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譚惠琳
Tan, Hui-Lin
論文名稱: 初、盛唐時期敦煌壁畫中的山水表現
Manifestation of Landscapes in Dunhuang Mural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指導教授: 白適銘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2
中文關鍵詞: 敦煌初唐盛唐山水壁畫
英文關鍵詞: Dunhuang, Early Tang Dynasty, Flourishing period of Tang Dynasty, Landscape, Mural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FA.070.2018.A1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8下載:3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初唐、盛唐時期的敦煌石窟壁畫為研究對象,探討唐代早期敦煌壁畫中的山水表現。
    首先,本文從初唐、盛唐時期壁畫山水的構成母題入手,將其拆解為山、石、樹、水和雲,分別分析其元素風格。初唐時期整體而言以暈染為主,勾線為輔,盛唐時期則繼承初唐風格,並存在複雜化的變體,加之新的風格,在石窟中都尋找到了較為合適的位置各自體現,表示此時石窟藝術富有多樣性和成熟度,形成了多元並存的局面。
    其次,本文分析初唐、盛唐時期對於場景的刻畫和塑造,結合山水構成之外如人、動物、界畫、交通工具等的其他母題,參考母題分為野外、庭院和天界進行探討。進而,研究此時期空間結構的處理主要方式,涉及到窟內視線的引導,壁面內的分割,畫面內空間表現、敘事方式和視點設置,母題之間的關係等問題。再從中尋找歷史和地緣的淵源和關聯性,意在梳理此時敦煌壁畫山水的發展脈絡和所受影響,並簡單探討粉本、留白等問題。
    最後,本文探討此時期敦煌壁畫山水對後世敦煌壁畫及相關山水畫作品的意義和價值。分析敦煌壁畫中的山水表現所反映的唐代畫史畫論中人們對於「山水」觀念認知。從敘事功能轉變為象徵意味,由此討論山水畫科的獨立標準。

    This paper takes Dunhuang Grottoes murals in the early and flourishing period of Tang Dynas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the manifestation of landscapes in Dunhuang murals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First of all,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compositional elements of landscapes in the murals of the early and flourishing period of Tang Dynasty, and decomposes them into mountains, stones, trees, water and clouds to analyze their element styles respectively.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the murals were dominated by shading, supplemented by delineating, while during the flourishing period of Tang Dynasty, the murals inherited the style in the early Tang Dynasty, where both complicated variations and new styles existed and a proper position and respective reflection were also found in the grottoes, which shows that at this time, the grotto art was rich in diversity and maturity, forming a multi-coexistence situation.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rtrayal and shaping of the environment in the early and flourishing period of Tang Dynasty. Combining with other elements such as people, animals, ruler paintings, and traffic means beyond the landscape composition, the reference motifs are divided into field, royal court and celestial temple for discussion. Furthermore, the main processing methods of spatial structure during this period are studied, involving the guidance of the sight line in the Grottoes, the segmentation within the wall surface, the spati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picture, the narrative mode, viewpoint sett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s so as to find out the origin of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relationship and their relevance, with a view to sorting out the development vein of Dunhuang mural landscape and the influence it has suffered, and briefly exploring the issues of draft painting and blank space, etc.
    Finally,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Dunhuang mural landscape in this period to the later Dunhuang murals and related landscape paintings and analyzes the cognition of people to the landscape concept in the painting history and theory of Tang Dynasty reflected by the landscape manifestation in Dunhuang murals. From the narrative function converted to the symbolic meaning, the independent standards of the landscape painting branch are thus discusse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3 一、研究範圍 3 二、研究對象 4 第三節 論文架構和研究方法 8 一、論文架構 8 二、研究方法 9 第四節 學術史回顧 10 一、針對敦煌壁畫山水的研究 10 二、針對山水畫史畫論的研究 12 三、針對墓葬考古美術的研究 15 四、針對佛教美術的研究 17 第五節 研究限制與解決方式 18 第二章 初、盛唐時期敦煌壁畫山水的母題風格 19 第一節 山巒的母題風格 19 一、初唐時期 19 二、盛唐時期 22 第二節 坡地與岩石的母題風格 23 一、初唐時期 23 二、盛唐時期 25 第三節 水體的母題風格 26 一、初唐時期的蓮花池 27 二、盛唐時期的蓮花池 28 三、初唐時期的水道 29 第四節 雲氣及天象的母題風格 32 一、仙雲 32 二、天色、天象及氣象 36 三、裝飾雲 36 第五節 植物的母題風格 37 一、庭院植被 37 二、野外植被 37 三、寶樹 38 四、寶相花、水蓮和蓮花座 39 第三章 初、盛唐時期敦煌壁畫山水的空間表現 41 第一節 初、盛唐時期敦煌壁畫中常見的場景塑造 41 一、天界場景 41 二、野外場景 44 三、庭院場景 45 第二節 空間結構的表現形式 46 一、視覺引導 46 二、壁面分割和敘事 47 三、空間遠近和退縮 48 四、母題關係和結構 48 第三節 風格來源 49 一、母題樣式 49 二、敘事結構和空間安排 52 三、筆法設色 53 第四章 初、盛唐時期敦煌壁畫山水的意義與影響 55 第一節 初、盛唐時期敦煌壁畫山水的關聯性和特殊性 55 一、與墓葬遺存比較 55 二、與卷軸畫比較 58 三、與兩京寺觀壁畫比較 59 第二節 敦煌壁畫所反映的唐人山水觀 65 一、山水觀念在畫史畫論中的來源與發展 65 二、敦煌壁畫山水表現所反映的唐人山水觀 68 第三節 初盛唐時期敦煌壁畫山水對後世的意義和價值 69 一、技法風格 69 二、空間形制 69 三、觀念 69 結 語 71 附 圖 73 參考書目 97

    書籍
    一、中文
    (一)古代文獻
    (北宋) 王溥撰,《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
    (後晉) 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北宋) 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唐)長孫無忌等撰,《唐律疏議》,(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唐)李林甫撰,《唐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日]崗村繁,《歷代名畫記譯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俞建華注釋,《歷代名畫記》(香港:南通圖書公司,1973年)。
    中國書畫研究資料社編,《畫史叢書》(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年)。
    敦煌研究院編,《敦煌莫高窟供養人題記》(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年)。
    童瑋,《二十二種大藏經通檢》(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季羨林編,《敦煌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
    (二)今人論著
    A. 專書
    方聞著,李維琨譯,《心印》,(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
    王伯敏,《敦煌壁畫山水研究》(浙江: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年)。
    王重民,《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年)。
    公維章,《涅槃、淨土的殿堂:敦煌莫高窟第148窟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頁117-172。
    任半塘,《敦煌歌辭總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輯考》(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6年)。
    李映輝,《唐代佛教地理研究》(湖南省: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巫鴻,《禮儀中的美術》(北京:三聯書店,2005年)。
    施萍婷,《新編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吳偉、黃徵撰,《敦煌願文集》(湖南:嶽麓書社,1995年)。
    周大正編,《敦煌壁畫與中國畫色彩》(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99年)。
    秋山光和,〈唐代敦煌壁畫山水中的表現〉《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年)。
    馬德,《敦煌莫高窟史研究》(甘肅:甘肅教育出版社,1996年)。
    祝重壽,《中國壁畫史綱》(北京:文物出版社,1995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陳葆真,《洛神賦圖與中國古代故事畫》(臺北:石頭出版社,2011年)。
    湛如,《敦煌佛教律儀制度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敦煌研究院,《段文傑敦煌研究五十年紀念文集》(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1996年)。
    趙聲良,《敦煌石窟藝術總論》(蘭州:甘肅教育出版社,2013年)。
    榮新江,《唐代社會的宗教與信仰》(上海:上海辭書,2003年)。
    樊錦詩、劉玉權等編,《中國敦煌學百年文庫》(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 年)。
    B. 學位論文
    王治,《空間表達與寓意──以敦煌西方淨土變結構研究為中心 》,中央美術學院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
    石小英,《8至10世紀敦煌尼僧研究》,蘭州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李南芹,《唐代前期敦煌莫高窟西方淨土變壁畫分類研究》,華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馬新廣,《唐五代佛寺壁畫的文獻考察》,西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黃幸惠,《唐代初期敦煌莫石窟的西方淨土變》,中國文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1992年。
    楊馥翠,《唐代敦煌壁畫山水論析 : 以法華、維摩詰、觀無量壽經變畫為據》,台南藝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劉惠卿,《佛經文學與六朝小說母題》,陝西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6年。
    C. 期刊論文
    王惠民,〈敦煌西方淨土信仰資料與淨土圖像研究史〉,《敦煌研究》,2001 年03期,頁12-19。
    王惠民,〈西方淨土變形式的形成過程與完成時間〉,《敦煌研究》,2013年03 期,頁76-85。
    王治,〈敦煌莫高窟中唐西方淨土變理想模型的構成〉,《敦煌研究》,2012 年04期,頁75-92。
    王治,〈 長路迢遙往生便──敦煌莫高窟唐代西方淨土變結構解析〉,《美術研究》,2013年01期,頁68-74。
    王治,〈未生怨與十六觀──敦煌唐代觀無量壽經變形式發展的邏輯理路〉,《故宮學刊》, 2014年01期,頁74-91。
    李玉瑉,〈中國佛教美術研究之回顧與省思〉,《佛學研究中心學報》1 期, 1996年,頁 209-234。
    金維諾,〈西方淨土變的形成與發展〉,《佛教文化》,1990年02期,頁30- 34。
    吳榮鑑,〈敦煌壁畫色彩應用與變色原因〉,《敦煌研究》,2003年第5期,頁 44-50。
    馬剛,〈南北朝時期敦煌壁畫中的裝飾手法〉,《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 頁43-47。
    馬新廣,《唐五代佛寺考補》,《西北大學學報》2008年01期,頁98-101。
    趙聲良,〈敦煌石窟唐代後期山水畫〉,《敦煌研究》,1988年04期,頁65- 71。
    趙聲良,〈敦煌隋代山水與空間表現〉,《敦煌研究》,2012年05期,頁16- 21。
    榮新江,〈盛唐長安與敦煌〉,《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7年第 03期,頁15-25。
    鄭岩,〈唐韓休墓壁畫山水圖芻議〉,《故宮博物院院刊》,2015年05期,頁87- 109。
    羅世平、羅簡,〈自然的心象,敦煌壁畫《十六觀》反映的自然觀〉,《美術研究》,2015年04期,頁55-58。
    八木春生 ,李梅譯,〈敦煌莫高窟第220窟南壁西方淨土變相圖〉,《敦煌研究》,2012年05期,頁9-15。
    馬剛,〈南北朝時期敦煌壁畫中的裝飾手法〉,《敦煌研究》,2000年第3期, 頁43-47。
    吳榮鑑,〈敦煌壁畫色彩應用與變色原因〉,《敦煌研究》,2003年第5期,頁 43-50。
    D. 研討會論文
    孫修身 ,〈敦煌石窟中「觀無量壽經變」〉,《1987年敦煌石窟研究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1990年)。
    王惠民,〈隋至唐前期敦煌西方淨土圖像考察〉,《新加坡大學2001年7─9世紀唐代佛教及佛教藝術國際會議論集》(台灣:覺風基金會,2006年)。

    二、英文
    Arthur Waley, A Catalogue of Paintings Recoverde from Tunhuang by Sir Aurel Stein, London, 1931.
    Michael Sullivan, The birth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 Berkeley:UC press, 1962.
    Michael Sullivan, Symbols of Eternity—The Art of Landscape Painting in China, Stanford,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Michael Sullivan,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in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Berkeley:UC press, 1980.
    Munakata Kiyohiko, Sacred Mountains in Chinese Art, Champaign Illinois: Kranner Art Museum, University of Illinois, 1991.

    三、日文
    松本榮一,《敦煌畫の研究》(東京:東方文化學院東京研究所,1926年)。
    正倉院事務所編集,《正倉院的繪畫》(東京:日本經濟新聞社,1968年)。
    勝木言一郎,《初唐、盛唐期の敦煌における阿彌陀浄土圖の研究》(東京:創土社,2006年)。

    四、圖像資料
    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藝術叢書》(浙江:江蘇美術出版社,1995年)。
    保定市文物管理處編,《五代王處直墓》(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
    段文傑等,《中國敦煌壁畫全集》(天津:天津美術出版社,2006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