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清順 |
---|---|
論文名稱: |
《臺灣小說的後設之路》——「後設小說」的理論建構與在臺發展 |
指導教授: | 楊昌年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03 |
畢業學年度: | 9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4 |
中文關鍵詞: | 後設 、後設小說 、後現代 、後現代主義 、臺灣文學 、張大春 、平路 |
英文關鍵詞: | metafic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164 下載:37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臺灣文學在八○年代中期因受到西方「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啟發,文學創作,尤其是小說方面,有著巨大的蛻變與改觀,影響所及至今不絕。本論文即是針對臺灣文學的後現代化趨勢 ——「後設小說」的出現 —— 來試圖探討此一文學現象的來龍去脈,並針對相關理論建構追本溯源,亦對「後設」文本的在臺發展提出觀察與省思,以期能夠更深入一層的了解當前臺灣文學發展的整體脈絡。
徵引書目:
【說明】:
一、 為方便索引,依分類列明參考書目。
二、 引用書目先以時代劃分,古人著作優先排列;其次,現、當代著作咸依作者姓名筆畫,由簡而繁順序排列;外文著作在前,按字母順序排列。
三、 由於外國作者譯名學術界徵引往往各有不同,為避免混淆、困擾,將外文著作作者以原文列出,台灣或大陸若有翻譯書籍者,譯稱隨附其後,並標明翻譯者。
四、 出版品一律標明為「公元」紀年。
五、 版次為「初版一刷」者,不另標明,初版一刷以上,列明之。
【一】、小說文本:
(一)、古典著作:
清‧曹雪芹、脂硯齋《脂硯齋甲戌抄閱再評石頭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版。
清‧「程乙本」曹雪芹《紅樓夢》(上)(中)(下),徐半痴校訂,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8年再版一刷。
(二)、外文中譯著作:
18世紀Denis Diderot(狄德羅)《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Jacques Le Fataliste),黃有德譯,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4年版。
André Gide(紀德)《偽幣製造者》(Les Faux-monnayeurs),孟祥森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4年版。
Doris Lessing(多麗斯‧萊辛)《金色筆記》(The Golden Notebook),程惠勤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8年版。
Italo Calvino(伊塔羅‧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er),吳潛誠校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版,1997年初版十刷。
Italo Calvino(伊塔羅‧卡爾維諾)《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王志弘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版,1997年初版十刷。
James Joyce(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Ulysses)(上)(下),蕭乾、文潔若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版。
Jean Giono(讓‧紀沃諾)《種樹的男人》(L’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金恆 鑣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2年版,1997年二版一刷。
John Fowles(約翰‧福爾斯)《法國中尉的女人》(The French Lieutenant’s Woman),張琰譯,好時年出版社,1984年版。
Jorge Luis Borges(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博爾赫斯全集‧小說卷》(Jorge Luis Borges Obras Completas),林一安主編,王永年、陳泉譯,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9年初版,2000年二刷。
José Saramago(喬賽‧薩拉馬戈)《里斯本圍城史》(História do cerco de Lisboa),秦於理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1年版。
Jostein Gaarder(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Sophie’s World)(上)(下),蕭寶森譯,台北:智庫文化出版,1995年初版,1996年十九刷。
Milan Kundera(米蘭‧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韓少功、韓剛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7年三版十刷。
Peter Handke(彼得‧韓德克)《夢外之悲》(Wunschloses Unglück),陳素幸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5年版。
Roman Ingarden(羅曼‧英加登)《對文學的藝術作品的認識》(Cognition of the literary work of art),陳燕谷、曉末譯,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1991年版。
Stefan Zweig(褚威格)《一位陌生女子的來信》,沈櫻譯,台北:星光書報社,1967年初版,1972年二十一版。
Thomas Hardy(托馬斯‧哈代)《還鄉》(The Return of the Native),王守仁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年版,1999年二刷。
Umberto Eco(安伯托‧艾可)《昨日之島》(L’isola del giorno prima),翁德明譯,台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
Umberto Eco(安伯托‧艾可)《傅科擺》(Foucault’s pendulum),謝瑤玲譯,台北:皇冠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初版,1997年八刷。
Vladimir Nobokov(弗拉基米爾‧納波科夫)《洛麗塔》(Luolita),黃建人譯,台北:林鬱文化公司,1993年版,1995年二刷。
莊子芳選編《迷宮裡的死亡圖案:外國後現代主義小說(一)》,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三)、中文著作:
王德威主編《典律的生成 —— 爾雅「年度小說選」三十年精選》,台北:爾雅出版社,1998年版。
平路《五印封緘》,台北:圓神出版社,1988年版。
平路《行道天涯》,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平路《百齡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三刷。
平路《何日君再來》,台北:INK印刻出版公司,2002年初版九刷。
平路《是誰殺了ΧΧΧ》,台北:圓神出版社,1991年版。
平路《紅塵五注》,台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版。
平路主編《臺灣文學二十年集1978-1998:小說二十家》,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初版,2001年五刷。
朱天心《古都》,台北:麥田出版社,1997年版,2000七刷。
宋澤萊《打牛湳村系列》,台北:草根出版公司,2000年版。
李昂《禁色的暗夜》,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9年版,2000年五刷。
林裕翼《我愛張愛玲》,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2年版。
洪凌《異端吸血鬼列傳》,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5年版。
紀大偉《感官世界》,台北:探索出版公司,2000年版。
高行健《靈山》,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初版,2000年初版三刷。
馬波《芥末黃殺人事件》,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2年版。
張大春《大說謊家》,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初版,1997年初版十四刷。
張大春《公寓導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2年二版一刷。
張大春《四喜憂國》,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初版,1997年二版十一刷。
張大春《本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張大春《沒人寫信給上校》,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4年初版十四刷。
張大春《城邦暴力團》1~4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0年版。
張大春《最初》,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2年版。
張大春《撒謊的信徒》,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6年初版十五刷。
張大春《雞翎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0年版。
張大春《歡喜賊》,台北:皇冠出版社,1989年二版。
張系國、平路合著《捕諜人》,台北:洪範書店,1992年版。
張啟疆《小說、小說家和他的太太》,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
張啟疆《如花初綻的容顏》,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張啟疆《俄羅斯娃娃》,台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版。
曾陽晴《母親的情人是女兒的情人》,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2年版。
曾陽晴《謀殺愛情的人》,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0年版。
曾陽晴《抖腳的男人》,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5年版。
黃凡《曼娜舞蹈教室》,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7年初版,1990年三版。
黃凡《黃凡小說精選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黃錦樹《刻背》,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版。
黃錦樹《烏暗暝》,台北:九哥出版社,1997年版。
黃錦樹《夢與豬與黎明》,台北:九哥出版社,1994年版。
葉姿麟《都市的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86年版。
葉姿麟《曙光中走來》,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版。
楊照《暗巷迷夜》,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4年版,2000年七刷。
楊澤編《手槍王 —— 第十三、十四屆時報文學獎得獎作品集》,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1年版。
瘂弦主編《如何測量水溝的寬度》,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7年版。
蔡源煌編《台大小說選》,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1年版。
魯迅《魯迅全集‧2‧故事新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1998年五刷。
舞鶴《十七歲之海》,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版。
舞鶴《思索阿邦‧卡露斯》,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版。
舞鶴《悲傷》,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版。
駱以軍《紅字團》,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3年版。
駱以軍《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3年版。
羅位育《熱鬧的事》,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0年版。
【二】、專書著作:
(一)、古典部分:
古希臘‧Aristotle(亞里斯多德)《詩學》,陳中梅譯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第一版,1999年第二刷。
宋‧釋道原編《景德傳燈錄》,台北:彙文堂出版社,1987年版。
(二)、外文著作:
Judy Pearsall主編《Concis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tenth edition, revised),U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年增訂十版。
Mark Currie《Metafiction》,U.S.:Longman,1995。
X.J. Kenny 和Dana Gioia《An Introduction to Fiction》(Seven Edition),U.S.:Longman,1998。
(三)、外文中譯著作:
Albert O. Hirschman(赫緒曼)《反動的修辭》(The Rhetoric of Reaction),吳介民譯,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版。
Antony Flew(安東尼‧弗盧)主編《新哲學詞典》(A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黃頌杰等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2年版。
Barry Smart(貝瑞)《後現代性》(Postmodernity),李衣雲、林文凱、郭玉群譯,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97年版。
Christopher Norris(克里斯多福‧諾利斯)《解構批評與理論應用》(Deconstruction:Theory and Practice),劉自荃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版。
Daniel Bell(貝爾)《後工業社會的來臨:對社會預測的一項探索》(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高銛、王宏周、魏章玲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89年版。
David Herman(戴衛‧赫爾曼)主編《新敘事學》(Narratologies),馬海良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Douwe Fokkema & Hans Bertens(佛克馬與伯頓斯)《走向後現代主義》(Approaching postmodernism),王寧、顧棟華、黃桂友、趙白生譯,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年版,1998年二刷。
E. M. Forster(佛斯特)《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李文彬譯,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年新版一刷。
Fredric Jameson(詹明信)《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Postmodernism and Theories of Culture),唐小兵譯,台北:合志文化出版,1989年初版,2001年增訂三版。
Hal Foster(賀爾‧福斯特)主編《反美學:後現代文化論集》(The Anti-Aesthetic),呂健忠譯,台北:立緒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版。
Italo Calvino(伊塔羅‧卡爾維諾)《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吳潛誠校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6年版,1997年二刷。
Jacques Derrida(雅克‧德里達)《書寫與差異》(L’écriture et la différence)(上)(下),張寧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年版。
Jean-François Lyotard(讓-弗朗索瓦‧利奧塔)《後現代狀況:關於知識的報告》(La condition postmoderne:rapport sur le savoir),島子譯,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年版,1999年三刷。
Jean-Paul Sartre(讓-保爾‧薩特)著,Wade Baskin(韋德‧巴斯金)編,歐陽友權、馮黎明譯,羅務恒校《薩特論藝術》,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J. Hillis Miller(希利斯‧米勒)《解讀敘事》(Reading Narrative),申丹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Jonathan Culler(卡勒)《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李平譯,紐約:牛津大學出版社,香港印行,1998年版。
Jorge Luis Borges(波赫士)《波赫士談詩論藝》(This Craft of Verse),陳重仁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1年版。
Martin Heidegger(馬丁‧海德格)《林中路》(Holzwege),孫周興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4年版,2000年四刷。
Marthe Robert(瑪特‧羅拜)《原始故事與小說起源》(Roman des Origines et Origines du Roman),逄塵瑩、何建忠譯,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1995年版。
M. H. Abrams(艾布拉姆斯)《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he Mirror and the Lamp: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酈稚牛、張照進、童慶生譯,王寧校,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版。
Milan Kundera(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L’Art du Roman),孟湄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Northrope Frye(諾思洛普‧弗萊)《批評的剖析》(Anatomy of Criticism),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2002年4月三刷。
Patricia Waugh(帕特里莎‧渥厄)《後設小說 —— 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Metafiction: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elf-conscious fiction),錢競、劉雁濱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年版。
Perry Anderson(培瑞‧安德森)《後現代性的起源》(The Origins of Postmodernity),王晶譯,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9年版。
Peter A. Angeles(安杰利斯)《哲學辭典》(The HarperCollins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段德智、尹大貽、金常政等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版,2001年三刷。
Rene & Welleck(雷與韋勒克)《文學理論》(Literary Theory),梁伯傑譯,台北:水牛出版社,1991年版,1999年三版三刷。
Richard Appignanesi(阿皮格納內西)原著、Chris Garratt繪畫《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黃訓慶譯,台北:立緒文化公司,1998年初版四刷。
Robert Audi(羅伯特‧奧迪)主編、林正弘審訂《劍橋哲學辭典》(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台北:城邦文化公司,2002年版。
Roland Barthes(羅蘭‧巴爾特)《寫作的零度》(Le Degré zéro de l’écriture),李幼蒸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1年版,2001年初版十刷。
Steven Cohan & Linda M. Shires(史蒂文‧科恩與琳達‧夏爾斯)《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TELLING STORIES:A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Narrative Fiction),張方譯,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版。
Steven Connor(康納)《後現代文化導論》(二版)(Postmodernist Culture,Second Edition),唐維敏譯,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9年版。
Terry Eagleton(伊格爾頓)《後現代主義的幻象》(The Illusions of Postmodernism),華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年版。
Terry Eagleton(伊果頓)《文學理論導讀》(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吳新發譯,台北:書林出版公司,2002年4月增訂二版。
Umberto Eco(安伯托‧艾可)《誤讀》(Diario Minimo),張定綺譯,台北:皇冠文化公司,2001年版。
Umberto Eco(安貝托‧艾柯)《悠遊小說林》(Six walks in the fictional woods),黃寤蘭譯,台北:時報文化出版,2000年版。
William E. Doll(多爾)《後現代課程觀》(A Post-Modern Perspective on Curriculum),王紅寧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版。
呂同六主編《20世紀世界小說理論經典》(上)(下),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年版,1996年一刷。
錢善行主編,斯人等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錢善行主編,趙一凡等譯《後現代主義》,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四)、中文著作:
王安憶《小說家的13堂課》,台北:INK印刻出版公司,2002年版。
王安憶《重建象牙塔》,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7年版。
王佐良、周玨良主編《英國二十世紀文學史》,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年版,1997年二刷。
王治河《撲朔迷離的遊戲:後現代哲學思潮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年版。
王逢振等編《最新西方文論選》,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
王德威《眾聲喧嘩 —— 三○與八○年代的中國小說》,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版。
王德威《眾聲喧嘩以後:點評當代中文小說》,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版。
王德威《跨世紀風華:當代小說20家》,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年版。
尹國均《先鋒試驗:八九十年代的中國先鋒文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版。
方克立、李錦全主編《現代新儒家學案》(上)(中)(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版。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版。
方漢文《後現代主義文化心理:拉康研究》,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0年版。
牛宏寶《西方現代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水晶《私語紅樓夢》,台北:九歌出版社,2002年版。
古繼堂《臺灣小說發展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初版三刷。
平路《女人權力》,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初版二刷。
平路《在世界裡遊戲》,台北:圓神出版社,1989年版。
平路《我凝視》,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
皮述民《紅樓夢考論集》,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第二印。
任繼愈主編《「儒教問題」爭論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版。
牟鍾鑒《儒學價值的新探討》,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版。
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97年版。
朱淡文《紅樓夢研究》,台北:貫雅文化公司,1991年版。
朱淡文《紅樓夢論源》,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2000年二刷。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版。
何欣《西洋文學史》(上)(中)(下),台北:五南出版公司,1996年初版二刷。
何欣《現代歐美文學概述》(上)(下),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書林出版社印行,1996年版。
何仲生、項曉敏主編《歐美現代文學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 —— 錢穆與現代中國學術》,台北:三民書局公司,1995年3月再版。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5年一版二刷。
吳光主編《當代新儒學探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吳雨、梁立成、王道智《民國黑社會》,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吳達芸主編《台灣當代小說論評》,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版。
李明濱主編《二十世紀歐美文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李德恩《拉美文學流派的嬗變與趨勢》,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年版。
李賦寧總主編,羅芃、孫鳳城、沈石岩主編《歐洲文學史‧第三卷》(上)(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李醒塵《西方美學史教程》,台北:淑馨出版社,1996年版,2000年二刷。
李澤厚《波齋新說》,台北:允晨文化公司,2000年版。
侯維瑞主編《英國文學通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姚一葦評論集《戲劇與人生》,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5年版。
姚大志《現代之後 —— 20世紀晚期西方哲學》,北京:東方出版社,2000年版。
林水福主編《林燿德與新世代作家文學論:悼念一顆耀眼文學之星之殞滅》,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年版。
林燿德《重組的星空》(林燿德論評選),台北:業強出版社,1991年版。
易丹《斷裂的世紀:論西方現代文學精神》,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施議對《人間詞話譯注》,台北:貫雅出版社,1991年版。
周汝昌《紅樓小講》,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
周祜昌、周汝昌《紅樓真本:蒙府、戚序、南圖三本《石頭記》之特色》,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版。
周英雄、劉紀蕙編《書寫台灣:文學史、後殖民與後現代》,台北:麥田出版公司,2000年版。
周國平《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2001年十刷。
孟樊、林燿德編《世紀末偏航 —— 八○年代台灣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1990年版。
孟樊、鄭祥福主編《後現代學科與理論》,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初版二刷。
胡全生《英美後現代主義小說:敘述結構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胡適、蔡孑民、吳相湘、李玄伯等考證彙編《紅樓夢考證》,台北:遠東圖書公司,1985年版。
柳鳴九主編《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台北:淑馨出版社,1990年初版,1999年二刷。
東華大學主辦、顏崑陽主編《多向的蛻變:第三屆全國大專學生文學獎得獎作品專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出版,2000年版。
苗力田、李毓章主編《西方哲學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高宣揚《後現代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9年版,2000年二刷。
夏志清著、陳子善編《文學的前途》,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2年版。
晉學新、穆麗琴、王廷凱、羅國忠編《最新文藝用語辭典》,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徐曙玉、邊國恩、王葆苓、田慶軒主編《20世紀西方現代主義文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唐翼明《大陸「新寫實小說」》,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版。
尉天驄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流、長橋聯合發行部,1978年四月一日出版,廿一日再版。
殷企平、高奮、童燕萍《英國小說批評史》,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翁德明主編《法國文化教室》,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版。
馬森《燦爛的星空:現當代小說的主潮》,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
馬新國主編《西方文論史》(修訂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初版,2002年修訂二版。
曹俊峰《元美學導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張大春《小說稗類‧卷一》,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二版三刷。
張大春《張大春的文學意見》,台北:遠流出版社,1997年初版四刷。
張玉能《西方文論思潮》,武漢:武漢出版社,1999年版。
張志偉《西方哲學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張容《法國新小說派》,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年版。
張國清《後現代情境》,台北:揚智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
張愛玲《紅樓夢魘》,台北:皇冠文學出版公司,1995年典藏版五刷。
郭強生《在文學徬徨的年代》,台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2年版。
許琇禎《台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1年版。
陸建德主編《英國小說研究第四卷(1945-)—— 現代主義之後:寫實與實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版。
陳中梅《柏拉圖詩學和藝術思想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陳平原《陳平原小說史論集》(上)(中)(下),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陳志良主編《西洋哲學三百題》,台北:建宏出版社,1997年版。
陳嘉明等著《現代性與後現代性》,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陶東風《文體演變及其文化意味》,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1999年三刷。
陸揚《德里達‧解構之維》,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曾繁仁主編《20世紀歐美文學熱點問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焦桐編《八十六年短篇小說選》,台北:爾雅出版公司,1998年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87年版,2000年再版。
黃瑞祺《現代與後現代》,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0年版。
黃頌杰主編《二十世紀哲學經典文本‧歐洲大陸哲學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黃錦樹《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版。
楊容《解構思考 —— 讓知識動起來》,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楊祖漢《當代儒學思辨錄》,台北:鵝湖出版社,1998年版。
楊照《文學的原像》,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2000年三刷。
楊照《夢與灰燼 —— 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
趙敦華《西方哲學簡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趙敦華《現代西方哲學新編》,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2年版。
趙敦華《維特根斯坦》,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88年版。
趙遐秋、呂正惠主編《台灣新文學思潮史綱》,台北:人間出版社,2002年版。
趙滋蕃《文學原理》,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8年初版,2001年二刷。
路況《後/現代及其不滿》,台北:唐山出版社,1990年版,1992年再版。
路況《虛無主義書簡 —— 歷史終結的游牧思考》,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年版。
黎活仁主編《臺灣後設小說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版。
劉文孝主編《外國文學的藝術發展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劉放桐等編著《新編現代西方哲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劉亮雅《情色世紀末:小說、性別、文化、美學》,台北:九歌出版社,2001年版。
歐陽健《紅學辨偽論》,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滕咸惠《人間詞話新注》,台北:里仁書局,1987年版。
蔣承勇主編《世界文學史綱》,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台北:雅典出版社,1998年修訂8版。
蔡源煌《當代文學論集》,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86年版,1996年二刷。
鄭明萱《多向文本》,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版。
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評論大系3/小說批評》,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版。
鄭樹森《小說地圖》,台北:一方出版公司,2003年版。
鄭樹森《從現代到當代》,台北:三民書局公司,1994年版。
魯迅《魯迅全集‧9‧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1998年五刷。
龍應台《野火集》,台北:圓神出版社,1985年版。
賴干堅《西方現代派小說概論》,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錢中文主編《巴赫金全集》,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錢善行主編,張玲等譯《小說的藝術》,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版。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6》,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3年版。
鍾慧玲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出版社,1997年版。
簡恩定、唐翼明、周芬伶、張堂錡編著《現代文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8年初版二刷。
羅宗濤、張雙英《台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台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9年版。
羅青《什麼是後現代主義》,台北:五四書店,1989年再版。
龔翰熊《20世紀西方文學思潮》,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三】、雜誌、期刊與報刊資料:
(一)、小說部分:
伍軒宏〈前言〉,《中外文學》第128期(第十一卷第八期),頁109~117,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 1983年1月版。
汪宏倫〈關於他的二三事〉,《聯合文學》第38期(第四卷第二期),頁140~152,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87年12月版。
(二)、專文部分:
Bertolt Brecht(布萊希特)〈論中國戲劇演出的疏離效果〉,易鵬、陳玉英譯,《中外文學》第117期(第十卷第九期),頁12~19,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82年2月版。
王妙如記錄〈第13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決審實錄‧評審意見〉,《聯合文學》第181期(第十六卷第一期),頁9~37,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王金寶〈現代解釋學對傳統認識論的批判及其困境〉,《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9-94~9-98,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9月版。
王路〈語言哲學研究述評〉,《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2-77~2-87,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2月版。
王曉方〈胡塞爾的現象學和伽達默爾的解釋學〉,《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7-72~7-83,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7月版。
王壽來〈英雄本「無名」!〉,《聯合文學》第222期(第十九卷第六期),頁117~119,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03年4月版。
平路〈我對「台灣文學」的看法〉,《文訊月刊》第八十四期(總122號),頁52~55,台北: 文訊雜誌社,1995年12月版。
田運良記錄〈小說新江山:第九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決審實錄〉,《聯合文學》第133期(第十二卷第一期),頁8~45,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11月版。
江怡〈世紀之交再話『語言的轉向』〉,《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12-107~12-112,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12月版。
朱雙一〈語言陷阱的顛覆—— 張大春論〉,《聯合文學》第128期(第十一卷第八期),頁132~137,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6月版。
沈清松〈從現代到後現代〉,《哲學雜誌》第4期,頁4~25,台北:哲學雜誌,1993年4月版。
李瑞騰專訪、楊光記錄整理〈在時代的脈動裡開創人文的空間:李瑞騰專訪平路〉,收入《文訊月刊》第九十二期(總130號),頁81~86,台北:文訊雜誌社,1996年8月版。
李瑞騰專訪、楊錦郁記錄〈創造新的類型,提供新的刺激 —— 李瑞騰專訪張大春〉,《文訊月刊》第六十期(總99號),頁85~90,台北:文訊雜誌社,1994年1月版。
林紫慧記錄〈八○年代臺灣小說的發展 —— 蔡源煌與張大春對談〉,《國文天地》第41期(第四卷第五期),頁33~39,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8年10月版。
林燿德〈自體生殖的「吸血鬼寓言」—— 導讀洪凌的〈重逢〉〉,《幼獅文藝》第489期(第八十卷第三期),頁94~96,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4年9月版。
林燿德〈孫中山/玻利瓦 V.S. 宋慶齡/平路 —— 評《行道天涯》〉,《聯合文學》第126期(第十一卷第六期),頁161~162,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4月版。
洪凌〈是複製,還是「附誌」?—— 是快感,還是「劊感」?:回應趙彥寧的書評〉,《聯合文學》第150期(第十三卷第六期),頁163~164,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4月版。
施佳瑩〈論《行道天涯》對歷史的解構與重塑〉,政治大學《中文研究學報》第3期,頁181~192,台北:政治大學中文系學會,2000年6月版。
馬森〈邊陲的反撲 —— 評三本「新感官小說」〉,《中外文學》第283期(第二十四卷第七期),頁140~145,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95年12月版。
游勝冠〈揭開「現代主義」、「前衛性」的神秘面紗 —— 論外文系出身的戰後移民學者反本土論述的意識形態位置〉,頁27~51,《現代學術研究專刊XI》,台北:現代學術研究基金會,2001年12月版。
梅家玲〈內在流離的書寫政治 —— 評黃錦樹《烏暗暝》〉,〈聯合報‧43版‧讀書人副刊第252號〉,台北:聯合報出版,1997年3月3日。
張貴興〈再見普羅米修斯 —— 評黃錦樹《烏暗暝》〉,《聯合文學》第151期(第十三卷第七期),頁164,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5月版。
許琇禎〈「詮釋」的解構 —— 張大春小說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30期,頁253~266,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1999年3月版。
陳忠信〈新儒家「民主開出論」的檢討〉,《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卷第四期,頁101~138, 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1988年12月版。
陳芳明〈當後殖民遇到後現代 —— 誤讀張大春《撒謊的信徒》〉,《中外文學》第292期(第二十五卷第四期),頁149~154,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1996年9月版。
陳維信記錄〈跨越九○年代新人小說:第4屆小說新人獎決審實況〉,《聯合文學》第73期(第七卷第一期),頁10~71,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0年11月版。
楊耐冬〈「後設小說」探微〉,《書評雜誌》第24期,台中:台中圖書館書評雜誌雙月刊,頁17~19,1996年10月版。
楊照〈歷史的聖潔門面背後 —— 評平路長篇小說《行道天涯》〉,《聯合文學》第126期(第十一卷第六期),頁158~160,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4月版。
趙彥寧〈自我複製的快感 —— 評洪凌《末日玫瑰雨》〉,《聯合文學》第148期(第十三卷第四期),頁178~179,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2月版。
廖咸浩〈「詩樂園」的假與真 ——《紅樓夢》的後設論述〉,《聯合文學》第138期(第十二卷第六期),頁118~159,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6年4月版。
劉亮雅〈平路〈百齡箋〉導讀〉,《文學臺灣》季刊第38期,頁149~152,高雄:文學臺灣雜誌社,2001年4月版。
劉魁〈走出後現代哲學的語言迷宮〉,《複印報刊資料:外國哲學》,頁9-99~9-104,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出版,1998年9月版。
鄭明娳〈評〈M的失踪〉〉,《幼獅文藝》第443期,(第七十二卷第五期),頁24~25,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0年11月版。
鄭喻如〈現代小說與讀者漸行漸遠 —— 兼談文學獎之弊端〉,《聯合文學》第154期(第十三卷第十期),頁139~141,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8月版。
簡成熙〈簡介有關「後設」(meta)的幾個學門與領域〉,《國教天地》第89期,頁139~141,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1991年10月版。
魏可風記錄〈江山有待:第十一屆「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決審實錄〉,《聯合文學》第157期(第十四卷第一期),頁12~40,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魏可風整理〈文學外遇:張大春 V.S.楊照談《撒謊的信徒》〉,《聯合文學》第139期(第十二卷第七期),頁10~18,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6年5月版。
【四】、學位論文:
Michael Mirabile《The Rhetoric of Self-Enclosure in the Modern Novel》,U.S.:Yale University Press,May 2002.
唐毓麗《平路小說研究》,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陳惠菁《新國民浮世繪:以駱以軍為中心的台灣新生代小說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1年7月。
蕭義玲《臺灣當代小說的世紀末圖象研究 —— 以解嚴後十年(1987-1997)為觀察對象》,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