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鄭秋榮 |
---|---|
論文名稱: |
臺北縣國民中學推行鄉土教育之研究 |
指導教授: |
高新建
Gau, Shin-Jian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8 |
畢業學年度: | 96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71 |
中文關鍵詞: | 鄉土教育 、鄉土教育課程 、鄉土教育實施策略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4 下載:3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於探討臺北縣國民中學推行鄉土教育之情形,包括鄉土教育的內涵、實施策略、實施困難與解決方法,最後根據研究結論,提出作為實施鄉土教育之建議。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研究方式,首先透過文獻探討鄉土教育之意義和理論基礎,理解鄉土教育發展的過程,暨鄉土教育內涵、實施策略、實施困難和解決方法之相關文獻和實務研究。根據文獻和實務研究分析,編製「臺北縣實施鄉土教育概況調查」問卷一種,進行問卷調查,藉以了解95學年度臺北縣國民中學推行鄉土教育之概況,並統計分析不同背景的教育人員的意見,提出研究結論和參考建議。
本研究調查對象為臺北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務主任、教學組長其中一人和鄉土教育相關領域召集人三人,共發問卷228份,得有效問卷181份,問卷資料以次數分配、百分比和卡方考驗等方法,進行統計分析。
依據統計分析,研究發現,提出結論;並對國民中學推行鄉土教育提出建議,供學校與教育行政機關參考。
壹、結論
一、臺北縣國民中學教育人員對鄉土教育內涵的認知,共識多,差異少。
二、鄉土教育推行比率高,以融入領域教學及開設「鄉土教育社團」較常實施。
三、因應學校背景推行鄉土教育,彈性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四、學校依其不同的背景,選取適合鄉土教育課程發展的策略。
五、國民中學實施鄉土教育遭遇困難頗多,因學校背景不同,有差異
六、國民中學實施鄉土教育遭遇困難,已採用和期望採用的解決方法有差異;期望採用較已採用解決方法為多。
七、推行鄉土教育績優學校,實施策略「設計課程的方式」講求彈性運用各項方式;「自編鄉土教材」多,但對「鄉土教育發展目標不清楚」、「學生興趣不高與能力不足」的困難,比一般學校高。
貳、建議
一、國民中學實施鄉土教育,應依學校願景、發展目標、社區資源等,採用學校本位的鄉土教育實施方式和活動。
二、學校衡酌鄉土教育實施的困難因素,尋求專家學者的協助,善用社區人力與物力資源;重視教師對鄉土教育實施困難的需求,提供必要的協助與解決方法。
三、學校應鼓勵教師建立鄉土教育教學檔案,建立學校鄉土教育網頁,提供資訊分享的平臺,增進初任教師擔任鄉土教育教學與服務的意願。
四、辦理鄉土教育課程統整、融入領域教學有關的研習,加強教師專業教學能力。
五、學校親職教育應增加鄉土教育內涵、實施策略、實施困難解決方法的宣導,培養家長對鄉土的認同和關心。
六、教育機關應建立鄉土教育正確發展的政策和制度,支援、整合資源協助學校、授權學校發展特色,輔導與獎勵並重,建立策略聯盟、資源互補的功能。
七、未來研究建議:可將研究對象擴及其他縣市、跨學校層級、全校各領域教師或學生對象;增加採用質性研究的方法,輔以深度訪談的方式,深入瞭解國民 中學推行鄉土教育實施策略、困難與解決方法。
A Study of the Execution of Home Culture Education in Taipei County about the Tactic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the
Solutions
Abstract
One of the two main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condition of how the Homeland Education is practiced in Taipei County, which includes the content of home culture, teaching tactics,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during execution, and the solutions. The second purpose is to understand the conditions and gain feedback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that carry out homeland education. Then, I will try to give som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uses the documentary research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First, through documentary research, the research explores the meaning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Homeland Education and tries to understand its developing process in Taiwan. It is a practical research about the content, tactics,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of Homeland Education. Then, aside from the documentary research, a questionnaire of “The Survey of the Practice of Homeland Education in Taipei County” is made to investigate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the carrying out of Homeland Education 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in 2006. Statistics of the opinions of educational staff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will be compiled and analyzed for conclusion of the study and suggestions.
The objects of this research are the one person chosen from the school principal, dean and chef of educational quarter of every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and three experts of the related fields of Homeland Education. There are totally 228 questionnaires sent out, and among the ones replied there are 181 valid. The statistic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s are compiled and analyzed according to methods such as the distribution of frequency, percentage, Chi-square Test…etc
After all these, a conclusion will be drawn on the discovery of the research. Then, for schools and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some advises will be offered in reference to the practice of Homeland Education at junior high schools.
1. Conclusion
i. The cognition of the educative personnel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County is mostly in common, and differs from each other only in a very small degree.
ii. The process ratio of homeland education is high. Among them, combining area education and opening “homeland education group” are frequently practiced.
iii. To processing the homeland education at the base of school’s background, utilize various different educative way agilely.
iv. Schools adopt the most suitable footwork of homeland educ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its backgrounds.
v. Schools had met difficulties while processing the homeland education because their backgrounds are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vi. Schools practicing Homeland Education had met the difficulties. The solutions already used and those expected to be used are different. There are more solutions expected to be used.
vii. Schools doing well in practicing Homeland Education paid attention on applying various different methods agilely in practicing the footwork- the way of designing lessons. They mostly edited their own teaching materials. Nevertheless, they have met more difficulties concerning “The unclear developing target of Homeland Education” and “The little interest and insufficient ability of students” than others.
2. The Suggestions:
i. Each junior high school should establish its unique school-based footwork and hold activities for the practice of Homeland Education according to its future plan, future goal for development, and the resources from the communities.
ii. As for th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which schools encounter while practicing Homeland Education, they can look for help from experts, and take advantage of the resources available in the communi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chool authorities should also take the quests of the teaching staff in the field of Homeland Education seriously and provide necessary assistance and solutions.
iii. The school authorities should encourage the teaching staff to establish and collect the data of Homeland Education and set up the school website for it; so that there can be an interchanging access for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If so, more and more new teachers would be willing to teach and serve in the field of Homeland Education.
iv. Further studying and learning in the field of Homeland Education should be counted as a practical activity that can updat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combine the knowledge of different teaching fields.
v. The school authorities should propagate more about the lessons of Homeland Education, about the footwork of practice, and about th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execution.
vi. The miss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re: establishing correct footwork and system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Homeland Education, providing assistance and combining resources for schools, empowering schools to develop their own special features, mentoring and rewarding well-performed schools, and establishing a tactical alliance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s so that the resource can always be placed in where it is most urgently needed without any waste.
vii. Suggestion for the Future:I recommend that we should expand the objects of research to teachers of all fields, across the boundaries of school hierarchy, the cities, and counties. We can apply the methods of quality research and interview, so that more could be known about the execution tactics of Homeland Educatio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and the solutions.
參 考 文 獻
中文文獻
丁金松(2001)。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決定之行動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臺北市:幼獅。
王 鑫(1997)。鄉土教學概說。載於王鑫(總編),台灣的自然生態與鄉
土教學(頁1-6)。臺北市:國語日報台灣鄉土教育資源中心。
王文科(1997,3月)。學校需要另一種補充的課程:發展學校本位課程。論
文發表於「中日課程改革國際學術研討會」,南投日月潭。
王文科(1998)。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佩蓮(2002)。鄉土教育融入學校教學與社區活動。屏縣教育,9,6-12。
卯靜儒(2001)。台灣教育社會學研究,1(1)。花蓮:慈濟醫學暨人文社
會學院。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999)。鄉土藝術活動教科書全冊。臺北:臺北市政府教
育局。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2006)。2006年9月18日取自
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朱作仁(1995)。描述統計。載於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教育百
科辭典,498-499。臺北市:五南。
朱作仁(1995)。人文主義。載於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教育百
科辭典,14。臺北市:五南。
江雪齡(2000)。從多元智能談課程設計。中等教育,51(1),43-52。
余安邦等(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
臺北市:遠流。
余安邦等(2002)。社區有教室,學校課程與社區總體營造的遭逢與對話
(頁160-161)。臺北市:遠流。
吳宗立(2003)。中小學鄉土教育的教材設計與實施。國教天地,153,
13-19。
吳明清(1998)。學校生活與鄉土教育。北縣教育,23,14-17。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俊憲(2005)。鄉土乎?本土乎?全球乎?—理解台灣本土教育的意涵。
教育學誌,(18),93-116。
李佳玲(2002)。國中實施鄉土教學課程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KNU0136009。
杜正勝(2004)。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會期報告。臺北市:
教育部。
杜正勝(2004)。創意臺灣、全球布局~~培育各盡其才新國民,載於教育
部(主編),2005-2008,教育施政主軸(頁5-13)。臺北市:教育部。
杜正勝(2007)。總辭前還在報告台灣主體教育,杜正勝「政治正確」最長
壽。2007年5月17日
取自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516/17/eej7.htm
。臺北市:CT today,顏瓊玉報導。
卓世宏(1998)。國中一年級學生的鄉土知覺與鄉土認同--以臺東縣為例。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周蓮清(1999)。鄉土教育與九年一貫課程。國教輔導,38(4),12-16。
林玉體(1980)。西洋教育史。臺北市:文景。
林豐正(1985)。我的家鄉-臺北縣史地鄉土教材。臺北縣:臺北縣政府編
印。
林玉體(1987)。西洋教育史。臺北市:文景。
林昭賢(1995)。臺北市鄉土教育的實施,載於鄉土教育。臺北市:漢文。
林幸姿(1997)。國小教師參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社會學評析,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
臺北市: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林佩璇(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個案研究-臺北縣鄉土教學活動的課程
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瑞榮(2000)。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瑞榮(2000)。國民小學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3(3),
73-90。
林雅卿(2001)。花蓮縣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國民小學
四年級為例。私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佩璇(2002)。課程統整在九年一貫課程革新中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資
訊,10(4),99-120。
林進生(2002)。鄉土教育的策略與實務分享。屏縣教育, 9,13-17。
林登福(2006)。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歷程中教師心態轉變之研究—以桃園縣大
埔國小編制鄉土教材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皓政(2004)。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
析。臺北市:五南。
邱和仁(2005)。鄉土教育融入學習領域之主題統整教學設計。國立台南教育
大學,國教之友,56(4),38-39。
邱一新(2007)。籉北是ㄧ本值得閱讀的書。載於籉北畫刊。臺北市:台北市
政府觀光傳播局
姜文閔,韓宗禮(1995)。教育百科辭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姚 誠(1997)。解讀鄉土教育。載於王鑫(總編),台灣的自然生態與鄉
土教學(頁8-10)。臺北市:國語日報台灣鄉土教育資源中心編印。
洪 英(2003)。鄉土教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屏東縣政府教育局(2006)。屏東縣95學年度國民中學教師聯合甄選簡章。
取自2007年4月27日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
qid=1005021807047。
夏黎明(1988)。鄉土定義之分析。臺東師院學報,創刊號,283-299。
夏黎明(1995)。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義,載於鄉土教育。臺北:漢文
書局印行。
徐宗林(1992)。西洋教育思想史。臺北:文景。
秦葆琦(2003)。九年一貫新課程鄉土教育的革新與因應之道—社會領域四下
各版本之鄉土單元分析。研習資訊,20(2),77-80。
高新建(1999)。外國推展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緣由。教師天地,103,
30-35。
高新建(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成功因素:綜合分析。論文發表於
「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高雄、墾丁:高師
大。
高新建(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主編),邁向課程新紀元(二)(頁18-44)。載於學校本位課程發
展工作坊資料集。臺北:教研學會。
高湘韻(2001)。鄉土教育融入九年一貫新課程之研究-以《花蓮縣國民小學
鄉土在地課程》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
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HLTC642002。
國民教育司(2001,4月)。鄉土教育之語言教學,教育部應如何落實執行?
臺北市:教育部國民教育司製。
張惠珠(1997)。談鄉土植物的教學運用台灣的自然生態與鄉土教學。臺北
市: 國語日報臺灣鄉土教育資源中心,86年6月15日編印。
張嘉育(1998)。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張嘉育(1998)。認識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
編), 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頁23-47)。臺北:揚智。
張錫勳(2005)。臺北縣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焦桐(2007)。名人悄悄話--當詩人深情凝視人間。載於籉北畫刊。臺北
市:臺北市政府觀光傳播局。
教育部(2000)。中華民國教育年報。臺北:國立教育資料館。
教育部(2001)。2001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2006 年9月6日,取自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
教育部(2001)。2001教育改革之檢討與改進會議。頁323-326;教育部:
890930台89國字第89122368號令公佈。
教育部(2002)。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實施二年總檢討專案報告內容。臺北市:
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
部。
教育部(2004)。教育部補助直轄市縣〈市〉推動國民中小學鄉土教育要點。
臺北市:教育部,93年12月8修正通過。
莊萬壽(1994)。台灣史1 2 3。臺北:臺北縣政府編印。
許及勉(2001)。金門縣國民小學鄉土教育課程設計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管
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90MCU01636028。
許筱苹(2004)。古蹟之教育資源應用於國民小學課程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
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CKU5222046。
許惠茹(2005)。國小校長鄉土教育課程領導之個案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CCU05331024。
郭至和(2002)。鄉土教育在國小的實施與展望。社教資料雜誌,286,
1-4。
陳憲生(1985)。我的家鄉-臺北縣史地鄉土教材。臺北:臺北縣政府編印。
陳麗莉(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仕絨國小為例。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陳添球(2002)。國小鄉土教學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七大領域課程綱要之內容分
析。花蓮師院學報,15,53-81。
陳玲月(2002)。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研究。
國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1NTTTC576013。
陳福裕(2002)。國中鄉土教育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國民中學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91CCU00331027。
陳國彥(2003)。鄉土教學面面觀。國教天地,153,3-11。
陳添城(2006)。鄉土教育融入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中學生鄉土環境知識態
度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台南市國小五年級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
學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NTNT5204013。
傅文全(2001)。國小實施「鄉土教學活動」之研究─以新莊運動公園為例。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0NTPTC476070。
單文經(1997)。國民教育階段推展鄉土教育的檢討與規劃。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系,1997年6月30日。
單文經、高新建、蔡清田、高博銓(2001)。校長的課程領導。臺北:學富文
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
曾巧如(2000)。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嘉義縣市為
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雲大維(2006)。教導主任進行鄉土教育自編教材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4CCU05331008。
黃玉冠(1994)。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政傑,李隆盛(1995):序,載於鄉土教育。臺北市:漢文書局。
黃政傑(1997)。國中新課程剖析,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臺北:漢文書
局。
黃政傑(1999)。課程改革(三版)。臺北市:漢文書局。
黃筱娟(1999)。大礁石與小漁村—論鄉土教育發展策略之可能。全國博碩士
論文資訊網,088NDHU0331002。
黃俊銘(2000)。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教材發展之研究—以淇哩岸地區為
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
網,089NTPTC611041。
黃純敏(2003)。鄉土文化課程的政策、轉換與實際:文化、認同與教育的分
析觀點。教育研究資訊,11(5),頁29-58。
黃意華(2006)。學校本位課程評鑑與教師課程專業知能關係之研究。國立中
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居正(2007)。臺北縣國民中學教訓輔組織再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院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鄉土教育(2003)。2003年9月3日引自
http:163.25.117.157/multiculturaledu 7.doc
楊冠政(1991)。環境課程發展模式與程序。環境教育季刊,9,3-19。
楊文慶(2002)。一所國中校長課程領導之行動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楊春生(2000)。九年一貫課程評析。中等教育雙月刊,51(1),53-61。
溫振華(1995,6月30日)。原載于臺灣時報,3版。
詹志禹(2000)。釋放全民的創造力--九年一貫課程的鬆綁精神。中等教育
雙月刊,51(1)。
廖永靜(2005)。如何實施鄉土教育。教師之友,46(5),51。
甄曉蘭(2002)。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
臺北縣教師會(2004)。教師甄選初試,重教育輕專業。2004年11月4日,
61.223.34.12 。
臺北縣政府(2004)。【臺北縣藝術與人文教育資源網路】實施計劃。臺北
縣:臺北縣政府。
臺北縣政府(2005)。臺北縣國民中學教師每週授課時數表。載於臺北縣國民
中學教務行政手冊。臺北縣: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臺北縣政府(2005)。臺北縣國民中學課程發展委員組織。載於臺北縣國民中
學教務行政手冊。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5年11月20日増修編
印。
臺北縣政府(2005)。台北縣93學年度各區校長會議提案執行情形議事錄。
臺北:臺北縣政府。
臺北縣政府(2006)。人口統計。2006年10月8日,取自臺北縣資訊服務站。
臺北縣政府(2006)。點亮「台灣鄉土與環境教育的心燈」。臺北:臺北縣政
府。
臺北縣政府(2006)。點亮「品嚐多媒體融入鄉土的滋味」。臺北:臺北縣政
府。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6)。推行鄉土教育從90年至95年間的相關計畫內容
概要。95年9月15日取自
http://boe.tpc.edu.tw/edu/law/default.asp
臺北縣政府教育局(2006,12月)。取自鄉土教育資源中心資訊網。
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臺北縣鄉土語言輔導團(2007)。認識輔導團。臺北:臺北縣政府教育局。
2007年6月11日,取自http://163.20.111.4/~land/
臺北縣政府(2006)。臺北縣觀光導覽地圖—人文、古蹟、自然。臺北:臺北
縣政府編印。
臺北縣政府(2007)。臺北縣觀光遊憩網。2007年9月17日,取自
http://tour.tpc.gov.tw/Autumn/INDEX.HTML。
臺北縣政府(2006)。臺北縣政府計所屬機關學校職員通訊錄。臺北縣:臺北
縣政府教育局、人事室,2006年9月編印。
臺北縣深坑鄉公所(2008)。古蹟巡禮。臺北縣:深坑。2008年1月19日,取
自
http://www.shenkeng.tpc.gov.tw/_file/1847/SG/28861/D.html
劉美嬌(2005)。鄉土教育融入學校本位特色課程設計之研究-以宜蘭縣新南
國小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094NHLT1203003。
劉曾菊(2006)。國小師生對鄉土教育實施成效之意見調查研究---以臺北市
老松國小結合「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
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4TMTC1778034。
蔡志展(1997)。談鄉土資料與鄉土教材,載於王鑫(主編),台灣的自然生
態與鄉土教學(頁56-58)。臺北市:國語日報臺灣鄉土教育資源中心。
蔡清田(1999)。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之探究,九年一
貫課程之展望。臺北: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編印。
潘慧玲(2006)。教育論文格式。臺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策劃。
歐用生(1995)。國民中小學鄉土輔助教材大綱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
部編印。
鄭俊明(2002)。主題探索戶外教學活動實施相關因素研究—以宜蘭市南屏國
小鄉土教育「河與人」教學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
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HLT1576001。
鄧運林(1995)。臺北縣鄉土教育的實施,載於鄉土教育第七章。臺北市:漢
文書店印行。
鄧天德(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3(3),17-
30。
盧周信珠(2005)。國民中學教務主任在課程領導之研究。輔仁大學教育領導
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賴怡潔(2001)。國小中年級鄉土教材內容分析之研究—以宜、花兩縣為
例。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薛東埠(2003)。國中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效能相關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發
展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鍾吉雄(1999)。母語教學的困境及改進之道。師友月刊,387。
蘆洲國中(2007)。本土語言網站。96年1月17日,取自
http://www.lcjh.tpc.edu.tw/subject/index.htm。
英文文獻
Dewey, J.(1994)。 The child and the curriculum. In Willis , G . et al.(Eds.),The American curriculum:A documentary history(pp. 123-129). CT: Praeger Publishers.
Kaltsounis, T.(1987)。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德文文獻
Helmut Lück(2007)。30. Rotarische Schinderhannesrallye Teil 1 Unpublished。
Referat Öffentlichkeitsarbeit und Heimatverein Ottenhausen(2000) e. V., 32829 Ottenhousen: Ottenhausen:Denkanstöße und Anregungen aus dem ökolo-gischen Dorf der Zukunft Ministerium für Umwelt, Raumordnung und Land-wirtschaft des Landes Nordrhein- Westfal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