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玟君 LIN,WEN-CHUN |
---|---|
論文名稱: |
探析維吾爾族和彝族音樂素材創編之四首琵琶曲-以《天山之春》、《春蠶》、《彝族舞曲》、《火把節之夜》為例 |
指導教授: | 王世榮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民族音樂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Ethnomusicology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55 |
中文關鍵詞: | 琵琶 、少數民族 、維吾爾族 、彝族 、天山之春 、春蠶 、彝族舞曲 、火把節之夜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3 下載:2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國是一個族群多元的地方,因此,在文化、語言、音樂等,彼此都會互相的影響、融合,在琵琶樂曲上,也可以發現這樣的情形。本篇論文中,所要研究的主要內容是少數民族音樂的素材在琵琶樂曲上的應用。將要探討的內容如下:
緒論: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文獻探討及研究方法和步驟等。並且從中國少數民族的概況切入,緊接著,再介紹音樂體系的劃分,分為中國音樂體系、歐洲音樂體系和波斯-阿拉伯音樂體系,三個音樂體系。藉由杜亞雄先生將中國地域內的民族分為八大組,並且說明這八大組少數民族音樂使用的音樂體系;例如:「北方草原組」主要是使用「中國音樂體系」;「中亞綠洲組」的音樂將上述述的三個音樂體系都採用了。
第一章:主要是介紹「維吾爾族」,其中包括:維吾爾族的概要;維吾爾族的音樂體裁和特色;維吾爾族主要特色樂器和樂器演奏風格。。
第二章: 對於以維吾爾族音樂來改編的《天山之春》之樂曲改編背景、內涵,還有其音樂內容加以分析和詮釋。
第三章:對於劉德海先生以維吾爾族民歌為素材所創作的《春蠶》之創作背景,及樂曲內容加以分析與詮釋。
第四章:主要先概述彝族的「語言」、「生活」和「特別節日」等彝族的音樂背景。接著,介紹彝族的音樂體裁;在這部分,彝族因為受居住地的地形環境影響,因此又可以分為四川、雲南、貴州三地,這三個地區的彝族又有各自音樂特色的豐富現象。
第五章:對於以彝族音樂素材來創作的《火把節之夜》,進行樂曲創作背景探討,及樂曲內容進行分析與詮釋。
第六章:分析以彝族音樂素材來創作的《彝族舞曲》,探討其樂曲創作背景,和其樂曲內容之分析與詮釋。
結論:統整前面六章的內容,對於分析與詮釋的四首樂曲作一個總結性的結論,並比較新疆維吾爾族和彝族在音樂特點上的異同。並且提出在演奏或詮釋方面,對於相關的琵琶樂曲的音樂的詮釋和分析。
彝族和維吾爾族的音樂特點和琵琶樂曲運用上的相關聯,將在本篇論文的內容中作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期待本研究可以讓更多的演奏家在演奏運用到少數民族音樂元素創作的琵琶曲時,有另一番的詮釋和音樂感受,帶給聆聽者更深刻的音樂;也期待更多的作曲家,能充分的發揮琵琶的演奏技巧和樂器特色,加以結合各地方少數民族和其它地區的音樂創作,使琵琶音樂更加多元和豐富。
一、中文書目
Bruno Nettl著;沈信一 譯。《民族音樂的理論與方法》。臺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76。
萬桐書。《維吾爾族樂器》。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穀苞。《古代新疆的音樂舞蹈與古代社會》。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
韓淑德、張之年 著。《中國琵琶史稿》。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7。
周菁葆。《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黃台香。《博覽中國6西南》。臺北:中國百科出版社,1988。
______。《博覽中國7西北》。臺北:中國百科出版社,1988。
高厚永。《民族器樂概論》。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
袁炳昌、毛繼增 主編。《中國少數民族樂器誌》。台北:音樂中國出版社,1991。
趙璞。《中國樂器學》琵琶篇。台北:國家文藝基金管理委員會補助出版,1991。
杜亞雄。《中國各少數民族民間音樂概述》。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鄺宇忠著。《琵琶演奏技法》。北京 : 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於澍華。《中國各民族民歌選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楊民康。《中國民間歌舞音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林石城。《嘈切雜談-林石城教授琵琶文錄》。台北:學藝出版社,1996。
杜亞雄、周吉。《絲綢之路的音樂文化》。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
葉棟。《民族器樂的體裁與形式》。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劉玉書。《中國民間歌曲精選》。北方文藝出版社,1997。
劉承華。《中國音樂的神韻》。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林石城編著。《琵琶教材》。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8。
廖雪鳳。《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9。
李民雄。《民族器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
楊紅。《中國傳統音樂引論》。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9。
周凱模。《雲南民族音樂論》。昆明:雲南大學出版社,2000。
蔡宗德、周菁葆。《絲路樂舞之旅》。世界文物出版社,2000。
田聯韜。《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上)》。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1。
蕭立。《中國國情》。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1。
袁靜芳。《民族器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1。
莊永平。《琵琶手冊》。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黎英海。《漢族調式及和聲》。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蔣菁等。《中國音樂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楊瑞慶。《中國風格旋律寫作》。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李景俠。《中國琵琶演奏藝術》。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周青青。《中國民間音樂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3。
張先玲 編。《養和集》。香港:偉確華粹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
李吉提。《中國音樂結構分析概論》。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桑德諾瓦。《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4。
陳曦。《雲南26個民族的經典節慶》。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2005。
劉再生。《音樂論著叢書》。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周吉。《龜茲遺韻》。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二、學術論文
林怡萱。〈過江龍、寒鴉戲水、梳妝、渭水情等四首琵琶作品分析與詮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黃怡瑩。〈以新疆音樂風格為創作素材的兩首二胡作品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劉怡伶。〈戲曲素材運用於琵琶樂曲之探討〉。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張碧蘭。〈劉德海琵琶古曲新奏藝術研探〉,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2006。
陳茗芳。〈以京劇素材為創作理念之琵琶協奏曲─《怒》、《京劇印象》、《臉譜集》分析與詮釋〉,2008。
曾薇伊。〈民族樂器阮咸的發展、再造與省思〉。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三、期刊雜誌
童永良。〈我國民間音樂中調式色彩的應用〉。《音樂研究》No. 2(1959):57-69。
薛金炎。〈一種源遠流長的民族曲式〉。《音樂研究》,No. 4(1984):65-80。
周吉、杜亞雄。〈也談維吾爾族音樂中特殊調式的稱謂〉。《中國音樂學》No.1(1986):58-61。
錢康宇。〈少數民族音樂研究〉。《中國音樂年鑑》No.3(九月號,1989):138-142。
宋博年。〈新疆各民族的音樂藝術〉。《中國音樂》No.1(1990):47-50。
丁承運。〈論吟猱-民族彈撥樂器演奏藝術探微〉。《中國音樂》No. 3(1993):49-52。
周大風。〈談當前民族器樂曲的創作〉。《人民音樂》No.334(七月號,1993):4-7。
王超然。〈彈琵琶演奏藝術〉。《天津音樂學院學報》NO.1(1994):44-48。
劉成興。〈維吾爾塔吉克音樂中的調性重疊探微〉。《新疆藝術》No.6(1994):27-29。
劉再生。〈凝煉精絕小中見大-評柳琴獨奏曲《塔吉克舞曲》〉。《人民音樂》NO.8(1994):6-7。
王大啓。〈評大阮獨奏曲《拉薩舞曲》〉。《人民音樂》NO.8(1995):12。
杜亞雄。〈新疆古代居民的種族特徵和現代民間音樂的風格特點〉。《音樂研究》No.2(1995):32-36。
王立琴。〈論琵琶輪指揉吟推拉在樂曲中的細微運用〉。《樂器》No. 2(1996):37-39。
林石城。〈琵琶指法與表演之窺見〉。《中央音樂學院學報》NO.1(1996):26-33。
張壽元。〈獨具特色的雲南紅河垤施彝族民間歌舞組曲簡介〉。《音樂探索》NO.4(1996):47-49。
霍旭初。〈新疆音樂文物綜述〉。《中國音樂學》No.2(1998):115-117。
劉曉梅。〈對新疆民族音樂某些表現因素的思考〉。《新疆藝術》No.5(1999):29-31。
周吉。〈為新疆民族音樂的多聲化而求索〉。《新疆藝術》No.3(2000):49-50。
黎薔。〈新疆跨國民族音樂學研究及其問題〉。《新疆藝術》No.6(2000):16-20。
盧亮輝,〈現代國樂作品運用傳統音樂素材之探討〉,《人民音樂》,NO.6(2001):15-17。
陳中華。〈音樂體系分析〉。《音樂藝術》N0.1(2002):78-84。
張靜波。〈簡論中國民族音樂的旋律特徵〉。《民族藝術》N0.3(2002):172-178。
張珊。〈試論我國少數民族題材的箏曲創作〉。《中國音樂》NO.2(2002):29-34。
王其書。〈西南絲綢之路音樂文化考察報告〉。《音樂探索》N0.3(2003):13-16。
杜亞雄。〈少數民族音樂史是中國音樂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音樂季刊》No.2(2005):19-20。
陳怡,〈參加2005年民族音樂創作獎比賽暨論壇感言〉,《北市國樂》NO.214(2005):10-11。
張偉;李紅英。〈孜孜不倦 博大精深-談當代琵琶大師劉德海的藝術人生〉。《民族音樂》,No. 4(2007):50-51。
解淑紅。〈劉德海琵琶藝術中蘊含的創新理念〉。《民族音樂》,No. 9(2007):105-106。
四、工具書
杜潔祥。《中國音樂詞典》。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
李凌。《中國民族民間器樂曲集成-新疆卷(上)》。北京:中國ISBN中心出版,1992。
蔣菁。《中國音樂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傅利民 編著。《音樂論文寫作基礎》。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
李虻、姚蘭 編著。《音樂論文寫作》。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劉岠渭。《簡明音樂詞典》。台北:世界文物,2005。
五、樂譜
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琵琶曲集-第二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
劉桂英編著。《中國少數民族傳統樂器獨奏曲選(上)(下)》。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0。
人民音樂出版社編輯部。《琵琶曲集-第三集》。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
中央音樂學院考級委員會。《中央音樂學院海內外考級曲目‧琵琶(7~9級‧演奏)》。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4。
王范地。《王范地琵琶演奏譜》。香港:偉確華粹。
六、影音資料
搖籃唱片公司製作。《琵琶名家名曲大全》。搖籃唱片公司發行,1995。CD。
北京環球音像出版製作。《劉德海琵琶教學.心血篇:基礎訓練新思路》。北京環球音像出版發行 觀念文化發行,2002。VCD。
龍音有限公司製作。《王范地琵琶藝術》。龍音有限公司發行,2003。CD。
現代音像有限公司製作。《瑩風飛舞》。現代音像有限公司出版,2008。CD。
龍音製作有限公司製作。《劉德海音樂人生五十年》。北京龍音製作有限公司出版,2001。CD。
七、網路資料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人口數統計資料〉,http://www.apc.gov.tw/main/docDetail/detail_TCA.jsp?isSearch=&docid=PA000000003350&cateID=A000297&linkSelf=161&linkRoot=4&linkParent=49&url=;摘錄於20090816。
大陸行政區域地圖。http://www.9654.com/;摘錄於2009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