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譚雅婷
Tan Ya-ting
論文名稱: 台灣原住民樂舞與文化展演的探討-以「原舞者」為例
A deep probe into the aboriginal songs and dances in Taiwan as well as its cultural performances-〝The Formosa AboriginalSong and Dance Troupe〞
指導教授: 錢善華
Chien, Shan-Hua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8
中文關鍵詞: 原舞者台灣原住民樂舞文化展演矮人的叮嚀迷霧中的貝神基金會營運
英文關鍵詞: the Formosa Aboriginal Song and Dance Troupe, the aboriginal songs and dances in Taiwan, cultural performances, foundation operating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90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台灣原住民樂舞文化無論在音樂學術上的累積,或在舞蹈表演藝術上的成果,都是有目共睹的。傳統原住民樂舞的價值,也因為它涵蓋豐富的表演意義與文化傳承的意涵,使得它有被保存與傳承的必要。本論文將針對台灣原住民樂舞團體「原舞者」的文化展演為探討的內容,研究方法將以現有的資料整理建檔為主,當中如果有疑惑的部分,則會以實地採訪相關人士為輔助,以增加資料的可信度。
    以下分別略敘各章節預備探討的大致方向;
    第一章為緒論,主要敘述本論文之寫作方向,依序交代說明本論文之研究動機、文獻資料、研究方法及內容等。
    第二章,詳述「原舞者」的發展歷程。
    第三章、第四章則以「原舞者」兩個個案為研究的主題。探討的重點在該團如何把田野採集的資料,經過學習之後,呈現在舞台上的過程。並詳述兩個案在舞台上的演出內容。
    第五章,回歸至本論文的核心研究主題,討論原住民樂舞與文化展演的諸多議題。同時,並就三、四章的個案內容做比較。
    第六章,為結語與建議。將總結前面幾章的研究發現及侷限,以及未來繼續研究的可能方向;最後,並試圖針對「原舞者」在未來經營與發展上的困難提出一些具體建議。

    ABSTRACT
    The cultures of aboriginal songs and dances in Taiwan have striking achievements either in the accumulation of musicological inspiration or in the performances as a form of art. The traditional aboriginal songs and dances, highly valued for its abundance in subtle meanings as well as its cultural conveyance, ought to be preserved and acquired by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of the tribes. Focused on the performances staged by the Formosa Aboriginal Song and Dance Troupe with the main approach of representing the collected facts, the thesis also contains several interviews to help intensify the credibility and thus minimize the ambiguity of the information.
    The following are guidelines to each chapter:
    Chapter One is the exordium of this thesis. It explains the motives of the researcher, the associated information in the written form, the approaches of the research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details the progr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osa Aboriginal Song and Dance Troupe.
    The third and fourth chapters discuss two plays performed by the Formosa Aboriginal Song and Dance Troupe. They are focused on the process from the initial stage of learning and digesting the materials collected during the field trips, to the ho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e plays. The plots of the plays are to be depicted in detail here by the author.
    Chapter Five is to be focused on various issues on the aboriginal songs and dances in the aspect of culture and the related temporary problems the aborigines in Taiwan are faced with. Meanwhile, the two plays mentioned in the previous chapters will be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by the author.
    Chapter Six is the conclusion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uthor. Concluded are the discoveries from the author’s research and thus she raises several questions on how to eliminate the barrier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osa Aboriginal Song and Dance Troupe. In addition, the author offers some specific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in the managem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Formosa Aboriginal Song and Dance Troupe, with which the aboriginal traditions might be handed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more successfully.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 二、文獻回顧 三、研究內容與方法 第二章 「原舞者」的發展歷程 第一節 草創期 第二節 第一階段-高雄時期 第三節 第二階段-裕隆工業時期 第四節 第三階段-新店辦公大樓時期 第五節 第四階段-基金會時期 第三章 研究舞碼一:矮人的叮嚀 第一節 賽夏族矮人祭典的介紹 第二節 原舞者田野採集經驗 第三節 「矮人的叮嚀」演出製作過程 第四節 「矮人的叮嚀」演出的真實性 第五節 演出之後引起的迴響 第四章 研究舞碼二:迷霧中的貝神. 第一節 沙阿魯阿貝神祭的介紹 第二節 原舞者田野採集經驗 第三節 「迷霧中的貝神」演出製作過程 第四節 「迷霧中的貝神」演出的真實性 第五節 演出之後引起的迴響 第五章 台灣原住民樂舞與文化展演 第一節 儀式性樂舞舞台化展演的真實性 第二節 儀式性樂舞舞台化展演的限制 第三節 「室內舞台」與「戶外舞台」的作法 第四節 「矮人的叮嚀」與「迷霧中的貝神」的比較 第六章 結語與建議 相關照片 原舞者照片資料 附件一 原舞者大事紀 附件二 「矮人的叮嚀」節目手冊 附件三 「迷霧中的貝神」節目手冊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三台雜誌社編。《賽夏族、矮靈祭》。苗栗:三台雜誌社,1986。
    王嵩山。<儀式、文化展演與社會真確性>。《過去就是現在-當代阿里山鄒族文化形式的社會建構》。台北:稻鄉出版社,2003。
    田哲益。《臺灣原住民歌謠與舞蹈》。台北:武陵,2002。
    古野清人。《台灣原住民的祭儀生活》。葉婉奇譯。台北:常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吳榮順。《布農族音樂在傳統社會中的功能與結構》。南投:內政部營建署玉山國家公園,1988。
    吳榮順。《高雄縣境內六大族群傳統歌謠叢書(五)―南鄒族民歌》。高雄縣立文化中心,1999。
    吳榮順。《台灣原住民音樂之美》。台北:漢光文化,1999。
    吳榮順。《來自高山與平地原住民的音樂對話》。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吳榮順。<台灣原住民音樂>。《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林谷芳主編。台北: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0。
    吳錦發編。《原舞者-一個原住民舞團的成長紀錄》。台中市:晨星出版社,1993。
    呂鈺秀。<原住民音樂>。《台灣音樂史》。台北:五南出版社,2003。
    明立國。《台灣原住民族的祭儀》。台北:台原出版社,1989。
    明立國。<從瓦解的邊緣躍出>。《中國時報》,1990。
    明立國。<台灣原住民音樂>。《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林谷芳主編。台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2000。
    胡台麗。<台灣原住民音樂的傳統與變遷>。《音樂台灣一百年論文集》。陳郁秀主編。台北:白鷺鷥基金會,1997。
    胡台麗。《文化展演與台灣原住民》。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
    胡台麗策劃。《矮人祭之歌》。胡台麗、李道明編導。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8。
    高強華、戴維揚主編。《族群融合的新境界:原住民教育文化》。台北:師大,2001。
    孫大川。《夾縫中的族群建構-台灣原住民的語言、文化與政治》。台北:聯合文學,2000。
    孫大川。《原舞者十年誌》。台北: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2000。
    張慧真。《交響樂團的經營與管理:職業交響樂團的專業營運-國家音樂廳交響樂團個案研究》。台北:麥田,2004。
    許功明、柯惠譯。《排灣族古樓村的祭儀與文化》。台北:稻鄉出版社,1994。
    黃金鳳。<由NPO(NON PROFIT ORGANIZTION)的組織特性,探討「原舞者舞團」(FORMOSA ABORIGINAL SONG & DANCE TROUPE)的經營與發展>,1995。(未出版)
    碧斯蔚.梓佑。<原住民歌舞是否適合放在劇場裏>。「原舞者」資料,1996。(未出版)。
    廖仁毅。<觀光客請尊重原住民祭典>。《中國時報》,1999。
    鄭元慶等編著。<原舞者日記>。《與鹿共舞:臺灣原住民文化》。台北:光華雜誌,1994。
    盧梅芬主編。《微弱的力與美-當代原住民創作的文化展現》。台東市: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02。
    簡鴻模。《五峰天主堂北賽夏傳教史初探(1955-1970)》。輔大宗教系,2003。
    謝世忠。《認同的污名-臺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1987。
    謝世忠。《「山胞觀光」:當代山地文化展現的人類學詮釋》。台北:自立晚報,1994。
    謝世忠。<賽夏世界的文本生產>。《臺灣原住民影像民族史:賽夏族》。台北:南天,2002。
    二、期刊
    巴奈‧母路。<原住民樂舞的內憂外患>。《山海文化雙月刊》創刊號。台北:山海文化雜誌社,1993。
    古峪。<Vuvu之歌―關於排灣族古樓樂舞>。《山海文化雙月刊》。台北:山海文化雜誌社,1996。
    江冠明。〈回歸大地―原住民音樂發展與世界音樂趨勢〉。《山海文化雙月刊》。台北:山海文化雜誌社,2000。
    呂炳川。<台灣賽夏族的音樂>。《東洋音樂研究》No.41,42合併號(1977)。
    明立國。<原住民的歌舞文化>。《表演藝術》No.12(1993):36-38。
    明立國。<沒落抑或誤解─台灣原住民音樂50年來發展問題之探討>。《表演藝術》No.33(1994):74-78。
    明立國。<台灣原住民歌舞的傳統與現代>。《山海文化雙月刊》No.3(1994):70-73。
    明立國。<原住民的歌舞文化>。《表演藝術》No.12(1995):36-38。
    林宜妙等。<牽INA的手—阿美族太巴塱部落樂舞>。《山海文化雙月刊》。台北:山海文化雜誌社,1999。
    林衡立。<賽夏族矮靈祭歌詞>。《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56。
    胡台麗。<矮人的叮嚀—與「原舞者」分享賽夏族矮人祭歌舞的奧妙>。《表演藝術》No.18(1994):36-41。
    胡台麗。<賽夏矮人祭歌舞祭儀的「疊影」現象>。《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集刊》No.79(1995):1-61。
    胡台麗。<從ulung tjavari到iaqu―排灣古樓的古調與傳說>。《山海文化雙月刊》No.13(1996):13-19。
    胡台麗。<文化真實與展演:賽夏、排灣經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No.84(1998):61-86。
    胡台麗、謝俊逢。<五峰賽夏族矮人祭歌的詞與譜>,《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No.8(1993):1-77。
    張慧端。<由儀式到節慶:阿美族豐年祭>。《考古人類學刊》No.50(1995):54-64。
    陳板。<訪胡台麗談「原舞者」與原住民歌舞的舞台化>。《表演藝術》No.14(1994):68–77。
    陳春欽。<賽夏族宗教及社會功能>。《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N0.26(1968):83-114。
    黃心宜。<阿道談太巴塱歌舞>。《山海文化雙月刊》N0.19(1998):27–32。
    碧斯蔚.梓佑。<經驗排灣,學習有感>。《山海文化雙月刊》No.13(1996):50-56。
    劉斌雄。<Hla’alua族的社會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資料集刊》No.28(1969):67-158。
    劉斌雄、胡台麗。《台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7。
    劉斌雄、胡台麗。《台灣土著祭儀及歌舞民俗活動之研究(續篇)》。《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89。
    錢善華。<阿里山鄒族特富野Mayasvi祭典音樂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N0.67(1989):29-52。
    謝俊逢。<台灣客家山歌與賽夏族矮靈祭歌研究>。《復興剛學報》N0.43:(1990)359-384。
    三、 論文集
    孔吉文、李宏夫總策劃。《原住民音樂世界研討會論文集》。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8。
    巴奈‧母路。<沙阿魯阿族「貝神祭」祭儀樂舞初探>。《迷霧中的貝神-南鄒沙阿魯阿族群文化研討會》。台北: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2003。
    明立國。<關於台灣原住民音樂舞蹈文化體系的調查與研究>。《第五屆國際民族音樂學會論文集》。台北,1992。
    明立國。<台灣原住民歌舞的文化現況及其發展>。《台灣地區民族音樂之現況與發展座談會集》。行政院文建會,2000。
    林曜同。<桃源鄉沙阿魯阿族群的族群分類與族群認同>。《迷霧中的貝神-南鄒沙阿魯阿族群文化研討會》。台北: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2003。(未出版)
    胡台麗。<台灣原住民族的祭典儀式>。《民國79年度中華民國文化發展之評估與展望集》。行政院文建會,1991。
    胡台麗。<從田野到舞台-「原舞者」的學習與演出歷程>。《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1994。
    浦忠勇。<鄒族的戰歌-原住民神聖祭歌的文化詮釋>。《第三屆原住民音樂世界研討會-祭儀篇》。原住民音樂文教基金會,2000。
    碧斯蔚.梓佑。<當我們同在一起─原舞者《山水篇》﹑《矮人的叮嚀》二個時期>。《台灣劇場專題研究研討會》,1997(未出版)。
    趙綺芳。<跨文化展演的分析與詮釋:以台灣原住民樂舞展演為例>。《第四屆原住民音樂世界研討會「回家的路」》。花蓮師範學院,2002b。
    趙綺芳。<傳唱的叮嚀、舞動的記憶>。《原住民樂舞世界研討會》。台北: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2003。
    謝繼昌。<沙阿魯阿族群的社會與族群現象>。《迷霧中的貝神-南鄒沙阿魯阿族群文化研討會》。台北: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2003。(未出版)
    懷劭.法努司。<原舞者一路行來>。《第四屆原住民音樂世界研討會》。台北: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2000。(未出版)
    四、 學位論文
    林曜同。<曹族堪卡那福群家的研究>。台大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張如慧。<原住民女學生學校生活經驗中之潛在課程研究:以山海中學原住民藝能班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2001。
    梁莉芳。《召回我們的力量─一個原住民部落舞團女性的生命經驗》。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2000。
    鄭依億。《賽夏族歲時祭儀與社會群體間的關係的初探:以向天湖部落為例》。台大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英文部分
    Bailey,F.G. Cultural Performance,Authenticity,and Second Nature.In Parkin,D.et al(eds)The Politics of Cultural Performance.Oxford:Berghah Books.(1996)
    Geertz,Clifford. Thick Description:Towards an Inrerpretive Theory of Culture.in The
    Interpretations of Culture.pp.3-30.New York:Basic Books.(1973)
    Schechner,Richard. Ritual,Play,and Performance.New York:Seabury Press.(1976)
    Schechner,Richard and Willa Appel ed. By Means of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Turner,V. From Rituals to Theatre.New York:Performing Arts J.Pub.(1982)
    網路資料
    http://fasdt.yam.org.tw/(原舞者)
    http://www.tmm.org.tw/NGO/ngo-03a.htm(ELM心得報告—由NPO的組織特性,探討「原舞者舞團」的經營與發展)
    http://www.cca.gov.tw/Culture/Resources/cartgroup/dance/index.htm(文建會)
    影音資料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高雄縣境內六大族群傳統歌謠(五)南鄒族民歌》CD
    風潮唱片公司 《台灣原住民音樂紀實9南部鄒族民歌-沙阿魯阿之歌》TCD-1520-1
    《年的跨越-1》TCD-1521-1
    《年的跨越-2》TCD-1521-2
    「原舞者」收藏:『山水篇』錄影帶
    『懷念年祭』錄影帶
    『年的跨越』錄影帶
    『矮人的叮嚀』錄影帶
    『VuVu之歌』錄影帶
    『牽INA的手』錄影帶
    『誰在山上放槍』錄影帶
    『再懷念年祭』錄影帶
    『迷霧中的貝神』錄影帶
    『我們的伙伴在那裡-原舞者的故事』錄影帶
    家威影音實業有限公司 原舞者《矮人的叮嚀》錄音帶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原住民音樂1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CD05
    《原住民音樂2本土音樂的傳唱與欣賞》CD06
    雲門舞集 《卑南之歌-懷念年祭》CD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