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宗德 LIN, TSUNG-TE |
---|---|
論文名稱: |
應用AHP於高職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 A Study of Apply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in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
指導教授: |
郭金國
Kuo, Chin-Guo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96 |
中文關鍵詞: |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層級分析法 、高職教師 |
英文關鍵詞: |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47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評鑑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最佳途徑之一,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亦係現今我國政府推動最主要的教育政策之一。然政策推動過程之中,時常遭遇實務上之困難,造成推動範圍未能普及,成效亦未見彰顯。因此,若能洞悉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實施現況,藉此研擬相關解決方案,將有助於政策順利推廣,提升我國教師之專業發展。本研究之目的在於藉由層級分析法建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檢測指標,並以高職教師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藉此得知高職教師其對評鑑困境之意見。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蒐集四十四份高職教師之問卷,經層級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獨立樣本t檢定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後,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壹、困境檢測指標可分三項構面(「評鑑之宣導溝通」、「評鑑之
實施推動」及「評鑑之結果應用」)與十五項指標。
貳、權重值最高之構面為「評鑑之宣導溝通」,權重值最高之指
標為「教師共識度」。
參、針對不同背景變項之高職教師對評鑑困境之意見,僅有「參
與評鑑經驗」之變項呈現顯著差異,其餘變項均未有顯著。
肆、本研究提出「凝聚教師之共識」、「提供學校之支持」、「訂定
明確之指標」及「擴大政策之宣導」等四項建議予政府及學
校相關單位作參考。
Evaluation is the best approach to promote profession of a teacher. Teacher Evaluation for Professional Dvelopment is also one of major policy of education in Taiwan. But it was often confronted by many predicaments through the process, and thus made limit and achieved little. So, if ones could understand the predicaments and draw up the solutions, it will profit teachers. This study was to develop the examination indicators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to find the predicaments of vocational high school teachers out. This study was through questionnaires to collect forty-four teachers’ data, and analyzed b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test, and ANOVA, and the discovering of this study as followings:
1. The examination indicators were included three aspects (“communication and guidance of evaluation”, “practice and impetus of evaluation”, and ”outcome and application of evaluation”) and fifteen indicators.
2. The maximal weight value of aspect is “communication and guidance of evaluation”, and the maximal weight value of indicator is “common consensus of teachers”.
3. According to the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re was significant about different “experience” teachers, and the others were not significant.
4. There were four suggestions which proposed to the government and school by this study, and they were “promoting the common”, “providing the supports”, “seting clear indicato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guidences”.
壹、中文部分
立法院(2006)。立法院公報。臺北市:作者。
行政院(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李昆璉(2007)。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歷程之個案研究∼石頭坑
的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
教育處學校行政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新竹市。
李奉儒(2006)。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機制規劃之芻議:英國的
經驗與啟示。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2(3),193-216。
卯靜如、陳佩英、蘇源恭(2008)。美國中小學教師評鑑方案之
分析:以加州和威州為例。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
理論與實務(頁53-89)。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
鑑與發展研究中心。
杜正勝(2005)。95年宣導手冊。取自http://140.111.34.34/moe/
common/index.php?z=455&zzz=455&id=778
李美惠(2009)。雲林縣國小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成效
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
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雲林縣。
余昆旺(2007)。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以臺北縣市
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
育型政與評鑑研究所,臺北市。
技專院校招生策進總會(2010)。高職課程群科與招生科別一覽
表。取自http://me.moe.edu.tw/junior/show_page.php?pid=133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
五南。
吳明清(2006)。教育向前跑(續)-教育改革的思維與實踐(
增訂二版)。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和堂(2007)。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佳霖(2006)。高中職教師對於教師評鑑內涵認同度之分析研
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
育研究所,雲林縣。
吳思華(2007)。政大講座論新聞 自律專業為圭臬。取自http://
tim.nccu.edu.tw/sehwawu/20070607/20070607.mht
吳俊憲(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三項化取向理念與實務。
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2)。教師評鑑。教育資料與研究,49,102。
吳清山、張素貞(2002)。教師評鑑:理念、挑戰與策略。載於
中華民國師範學院主編,師資培育的政策與檢討(頁
177-218)。臺北市:學富。
吳清山(2004)。提升教師素質之研究。教育研究月刊,127,5-17。
吳清山、林天祐(2004)。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1998)。技職教育的轉型與發展-提升國家競爭力。臺
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2010)。部長序。載於張新仁(主編),推動中小學教師
專業發展評鑑手冊(頁I)。臺北市:教育部。
周崇儒(199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仁煥(2002)。賦權增能內涵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的啟示。竹
縣文教,37,23-26。
林志成(2002)。授能導向的專業發展評鑑。教育政策論壇,5(2),
81-102。
林志成(2006)。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的困境與對策。新竹縣教
育研究集刊,6,1-46。
林美娟(2005)。階層分析法(AHP)在臺北市國民中學優質教
育指標系統之應用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
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臺北縣。
林益昌、周談輝(2004)。知識管理-學習型組織建構與案例。
臺北市:全華。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
南市。
林騰蛟(1997)。台灣地區高等技術及職業教育教育政策發展之
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
系,臺北市。
洪紹品(2006)。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教育部試辦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意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教育學系,新竹市。
洪銘昇(2009)。我國高職教師對辦理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意見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
系,臺北市。
孫志麟(2002)。教師效能: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應用。教育研究
月刊,104,44-54。
孫志麟(2004)。教育政策與評鑑研究。臺北市:學富。
高強華(1995)。論提升教育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臺北市
:師大書苑。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
願景。臺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6)。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計畫。
取自http://140.111.34.34/moe/common/index.php?z=165&zzz
=165
教育部(2010)。教育統計。取自http://www.tpde.edu.tw/ap/teach_
view.aspx?cate=64
教育部(2011)。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臺北市:作者。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2011)。辦理現況。取自http://tepd.moe.
gov.tw/chinese/04_situation/01_01list.php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郭昭佑(2000)。學校本位評鑑。臺北市:五南。
郭隆興(2010,6月)。師資培育資料庫對師資培育政策的啟示。
游光昭(主持人),師資培育資料庫對師資培育政策的啟示。
師資培育政策與專業實踐的反思國際研討會,臺北市。
翁福元、林松柏(2004)。台灣國民教育階段教師專業發展評鑑
指標建構芻議。教育科學期刊,4(2),63-9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09)。98 年度教育部發展卓越師資培育計
畫聯合成果發表會計畫。取自http://web.phc.edu.tw/boardsig
n/files/my_20091217_0980023141-1.PDF
許明峰(2005)。國民小學教師評鑑手冊建構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新竹市。
陳雪琴(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師評鑑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新
竹市。
陳聖謨(1997)。國小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之態度研究。初等教
育學報,10,417-441。
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
臺北市:東華。
張素貞(2003)。教師評鑑重要議題與推動策略之探究。教育資
料與研究,53,28-37。
張新仁(2004)。中小學教師教學評鑑工具之發展編製。載於潘
慧玲(主編),教育評鑑回顧與展望(頁91-130)。臺北市:
心理。
張德銳(199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
師範學院。
張德銳(2004)。專業發展導向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載
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主辦之「教育與評鑑回顧
與展望學術研討會」會議手冊,24-41。
張德銳(2004)。我國中小學教師評鑑的規劃與推動策略。現代
教育論壇,10,216-231。
張德銳(2006)。形成性教師評鑑系統的研發、推廣、研究與實
施展望。初等教育學刊,23,1-26。
單小琳(2000)。教師成長檔與專業發展。學校行政雙月刊,9,
46-57。
傅木龍(1998)。英國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研究及其對我國之啟
示(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馮莉雅(2004)。美國麻州教師評鑑制度對我國的啟示。教育資
料與研究,56,67-74。
曾淑惠(2004)。教育評鑑模式。臺北市:心理。
湯誌龍(2001)。中小學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澳洲維多利亞省
的實施經驗。比較教育,51,105-127。
黃德祥、薛秀宜(2004)。教師評鑑的模式與發展趨勢。教育研
究月刊,127,18-32。
溫少逸(2004)。高級職業學校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以台北市私
立高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
導研究所,臺北縣。
詹棟樑(1995)。如何對教師進行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
編),教育評鑑(頁219-228)。臺北市:師大書苑。
廖年淼(2003)。我國高職教育發展之比較分析論文集。臺北市:
秀威資訊。
趙志揚、黃曙東、楊寶琴、江惠真(2009)。「97 學年度我國高
級中等學校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成效評估」結案報告。
取自http://140.111.34.34/docdb/files/dma7da040c0f2d360c9.p
df
葉郁菁(1998)。英國督察體制之教師評鑑系統在我國可行性之
初探。初等教育學報,11,365-382。
劉文輝(2001)。高職教師對教師評鑑態度調查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劉美慧、黃嘉莉、康玉琳(2008)。臺灣中小學教師評鑑方案之
分析。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實務(頁197
-225)。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研究中
心。
劉寶貴(2002)。我國高職教師評鑑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臺北市。
歐陽教、張德銳(1993)。教師評鑑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
1(2),90-100。
歐陽教、高強華、王秋絨、李春芳、張德銳(1992)。教師評鑑
模式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潘慧玲(2008)。緒論。載於潘慧玲(主編),教師評鑑理論與實
務(頁3-17)。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評鑑與發展
研究中心。
顏國樑(2003)。從教師專業發展導向論實施教師評鑑的策略。
教育資料集刊,28,259-286。
羅清水(1999)。國小教師評鑑的概念與方法。國教學報,11,
1-6。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簡紅珠(1997)。專業導向的教師評鑑。北縣教育,16,19-22。
貳、英文部分
Danielson, C. & Mcgreal, T. L. (2000). Teacher evaluation: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practice.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unenburg, C. F. & Ornstein, C. A. (2008).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Concepts & Practices. CA: Thomson Higher Education.
Saaty, T. L. (1971). How to make a decision: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40, 9-10.
Saaty, T. L. (1980).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NewYork: McGraw-Hill
Stronge, J.H., & Tucker,P.D. (2003). Handbook on teacher evalua-tion:Assessing and improving performance. Larchmont, NY:Eye O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