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翁毓莛
Wong, Yu-Ting
論文名稱: 電腦單機遊戲中的女性角色形象研究
The Feminie Image of Female Characters in Off-line PC Games
指導教授: 伊彬
I, B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5
中文關鍵詞: 單機遊戲遊戲角色女性形象
英文關鍵詞: Off-line games, Game character, Feminie imag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9下載:2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蒐集網路各大單機遊戲平台上,各類以女性為主要角色的遊戲畫面,進行當中女性形象與特徵的分析,透過統計與歸納,從中找出當今玩家在電腦遊戲中可接觸到的女性角色的代表形象,並作為日後開發新的女性角色的參考。本研究蒐集並採計共92件遊戲的女性角色樣本。研究結果顯示,遊戲中女性角色年齡多侷限於19至29歲間;角色的職業皆能找到與之對應的真實社會職業,但職業種類仍相當侷限;遊戲中女性角色的造形,能夠反應真實社會中女性偏好的裝扮,也符合一般大眾對女性形象的理解與期望。女性角色在網頁圖片上負責展售遊戲,在遊戲中則陪伴或成為女性玩家的分身或代言,玩家的自我形象會投影在遊戲的角色上。這些以女性為主角的遊戲的主要玩家群已不在男性,遊戲設計者也已開始重視這塊越來越多女性玩家加入的遊戲市場。日後想投入開發女性遊戲相關類型的設計師,除了應瞭解女性玩家真實的想法及喜好,更應該加入創意開發更多元的產品。

    This research examined the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presented by female characters in off-line PC games where the main story character was a female. Through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logical induction of the game snapshots obtainable on the Internet, this research discovered the various feminine images the game characters presented, and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could be served as a reference to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female character in off-line PC games. This research collected and assessed a total of 92 illustrations of female game characters. It was discovered that the female game characters were limited to age 19 to 29; and that there was a direc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job of these characters in the games and in the real world, but the variety of such jobs was still limited. The female game characters were illustrated according to how female was dressed in the real world, which also met the expectations and understandings of the general public. The female game characters were used to sell game products on the producers' websites; and within the actual games these characters accompanied female gamers and became part of them where the gamers can project themselves on these characters. This research found out that the games that employed female as the main characters were not only targeting to male gamers, as the game designers became aware of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female players. For future game designers who want to develop games tarting to the female gamers, this research suggested that apart from gaining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sychology of female gamers, creativity in developing more variety games was also a necessity.

    目 錄 IV 表目錄 VI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4 1.3 名詞解釋 5 1.3.1 電腦遊戲 5 1.3.2 單機遊戲 6 1.3.3 女性遊戲 7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1.5 研究架構與流程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2.1 遊戲 11 2.1.1 電腦遊戲的敘事 12 2.1.2 電腦遊戲的分類 13 2.1.3 如藝術一般的電腦遊戲 16 2.1.4 電腦遊戲作為一種視覺媒體 17 2.1.5 遊戲市場 18 2.2 遊戲角色 18 2.2.1 角色的性格特徵 21 2.2.2 角色的造型 21 2.3 遊戲消費女性 22 2.3.1 媒體中的女性形象 24 2.3.2 女性身體的觀察與審美 28 2.4 女性消費遊戲 33 2.4.1 性別差異 34 2.4.2 性別的美感差異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8 3.1 研究設計 38 3.2 研究樣本的取得 39 3.2.1 樣本名稱與中文譯名 40 3.3 分類者 43 3.4 分類標準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5 4.1 樣本年齡分析 45 4.2 樣本職業分析 47 4.3 頭部造型分析 50 4.3.1 髮色分析 51 4.3.2 髮長分析 52 4.3.3 髮型分析 53 4.3.4 頭髮裝飾分析 56 4.3.5 帽子分析 58 4.4 臉部造型分析 58 4.4.1 妝容分析 58 4.4.2 眼鏡的使用分析 61 4.5 角色身形 63 4.5.1 身高比例分析 63 4.5.2 在不同的位置呈現不同的身材比例 66 4.5.3 無法計算身材比例的樣本 67 4.6 服飾穿著分析 68 4.6.1 服裝分析 69 4.6.2 下半身穿著分析 70 4.6.3 衣著裸露程度分析 71 4.6.4 衣著鬆緊度分析 73 4.6.5 首飾分析 75 4.7 表情分析 75 4.8 肢體動作分析 77 4.9 特殊案例 81 4.9.1 「Cake Mania 3」瘋狂蛋糕店 3 81 4.9.2 「Betty's Beer Bar」貝蒂的啤酒屋 84 4.9.3 「Cathy's Caribbean Club」凱西的加勒比俱樂部 86 4.9.4 「Fashion Rush」辣妹服飾店 88 4.9.5「Beach Party Craze」、「Fashion Craze」、「Pet Show Craze」 89 第五章 討論 93 5.1 女性角色的職業 93 5.2 女性的形象 94 5.2.1 年齡 94 5.2.2 身材比例 96 5.2.3 裙裝與褲裝的對立 96 5.3 插畫的功能 97 5.3.1 小圖示的內容安排 97 5.3.2 小圖示的插畫風格 100 5.4 遊戲敘事的模式 100 5.4.1 遊戲敘事中的人稱變化 100 5.4.2 遊戲名稱包含女主角的姓名 101 5.4.3 成功的角色 102 5.4.4 遊戲命名時的慣用字 10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7 6.1 結論 107 6.1.1 女性主角的形象 107 6.1.2 各項視覺元素所傳達的意義 108 6.1.3 用有限的插畫來吸引玩家 109 VII 6.1.4 日後設計女性角色的參考 109 6.2 研究限制 109 6.3 後續研究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1 附錄一 115

    Ackerman, D.(l993)。 感官之旅 〔A natural history of the senses〕,(莊安祺譯)。台北:時報。(原著出版於1991年)
    Barletta, M.(2008)。如何SALE東西給女性〔Marketing to women - How to understand, reach, and increase your share of the largest market segment〕(楊幼蘭譯)。台北:臉譜。(原著出版於2006)
    Cowan, F.(2004)。奇幻文學人物造形:從啟發想像力到繪製技巧入門(張晴雯譯)。台北:視傳文化。
    Cunningham, J., & Roberts, P. (2007)。W行銷-全面透視女性消費心理〔Inside her pretty little head〕(梁家均譯)。台北:高寶。(原著出版於2006)
    Demaria, R. & Wilson, J. L.(2002)。圖解電子遊戲史(初版)(蔣靜明、李宜安譯)。臺北市:麥格羅希爾。
    Fiske, J. (1990). Introdu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London: Routledge.
    Freeman, D.(2004)。大師談遊戲劇本與角色設定(史來姆工作室譯)。臺北市:上奇科技。
    Gauntlett, D. (2002). Media, gender and identit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 Routledge.
    Hollander, A. (1978). Seeing through clothes. New York: Viking Press.
    Hole, J., & Levine, E. (1971). Rebirth of feminism. New York : Quadrangle.
    Kitch, C.(2006)。雜誌封面女郎〔The girl on the magazine cover - The origins of visual stereotypes in american mass media〕(曾妮譯)。天津:天津人民。(原著出版於2001)
    Lord, M. G.(2005)。解讀芭比娃娃-芭比對女性自我形塑的影響 〔Forever barbie〕(閻蕙羣譯)。台北,智庫文化。(原著出版於1994)
    Morris, D.(2005)。裸女-女體的美麗與哀愁〔The naked woman - A study of the female body〕(陳信宏譯)。台北:麥田。(原著出版於2005)
    Novak, J.(2008)。遊戲設計完全教程〔Game development essentials - An introduction〕(糜曉波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原著出版於2004)
    Novak, J., & Krawczyk, M.(2007)。遊戲開發概論-遊戲故事與角色發展〔Game development essentials - Game story & character development〕(張世敏、蔡永琪譯)。台北:學貫行銷。(原著出版於2006)
    Rollings, A., & Adams, E.(2003)。大師談遊戲設計(初版)(譯者不詳)。臺北市:上奇科技。
    Tuchman, G., & Daniels, A. K., & Benet, J.(1978). Hearth and home : Images of women in the mass media.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rtime, K., & Fenwick, I.(2008)。 數位行銷─新時代行銷人的必修課 〔Digi marketing─The essential guide to new media and digital marketing〕(台灣奧美互動行銷公司譯),台北:天下。(原著出版於2008年)
    Young, Iris Marion(2007)。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Throwing like a girl and other essays in feminist philosophy and social theory〕(何定照譯)台北:商周。(原著出版於1990)
    文洁华(2005)。美學與性別衝突。北京:北京大學。
    王韋婷(2008),NCC審議物化女性電玩廣告 播出頻道最高可罰100萬。奇摩新聞。2009年4月19日,搜尋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
    090402/58/1h4p4.html
    史倩玲(2008)。政府帶頭物化女性 無視性別平等。台灣立報。2009年4月19日,搜尋自:http://www.lihpao.com/news/in_p1.php?art_id=25439
    米金升、陳娟(2006)。遊戲東西-電腦遊戲的文化意義研究。廣西:廣西師範大學。
    吳菁(2008)。消費文化時代的性別想像-當代中國影視流行劇中的女性呈現模式。上海:上海人民。
    李臺芳(1996)。女性電影理論。台北:揚智文化。
    林喬偉(2000)。從中國古典文學賞析來探討多媒體製作的腳本結構–以鏡花緣多媒體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研究所,桃園縣。
    邱馨玉(2007)。身體、暴力與他者:遊戲文本框架下的男性氣概探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新竹市。
    洪嘉謙﹝2001﹞。大專女生性別角色與身體形象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台中市。
    段鵬(2003)。中國媒介受眾心理分析。傳媒透視,2003年12月號。2009年4月19日。搜尋自:http://www.rthk.org.hk/mediadigest/20031215_76_
    118893.html
    陳明珠(2006)。身體傳播-一個女性身體論述的研究實踐。台北:五南。
    陳軼辰(2003)。線上遊戲參與行為─消費者性別角色認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長庚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曹普(2005)。媒介與社會性別研究經典譯叢總序,杂志封面女郎。天津:天津人民。
    張武成(2002)。線上遊戲軟體設計因素與使用者滿意度關聯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台北縣。
    張玉佩(2004)。從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探索網路女性認同與兩性互動。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新竹市。
    鄒安晉(2003)。遊戲企劃之謀略與實務(初版)。台北:文魁資訊。
    蔡佩玲(2006)。線上遊戲女性市場之產品開發策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多媒體動畫藝術研究所,台北縣。
    蔡清暉(2005)。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之角色設計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台南縣。
    賴明珠(2009)。流轉的符號女性-戰前台灣女性圖像藝術。台北,藝術家。
    韓叢耀(2005)。圖像傳播學。台北:威仕曼。
    簡楚瑛(1993)。「遊戲」之定義。理論與發展的文獻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報,6,105-133。
    維基百科(2009)。美少女遊戲。維基百科(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2007年3月6日,搜尋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E
    %8E%E5%B0%91%E5%A5%B3%E9%81%8A%E6%88%B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