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承珊
論文名稱: 母親與教師的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
Effect of Mothers' and Teachers' Discipline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por
指導教授: 廖鳳瑞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7
中文關鍵詞: 幼兒社會行為母親管教方式教師管教方式中間系統
英文關鍵詞: Young Children, social behavior, the discipline of mother, the discipline of teacher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491下載:14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 要
    鑒於現今學前幼兒的高入學率現象,家庭與幼兒園中的主要照顧者其實都影響著幼兒之社會行為發展。因此,本研究探討母親與教師的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之影響,並進一步比較當母親與教師採用相同或不同的管教方式時對幼兒社會行為之影響。
    本研究以新竹縣、市275名之大班幼兒及其母親、幼兒園教師為研究樣本,研究工具包括「母親管教方式量表」、「教師管教方式量表」、「兒童社會行為量表」及「幼兒氣質量表」。資料分析之統計方式,以幼兒社會行為的各分向度為依變數,母親、教師的管教方式(反應高低、要求高低、四種不同管教類型)、以及母親與教師相同和不同管教方式之組合分別為自變數(factor),母親的年齡、教育程度、職業、教師的年齡、年資、幼兒的性別、排行、教師對幼兒氣質的看法為共變量進行共變數分析(ANCOVA)。本研究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新竹地區之母親與教師的管教方式均以「開明權威」、「忽視冷漠」兩種型式偏多,而「專制權威」、「寬鬆放任」兩者較少。
    二、母親之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
    1.母親管教之反應高低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無顯著差異。
    2.母親低要求的管教方式對幼兒之社會行為影響較佳。
    3.母親採「寬鬆放任」的管教方式對幼兒之社會行為影響較佳。
    三、教師之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
    1.教師以高反應與高要求的管教方式對幼兒之社會行為影響較佳。
    2.教師採「開明權威」、「寬鬆放任」管教方式對幼兒之社會行為影響較佳。
    四、母親—教師間管教之一致性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
    1. 有益的管教方式:(1)親師間一致的高反應。 (2)親師間一致的低要 求。 (3)母親低反應—教師高反應。 (4)母親低要求—教師高要求。
    2. 有害的管教方式:(1)親師間一致的低反應。 (2)親師間一致的高要求。 (3)母親高反應—教師低反應。 (4)母親高要求—教師低要求。
    根據本研究之發現,提出對母親、教師、幼兒園、未來研究以及共同關心此一議題者之建議。
    關鍵字:幼兒、社會行為、母親管教方式、教師管教方式、中間系統

    Effect of Mothers’ and Teachers’ Discipline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ABSTRACT
    Based on the high percentage of young children going to preschool, presume that keepers in the family and in the preschool would both influence young children on their social behavior. Therefore, in addition to discuss what effect the discipline of mothers and teachers would do to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s, this study would lik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s when mothers and teachers use agree or disagree discipline.
    This study used 275 young children’s, their mothers and their teachers who were located in Shin-Chu. The instrument of this study included “mothers’ discipline scale”, “teachers’ discipline scale”, “young children’ social behavior scale”, “young children’ temper scale”.
    The major result can be drawn as fallow:
    1. The style of the discipline of mothers and teachers who were lived in Shin-Chu, had the more authoritative and indifferent-uninvolved and the less of authoritarian and indulgent-permissive.
    2. Effect of mothers’ discipline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1) The high or low responsiveness of mothers’ discipline is no significant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2) The low demanding of mothers’ discipline had better influence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3) The indulgent-permissive of mothers’ discipline had better influence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3. Effect of teachers’ discipline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1) The high responsiveness and demanding of teachers’ discipline had better influence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2) The authoritative and indulgent-permissive of teachers’ discipline had better influence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4. Effect of mothers’ and teachers’ discipline on young children’s social behavior:
    (1) The good discipline: A. agreement of high- responsiveness, B. agreement of low- demanding, C. disagreement of mother low- responsiveness with teacher-high responsiveness, D. disagreement of mother low- demanding with teacher-high demanding.
    (2) The harmful discipline: A. agreement of low- responsiveness, B. agreement of high- demanding, C. disagreement of mother high- responsiveness with teacher-low responsiveness, D. disagreement of mother high- demanding with teacher-low demanding.
    Key word: young children, social behavior, the discipline of mother, the discipline of teacher, mesosystem

    目 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管教方式…………………………………………… 7 第二節 幼兒社會行為……………………………………… 25 第三節 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4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 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背景因素與幼兒社會行為之相關………………… 66 第二節 管教方式的分類…………………………………… 73 第三節 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社會行為…………………… 76 第四節 教師管教方式與幼兒社會行為…………………… 81 第五節 母親及教師間管教方式的一致性與幼兒社會行為 87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重要發現與討論…………………………………… 92 第二節 建議………………………………………………… 104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09 英文部分……………………………………………………… 114 附錄 附錄一 母親管教方式量表………………………………… 118 附錄二 教師管教方式量表………………………………… 122 附錄三 母親管教方式量表鑑別度分析…………………… 124 附錄四 教師管教方式量表鑑別度分析…………………… 125 附錄五 兒童社會行為量表………………………………… 126 附表目次 表2.1.1 國內研究對管教方式相關之名稱與定義…………………… 9 表2.1.2 國外雙向度父母管教方式一覽表…………………………… 10 表2.1.3 Maccoby & Martin四種父母管教方式的行為表現……… 14 表2.1.4 國內歷年研究父母管教方式研究工具一覽表……………… 16 表2.2.1 國內幼兒社會發展研究評量工具與內容一覽表…………… 28 表2.3.1 王鍾和及其後續研究之相關資料表………………………… 38 表3.3.1 研究樣本背景資料一覽表…………………………………… 48 表3.4.1 母親與教師管教方式量表得分一覽表……………………… 52 表3.4.2 母親與教師管教方式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 53 表3.4.3 「兒童社會行為量表」各分量表得分一覽表……………… 55 表3.4.4 幼兒社會行為各分量表間皮爾遜積差相關一覽表………… 56 表3.4.5 「兒童社會行為量表」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 57 表3.4.6 「幼兒氣質量表」各分量表得分一覽表…………………… 58 表3.4.7 「幼兒氣質量表」各分量表之內部一致性係數…………… 60 表3.4.8 預試與正式施測母親與教師教育程度比較表……………… 61 表3.5.1 母親與教師管教類型與管教得分一覽表…………………… 63 表4.1.1 個人背景變項與幼兒社會行為之相關係數表……………… 67 表4.1.2 母親與教師評量幼兒氣質之相關係數表…………………… 68 表4.1.3 母親於幼兒氣質各分量表間之相關係數表………………… 69 表4.1.4 教師於幼兒氣質各分量表間之相關係數表………………… 69 表4.1.5 母親對幼兒氣質看法與幼兒社會行為之相關係數表……… 70 表4.1.6 教師對幼兒氣質看法與幼兒社會行為之相關係數表……… 71 表4.2.1 母親與教師管教方式分組之得分與樣本數分配表………… 73 表4.2.2 母親與教師四種管教方式之樣本數分佈情形……………… 74 表4.2.3 母親與教師間管教方式一致性的樣本數分佈情形………… 75 表4.3.1 母親管教方式與個人變項之相關係數表…………………… 76 表4.3.2 母親高低反應組幼兒之社會行為比較……………………… 78 表4.3.3 母親高低要求組幼兒之社會行為比較……………………… 79 表4.3.4 母親管教方式與幼兒社會行為之比較及事後比較………… 80 表4.4.1 教師管教與個人變項之相關係數表………………………… 81 表4.4.2 教師高低反應組幼兒之社會行為比較……………………… 83 表4.4.3 教師高低要求組幼兒之社會行為比較……………………… 84 表4.4.4 教師管教方式與幼兒社會行為之比較及事後比較………… 85 表4.5.1 母親-教師反應組合與幼兒社會行為之比較及事後比較… 88 表4.5.2 母親-教師要求組合與幼兒社會行為之比較及事後比較… 90 附圖目次 圖2.1.1 Maccoby & Martin之父母管教方式……………………… 13 圖2.1.2 子女管教方式因果模式……………………………………… 18 圖3.1.1 本研究的研究架構…………………………………………… 45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王珮玲(民81)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王珮玲(民83)父母教師知覺之幼兒氣質與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5期,頁317-342。
    王珮玲(民84)幼兒氣質類型與幼兒社會行為關係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第26期,頁117-144。
    王鍾和(民82)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任秀媚(民73)家長參與幼兒學校學習活動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武典、陳秀容(民67)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的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教育心理學報,第11期,頁87--104。
    吳清山(民73)台北市國民中學導師專業教育背景與管教態度對學生生活適應的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鐵雄、歐慧敏(民86)國小學生因應策略及其相關之研究,台南師院學報,第30期,頁1-30。
    周意茹(民84)國小學生行為困擾的相關因素及其因應方式之分析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佩蓉(民88)七歲以下幼兒就讀學前機構比例之調查專案計劃。 教育部研究報告。
    林明珠(民68)兒童活動之初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淑玲(民85)教師教學行為與幼兒行為問題關係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第十期,頁591-634。
    林淑華(民87)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台東師院學報,第九期,頁307-346。
    林惠雅(民84)a社會行為的發展。載於蘇建文主編,發展心理學(頁269-300)。台北:心理。
    林翠湄譯,(民84)社會與人格發展。台北:心理。
    金惠梅(民86)國小學童父母情緒智力、管教態度對其子女人格式應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智倫(民83)國小學生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智萍(民84)幼稚園大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幼兒社會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孫懿英(民87)學齡前期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及一般兒童氣質評估比較。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綺櫻(民82)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行為困擾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徐麗湘(民83)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認知性角色取替能力發展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翁崇文(民85)國小初任教教師教師紀律管理態度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涂妙如(民87)幼兒與母親以及與教師間的依附關係對幼兒社會與學習行為之影響研究。 弘光學報,第31期,頁61-111。
    張春興(民78)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振南(民84)國小高年級兒童氣質、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表現之關係。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慧文(民73)國小教師領導類型、師生關係及班級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麗梅(民82) 家庭氣氛、父母管教態度與兒童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梁瑪莉 (民76) 學前兒童社會能力之家庭相關因素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莊千慧(民83)出生序與父母管教態度對兒童的社會興趣及人格適應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美瑞(民65)次級文化影響因素與兒童教養態度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惠萍(民85)幼兒氣質與問題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孝貞(民77)父母婚姻關係、親子關係與其幼兒社會行為之相關研究—以托兒所幼兒為調查對象。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志通(民86)國小學生家長非理性信念與其管教方式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秀容(民75)父母親管教子女的行為:認知互動方式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姣伶(民84)父母教養方式的一致程度與幼兒社會化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淑琴(民84)幼兒非社會性行為的成因與輔導策略探討,幼兒教育年刊,第八期,頁135-150。
    陳婷芳(民84)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淑芬(民82)母親親職壓力與兒童社會行為關係之研究—一般兒童和先天心臟病兒童的比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玉臻(民86)國小學童A型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迺毓(民84)台灣地區父母之子女教養方式與子女社會化之研究。 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NSC 84-2413-H-003-002)。
    黃凱倫 (民80) 幼兒與母親依附關係及其社會行為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德祥(民78)國中與國小班級中影響學生社會行為與社會關係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黃毅志 (民86)職業、教育階層論與子女管教:論kohn的理論在台灣的適用性。台東師院學報,第八期,頁1-17。
    楊妙芬(民84)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第八期,頁71-110。
    楊國樞(民75)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第28卷,第一期,頁7-28。
    詹士鑫(民78)我國國民中學科學教師教學風格之研究。 國立台灣教育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廖鳳瑞譯, Katz,L.G.原著(民75)專業的幼教老師。台北:信誼。
    趙宗慈(民76)父母紀律方式、利他傾向與兒童利社會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奕樺(民85)父母管教、社會行為、同學喜愛與被拒男生之關係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慈惠(民89)社經地位與教養相關文獻的評析與再思,新竹師院學報,第十三期,頁359-374。
    蔡玉瑟(民85)國小高成就與低成就資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學習行為、生活適應、成就動機之比較研究,台中師院學報,第十期,頁525-567。
    蔡秋桃(民82)幼稚園兒童分享行為之自然研究,幼兒教育學報,第二期,頁187-214。
    盧美貴(民70)國小教師教導方式與學生學習行為之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第23輯,頁199-207。
    鍾鳳嬌(民86)親子溝通對幼兒社會行為的影響,台東師院學報,第八期,頁133-176。
    簡茂發(民67)父母教養態度與小學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第十一期,頁63-86。
    簡茂發、蔡玉瑟、張鎮城(民81)國小資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學習行為、成就動機之相關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第八期,頁225-247。
    簡淑真(民74)學前兒童社會能力與其同儕團體社會地位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簡楚瑛(民84)我國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 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NSC 84-2411-H-134-009)。
    魏惠貞(民73)學前兒童獨立性、成就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芙蓉(民76)國小資優與普通兒童父母教導方式與學習行為之關係。師大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羅瑞玉(民86)國小學生的利社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貳.英文部分
    Baumrind, D. (1966). Effect of authoritative parent control on child behavior. Child Development, 37 ,887-903.
    Baumrind, D. (1967). Child care practices anteceding three patterns of preschool behavior. Genetic Psychology Monographs , 75 ,43-88.
    Baumrind, D. (1972). From each according to her ability. School Review,80,161-197.
    Baumrind, D. (1993). The Average Expectable Environment Is Not Good Enough: A Response to Scarr. Child Development, 64 , 1299-1317.
    Baumrind, D.&Black, A. E. (1967). Socialization practices associated with dimension of compentence in preschool boys and girls. Child Development, 38 , 291-327.
    Bell, R. Q. (1968). A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effects in studies of socializ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75, 81-95.
    Block, J. H. (1983). Differential premises arising from differential socialization of the sexes:Some conjectures. Child Development, 54, 1335-1354.
    Block, J. H., Block, J. & Morrison, A. (1981). Parental agreement-dis agreement on child-rearing orientations and gender-related personality correlates in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52, 965-974.
    Coawn , P. A., Powell , D.& Cowan , C. P. (1997).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Vol.4). New York:John Wiely&Sons.
    Crandall, V. J., Preston, A. &Robson, A. (1960). Maternal rea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dependence and achievement behavior in young children and youth. Child Development, 31, 243-251.
    Dekovic, M. & Janssens, J. M. A. M. (1992). Parents' child-rearing style and child's sociometric statu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8(5),925-932.
    Dix, T. & Grusec, J. E. (1983). Parent influence techniques:an attributional analysis. Child Development, 58,645-652.
    Eisenberg, N., Cameron.E., Tryon,K. & Dodez,R. (1981). Socialization of Prosocial Behavior in the Preschool Classroom.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17(6), 773-782.
    Elder, G. H. (1965). Life opportunity and personality. Sociology of Education . 38(3), 173-202.
    Fagot, B. I. (1973). Influence of Teacher Behavior in the Preschool.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9(2), 198-206.
    Grolnick, W. S. & Ryan, R. M. (1989). Parent styles associated with children's self-regulation and competence in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81, 143-154.
    Hoffman, M. L. (1970). Conscience , Personality , and Socialization Techniques. Human Develop, 13, 90-126.
    Hurlock, E. B. (1978). Child Development(6th ed.). N. Y.:McGraw-Hill Book Company.
    Lamborn, S., Mounts, N. S., Steinberg, L .,&Dornbusch, S. M.(1991). Patterns of competence and adjustment among adolescents from authoritative, authoritarian , indulgent , and neglectful families. Child Development, 62(5), 1049-1065.
    Long, F.&Garduque, L. (1987). Continuity between home and family day care:caregivers' and mothers' perceptions and children's social experiences. In Peters, D. L.&Kontos, S. (Eds.), Continuity and discontinuity of experiences in child care. (pp.69-90), Norwood, NJ:Ablex.
    Maccoby, E. E. (1980). Social development . 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Maccoby, E. E. (1984). Soc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al change. Child Development, 55, 317-328.
    Maccoby, E. E. (1992). The role of parents in the socialization of children :An historical overview.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28(6), 1006-1017.
    Maccoby, E. E.,&Martin,J. A. (1983). 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nt of the family: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 H. 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vol.4) (pp.1-101), New York:John Weily&Sons.
    Minton , C., Kagan, J.&Levine, J. A. (1971). Maternal control and obedience in the two-year-old. Child Development, 42, 1873-1894.
    Ragozin, A. S., Basham, R. B., Crnic, K. A., Greenberg, M. T., & Robinson, N. M. (1982). Effects of maternal age on parenting role. Development Psychology, 18, 627-623.
    Schaefer, E. S. & Bell, R.Q. (1958). Development of a parental attitude research instrument. Child Development, 29, 339-361.
    Shaffer, D. R. (1979).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Monterey California:Brook/Cole Publishing Company.
    Tomas, A., & Chess, S. (1977). Temperament and Development. Brunner-Mazel, New York.
    William, W. C.(1958). The PAIS test:A technique for children to evaluate both parent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22 ,487-495。
    Zahn-Waxler, C.、Radke-Yarrow, M.&King, R. A. (1979). Child rearing and children,s prosocial initations toward victims of distress. Child Development, 50, 319-330.

    母親管教方式量表
    親愛的媽媽: 您好!我是師大家政教育研究所幼兒教育組的研究生,目前正於廖鳳瑞副教授的指導下,進行有關母親與教師的管教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影響之研究,敬請您能惠允協助。 本量表的主要目的,是想了解您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互動的情形,請您根據自己與孩子實際互動的行為,圈選出適當的數字。您所填的一切資料純為學術研究之用,絕對保密。您的協助能幫助我們對幼兒的行為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希望您能撥控,詳細、誠實的填答。謝謝您的協助與合作!敬祝 闔家平安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幼教組研究生 吳承珊 敬上
    一、 基本資料(請填入您的資料,並於適當的□內打):
    A. 幼兒部分
    1.孩子姓名:
    2.性別:□男;□女
    3.出生年月日(國曆): 年 月 日
    4.在家中的排行:□老大 □中間子女 □老么
    5.目前是否與媽媽同住:□是 □否
    6.聯絡電話:
    B. 媽媽部分
    1.出生年月日: 年 月 日
    2.教育程度(請根據下表填入符合您教育程度的代號):
    1 2 3 4
    國小雖未上學但識字 國(初)中高中、高職 大學(含技術學院)、專科 研究所以上(碩士或博士)
    3.職業:(請根據下表填入符合您職業種類的代號):
    ※ 若無適當選擇,請於代號7之其他欄中自行填寫,謝謝!!
    1 工廠工人、學徒、小販、清潔工、雜工、臨時工、工友、建築物看管人、門房、雇工、女傭、侍應生
    2 技工、水電匠、店員、小店主、零售員、推銷員、自耕農、司機、裁縫、廚師、美容師、美髮師、郵差、士(官)兵、打字員、領班、監工
    3 技術員、技佐、護士、公務員(委任)、金融機構行員、出納員(會計)、縣市議員、鄉鎮民代表、批發商、包商、代理商、尉級軍官、警察、女警隊員、秘書、代書、電影或電視演員、服裝設計師、室內設計師
    4 中小學校長或教師、會計師、法官、檢察官、推事、律師、工程師、建築師、公務員(薦任)、公司行號科長、市(省)議員、經理、襄理、協理、副理、校級軍官、警官、作家、畫家、音樂家、新聞(電視)記者
    5 大專校長(教師)、醫師、大法官、科學家、公務員(特任、簡任)、國大代表、立法委員、監察委員、考試委員、董事長、總經理、將級軍官、外交官
    6 家庭主婦
    7 其他:
    二、填答說明:
    請您依據自己日常的行為,圈選出最適合的答案。例如:若您常常禁止孩子間爭吵,就請將數字3用筆圈起來,如下所示
    從 很 偶 常 總
    不 少 而 常 是
    如 如 如 如 如
    此 此 此 此 此
    我禁止小孩間爭吵或打架。………………………………… 0 1 2  4
    從不如此:不曾如此或十次中約有一次
    很少如此:十次中約有二、三次如此
    偶而如此:十次中約有四至六次如此
    常常如此:十次中約有七、八次如此
    總是如此:十次中約有九次或十次如此
    *** 懇請您仔細回答每一個問題,不要漏答,謝謝!! ***
    從 很 偶 常 總
    不 少 而 常 是
    如 如 如 如 如
    此 此 此 此 此
    1. 我會傾聽孩子的看法,並和他一起討論問題。……… 0 1 2 3 4
    2. 當孩子受到挫折時,我會安慰他、鼓勵他。…………… 0 1 2 3 4
    3. 任何規定,我會先問孩子的意見,一同討論之後再做決定。………………………………………………… 0 1 2 3 4
    4. 雖然忙碌,我仍會找出時間陪孩子聊聊生活中的點滴與樂趣。……………………………………………… 0 1 2 3 4
    5. 當孩子表現不好時,我會諒解他。…………………… 0 1 2 3 4
    6. 我會陪孩子做些他喜歡的活動(例如:養小動物、玩遊戲)。……………………………………………… 0 1 2 3 4
    7. 孩子做錯事時,我會要他反省以避免再犯同樣的錯,並且原諒他。…………………………………………… 0 1 2 3 4
    8.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提出疑問時,我會設法指導他或和他一起討論。………………………………………… 0 1 2 3 4
    9. 我會利用假日帶孩子出去旅遊,放鬆心情。………… 0 1 2 3 4
    10. 孩子做錯事時,我會先了解原因,再決定處罰方式。… 0 1 2 3 4
    11. 若孩子幼兒園內有活動時,我會全力配合,或幫孩子事先練習。…………………………………………… 0 1 2 3 4
    12. 當我發現自己錯怪孩子時,會向孩子道歉。………… 0 1 2 3 4
    13. 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破東西,我會說:「沒關係,下次小心一點」。…………………………………………… 0 1 2 3 4
    14. 當孩子客氣待人時,我會稱讚他。…………………… 0 1 2 3 4
    15. 孩子若有不懂的問題提出時,我會解釋給他聽,直到他懂了為止。………………………………………… 0 1 2 3 4
    *** 請翻面繼續填答 ***
    從 很 偶 常 總
    不 少 而 常 是
    如 如 如 如 如
    此 此 此 此 此
    16. 我要求孩子做事需細心,不可粗心大意。…………… 0 1 2 3 4
    17. 我要求孩子說話要負責,必須說到做到。…………… 0 1 2 3 4
    18. 我規定孩子待人要有禮貌,不可以打人、罵人,需和別人和睦相處,不然我會處罰。…………………… 0 1 2 3 4
    19. 我要求孩子一起做家事,養成愛家的好習慣。……… 0 1 2 3 4
    20. 到朋友家拜訪,我會要求孩子的表現要有禮貌。…… 0 1 2 3 4
    21. 我要求孩子上課時要專心、守規矩,不可以和其他小朋友講話。…………………………………………… 0 1 2 3 4
    22. 我規定孩子要好好愛惜物品,否則我會處罰。……… 0 1 2 3 4
    23. 我要求孩子需先將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完後,才可以看電視或玩耍。………………………………………… 0 1 2 3 4
    24. 我要求孩子進出家門時,一定要和家人打招呼、問好,或說「再見」。……………………………………… 0 1 2 3 4
    25. 我規定孩子飯前要洗手,睡前要刷牙。……………… 0 1 2 3 4
    26. 孩子做錯事被我責罵時,不可以頂嘴或插嘴。……… 0 1 2 3 4
    27. 我規定孩子在未經過我同意時,不可自己跑出去玩。 0 1 2 3 4
    28. 我要求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禮貌、刷牙、衣著整齊、收拾自己的物品)。………………………… 0 1 2 3 4
    29. 我要求孩子要遵守我們之間已約定好的協議(如:遇到問題時要說明給大人聽,不可以用哭、生氣或耍賴的方式表示),如果他違反規定,我會處罰。…… 0 1 2 3 4
    30. 我規定孩子不可以隨便罵人,也不可以與別人打架、吵架。…………………………………………………… 0 1 2 3 4
    **** 非常謝謝您的協助! *****
    附錄二 教師管教方式量表
    幼兒姓名: 從 很 偶 常 總
    不 少 而 常 是
    如 如 如 如 如
    此 此 此 此 此
    1. 我會傾聽這個孩子的看法,並和他一起討論問題。… 0 1 2 3 4
    2. 當這個孩子受到挫折時,我會安慰他、鼓勵他。……… 0 1 2 3 4
    3. 任何規定,我會先問這個孩子的意見,一同討論之後再做決定。…………………………………………… 0 1 2 3 4
    4. 雖然忙碌,我仍會找出時間與這個孩子聊聊生活中的點滴與樂趣。………………………………………… 0 1 2 3 4
    5. 當這個孩子表現不好時,我會諒解他。……………… 0 1 2 3 4
    6. 我會陪這個孩子做些他喜歡的活動(例如:養小動物、玩遊戲)。…………………………………………… 0 1 2 3 4
    7. 這個孩子做錯事時,我會要他反省以避免再犯同樣的錯,並且原諒他。…………………………………… 0 1 2 3 4
    8. 這個孩子遇到困難或提出疑問時,我會設法指導他或和他一起討論。……………………………………… 0 1 2 3 4
    9. 我會和這個孩子到戶外空間活動或遊戲,放鬆心情。 0 1 2 3 4
    10. 當這個孩子做錯事時,我會先了解原因,再決定處罰方式。………………………………………………… 0 1 2 3 4
    11. 每次園所內有活動時,我會事先幫這個孩子練習。… 0 1 2 3 4
    12. 當我發現自己錯怪這個孩子時,會向他道歉。……… 0 1 2 3 4
    13. 若這個孩子若不小心打破東西,我會說:「沒關係,下次小心一點」。……………………………………… 0 1 2 3 4
    14. 當這個孩子客氣待人時,我會稱讚他。……………… 0 1 2 3 4
    15. 這個孩子若有不懂的問題提出時,我會解釋給他聽,直到他懂了為止。……………………………………… 0 1 2 3 4
    *** 請翻面繼續填答 ***
    從 很 偶 常 總
    不 少 而 常 是
    如 如 如 如 如
    此 此 此 此 此
    16. 我要求這個孩子做事需細心,不可以粗心大意。…… 0 1 2 3 4
    17. 我要求這個孩子說話要負責任,必須說到做到。…… 0 1 2 3 4
    18. 我規定這個孩子待人要有禮貌,不可以打人、罵人,必須和別人和睦相處,不然我會處罰。……………… 0 1 2 3 4
    19. 我要求這個孩子需協助教室的收拾整理和打掃。…… 0 1 2 3 4
    20. 班上有訪客來拜訪時,我會要求這個孩子表現要有禮貌。…………………………………………………… 0 1 2 3 4
    21. 我要求這個孩子上課時要專心、守規矩,不可以和其他小朋友講話。……………………………………… 0 1 2 3 4
    22. 我規定這個孩子要好好愛惜物品,否則我會處罰。… 0 1 2 3 4
    23. 我要求這個孩子需先將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完後,才可以自由活動或玩耍。………………………………… 0 1 2 3 4
    24. 我要求這個孩子上學、放學時,要和老師、同學們打招呼、問好,或說「再見」。…………………………… 0 1 2 3 4
    25. 我規定這個孩子飯前要洗手,飯後要刷牙或漱口。… 0 1 2 3 4
    26. 這個孩子做錯事被我責罵時,不可以頂嘴或插嘴。… 0 1 2 3 4
    27. 我要求這個孩子在未經過我同意時,不可以自己跑出去玩。………………………………………………… 0 1 2 3 4
    28. 我要求這個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禮貌、刷牙、整理自己的物品)。……………………………… 0 1 2 3 4
    29. 我要求這個孩子要遵守班上的常規(如:玩具要輪流、借用他人物品前要先徵求主人同意),若違反規定,我會處罰。………………………………………… 0 1 2 3 4
    30. 我規定這個孩子不可以隨便罵人,也不可以與別人打架、吵架。…………………………………………… 0 1 2 3 4
    ***** 非常謝謝您的協助 ! *****
    附錄三 母親管教方式量表鑑別度分析
    母親管教方式量表 SD T值
    1 我會傾聽孩子的看法,並和他一起討論問題。 2.65 0.67 12.21***
    2 當孩子受到挫折時,我會安慰他、鼓勵他。 2.99 0.70 9.21***
    3 任何規定,我會先問孩子的意見,一同討論之後再做決定。 2.24 0.84 9.18***
    4 雖然忙碌,我仍會找出時間陪孩子聊聊生活中的點滴與樂趣。 2.58 0.87 12.07***
    5 當孩子表現不好時,我會諒解他。 2.69 0.74 10.68***
    6 我會陪孩子做些他喜歡的活動(例如:養小動物、玩遊戲)。 2.42 0.83 11.99***
    7 孩子做錯事時,我會要他反省以避免再犯同樣的錯,並且原諒他。 3.04 0.73 7.00***
    8 當孩子遇到困難或提出疑問時,我會設法指導他或和他一起討論。 3.16 0.73 11.47***
    9 我會利用假日帶孩子出去旅遊,放鬆心情。 2.69 1.04 13.97***
    10 孩子做錯事時,我會先了解原因,再決定處罰方式。 2.96 0.75 8.96***
    11 若孩子幼兒園內有活動時,我會全力配合,或幫孩子事先練習。 2.44 0.96 12.39***
    12 當我發現自己錯怪孩子時,會向孩子道歉。 2.82 0.98 11.48***
    13 如果孩子不小心打破東西,我會說:「沒關係,下次小心一點」。 2.64 0.95 12.54***
    14 當孩子客氣待人時,我會稱讚他。 3.28 0.75 12.46***
    15 孩子若有不懂的問題提出時,我會解釋給他聽,直到他懂了為止。 3.18 0.82 11.63***
    16 我要求孩子做事需細心,不可粗心大意。 3.14 0.73 10.67***
    17 我要求孩子說話要負責,必須說到做到。 3.13 0.76 12.31***
    18 我規定孩子待人要有禮貌,不可以打人、罵人,需和別人和睦相處,不然我會處罰。 3.32 0.76 10.86***
    19 我要求孩子一起做家事,養成愛家的好習慣。 2.69 0.99 12.82***
    20 到朋友家拜訪,我會要求孩子的表現要有禮貌。 3.32 0.68 11.63***
    21 我要求孩子上課時要專心、守規矩,不可以和其他小朋友講話。 3.06 0.88 11.00***
    22 我規定孩子要好好愛惜物品,否則我會處罰。 3.10 0.76 8.37***
    23 我要求孩子需先將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完後,才可以看電視或玩耍。 3.14 0.89 12.79***
    24 我要求孩子進出家門時,一定要和家人打招呼、問好,或說「再見」。 3.14 0.89 12.79***
    25 我規定孩子飯前要洗手,睡前要刷牙。 3.31 0.79 11.48***
    26 孩子做錯事被我責罵時,不可以頂嘴或插嘴。 2.94 0.91 10.14***
    27 我規定孩子在未經過我同意時,不可自己跑出去玩。 3.18 0.93 11.00***
    28 我要求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禮貌、刷牙、衣著整齊、收拾自己的物品)。 3.33 0.62 13.84***
    29 我要求孩子要遵守我們之間已約定好的協議(如:遇到問題時要說明給大人聽,不可以用哭、生氣或耍賴的方式表示),如果他違反規定,我會處罰。 2.99 0.87 10.38***
    30 我規定孩子不可以隨便罵人,也不可以與別人打架、吵架。 3.53 0.76 8.58***
    *** P<.001
    附錄四 教師管教方式量表鑑別度分析
    教師管教方式量表 SD T值
    1 我會傾聽這個孩子的看法,並和他一起討論問題。 3.36 0.77 10.59***
    2 當這個孩子受到挫折時,我會安慰他、鼓勵他。 3.69 0.59 7.39***
    3 任何規定,我會先問這個孩子的意見,一同討論之後再做決定。 2.99 0.80 5.69***
    4 雖然忙碌,我仍會找出時間與這個孩子聊聊生活中的點滴與樂趣。 3.06 0.70 7.26***
    5 當這個孩子表現不好時,我會諒解他。 3.64 0.48 ∞***
    6 我會陪這個孩子做些他喜歡的活動(例如:養小動物、玩遊戲)。 3.10 0.64 9.32***
    7 這個孩子做錯事時,我會要他反省以避免再犯同樣的錯,並且原諒他。 3.62 0.61 ∞***
    8 這個孩子遇到困難或提出疑問時,我會設法指導他或和他一起討論。 3.47 0.70 14.30***
    9 我會和這個孩子到戶外空間活動或遊戲,放鬆心情。 3.18 0.55 9.31***
    10 當這個孩子做錯事時,我會先了解原因,再決定處罰方式。 3.60 0.72 9.20***
    11 每次園所內有活動時,我會事先幫這個孩子練習。 3.31 0.80 15.58***
    12 當我發現自己錯怪這個孩子時,會向他道歉。 2.90 1.47 9.94***
    13 若這個孩子若不小心打破東西,我會說:「沒關係,下次小心一點」。 3.43 0.89 7.78***
    14 當這個孩子客氣待人時,我會稱讚他。 3.61 0.71 9.20***
    15 這個孩子若有不懂的問題提出時,我會解釋給他聽,直到他懂了為止。 3.53 0.74 12.04***
    16 我要求這個孩子做事需細心,不可以粗心大意。 3.16 1.05 11.76***
    17 我要求這個孩子說話要負責任,必須說到做到。 2.84 0.93 8.24***
    18 我規定這個孩子待人要有禮貌,不可以打人、罵人,必須和別人和睦相處,不然我會處罰。 3.20 1.07 12.19***
    19 我要求這個孩子需一起打掃整理教室。 3.00 0.60 8.10***
    20 班上有訪客來拜訪時,我會要求這個孩子表現要有禮貌。 3.36 0.77 16.16***
    21 我要求這個孩子上課時要專心、守規矩,不可以和其他小朋友講話。 3.43 0.95 10.50***
    22 我規定這個孩子要好好愛惜物品,否則我會處罰。 3.40 0.83 15.83***
    23 我要求這個孩子需先將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完後,才可以自由活動或玩耍。 3.46 0.67 15.43***
    24 我要求這個孩子上學、放學時,要和老師、同學們打招呼、問好,或說「再見」。 3.56 0.70 10.79***
    25 我規定這個孩子飯前要洗手,飯後要刷牙或漱口。 3.49 0.52 ∞***
    26 這個孩子做錯事被我責罵時,不可以頂嘴或插嘴。 2.83 0.94 7.80***
    27 我要求這個孩子在未經過我同意時,不可以自己跑出去玩。 3.44 0.79 15.83***
    28 我要求這個孩子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如:禮貌、刷牙、整理自己的物品)。 3.61 0.51 ∞***
    29 我要求這個孩子要遵守班上的常規(如:玩具要輪流、借用他人物品前要先徵求主人同意),若違反規定,我會處罰。 3.60 0.67 9.87***
    30 我規定這個孩子不可以隨便罵人,也不可以與別人打架、吵架。 3.47 0.88 9.80***
    *** P<.001
    附錄五 兒童社會行為量表 (編製者:游淑芬)
    幼兒姓名: 從 很 偶 常 總
    不 少 而 常 是
    如 如 如 如 如
    此 此 此 此 此
    1. 看到同學有困難時,他會主動幫忙或關懷。………… 0 1 2 3 4
    2. 威脅或欺負其他小朋友。……………………………… 0 1 2 3 4
    3. 喜歡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 0 1 2 3 4
    4. 惡作劇捉弄別人。……………………………………… 0 1 2 3 4
    5. 會自動收拾或整理自己的東西。……………………… 0 1 2 3 4
    6. 破壞其他同學正在進行的活動。……………………… 0 1 2 3 4
    7. 表現過度的小心或害怕。……………………………… 0 1 2 3 4
    8. 搶奪別的小朋友的用品或玩具。……………………… 0 1 2 3 4
    9. 上課時容易被外面的聲音干擾。……………………… 0 1 2 3 4
    10. 和同學打架。…………………………………………… 0 1 2 3 4
    11. 看到別人傷心難過時會過去安慰他。………………… 0 1 2 3 4
    12. 走過同學身旁,無緣無故的打人。…………………… 0 1 2 3 4
    13. 會主動加入同學的遊戲或活動。……………………… 0 1 2 3 4
    14. 破壞自己或別人的物品。……………………………… 0 1 2 3 4
    15. 自己完成工作,不要別人幫忙。……………………… 0 1 2 3 4
    16. 說髒話罵人。…………………………………………… 0 1 2 3 4
    17. 參加活動時容易緊張或焦慮。………………………… 0 1 2 3 4
    18. 做錯事時,能接受別人的意見或提醒。……………… 0 1 2 3 4
    19. 上課時玩別的東西。…………………………………… 0 1 2 3 4
    20. 生氣或受挫時會大叫或摔東西。……………………… 0 1 2 3 4
    21. 會讚美別人。…………………………………………… 0 1 2 3 4
    22. 與同學爭吵。…………………………………………… 0 1 2 3 4
    23. 容易和老師、同學建立良好的關係。………………… 0 1 2 3 4
    24. 遵守團體遊戲的規則。………………………………… 0 1 2 3 4
    25. 不需老師或父母協助,自己做好自己所能做的事。… 0 1 2 3 4
    *** 背面尚有題目 ***
    從 很 偶 常 總
    不 少 而 常 是
    如 如 如 如 如
    此 此 此 此 此
    26. 和大人頂嘴。…………………………………………… 0 1 2 3 4
    27. 害怕新的嚐試或新的環境。…………………………… 0 1 2 3 4
    28. 活動時能接受同伴的領導。…………………………… 0 1 2 3 4
    29. 注意力不集中或很短暫。……………………………… 0 1 2 3 4
    30. 輪流玩或領取物品時能耐心等待。…………………… 0 1 2 3 4
    31. 能把自己的東西與別人分享。………………………… 0 1 2 3 4
    32. 服從老師的規定或指示。……………………………… 0 1 2 3 4
    33. 在團體中顯得開朗而主動。…………………………… 0 1 2 3 4
    34. 遵循生活常規。………………………………………… 0 1 2 3 4
    35. 自己份內的事依賴他人代勞。………………………… 0 1 2 3 4
    36. 愛發脾氣或容易被激怒。……………………………… 0 1 2 3 4
    37. 與不熟的人接觸會害羞畏縮。………………………… 0 1 2 3 4
    38. 反對他人的意見。……………………………………… 0 1 2 3 4
    39. 粗心大意。……………………………………………… 0 1 2 3 4
    40. 遊戲、活動、做事時,樂意與人合作。………………… 0 1 2 3 4
    41. 需要催促或鼓勵才會參加團體活動。………………… 0 1 2 3 4
    42. 自我中心,不會考慮到別人。………………………… 0 1 2 3 4
    43. 會邀請其他同學一起遊戲或活動。…………………… 0 1 2 3 4
    44. 面對新的工作或遊戲時,會耐心聽完指導再做。…… 0 1 2 3 4
    45. 上課時和同學講話。…………………………………… 0 1 2 3 4
    46. 遊戲時輸了,不肯認輸。……………………………… 0 1 2 3 4
    47. 說「我不敢」。………………………………………… 0 1 2 3 4
    48. 愛惜公有的物品。……………………………………… 0 1 2 3 4
    49. 上課時,茫茫然不能進入情況。……………………… 0 1 2 3 4
    ***** 非常謝謝您! *****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