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杜仲奇 Chung-Chi, To |
---|---|
論文名稱: |
台灣歌仔冊《正派三國歌》之語言研究 The research of songbook languages:“The Legitimate Songbooks of Three Kingdoms.” |
指導教授: |
姚榮松
Yao, Rong-So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81 |
中文關鍵詞: | 正派三國歌 、三國 、注音 、方言 、晉江腔 、韻腳 、正字 、歌仔冊 |
英文關鍵詞: | The Legitimate Songbooks of Three Kingdoms, Three Kingdoms, Phonetic alphabet, Dialect, Tsin Kang dialect, Rhyme, Legitimate Sinic words, Songbooks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26 下載:1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正派三國歌》有五回十冊,近三萬字,且兼具「序言」、「回目」與「注音」,此為一般歌仔冊所無之體例,此其所以能引人趣味,進而研究之原因。
本文之重心,放在注音之分析、方言之斷定與字詞之探討各方面;注音部份,有漢字、假名、漢字+假名、漢字+聲調(韻四聲法)、傳統切音等五種方式,還包含一些釋義與注解;其注音系統,頗不固定,或略聲(如送氣不分與清濁不分)、或略韻(如忽略介音或喉塞音韻尾)、或略調,一音之間常有數種注法,如ソワ可同時代表[sua]、[tsua?]與[tshua?]三音,雖然還是有一定系統性,但亦常有規則紊亂之現象。
方言方面,以杜建坊《歌仔冊起鼓》之方言定位法為基礎,分撥離析,並與現代之方言調查做比對,由本文居韻讀i音、科韻讀e音與無鼻化韻之三大特色,確認《正派三國歌》為晉江腔,混到其他腔調之現象,如漳腔與同安腔等,僅在十例左右,較之鹿港混入漳腔部份,比例低多了。
字詞方面,一方面以「同類分用字」觀念與以分析;另一方面,對各種字詞之解釋、用法與特色,皆一項項加以討論;而本文以「正字」(或稱本字),作為書寫之基礎,與會文堂以來,漢字標音之作法不同,可說是一種嘗試改革。
《正派三國歌》不僅文本特殊;其注音、方言與字詞之各種「例外」問題,也頗具趣味;而作者各種嘗試與失敗,更可資借鑑與使用;《正派三國歌》之所以值得討論,正是因為其集合了「特殊」、「可滿足研究興趣」,以及「有參考利用價值」於一身!
“The Legitimate Songbooks of Three Kingdoms.”contains five chapters and ten volume, it can reach almost thirty thousand words. This articles has‘preface’, ‘chapters’ and ‘ Phonetic alphabet’within it, that is differ significantly from ordinary songbooks. This is the reason that, why people been attracted, and further research it, too.
The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three points: Phonetic alphabet analysis, define dialect system and some glossary discussion. And even contains a bit of annotation as well. The Phonetic alphabet is very confused and out of fixed. A simple Phoneme always be separated to two Phonetic alphabet.
About the dialect using in the songbooks, we use the method of define dialect that be finished by Mr. Kian Hong, To is very completely. This article’s dialect is Tsin Kang dialect. Of course, this article contains some other sub-dialects different from Tsin Kang dialect, too; but it’s just merely a small portion.
The using of the words is such various, so we get the new concept and method to deal with it. Except the discussion of glossary, we know the author trend to using of Legitimate Sinic words in his written. Maybe it is a reform of Sinic words.
“The Legitimate Songbooks of Three Kingdoms.” is so valuable and interesting.
Concerning the problem of study, it is required a possible theory, that can explain the texts, and offering the whole profiling figures.
專書、期刊與論文:
1、 Fromkin, Victoria/ Rodman, Robert/ Hyams, Nina,2006/06/16,《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Thomson Learning。
2、 丁度,1966,《集韻》,台北:台灣中華。
3、 丁鳳珍,2005,《「歌仔冊」中的台灣歷史詮釋――以張丙、戴潮春起義事件敘事歌為研究對象》,博士論文:東海大學。
4、 小川尚義,1931,《台日大辭典》,台灣總督府。
5、 小川尚義主編,1993,《台日大辭典》,《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第七、八冊,台北武陵出版社。
6、 中研院俗文學叢刊編輯小組,2004.10,《俗文學叢刊》,新文豐,第362冊。
7、 巴克禮Thomas barclay,1923,《廈英大辭典增補》,上海出版。
8、 方志豪,2006,《三國演義》中的曹操形象及其演變,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9、 王力,2001.1,《漢語詩律學》,中華書局。
10、 王彤偉,2007.3,《三國志同義詞研究》,中國復旦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博士學位。
11、 王育徳,2000,《臺灣話講座》,台北:前衛。
12、 王振義,1993,《歌仔平仄規律實質意義的探討》,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27,P. 47~51。
13、 王順隆,1994.9,〈閩台「歌仔冊」書目‧曲目〉,《台灣文獻》45卷3期,已公布於王順隆網站http://www32.ocn.ne.jp/~sunliong/ong.htm(參見網路版)。
14、 王順隆,1993,〈談台閩「歌仔冊」的出版概況〉《臺灣風物》,43.3:109-131。
15、 王順隆,1996,〈「歌仔冊」書目補遺〉《臺灣文獻》,47.1:73-100。
16、 王順隆,1997,〈從七種全本「孟姜女歌」的語詞、文體看「歌仔冊」的進化過程〉《臺灣文獻》,48.2,P. 165-186。
17、 王順隆,2002.06〈「歌仔冊」的押韻形式及平仄問題〉《民俗曲藝》,136期,P. 201~238。
18、 台灣總督府官房調查課,昭和三年三月(1928.3),《台灣在藉漢民族鄉貫別調查》。
19、 甘為霖Rev. William Campbell,1913,《廈門音新字典》,台南台灣教會公報。
20、 江美文,2003,《台灣勸世類「歌仔冊」之語文研究--以當前新竹市竹林書局所刊行个台語歌仔冊為範圍》,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艾伯華,1974,《台灣唱本提要》,亞洲民俗社會生活專刊第二十二輯。
22、 吳丈蜀,1978.9,《讀詩常識》,國文天地。
23、 吳守禮,2006.3,《清道光咸豐閩南歌仔冊選注》,吳昭婉出版。
24、 吳萬水,1954,〈士林土匪仔歌〉《台灣風物》,第4卷第5期。
25、 呂訴上,1952,〈姻緣難逃-歌仔戲四句聯〉《台灣風物》,二卷七。
26、 李壬癸,1986,〈Rhyming and Phonemic Contrast in Southern Min〉,《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
27、 李壬癸,1989,〈閩南語喉塞音尾性質的探討〉,《中研院史語所集刊》,60.3,197~202。
28、 李仲民、吳慧瑛 彙集,《閩南方言志─泉州市(泉州市、鯉城區、晉江、南安、安溪、德化、大田、惠安、永春)》。
29、 李美麗,2005,《台南運河奇案歌》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0、 李蘭馨,2003,《「開臺」、「過臺」臺語歌仔冊之用韻與詞彙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李李,1985 06,《台灣陳辦歌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李麗敏編著,2006年9月第一版,《泉州方音教程》,廈門大學出版社。
33、 杜仲奇,2008,《從歌仔冊版本偵測方言變異-依〈戶蠅蚊仔大戰歌〉為見本》,發表於「第七屆 臺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
34、 杜仲奇,2008.12,《歌仔冊目錄整理方法之探討》,《台灣風物》,台灣風物雜誌社,58.4。
35、 杜建坊,1991,《台灣泉廈漳三腔三字經讀本》,自立晚報。
36、 杜建坊,2007.5,《論歌仔冊之解讀法及語言型態探討》,中山大學,語言之文化面向-台灣漢語方言研究工作坊之研討會。
37、 杜建坊,2008,《歌仔冊起鼓─語言、文學與文化》,五南─台灣書房。
38、 杜建坊、杜向榮合著,2008,〈說「明」〉,「2008台灣本土語文學術研討會」。
39、 杜建坊,《台灣厝成人書軒收藏歌仔冊書目》,自家藏,未出刊。
40、 杜建坊,《歌仔冊語言及版本研究》,未刊稿。
41、 沈富進,民國49年(1960),《彙音寶鑑》,文藝學社。
42、 汪毅夫,2004,〈1826-2004海峽兩岸的閩南語歌仔冊〉,《臺灣研究集刊》第三期,P. 87~94。
43、 官宥秀,2000,《台灣閩南語移民歌謠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
44、 林香薇,2005.12,〈論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版本和詞彙──以「僥倖錢開食了歌」為例〉,《漢學研究》,23.2:467-496。
45、 林香薇,2008.9,〈論臺灣閩南語歌仔冊的漢字書寫--以「僥倖錢開食了歌」為例〉,《中國學術年刊》,30期:215-242。
46、 林俶伶,2005,《臺灣梁祝歌仔冊敘事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7、 林連通,1993,《泉州市方言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
48、 林慶勳,1997年2月19∼22日,〈臺灣歌仔簿押韻現象考察──以《人心不足歌》為例〉, 「第五屆國際閩方言研討會」會議論文,泉州:華僑大學中文系主辦。
49、 林慶勳,1999,《問路相褒歌》,國立中山大學中文系。
50、 林慶勳,2002,〈論閩南語的訓讀字〉,《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
51、 林清月,1952,〈嘴花尪〉《台灣風物》,二卷七。
52、 竺家寧,1991,《聲韻學》,五南。
53、 姚榮松,2000,〈台灣閩南語歌仔冊的用字分析與詞彙解讀〉-以《最新落陰相褒歌為例》,師大國文學報。
54、 施炳華,2000.6,〈談歌仔冊的音字與整理〉,成大中文學報。
55、 施炳華,2008.4,《台灣歌仔冊欣賞》,開朗雜誌。
56、 施博爾,1965,〈五百舊本「歌仔冊」目錄〉,《臺灣風物》,15.4:41-60。
57、 洪惟仁,2003,《音變的動機與方向:漳泉競爭與台灣普通腔的形成》,清華大學語言所博士論文。
58、 洪惟仁、龔煌城與姚榮松,1988~1989,《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台灣北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中研院史語所。
59、 洪惟仁、龔煌城與姚榮松,1991~1992,《台灣地區漢語方言調查計畫─台灣中北部閩南語方言調查研究報告》,中研院史語所。
60、 胡楚生,2005,《訓詁學大綱》,華正書局。
61、 馬重奇,2008.9,《閩台閩南方言韻書比較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2、 張玉青(清),1999,《康熙字典》,台北:台灣商務。
63、 張屏生,《方言論叢》,作者自印刷本。
64、 張屏生,《同安方言及其部分相關方言的語音調查和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
65、 張屏生,2002,〈從台灣民間文學材料的收集看歌謠創作的形式特點—以台灣閩南話歌謠為例〉,《方言論叢》。
66、 張屏生,2002.2,《方言論叢》,〈台灣彰化鹿港方言的語音系統〉,作者自印刷本。
67、 張屏生,2007.5,《台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開朗雜誌。
68、 張屏生,2008.11,《駑馬齋論學集(二)》,作者自印刷本。
69、 張振興,78年,《台灣方言記略》,文史哲,初版。
70、 郭淑蕙,2003,《歌仔冊八七水災歌語言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71、 陳正統,2007.1,《閩南話漳腔辭典》,中華書局。
72、 陳兆南,1993,〈閩台「歌冊」目錄略稿-敘事篇〉,台灣史蹟研究會論文選缉。
73、 陳兆南,1994,〈台灣歌冊綜錄〉,《逢甲中文學報》2期(台中:逢甲大學中文系,1994年4月),頁43-66。
74、 陳姿听,2002,《台灣閩南語相褒歌類歌仔冊語言研究—以竹林書局十種歌仔冊為 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台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75、 陳建銘,1989,《野台鑼鼓》,台北:稻鄉出版社。
76、 陳彭年,2001,《新校宋本廣韻》,洪葉文化。
77、 陳雍穆,2001,《孟姜女歌仔冊之語言研究—以押韻與用字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78、 陳章太、李如龍,1991,《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
79、 曾子良,1989,《台灣閩南語說唱文學「歌仔」之研究及閩台歌仔敘錄與存目》,東吳中文所。
80、 游子宜,1996,《台灣閩南語一字多音之研究》,政大中文所,博士論文。
81、 游子宜,1997.6,〈臺灣閩南語音隨意轉初探〉,台灣語言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新竹師院主辦。
82、 黃世孟,2003,《三國志通俗演義》著述意識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83、 黃有實,1972,《臺灣十五音辭典》,台北:南山堂出版社。
84、 黃得時,1952,《台灣歌謠之研究》,國科會手寫稿。
85、 黃惠鈴,2006,《和番主題歌仔冊研究―以「王昭君和番歌」、「陳杏元和番歌」為例》,台中:逢甲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86、 黃謙,《彙音妙悟》,台中瑞成書局。
87、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方言研究室主編,1982.10,《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88、 廈門會文堂,《珠字十五音》,無注明年代。
89、 董忠司,2002,〈台語韻部與民間歌謠─以日據時代早期歌謠集為討論中心〉〈第四屆台灣語言及其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
90、 臧汀生,1984,《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
91、 劉曉親,2007,《楊本縣過台灣傳說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92、 劉淑華,2008.6,《三國志平話與毛評本三國演義之情節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
93、 劉鴻溝,1953,《閩南音樂指譜全集》,菲律賓金蘭郎君社。
94、 稻田尹主編,昭和15年10月26日,《台灣歌謠書目》,臺北帝國大學東洋文學會編,油印發行。
95、 盧佑俞,1993.12,《台灣閩南歌謠與民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
96、 蘇姿華,2004,〈台灣說唱黃塗版歌仔冊研究〉,逢甲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1、 中研院-語料庫資源:http://elearning.ling.sinica.edu.tw/resources.html。
2、 中研院閩南語歌仔冊:http://southernmin.sinica.edu.tw/home01_1.htm。
3、 中國書史:http://www.chiculture.net/0705/html/e28/0705e28.html。
4、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
5、 楊允言-白話字台語文網站:http://iug.csie.dahan.edu.tw/taigu.asp。
6、 當代泉州音字彙:http://solution.cs.ucla.edu/~jinbo/dzl/lookup.php。
7、 電子版《台日大辭典》:http://taigi.fhl.net/dict/。
8、 漢籍全文資料庫:http://hanchi.ihp.sinica.edu.tw/。
9、 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new/ftmsw3?tdb=kua-a-chheh。
10、 澎湖褒歌:http://song.phhcc.gov.tw/library/library06-1.asp?lpid=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