 表3-5:專家名單一覽表 92 表3-6:課程目標與學習單的專家效度分析結果表 93 表3-7:【學習檔案製作】綜合評量的專家效度分析 94 表4-1:自述回饋表統計 104 表4-2:綜合建議分析表 107 表4-3:單元一訪談統計表 108 表4-4:單元二訪談統計表 108 表4-5:單元三訪談統計表 109 表4-6:單元四訪談統計表 110 表4-7:單元五訪談統計表 110 表4-8:單元六訪談統計表 111 表4-9:單元七訪談統計表 112 表4-10:第一單元專家效度表 117 表4-11:第二單元專家效度表 118 表4-12:第三單元專家效度表 118 表4-13:第四單元專家效度表 119 表4-14:第五單元專家效度表 119 表4-15:第六單元專家效度表 120 表4-16:第七單元專家效度表 120 表4-17:【學習檔案製作】課程單元評量表 123 表4-18:綜合評量原始分數表 124 表4-19:個案A單元評量成績表 127 表4-20:個案A總分成績表 128 表4-21:個案B單元評量成績表 131 表4-22:個案B總分成績表 133 表4-23:個案C單元評量成績表 136 表4-24:個案C總分成績表 137 附圖目次 圖1-1:學習檔案概念圖 8 圖2-1:教學模式之基礎步驟 15 圖2-2:基本能力建構參考表 17 圖2-3:學習檔案建構方式 21 圖3-1:研究主題圖 64 圖3-2:研究步驟與進度圖 67 圖3-3:學習檔案製作與課程安排圖 69 圖3-4:研究架構圖 77 圖3-5:學習檔案內容建構圖 79 圖3-6:學習檔案編排呈現的基本方式參考圖 80 圖3-7:學習單 83 圖4-1:總分與課程統計圖 125 圖4-2:個案A學習曲線圖 128 圖4-3:個案B學習曲線圖 133 圖4-4:個案C學習曲線圖 13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3)。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士樵(2002)。數位作品集在美術學習評量上的應用。美育。129,69-75。
    王為國(1999)。九年一貫制課程與多元智慧理論。國教輔導,39,3-7。
    王思惠(2004)。國中生涯檔案形成過程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立永吉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布魯姆(1989)。教學評量。(邱淵等譯)。台北:五南出版。
    吳裕益(2000)。教學評量的新趨勢。教育研究,70,6-9。
    吳毓瑩(1998)。卷宗評量之概念、理論與應用。教育資料與研究,20,13-17。
    李大偉(1986)。技職教育評量與評鑑。台北:三民。
    李坤崇(1999)。多元化教學評量。台北:心理。
    李新民(2003)。智能理論研讀會導讀資料。http://www.nknu.edu.tw/~ecp/intelligence/share0322.htm
    李同立(2002)。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在國小主題教學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李秀卿(2005)。多元評量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詩怡(2002)。探討多元化教學與評量中的學生多元智能表現—以高中地球科學科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清山、林天佑(1979)。卷宗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69-75。
    吳清山、林天佑(1997)。實作評量、卷宗評量、真實評量。教育資料與研究,15,68-70。
    吳信賢(2000)非同步網路教學系統之發展及學習歷程檔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周承麟(2002)。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檔案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洪靜慧(1996)。羅芠菲爾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研所碩士論,未出版,台北。
    鄭富森(1999)。教學評量之省思與改進之道。教師天地,99,18-24。
    鄭雅文(2002)。網路化反省思考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與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美玉(2000)。歷程檔案評量的理念與實施。科學教育,231,58-63。
    張振成(1997)。教學評量的新趨勢:實作評量與檔案評量。中等教育,48,90-94。
    張基成(2001)。大學生學業成長網路學習社群。http://acbe.tku.edu.tw/iccai8/110/110.htm
    張志成(2003)。檔案式評量在診斷國中生英文學習之效益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教育部(1998)。邁向學習社會。台北:五南。
    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郭生玉(2000)。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俊賢、陳淑惠(2000)。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
    郭禎祥(1992)。中美兩國藝術教育—鑑賞領域實施現況之比較研究。台北市:文景書局。
    陳瓊花(2000)。兒童與青少年如何說話。台北:三民。
    陳瓊花(2002)。反向思考-從評量學生的藝術學習進行課程設計。美育,128,22-31。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台北:三民。
    陳姿蘭(2001)。一位幼稚園老師實施卷宗評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韋銘(2005)。生涯規劃課程學習檔案的教學實踐。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盈錞(2005)。網路學習檔案在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我們這藝班」為例。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單文經(1987)。杜威道德教育理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梁 源(2003)。「學習歷程檔案」於國一資優生自然科教學之應用及與後設認知關聯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湯清二(1997)。另一種評量工具的選擇-學習檔案。教育實習輔導,3,23-26。
    童宜慧(2000)。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之建構與實施。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光雄(1998)。教育概論 。台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1997)。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嘉玲(2004)。學習檔案在歷史教學的應用研究-以高雄市翠屏國中小(國中部)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耿鐘(2002)。網路學習檔案評量系統及學習檔案成效指標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楊政坤(2005)。國小英語學習檔案評量網路系統之設計與實施成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褚淑純(2005)。幼兒學習檔案建構歷程分析 ~以一所多元智能幼稚園檔案評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兒童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聰明(2003)。高職學生學習檔案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豐榮(1985)艾斯納藝術教育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英耀,李佩玲譯(2001)。檔案教學。台北:心理。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22-32。
    黎曉安(2002)。檔案評量策略在視覺藝術課程實施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義勇(1988)。蔡元培社會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茂發(1999)。多元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 ,11-17。
    蘇芳儀(2004)。從檔案評量看高低學習成就學生在視覺藝術之學習表現。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西文部份
    Davis, D. J. (1993). Art education in the 1990s: Meeting the challenges of accountability. Standards in Arts Education. A Journal of Issues and Research,34(2), 82-90.
    Eisner, E.W. (1972). Emergent model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School Review, 80(4), 573-90.
    Nitko, A. J. (2001). Educational assessment of stud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Upper Saddle River.
    Oosterhof, A. (1999). Developing and using classroom assess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Panofsky, E. (1955). 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 New York: Doubleday Anchor Books.
    Salvia, j. & Ysseldyke, J. K. (1995). Using student portfolios in assessment.Assessment. New York :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Tyler, R. W. (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Tillema H. H. & Smith, K. (2000). Learning from portfolios: Differential use of feedback in portfolio construction.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6, 193-210.
    Wolf, D. P. (1989). Portfolio assessment: Sampling student wor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6, 35-39.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