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福昌
Fu-Chang Cheng
論文名稱: 以IC³檢測桃園縣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之研究
A Study of Using IC³ to Detect Teachers' Ability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in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戴建耘
Dai, Jiann-Yun
張明文
Chang, Ming-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1
中文關鍵詞: 資訊素養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資訊科技能力
英文關鍵詞: information literacy, IC³, IT capacity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8下載: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當「資訊教育」已成為各國比拼下世代的關鍵時,教師實為資訊教育之樞紐,教師的資訊科技運用能力顯得相當重要,因此,教師更應具備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教育(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整合的教學能力。然而在探討國內資訊素養有關的文獻時,發現以往的研究都偏重在態度與知覺的探討,缺乏實證研究與全球標準差異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使用一種全球性資訊素養課程教學與檢測認證的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IC³),從三個科目與十一項領域來檢測桃園縣國中小學教師的資訊素養能力並與國際及格標準作比較,展開實證性之研究。並依影響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成績之背景變項,運用集群分析將受測人員分為四大集群,探討四大集群在計算機綜合能力考核各項成績指標的特性。在抽樣桃園縣國中小教師157人的研究中發現:
    1.教師以年輕教師,學歷以學士為主力。
    2.教師之畢業系所以教育領域居多,多數無電腦相關證照。
    3.多數教師使用電腦時數約略每天至少1小時以上,學習電腦課程相關修課之時數偏低。
    4.多數教師接觸電腦已有六年以上經歷,在電腦的使用上,以學校或工作地點為主。
    5.整體而言,在IC3的成績表現上,已達到全球及格標準。
    6.在IC3的十一個領域中,以「網路」正確率表現為最佳;而以「常用軟體功能」、「電子試算表」的正確率表現為最差。
    7.影響IC3成績表現上的相關背景變項以「性別」、「年齡」、「個人修習電腦相關課程情形」、「主要使用電腦地點」等四項顯示有差異。
    8.以女性為主、年齡在39歲以下、資訊課程修課情形在12學分或216小時以上者的集群,在IC3各項成績指標有較佳的表現。
    9.以女性為主、年齡在30歲以上、資訊課程修課情形在12學分或216小時以下者的分群,在IC3各項成績指標表現較其他集群弱。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具體建議,供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規劃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資訊素養能力研習、進修與檢測的參考。

    When the "Information Education" has become the key to making the next generation, teachers is the hub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Teachers ability to use IT is very important, Therefore, teachers ought to not only obtain the educational ability , but also to integrate ICT competence within educational instruction . However, in the quality of domestic information-related literature, found that previous studies are biased towards the attitude and perception of the lack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global standards of difference. 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 (IC3), which is a wored-wide validated platform , via the standard-based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program for basic computing and internet knowledge and skills, was adopted as the basis for conducting this research. From the three subjects and 11 to detect areas of Taoyuan County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the informati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passing, the start of empirical research. IC3 affected by the results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use of cluster analysis will be measured by the staff is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clusters, the four major clusters in the IC3 of the indicators of achievement differences. A close examination has performed to look into the discrepancy of these samples in IC3 test. Taoyuan County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teachers in the sample of 157 people in the study found:
    1. In the middle and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mainly young teachers, as the main force for the bachelor.
    2. Teachers graduated from the university, mainly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most non-computer-related qualifications.
    3.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at least one hour a day over the use of computers, learning computer courses have the number of hours the low side.
    4. The majority of teachers have computer access more than six years experience in the use of computers, school or work place-based.
    5. Overall, the performance in the IC3, has reached global standards passes.
    6. IC3 in the 11 areas, "Using the Internet" correct rate for the best performance, and "Common Program Functions", " Spreadsheet Functions ", the correct rate for the worst performance.
    7. IC3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relevant background variables "gender", "age" and "personal circumstances to attend computer-related courses", "where the main use of computers" shows that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four.
    8. Female-dominated, the age of 39 under the age of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urses in 12 credits or 216 hours over the cluster, the indicators of achievement in the IC3 a better performance.
    9. Female-dominated, aged 30 and above information and learning courses in 12 credits or 216 hours following the cluster, the IC3 indicators of achievement in performance than other clusters weak.
    This research could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to conduct further computing and internet literacy studies for teacher in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摘要 I 目 錄 III 表目錄 I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待答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資訊素養之意義 6 第二節 資訊教育 8 第三節 台灣中小學資訊教育 9 第四節 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探討 14 第五節 落實資訊教育由師資培育做起 28 第六節 IC3簡介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34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4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4 第三節 研究步驟 36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40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1 第一節 受測人員基本資料分析 41 第二節 IC3檢測相關性之分析 49 第三節 受測人員在IC3三個科目成績與十一個領域正確率資料分析 50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在IC3成績是否有顯著差異? 52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受測人員之集群分析 6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3 第二節 建議 75 參考文獻 78 中文部份 78 西文部分 82 附錄A 教育部歷年推展資訊教育成效一覽表 83 附錄B 國際認證IC³計算機綜合能力標準 85 附錄C 大學校院學科標準分類新舊對照表 95

    中文部份
    王宗誠(2003):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調查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保進(2004):多變量分析-套裝程式與資料分析。臺北:高等教育。
    古淑美、朱延平(2000)。資訊科技融入數學科實地教學之研究。中華民國第14 屆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台中。
    台南市教育局(1990):台南市教師資訊基本素養指標。台南市:教育局。2007年9月16日,取自:http://digschool.nknu.edu.tw/passport/
    白慧如(200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先勝工作室編譯:IC3計算機綜合能力總考核國際認證,2006年,初版,臺北:台科大,頁E-1。
    何文斌(2001):國小行政人員網路素養對行政網路資訊系統接受度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何志中(1999):台灣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何青蓉(1999):學習社會與資訊網路。成人教育,47期,頁14-22。
    何榮桂(1998):〈從教育部之資訊教育推展策略看未來中小學資訊教育的願景〉,《資訊與教育雜誌》,68期:頁2-13。
    何榮桂(1999):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與北、高兩市「資訊教育白皮書」簡介。資訊與教育,70期,頁2-8。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期,頁22-47。
    吳明清(1991 ) :教育研究一基本觀念與分析(初版)。台北市:五南。
    吳美美(1996):課程改革和資訊素養教育,社教雙月刊,74期。
    吳麗花(2002):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專業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教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鐵雄(1988):台灣各級學校資訊教育之研究:全國性調查。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報告,編號NSC77-0301-H003-10。
    李航申(200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李京珍(2003):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文修(1995):台灣地區國中小學建構與運用Internet 能力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育立(2005):國民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現況調查-以宜蘭縣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資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宜賢(2004):南投縣高中職學校教育人員資訊素養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林清江(1997):教育改革的前景。竹縣文教,14期,頁4-10。
    林涵妮(1999):影響國小教育人員接受創新態度與教學科技接受程度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美和(1996):資訊素養與終身學習的關係。社教雙月刊。第73期。
    施俊良(2004:a):影響中小學資訊教育因素之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3期。2006年9月1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3/43-09.htm
    施俊良(2004:b):歷年資訊教育的推展成效。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3期。2006年9月1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3/43-08.htm
    胡夢君(2003):臺北市國小自然科教師教學科技設備使用情形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苗蓬春(2003):我國未來5年基礎教育資訊化的系統推進和實施關鍵。中國電化教育,2003年第9期,頁12-22。
    倪惠玉(1995):國民小學教師科技素養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工藝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桃園縣教育處(2007):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tyc.edu.tw/files/enc/ict/index.html#prologue。

    夏如春(2001):國小課程使用資訊科技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從資訊教師觀點。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孫國珊(2003):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高雄市教育局(2001):高雄市中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能力指標。2007年1月16日,取自:http://digschool.nknu.edu.tw/。
    張一蕃(1997):資訊時代之國民素養與教育,資訊科技對人文、社會的衝擊與影響。行政院經建會委託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
    張明文(2007):桃園縣國民中小學教育人員ICT教育發展之硏究 : 以國際電腦網路核心能力檢測為基礎。臺灣師範大學業教育硏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明文、莊金永(2007):桃園縣國民中小學資訊網路與通訊科技教育政策與發展。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8期,頁183-204。
    張益仁(2002):臺北縣國民小學資訊教育之實施與需求探討-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內需方案前後之比較。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教育部(1997):教育部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劃。教育部。
    教育部(1998):資訊教育基礎建設擴大內需方案研究規劃書。2007年2月12日,取自:http://www.hhps.tp.edu.tw/edu/edu.htm。
    教育部(1998a):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2006年7月10日,取自:http://boe.ks.edu.tw/b/folder_B/e1.html。
    教育部(1999):國民中小學教師育資訊基本素養指標。2006年7月10日,取自:http://www.hhps.tp.edu.tw/edu/teacher/teacher1.htm。

    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6年8月9日,取自:http://www.lcjh.tpc.edu.tw/office/New/teach/info/plans/info-blue.htm。

    莊奇勳(1992):我國小學教師電腦素養之研究。臺北: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NSC83-0111-S023-001,未出版,台南市。
    莊道明(1999):資訊素養溶入大專院校課程之探討—以「資料蒐集與報告寫作」課程為例。2006年7月19日,取自: http://www.lib.ntu.edu.tw/pub/univj/uj3-2/uj3-2_5.html。
    陳欣舜(2001 ):在職教師進修 『 網路多媒體教學應用 』 課程之設計與發展。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陳欣舜、徐新逸(2000):在職教師資訊素養內涵與進修方式及課程之探討。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0期,頁17。
    陳立祥(1999):我國資訊教育推動現況與展望。臺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TANET'99),高雄市。
    陳昱霖(1999):臺北市立國民小學級任教師利用圖書館資源教學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美靜(1999):國中教師電腦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素貞、邱士峰(1998):屏東市國小教師自製與使用教學媒體現況(下)。國教天地,126期,頁39-44。
    陳銘修(2005):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曾瑞蓮(1993):中小學學校資訊人才推廣教育之檢討與改進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光雄、簡茂發: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1998。
    黃常明(1998):我國中、小學教師遠距教學學習成就及相關因素研究—以資策會「居家學習模式」實驗計畫「全球資訊網上的教材製作」課程學員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淑娟(1993):高雄市資訊教育之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36期,頁22-24。
    黃雅君(2000):臺北市立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知能及其相關設備利用情形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銘宗(2004):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使用意願之調查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黃嵩傑(2004):國中學區對數位落差影響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曉婷(2000):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素養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韻寧(1993):臺灣省國民小學電腦應用教學實況。資訊與教育,38期,頁46-48。
    楊世緘(1997):迎接資訊時代提昇國家競爭力。主計月報,84(1)期,頁37-38。
    楊富全(2005):國民小學教師兼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與行政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溫嘉榮(1997):國民小學資訊教育現況探討。視聽教育,38 卷,4 期,1~8 頁。
    廖清森(1993):高雄市國民小學資訊教育實施現況。資訊與教育,38期,頁49-50。
    廖遠光(1995):台灣在職教師對電腦態度之研究。八十四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系。
    劉傑明(2002):國民小學教師網路素養、態度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劉秀娟(2002):偏遠地區學生資訊素養現況探討研究—以台東縣國中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歐用生(1997):國小師資培育制度和課程的改革。教育資料集刊,22期,頁155-178。
    蔡俊男(2000):高雄市國小教師運用資訊設施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玲玲(2003):彰化縣國小教師資訊素養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鄭秀玲(2005):臺北縣國中健康與體育教師資訊素養及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鄭奇(2006):中小學教師資訊技術素質培養問題初探。中小學資訊技術教育月刊,2006年第6期,9,頁57-59。
    鄭東瀛(1993):臺北市國民小學電腦應用教學實況。資訊與教育,38期,頁51-55。
    鄭麗雪(1993):台北市資訊教育之現況與展望。資訊與教育,36期,頁17-21。
    盧怡秀(2001):高雄市高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賴錦緣(2001):ISTE的教師教育科技標準及其對師資培育資訊。資訊與教育,85期,頁45-54。
    戴建耘(1994):電腦與教育。台北:國立教育資料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主辦之「現代教育論壇」。
    戴建耘(2005):一種動態式全球計算機綜合能力標準建構模式—網路與計算機核心能力標準與國際認證IC3 ,中美技職教育研討會,臺北:臺灣師範大學,2005年7月4日至5日。
    戴建耘、鄭福昌、程曉銘、黃敦煌(2006):臺灣地區資訊素養論文發表之概況與趨勢,TBI 2006臺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臺北:臺北大學,2006年11月1日。
    戴建耘、吳政達、張明文、鄭福昌(2006):「中學教師數位素養能力與全球標準比較之模式建立與試探」,TBI 2006臺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臺北:臺北大學,2006年11月1日。
    謝應裕(1999):多元師資培育如何因應九年一貫新課程教學之探討。高中教育,4期,頁13-17。
    韓善民(民87):資訊教育基礎建設 加速篇。資訊與教育,68期,頁14~16。
    顏嘉億(1999):高雄市國小行政人員資訊素養能力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關淑尤(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蘇怡安(2001):國民小學教師網路使用動機、滿意度與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顧小清(2005):資訊素養充實教師專業內涵。中小學資訊技術教育月刊,2005年第1期,9。
    西文部分
    Bereiter, C. (2002). Education and mind in the knowledge age. Mahwah,New Jersey:Erbaum Associates.
    Charles, C.(1990).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he public libraian. Public Libraries, 29, 348-349.
    Dwyer, D. C., Ringstaff, C. & Sandholz, J. H. (1991). Changes in Teachers’beliefs and practices in technology-rich classrooms. EducationalLeadership, 48(8), 45-52.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03). NETS for teachers,http://cnets.iste.org/teachers/t_stands.html
    K.E. McHenry, J.T. Stewart, J.L. Wu.(1992).Teaching Resource-Based Learning and Diversity. in Information Literacy: Developing Students as Independent Learner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1992)
    Lynch, C. (1998).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iteracy: New Components in the Curriculum for a Digital Culture. http://staff.cni.org/~clifford/papers/cni-info-lit.html
    Liu, X., Macmillan, R., & Timmons, V. (1998).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Computer integration on stud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Computing In Education, 31(2), 189-203.
    McClure, C. R.(1994).Network Literacy: A Role for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6-117.
    The Donath Group, Setting the Standard- IC³ Examination Development Report, USA: Certiport Inc., 2002.
    WSIS (World Sub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2003). 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 Building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 global challenge in the new Millennium. Paper prepared for the Geneva: World Sub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