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沈家琪
Shen, Chia-Chi
論文名稱: 幼教老師的資訊行為-以蒙特梭利教育體系為例
The Information Behavior of preschool teacher: A Case Study of the Montessori Education System
指導教授: 邱銘心
Chiu, Ming-Hsin
口試委員: 邱銘心
Chiu, Ming-Hsin
蔡天怡
Tsai, Tien-I
楊琬琳
Yang, Wan-Lin
口試日期: 2024/06/24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圖書資訊學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Graduate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_Online Continuing Education Master's Program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24
畢業學年度: 11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5
中文關鍵詞: 蒙特梭利幼教老師資訊需求資訊行為
英文關鍵詞: Montessori, pre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needs, information behavior
研究方法: 主題分析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40118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19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學前教育對於塑造個人性格、社交技能和學習態度至關重要。幼教老師在這其中扮演著核心角色,直接影響幼兒的成長與發展。隨著社會進步和家庭價值觀的變遷,家長不再僅僅期望學前教育提供基本生活技能的培養,更重視幼兒的全面發展。因此,幼兒園呈現出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滿足不同的需求。在蒙特梭利教育中,環境與教師是關鍵要素,教師需要接受專業培訓,熟悉教育理念、課程設計和教具使用。然而,將理論靈活運用於實際教學中並不容易。因此,本研究藉由探討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和行為,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應對教學挑戰,提升教學品質。
    本研究以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等地區八間蒙特梭利幼兒園為例,透過深度訪談法探討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總共訪談了 8 位幼教老師。研究結果發現,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主要集中在專業能力的提升,例如環境布置、教具示範、教學技巧、親師溝通和同事合作等,這些元素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和學習環境的品質;其次,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尋求管道因資訊類型而有所差異,並重視資訊提供者的相關背景經歷,在進行資訊尋求、篩選、評估與利用時,更偏好選擇紙本資料及依賴人脈網絡,雖然網際網路並非他們尋找資訊時的首要選擇,但仍會參考其他網路使用者的回饋;而在尋求過程中遭遇的困難主要是單一資訊無法解決需求以及多數資訊管道需仰賴人脈網絡,處理方式則有參加在職師資培訓課程提升專業能力,並透過參與講座、工作坊、加入相關社群平台等方式擴展自身人脈。最後針對培訓機構、幼兒園所與有志成為蒙氏教師者分別提出實務與未來研究建議。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an individual's character, social skills, and learning attitudes. Preschool teachers are central to this process, directly influencing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With societal progress and shifts in family values, parents now expect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to provide more than just basic life skills, emphasiz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Consequently, preschools have adopted diverse teaching models to meet various needs. In Montessori education, the environment and teachers are key elements. Teachers must undergo professional training to understand educational principles,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use of teaching aids. However, applying theory flexibly in actual teaching can be challenging. Therefore,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information needs and behaviors of Montessori preschool teachers to help them more effectively address teaching challenges and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is research focuses on eight Montessori preschools in Taipei City, New Taipei City, and Taoyuan City, using in-depth interviews to investigate the information needs and behaviors of Montessori preschool teachers. A total of eight teachers were interviewed.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Montessori pre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 needs primarily revolve around enhancing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i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arrangement, teaching aid demonstrations, teaching techniques, 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 and colleague collaboration. These elements directly impac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 Additionally, Montessori preschool teachers' information-seeking channels vary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information and they place significant importance on the background and experience of the information provider. When seeking, filtering, evaluating, and utilizing information, they prefer printed materials and rely on personal networks. Although the internet is not their primary source of information, they still consider feedback from other internet users. The main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information-seeking process are that a single piece of information often cannot meet their needs, and most information channels rely on personal network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they participate in in-service teacher training courses to enhance professional skills, attend lectures and workshops, and join relevant community platforms to expand their personal networks. Finally, practical and future research recommendations are provided for training institutions, preschools, and those aspiring to become Montessori teacher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蒙特梭利教學源起與理念 10 第二節 幼教老師的角色與重要性 25 第三節 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與資訊行為 3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49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0 第二節 研究對象 5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53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4 第五節 資料分析 56 第六節 前導研究 57 第七節 研究倫理 64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65 第一節 受訪者資本資料分析 65 第二節 蒙特梭利幼教老師的資訊需求 67 第三節 蒙特梭利幼教老師之資訊來源管道 79 第四節 蒙特梭利幼教老師之資訊行為 85 第五節 蒙特梭利幼教老師在資訊尋求上的困境與因應方式 94 第六節 綜合討論 9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2 附錄1、受試者受訪錄音同意書 123 附錄2、蒙特梭利教師訪談大綱 124

    王欣(2020)。我的蒙特梭利參學與辦學路。檢自:https://reurl.cc/x6MqnZ
    王欣(2020)。吸收性心智。檢自:https://reurl.cc/l7r63Y
    王姿雅(2014)。教師人格特質、生涯自我效能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王浩瑜(2019)。基于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室內活動空間設計(未出版碩士論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
    王梅玲(2012)。社會科學的大學教師電子期刊論文閱讀行為研究。國家圖書館館刊,2,1–30。
    史坦丁(E.M.Standing)(2016)。蒙特梭利-生平與貢獻(徐炳勳譯) 台北市:及幼。(原著出版年:1997)
    朱則剛(1997)。教學資源服務在社會科教學的重要性。教學科技與媒體教學科技與媒 體,32,31-38。
    朱敬先(1986)。幼兒教育。台北:五南
    伊莉莎白·海恩斯托克(Elizabeth G. Hainstock)(1996)。細論蒙特梭利教育(徐瑞仙譯)。台北市:及幼。
    吳清山(2001)。知識經濟時代教師的多元進修。教師天地,115,4-13。
    吳雅玲、葉淑儀、楊淞丞、蘇秀枝、黃文娟、莊美鈴(2007)。專業的教師。幼兒教育概論(第七章,頁315-323)。台北市:華騰。
    里拉德(Paula Polk Lillard)(1994)。蒙特梭利新探(許興仁、邱琡雅譯)。臺南市:光華女中。
    何福田、羅瑞玉(1992)。教育專業。教育改革與教師專業化。台北:師大書苑。
    何翩翩(2019)。蒙特梭利教養進行式:翩翩園長的45個正向教養解方。臺北市:親子天下。
    何緼琪、張景媛(2003)。合作省思專業成長模式對國小教師的教學知識與信念以及社群關係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4(2),157-178。
    吳春滿(2009)。蒙特梭利幼稚園初任教師之工作困境與相應策略(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師範大學,台北市。
    吳啟誠、張瓊云(2020)。主題分析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特殊教育發展期刊,69 (6),29-42。
    李佳貞(2011)。學齡前幼兒家長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角色期望與踐行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李明珠(1986)。幼稚園教師教學基本能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奉儒等(2002)。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雲林縣:濤石。
    李盈蓁、岳修平、徐式寬(2004)。大學教師專業發展之資訊尋求行為研究。圖書資訊館訊,2,105-124。
    李崗、楊淑雅(2016)。自由與紀律:Montessori的人格教育思想。教育研究集刊,62,71-116。
    李裕光、沈繻淯、陳素珍、魏麗卿、謝惠娟(2009)。蒙特梭利教學。臺北市:華都文化。
    呂春嬌(2003)。大學圖書館館長領導風格之質性研究。師大學報,48(1),39-54。
    卓志惠(2013)。蒙特梭利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大學,台北市。
    岩田陽子、南昌子、石井昭子(1988)。蒙台梭利教育理論與實踐—日常生活練習。 臺北市:新民幼教圖書。
    林玉珮(1999)。21世紀 台灣幼教怎麼走?。台北市:親子天下。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
    林梓琦(2018)。蒙特梭利教師的特質。檢自:https://reurl.cc/6QO6E6
    林瑋茹(2002)。幼托整合方案下托教人員專業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林春妙(2004)。幼兒教師專業知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菁(2000)。一個教學與科技整合的理想-談國小教學資源中心。教學科技與媒體,38,3-13。
    邱琳雅(2007)。蒙特梭利教師的任務。蒙特梭利教育雙月刊,72,10-12。
    武藍蕙(2004)。幼兒教保專業倫理。台北:群英。
    柳海民(2000)。教育原理。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夏書琴(2017)。初任蒙特梭利教師之專業成長(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洪福財(2004)。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台北市:五南。
    涂妙如(2003)。影響家庭嬰幼兒照顧方式決策之相關因素研究。家政教育學報,5,95-120。
    徐永康(2019)。培育孩子自主學習的蒙特梭利教師。檢自:https://reurl.cc/V4Od0Z
    徐雨昕、唐建(2017)。吸收性心智論證對國家幼兒園室內設計的啟示。建築與文化,1,126-127。
    徐皇君(2014)。讓孩子在有準備的的環境中成長。學前教育研究,3,64-66。
    徐秀容(2000)。幼教人員。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出版職業簡介,18,2-11。
    莊建宜(2019)。我的蒙特梭利參學與辦學路。檢自:https://reurl.cc/x6MqnZ
    陳文玲(2005)。蒙特梭利教師的經營與管理。蒙特梭利雙月刊,4,15-18。
    陳佩君(2007)。媒體資訊在教學上的應用。檢自:http://www.phy.ntnu.edu.tw/nstsc/pdf/book4/08.pdf
    陳淑芳(1990)。幼稚園課程研究--蒙特梭利教學模式和一般單元教學模式之證實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淑婉(1997)。一位幼兒教師教學方法轉型歷程之研究─由單元教學法轉型為蒙特梭利教學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五南。
    陳玉娟(1998)。不同背景幼兒教師的蒙特梭利幼兒教育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玉枝(2008)。蒙特梭利幼兒園老師之教育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秀才、姜如珮(2007)。理想的幼兒教師角色期望之研究:幼教相關人員與幼兒家長之看法。As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Humanity Sciences,2(1-4),117-142。
    陳美玉 (2002)。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台北市:學富文化。
    陳奕安(2002)。基隆市國民中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成長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春吟(2014)。蒙特梭利教師的職責。蒙特梭利雙月刊,111,37。
    陳盈詩(2006)。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動機之生態系統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陳雪芳(2008)。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陳祥、蔡裕仁(2005)。資訊尋求行為與閱讀情境差異性之探索:傳統報閱聽人與電子報閱聽人之分析比較。資訊社會研究,8,192-211。
    陳琬琦(2022)。探討蒙特梭利學習環境的「真實」原則。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6),182-185。
    陳琬琦(2022)。蒙特梭利教師對學習環境觀點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陳碧雲、施宜煌、葉彥宏(2018)。幼兒生命教育理念的開展-蒙特梭利教育觀的啟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報,19,28-43。
    陳儒晰、黃金花 (2007)。幼兒園教師資訊素養之探究。兒童與教育研究,3,35-61。
    莉莉安·卡茨(Lilian G. Katz)(2004)。與幼教大師對談(廖鳳瑞譯)。台北:信誼。
    許修嬋(2009)。台北市公立幼稚園教師利用資訊資源之研究。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 5(1),97-113。
    許惠欣(1979)。蒙特梭利教育學說及其與現代幼兒發展和教學理論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許惠欣(1990)。蒙特梭利與幼兒教育。台南:光華女中。
    許惠菁(2009)。找得到你要的寶物嗎?從幼稚園教師的需求看幼教網站資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許興仁(1991)。蒙特梭利感官教具工作指引。台南:光華女中。
    許寶源(1996)。國民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與學校認同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郭為藩(1971)。角色理論在教育學上的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13,15-43。
    郭靜晃(2005)。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於兒童福利服務。華岡社科學報,18,1-16。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素貞(2007)。早期療育教保人員角色任務與專業能力之研究。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12,47-76。
    張馨友(1995)。準教師任教動機、角色知覺與控制學生意識之FUZZY問卷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單偉儒(1997)。蒙特梭利-教學理論與方法簡介。台北市:蒙特梭利文化。
    梅里厄姆(Merriam,S.B)(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邱炳坤、李俊杰、李欣霓、黃美珍、楊宗文、陳子軒、李建興、陶以哲、楊啟文、高麗娟、姜敏君、顏伽如譯)。臺北:五南。
    黃芊語(2017)。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心路歷程 以兩位幼兒園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黃郁喬(2023)。疫情時代幼兒教師的教學表現-以苗栗縣公立幼兒園教保人員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黃淑嫆、周梅如(2013)。從教育社會學主要特徵之觀點探討蒙特梭利教師角色。國民教育學報,10,143-162。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意舒、戴遐齡、卓秀娟、李崑山、殷炯盛(1994)。任教年資在幼稚園教師教學角色認同及踐行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343-374。
    黃慕萱(2001)。成人讀者之資訊尋求行為。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9(2)。
    黃慧妮(2003)。國民小決導師角色踐行與角色實踐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興華(2002)。從課程領導者的角色期望-談我國國小校長課程領導之困境與展望。初等教育學刊,13,177-200。
    提姆・沙丁(Tim Seldin) (2021)。在家也能蒙特梭利(全新增訂版)(許妍飛、林以舜譯)。臺北市:親子天下。
    曾宥儒(2020)。蒙特梭利給家長的一門課:Follow the Child 跟隨孩子。檢自:https://reurl.cc/6QOomb
    傅雅秀(1996)。從科學傳播的觀點探討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專家的資訊尋求行為。圖書館學刊,11,133-163。
    傅雅秀(1997)。資訊尋求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20,13-28。
    賈馥茗(1983)。教育哲學。臺北市:三民。
    楊國賜(1992)。提昇教師的專業知能與地位。現代教育,7(2),15-21。
    楊淑朱、王佳芬(2003)。私立幼稚園教師分級制實施之可行模式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11,41-67。
    楊瑞琴(2008)。蒙特梭利教室中主題活動實施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楊曉雯(1994)。淺談資訊特性及讀者的資訊需求。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訊,16-27。
    楊曉雯(1998)。資訊尋求的理論與實證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20,13-28。
    董素芬(2003)。社會變遷中的教師角色--台灣國小教師角色期望變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2003)。教育與和平(莊建宜譯)。臺北:及幼文化。(原著出版年:1936)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990)。發現兒童(許惠珠、邱琡雅譯)。臺南市:光華女中。(原著出版年:1948)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989)。蒙特梭利教學法(詹道玉譯)。臺北市:崇文。(原著出版年:1909)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989)。吸收性心智(許惠珠譯)。臺南市:光華女中。(原著出版年:1949)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1994)。吸收性心智(王堅紅譯)。台北市:桂冠。 (原著出版年:1949)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2000)。新世紀的教育(李裕光譯)。台北市:及幼文化。(原著出版年:1946)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2000)。教育與和平(莊建宜譯)。臺北市:及幼。 (原著出版年:1949)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2000)。吸收性心智(魏寶貝譯)。臺北市:及幼。 (原著出版年:1949)
    瑪麗亞.蒙特梭利(Maria Montessori)(2012)。童年的秘密(梁海濤譯)。台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36)
    廖金貴(2014)。澎湖縣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縣。
    劉乙儀(2012)。幼稚園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彰化縣。
    劉仕偉(2003)。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專業發展網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劉晏蓉(2021)。公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現況與需求之研究-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劉廣亮(1990)。資訊尋求行為研究與圖書館服務。華醫論壇。創刊號,12。
    劉廣亮(2000)。屏東縣國小教師資訊尋求行為研究(上)。華醫論壇,2,13-21。
    蔡淑惠(2007)。三至六歲蒙特梭利教師之證照培訓(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鄭宛靜(2013)。台灣學齡前幼兒父母之育兒資訊尋求與資訊焦慮(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鄭琹之(2007)。生命教育中幼兒教師的角色(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賴阿福、塗淑君(2006) 。教師教學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45,87-109。
    賴春金(2003)。幼稚園教師的關鍵能力。教育研究,52,75-83。
    賴惠玲(2010)。蒙特梭利幼兒園實施幼兒檔案評量(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賴麗卿(2010)。臺北縣公立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麗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簡淑真(1992)。蒙特梭利教學與單元設計教學對幼兒發展影響之比較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0-0301-H003-20)。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謝惠娟(2003)。我的未來不是夢-蒙特梭利教師的學涯規劃。蒙特梭利雙月刊,46,61-63。
    魏宇萱(2004)。從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議題探討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之資訊尋求行為(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藍治平(2002)。國中生物教師資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研究所,台北市。
    魏米秀、洪文綺(2010)。都市與偏遠社區程人的健康資訊尋求經驗:焦點團體訪談結果。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34,93-114。
    蘇諼(1995)。讀者研究的趨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5,51。
    蘇諼(2001)。網路環境中的資訊行為—理論與模式的探討。國家圖書館館刊,163-180。
    Beaty, J. J.(2006). 50 Early childhood guidance strategies.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Inc.
    Belkin, N. J. (1978). Information concepts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34(1), 55-85.
    Brenda Dervin, (1977).Strategies for Dealing with Human Information Need: 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27-8.
    Cartwright,S(1999).What makes goo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Young Children, 54(4),4-7.
    Chisholm,M.E., & Ely, D.P.(1976).Media personal in education a competency approach.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Clements, D. H., Nastasi, B. K., & Swaminathan, S. (1993). Young children and computers:Crossroads and directions from research. Young Children, 48(2), 56-64.
    Cossentino, J. (2009). Culture, craft, & coherence: The unexpected vitality of Montessori teacher training.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60(5), 520–527.
    Dervin, B. (1992). From the mind’s eye of the user: The sense-making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methodology. Qualitative research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61, 84.
    Ebbeck, M. (1990). Preparing early childhood personal to be pro-act ive,policy-making professionals.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58, 87-95.
    Epstein, J. L. (2001).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Preparing Educators and Improving School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Essa, E. (1999). Introduction to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lbany, NY: Delmar
    Fisher, K.E., & Julien, H. (2011). Information behavior.Annual Review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3(1), 1-73. doi: 10.1002/aris.2009.1440430114
    Gordon, A. M. & Browne, K. W. (1985).Beginning and beyond foundation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New York: Delmer Publisher.
    Gordon, A. M. & Browne, K. W. (1989). Beginnings and Beyond. New York:Delmar.
    Haugland, S. W. & Wright, J. L. (1997). Young children and technology: A world of discovery. Boston: Allyn and Bacon.
    Haugland. S. (2000).Computers and young children. ERIC Digest(ED438926)
    Ingwersen, P., & Järvelin, K. (2005). The Turn: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Retrieval in Context. Dordrecht: Springer.
    Katz, L. G. (1995). The benefits of mixed-age grouping. Champaign, IL: ERIC Clearinghouse on Elementary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Krikelas, J. (1983)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Patterns and Concepts,” Drexel Library Quarterly, 19. 5-22.Dervin, Brenda. “On Studying Information Seeking Methodologically:The Implications of Connecting Metatheory to Method.”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 Vol 35 (1999): 727-750.
    Kuhlthau, C. C. (1991). Inside the search process: Information seeking 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42(5), 361- 371.
    Liberman, M. (1956).Education as a Profession.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Leckie, G. J., Pettigrew, K. E., & Sylvain, C. (1996). Modeling the information seeking of professional: A general model derived from research on engineer,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and lawyer. Library Quarterly, 66(2), 161-193. doi:10.1086/602864
    Maurice Line (1974), “Draft Definitions, ”Aslib Proceedings 26:87.
    Malm, B. (2004). Constructing professional identities: Montessori teachers’ voices and visions.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8(4), 397–412.
    N.J.Belkin(1980),”Anomalous States of knowledge as a basis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The 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5:136.
    Parette, H. P., Quesenberry, A. C., & Blum, C. (2010). Missing the boat with technology usage in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A 21st century view of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37, 335-343.
    Peek,R(1988).A introduction to information behavior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education research.ERIC Reproduction Document No.ED 302 242.
    Rosen, D. & Jaruszewicz, C. (2009).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Technology Use and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 Education, 30(2) 162-171.
    Sarbin, T. R. (1968).Role. In D.L.Skill.(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Science. The MacMillan Campany & The Free Press,1(13),546-571.
    Stone, S. J. (1998). The benefits of mixed-age grouping. Montessori Life, 10(1), 8-9.
    Wellish,H.(1972).Froom Information Science to Informatics:A Terminological Investigation,Journal of Librarianship,4,157-187.
    Wilson,T.D.(1981).On user studies and information needs. Journal of Documentation use.Social Science Information Studies,4,197-204.
    Wilson,T.D.(2000).Humman information behavior. Information Science Studies,3(2),49-55.
    Yelland, N. J. (1995). Encouraging young children’s thinking skills with Logo. Childhood Education,71(3), 152-155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