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覃蘭萍 Chin, Lan-Ping |
---|---|
論文名稱: |
電子業轉型策略之探究:以H公司為例 Exploring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of Electronic Industry: The Case Study of H Company |
指導教授: |
陳慧玲
Chen, Huei-Li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20 |
畢業學年度: | 10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58 |
中文關鍵詞: | 筆記型電腦零組件 、雙軌轉型 、營運績效 、財務績效 |
英文關鍵詞: | Notebook components, Dual transformation,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Financial performance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66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4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中文部分
史薇琦,2016。後PC時代的硬體廠商─個案公司轉型策略後之發展,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
李宜娟,2016。轉型策略、轉型成功因素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通訊傳輸線材業台通光電公司為例,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巫漢灘,2010。企業產品轉型案例研究-以V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雪麗譯,2019。雙軌轉型:既有業務再升級+發掘市場新缺口,翻轉創新的兩難 (原作者:Anthony, S. D., Gilber, C. G., and Johnson, M. W.)。台北:日月文化。
林溫正,2000。台灣傳統集團企業轉型策略之研究,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佳欣,1997。台灣中小企業策略性轉型之研究,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海濤、李詠嫻與張蘅(譯),2009。個案研究設計與方法(原作者:R.K.Yin)。台北市:五南文化事業。
陳韋儒,2013。傳統製造類中小企業轉型進入文化創意產業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林三義筆墨專家」為例,國立清華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明璋,1994。「企業轉型的經營策略與作法」,變遷中台灣企業之管理實例發表會。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陳明璋,1996。企業轉型的策略與成功關鍵。貿易週刊,第1690期,頁18-21。
袁素萍,2003。企業轉型成功關鍵因素之研究,成功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鈴萍,2004。台灣傳統產業轉型成長之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士軍,1989。因應匯率變局企業轉換之經營策略。中小企業發展雜誌,第18期,頁13-14。
葉榮義,2006。轉型策略、執行力與經營績效之研究-以石化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Davidson, W. H. 1993. Beyond re-engineering: The three phase of business transformations. IBM Systems Journal 32(1): 65-79.
Hamel, G. and Prahalad, C. K. 1994. Competing for Future. Boston: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Lavy A., and Merry U. 1988. Organizational Transformation:Revitalizing Organization for a Competitive World. Jessey-Bass Inc.
Rindova, V. P. and Kotha, S. K. 2001. Continuous morphing: competing through dynamic capabilities, form, and func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4(6): 1263-1280.
Schramm, W. 1971. Notes on case studies of instructional media project. Working Paper.
Weick, K. E. and Quinn, R. E. 1999. Organization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0(1): 361-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