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心怡
Hsin-yi Lyu
論文名稱: 客家文化融入視覺藝術課程之行動研究-----以台中縣東勢國中為例
The action research of visual art curriculum combined with Hakka culture: A case study of the Dong Shin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ounty
指導教授: 趙惠玲
Chao, Huei-Ling
張振輝
Chang, Chen-Hu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0
中文關鍵詞: 視覺藝術客家文化行動研究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研究目的是以客家文化賦予傳統文化的意義,並配合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視覺藝術課程的素養能力指標規劃一個適合擁有客裔文化背景的國中視覺藝術課程,希望在同時兼顧歷程與創作表現下探討32名客裔族群國中階段學生對於視覺藝術的學習與課程應用的成效,並確立客裔族群認同客家文化的特性在東勢地區國中學生視覺藝術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徵及實踐價值。研究結果如下:
    一、研究結果證實研究者所規劃之視覺藝術課程可實際應用於國中之教學情境,並能同時兼顧歷程與創作表現。
    二、32名國中階段受試者經由8週之視覺藝術的學習課程後,客裔身分學生對客家文化有加深之實質效果,而非客裔身分學生對客家文化不但有更多的認知,且對客家文化之認同與尊重也相對提升。整體而言,視覺藝術的學習課程讓32名國中階段受試者對客家文化更加認同與認識。
    三、學生在接受視覺藝術課程與參與客家慶典活動後,其作品由單調且抽象的圖案轉變成濃厚的客家文化色彩與更趨豐富之文化內涵。此外,學生不但將客家文化的認知表現於畫面中,更懂得利用色彩去呈現客家文化的特色。故本研究所設計之視覺藝術課程,不但統合學生對客家文化意涵之認知,更讓學生有能力以實作作品具體呈現客家族群之特色。
    關鍵詞:視覺藝術、客家文化、行動研究

    BSTRACT
    This study aims to design the visual art curriculum in junior high in a Hakka background by mixing the VA curriculum in Taiwan’s 9 years of mandatory schoolings and the traditional meanings Hakka culture has in Taiwan. Considering both past experiences and creation results, hopefully it can explore the 32 Hakka-orientated junior high schoolers’learning situation, thus establishing the facts and the symbols of culture recognition from Hakka groups in Dong Shin Junior High School. Here are the findings:
    1. Judging from the results, we find it applicable to put the curriculum design into actual use, and at the same time express the past situations and the creation performance.
    2. Through 8 weeks of learning, the examinees with a Hakka background seem more rooted in this culture of theirs, while examinees with non-Hakka background show higher understanding as well as respect for this culture. In general, the level of recognition is highly elevated.
    3. After bathing themselves in VA curriculum and Hakka-related rituals, these examinees turn their originally monotonous and vague works into colorful ones with a richer and thicker Hakka flavor. Not only do they express this recognition in their pictures, they also learn to vividly present this image with colors. Therefore, the curriculum design in this study does combine all aspects of recognition out there students have for Hakka culture and also allow them to actually put these features back to life in their works.

    目次 摘要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1 第二節 研究動機-----------------------------4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假設------------------------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五節 名詞釋義-----------------------------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客家源流與分布------------------------13 第二節 台灣客家文化之內容---------------------28 第三節 解嚴後台灣的客家運動-------------------58 第四節 東勢客家的來源分布與現況---------------68 第五節 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論相關文獻------------8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90 第一節 研究方法-----------------------------91 第二節 研究場域-----------------------------92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與研究者--------------------96 第四節 研究流程-----------------------------9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98 第一節 客家文化融入國中視覺藝術課程設計與規劃---99 第二節 視覺藝術的學習與課程應用成效------------128 第三節 視覺藝術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徵及實踐價值---13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57 第一節 結論---------------------------------157 第二節 建議---------------------------------159 附錄 附錄Ⅰ 參考書目-----------------------------161 附錄Ⅱ 客家文化認同概念前後測問卷-------------166 圖次 圖2-1台灣地區客家人口分佈圖-------------------27 圖2-2台灣地區客家語分佈圖---------------------34 圖2-3台灣地區客家文化分佈圖-------------------57 圖2-4東勢新丁粄節活動照片(一) ----------------76 圖2-5東勢新丁粄節活動照片(二)-----------------77 圖2-6東勢新丁粄節活動照片(三)-----------------78 圖2-7東勢新丁粄節活動照片(四)-----------------79 圖2-8東勢新丁粄節活動照片(五)-----------------80 圖4-1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一)----------137 圖4-2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二)----------138 圖4-3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三)----------139 圖4-4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四)----------140 圖4-5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五)----------142 圖4-6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六)----------143 圖4-7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七)----------144 圖4-8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八)----------145 圖4-9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九)----------146 圖4-10學生新丁粄模版設計前後測作品(十)---------147 圖4-11分組創作新丁粄版畫作品(一)--------------149 圖4-12分組創作新丁粄版畫作品(二)--------------150 圖4-13分組創作新丁粄版畫作品(三)--------------150 圖4-14分組創作新丁粄版畫作品(四)--------------151 圖4-15分組創作新丁粄版畫作品(五)--------------151 圖4-16分組創作新丁粄版畫作品(六)--------------152 圖4-17分組創作新丁粄版畫作品(七)--------------154 圖4-18分組創作新丁粄版畫作品(八)--------------155 表次 表4-1客家課程架構表---------------------------101 表4-2專家背景表-------------------------------123 表4-3客家文化認同問卷表------------------------125 表4-4問卷信度考驗之相依樣本t-test表-------------126 表4-5學習成效之相依樣本t-test表-----------------129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秀雄(1990)。美術與教育。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尹章義(2003)。臺灣客家史研究。台北:臺灣客家史研究。
    林炎旦(2003)。我國藝術教育現況與發展策略。台北市: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吳慎慎(2006)。藝術人的終身學習:生命故事敘說的教學實踐。藝術教育研究, 12,1-38。
    吳國淳(1997)。戰後五十年來台灣地區中小學美術教育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支平(1998)。客家源流新論。台北 : 臺原出版社。
    陳支平(1998)。客家源流新論:誰是客家人。台北:臺原出版社。
    陳運棟(1991)。台灣的客家禮俗。台北:臺原出版社。
    陳運棟(1978)。客家人。台北 : 東門出版社。
    陳輝逢研究主持(2002)。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陳瓊花(2006)。台灣藝術教育研究的趨勢與未來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陳香君(2004)。藝術檔案社會閱讀。台北:典藏雜誌社。
    陳朝平(2000)。台灣美術教育思想的演變與跨世紀的思維。2000台灣美術。
    陳瓊花(2004)。視覺藝術教育。台北:三民書局。
    黃正傑(1995)。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台北:漢文書店。
    黃子堯(2004)。台灣客家運動-文化、權力與族群菁英。台北:客家台灣文史工作室。
    黃冬富(2002)。藝術教育史概述。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頁325-366。台北:桂冠。
    黃光雄、楊龍立(2000)。課程設計:理念與實作。台北:師苑。
    黃政傑(1994)。多元文化課程。台北:師苑書局。
    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0)。藝術教育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張繼文(2004)。文化、認同與創新: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的視覺文化教學析論。高雄:復文圖書,頁8。
    郭禎祥(1999)。描繪新世紀藝術教育藍圖。美育。台北:國立藝術教育館,110,1~9。
    郭禎祥、趙惠玲(2002)。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 上冊。台北:桂冠圖書。
    郭禎祥(2002)。當代藝術教育新方向。新世紀藝術教育理論與實務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3-48。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郭禎祥、趙惠玲(2002)。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頁325-366。台北:桂冠。
    曾逸昌(2003)。客家概論-銳變中的客家人。苗栗:曾逸昌。
    曾喜城(1999)。台灣客家文化研究。台北: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
    楊文山研究主持(2004)。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楊思偉(1997)。新教育實踐-開放教育、鄉土教育、田園教學之分析。台北:師大書苑。
    趙惠玲(1991)。談美術史教育理論基礎兼介國中美術課程中美術史教學鑑賞之現況 (上)。美育,13,36-43。
    趙惠玲(2004)。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趙惠玲(2005)。二版。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蔡清田 (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歐用生(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台北:漢文書店。
    潘宏立等(2003)。全球客家地域學術研討會。台北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劉錦雲(1995)。客家民俗文化漫談。台北:武陵出版社。
    劉還月(2000)。台灣的客家人。台北 : 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還月(1999)。台灣客家風土誌。台北 : 常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紀蕙(2002)。文化研究的視覺系統。中外文學,30,12,12-23。
    劉豐榮、簡瑞榮(2002)。社會學與藝術教育。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頁193-222。台北:桂冠。
    劉仲嚴(2004)。藝術教育學新論:後現代藝術教育。香港:香港藝術教育局。
    羅秀芝(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文化‧殖民。台北:藝術家。
    羅香林(1975)。客家研究導論。台北:古亭書屋。
    羅香林(1989)。客家源流考。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謝里法(1998)。從台灣美術探討文化認同問題。文學台灣,87,47-55。
    謝鴻均(2003)。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陰性‧酷語。台北:藝術家。
    戴寶村(2006)。藍布衫 油紙傘-台灣客家歷史文化。臺北 : 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dmund Burke Feldman著,劉美玲譯(2003)。藝術教育的本質。台北:五觀。
    James Lull著,陳芸芸譯(2002)。媒介、傳播與文化。台北:韋伯文化。
    Nicholas Mirzoeff著,陳芸芸譯.(2003)。視覺文化導論。台北:韋伯文化。

    二、英文部分
    Chanda, J. ,& Daniel, V. (2000). Recognizing works of art:The essences of contextual understanding. Art Education, 53(2), 6-11.
    Davis, M. (1999). Design knowledge : broadening the content domain of art education. Arts Education Policy Review, 101(2), 27-32.
    Daniel , A. H. (2003). The kwanzaa playground narrative : An anchor for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art Educat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rts Education 1(2).
    Dwaine, W.G. 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 Approaching art as a subject of study ,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1984,25 (4), 212-218.
    Efland, A.D. (2000b). The city as metaphor for integrated learning in the arts.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1(3), 276-295.
    Eisner, E. (1994). Revisionism in art education : Some comments on the preceding articles.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35(3), 188-191.

    三、網路參考資料
    1. 臺北縣政府客家事務局(2007)。http://www.hakka-affairs.tpc.gov.tw/ (2007年10月13日)。
    2.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兒童版網站 (2007)。http://kids.hakka.tpc.gov.tw/(2007年11月11日)。
    3.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8) 。http://www.hakka.gov.tw/(2008年1月23日)。
    4. 臺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2008)。 http://www.hakka.taipei.gov.tw/(2008年2月16日)。
    5. 高雄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2008)。http://w4.kcg.gov.tw/~chakcg/(2008年2月17日)。
    6.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局 (2008)。http://haka.pthg.gov.tw/hakka/index.htm(2008年2月18日)。
    7. 美濃民俗村(2008) 。http://www.meinung-folk-village.com.tw/(2008年2月19日)。
    8. 屏東縣客家文物館(2008) 。http://haka.pthg.gov.tw/library/index.htm(2008年3 月7日)。
    9. 美濃客家文物館(2008)。http://forestlife.info/Onair/168.htm(2008年3月10日)。
    10. 高雄市客家文物館(2008)。http://www.next.com.tw/IMAGE/IMA(2008年3月13日)。
    11. 東勢客家文物館(2008)。http://www.imvr.net/hotel.php?id=44(2008年3月17日)。
    12. 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客家研究中心(2008)。http://hakkacenter.nctu.edu.tw/(2008年3月18日)。
    13. 國立聯合大學全球客家研究中心(2008)。 http://eu.aboutnic.com/nuu/haga/ (2008年3月20日)。
    14.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中心(2008)。http://www.ncu.edu.tw/%7Encu3008/(2008年3月21日)。
    15. 大仁科技大學客家研究中心(2008)。http://www.tajen.edu.tw/~haka/link. (2008年3月25日)。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