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瑞福
Liu, Jui-Fu
論文名稱: 臺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產業關聯效果探討
A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industry linkages in electronics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Taiwan
指導教授: 印永翔
Ying, Yung-Hsiang
口試委員: 何宗武
Ho, Tsung-Wu
楊淑珺
Yang, Shu-Chun S.
印永翔
Ying, Yung-Hsiang
口試日期: 2023/05/09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90
中文關鍵詞: 生產價值Leontief的投入產出模型生產者價格交易關聯效果乘數效果
英文關鍵詞: Production value, Leontief's input-output model, producer price trading, correlation effect, multiplier effect
研究方法: 次級資料分析調查研究比較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59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56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製造業一直是臺灣工業中最大的產業,依據經濟部統計處的統計,2022年臺灣製造業的生產價值達17.2兆元,而在製造業26個中行業別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生產價值更高達5.36兆元,佔製造業的31.2%,將近1/3的貢獻度。臺灣經濟屬外需導向,國際的突發重大經濟事件常直接或間接影響臺灣製造業的生產表現,本研究主要是採用Leontief的投入產出模型,並藉由行政院主計總處編制的「生產者價格交易表」經過簡化重組成43部門統計表來探討臺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與其他製造業產業的關聯程度,計算其產業的關聯效果與乘數效果,進行經濟效果分析。並進一步比較民國100年至民國105年臺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經過5年時間的經濟效果變化。

    研究結果發現,臺灣的電子零組件製造業是高度使用自己為生產要素的產業,雖不是帶動臺灣製造業的火車頭產業,卻是整體經濟中重要的基礎上游產業。由所得乘數效果與就業乘數效果顯示,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雖然貢獻臺灣極大的經濟產值,但是卻不是提供較多就業機會的勞動力密集產業,而且其三個乘數效果也逐年衰減中。預估行政院主計總處將於後年114年一月公布民國110年的產業關聯統計,屆時也許我們可以再次來檢視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的乘數效果是否如本研究的結果一樣,繼續減弱。

    Manufacturing has always been the largest industry in Taiwan.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the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 of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the production value of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reaced NT$17.2 trillion in 2022, and among the 26 middle sectors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production value of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ll reach NT$5.36 trillion, accounting for 31.2%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hich is nearly one-third of the contribution. This study uses Leontief's input-output model and uses the Producer Price Transaction Table compiled by the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of the Executive Yuan to explore the degree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aiwan's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other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by simplifying and reorganizing the table into 43 sectoral statistics. The economic effect analysis is conducted by calculating the correlation and multiplier effects of the industry. It also compares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aiwan's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ver a five-year period from 2011 to 2016.

    The study found that Taiwan's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 highly self-reliant production factor, and although it is not the engine of Taiwan'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t is an important basic upstream industry in the overall economy. The income multiplier effect and the employment multiplier effect show that although the electronic parts and componen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ontributes a great deal to Taiwan's economic output, it is not a labor-intensive industry that provides mor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its three multiplier effects are declining year by year.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of the Executive Yuan will publish the industrial linkage statistics for the year 2021 in January 2025, so perhaps we can examine again whether the multiplier effect of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will continue to weaken a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謝辭 i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English Abstract ⅲ 目次 ⅳ 表次 vi 圖次 ⅶ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的架構 4 第三節 研究預期效果 6 第二章 研究背景 8 第一節 臺灣製造業 8 第二節 臺灣電子零組件製造業 11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投入產出模型 19 第二節 產業關聯效果 26 第三節 乘數效果 30 第四章 實證分析 32 第一節 製造業各產業間的關聯矩陣 32 第二節 製造業各產業間的關聯效果 43 第三節 乘數效果分析 5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3 第二節 未來研究方向與建議 68 參考文獻 70 附錄 75 附錄一 43產業部門與100年產業關聯表52部門、105年產業關聯表63部門對照表 75 附錄二 105年 生產者價格交易表 43x43 部門 Part.1. 77 附錄三 105年 生產者價格交易表 43x43 部門 Part.2. 78 附錄四 100年 生產者價格交易表 43x43 部門 Part.1. 79 附錄五 100年 生產者價格交易表 43x43 部門 Part.2. 80 附錄六 105年 生產者價格投入係數表 43x43 部門 Part.1. 81 附錄七 105年 生產者價格投入係數表 43x43 部門 Part.2. 82 附錄八 100年 生產者價格投入係數表 43x43 部門 Part.1. 83 附錄九 100年 生產者價格投入係數表 43x43 部門 Part.2. 84 附錄十 105年 產業關聯程度表 43x43 部門 85 附錄十一 100年 產業關聯程度表 43x43 部門 86 附錄十二 100 年與105 年 臺灣產業 43 部門 產業關聯效果表 87 附錄十三 100年與105年 臺灣產業 43部門 產業關聯指數象限表 88 附錄十四 105年 臺灣產業 43部門 乘數效果表 89 附錄十五 100年 臺灣產業 43部門 乘數效果表 90

    大豐麵粉廠股份有限公司 (2023)。『從美援會到經建』。台中市:Ta Fong Flour Mill Co., Ltd.。http://tafongflour.com.tw/w5_history.htm,2023。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5) 。『產業關聯表編制報告(民國100年)』。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2019) 。『105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報告,第1卷』。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2020) 。『產業關聯表編制報告(民國105年)』。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2021) 。『行業統計分類(第11次修正)』。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2021) 。『人力資源調查統計年報』。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中華民國行政院主計總處 (2023) 。『組織制度沿革 』。https://www.dgbas.gov.tw/cp.aspx?n=1120as.gov.tw,2023。

    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技術處 (2022) 。『2022/2023產業技術白皮書』。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技術處。

    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2021) 。『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專題:從生產觀察我國製造業發展脈絡)』。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2023) 。『111年第4季製造業投資及營運概況調查統計』。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2023) 。『當前經濟情勢概況 20230224』。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2023) 。『當前經濟情勢概況(專題:固定投資發展趨勢)』。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2000) 。『臺灣工業發展50年』。台北市: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王塗發 (1986) 。『投入產出分析及其應用-臺灣地區實證研究』。台北市:台灣銀行季刊,第37卷第1期,第186-218頁。

    王塗發 (1988) 。『臺灣、韓國汽車工業關聯效果之比較研究』。台北市:台灣銀行季刊,第39卷第2期,第108-133頁。

    王塗發、林向愷與陳萬億 (2001) 。『臺灣永續發展規劃模式之建構』。台北市:自由中國之工業,第91卷第1期,第25-54頁。

    王塗發、楊浩彥、林幸君、賴金瑞 (2020) 。『投入產出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毛驤文 (2021) 。『美國製造業技術轉變的投入產出表分析—拜登基礎建設計畫之產出效果預測』。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經濟學系。

    印永翔與康敏平 (2022) 。『臺灣文化內容產業產值估算模型模式研究』。台北市:文化內容策進院。

    李登輝、謝森中與王友釗 (1961a) 。『臺灣農業與其他經濟部門之分析-投入產出之初步研究(上)』。台北市:自由中國之工業,第15卷第1期,第2-12頁。

    李登輝、謝森中與王友釗 (1961b) 。『臺灣農業與其他經濟部門之分析-投入產出之初步研究(下)』。台北市:自由中國之工業,第15卷第2期,第15-28頁。

    邢慕寰 (1961) 。『臺灣經濟的投入產出關係』。台北市:美援運用委員會。

    邱筱嵐 (2009) 。『以投入產出模式分析觀光業對台灣經濟發展之影響』。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林惠文與呂惠富 (2017) 。『臺灣運動產業之投入產出分析』。新北市:體育學報,第50卷第S期,第61-78頁。

    倪安順與郭塗城 (2002) 。『臺灣地區運輸部門產業關聯效果分析』。台北市:運輸學刊,第14卷第3期,第1-23頁。

    國家發展委員會 (2021) 。『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台北市:國家發展委員會。

    黃幼宜與張淑滿 (2015) 。『臺灣海洋經濟的產業關聯變化與群聚效果』。台北市:航運季刊,第24卷第4期,第29-52頁。

    黃偉傑發言人 (2021) 。『110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統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黃偉傑發言人 (2021) 。『110年第2季製造業產值統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黃偉傑發言人 (2021) 。『110年第3季製造業產值統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黃偉傑發言人 (2022) 。『110年第4季製造業產值統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黃偉傑發言人 (2022) 。『111年第1季製造業產值統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黃偉傑發言人 (2022) 。『111年第2季製造業產值統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黃偉傑發言人 (2022) 。『111年第3季製造業產值統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黃偉傑發言人 (2023) 。『111年第4季製造業產值統計報告』。台北市:中華民國行政院經濟部統計處。

    楊恆軒 (2021) 。『以目標規劃建立最佳產業結構以達成節能減碳與經濟發展政策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

    臺灣經濟研究院 (2023) 。『112年2月製造業景氣概況』。台北市:臺灣經濟研究院。

    Casler S., (1989), Readjustment Potentials in Industrial Energy Efficiency and Structure ,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Vol. 17, pp. 93-108.

    Erik Dietzenbacher, Bart Los, Robert Stehrer, Marcel P., Timmer, Gaaitzen De Vries. (2013),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 Input Output Tables in the WIOD Project,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 Vol.25, Issue 1, pp.71-98.

    Erik Dietzenbacher, Bart Los, Robert Stehrer, Marcel P., Timmer, Gaaitzen De Vries. (2015), An Illustrated User Guide to 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the Case of Global Automotive Production,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Vol.23, No.3,pp.575-605.

    IDE-JETRO, (2006), Asian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Table (2000), Tokyo : IDE-JETRO Press.

    IDE-JETRO, (2015), Asian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Table 2005-Technical Notes, Asian 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Project, Institute of Developing Economies, 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Japan.

    Kirsten S. Wiebe, Marek Harsdorff, Guillermo Montt, Moana S. Simas and Richard Wood. (2019). A Global Circular Economy Scenario in a 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Framework,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3(11).

    Miller, R. E. and Blair, P. D., (1985), Input-Output Analysis : Foundations and Extens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Inc.

    Robert Koopman, William Powers, Zhi Wang, Shang-Jin Wei, (2010), Give Credit Where Credit is Due: Tracing Value Added in Global Production Chains,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Working Paper , 16426.

    Richard Wood and Umed Temursho, (2020), Input-output decomposition analysis: Review and an application of global multi-region structural path decomposition, IOpedia Research Paper, No.04.

    Stone, Richard, (1961), Input-Output and National Accounts, Paris, France: Organization for European Ecconomic Co-operation.

    Stone, R., J. Bates and M. Bacharach, (1963), A Programme for Growth, Vol. 3: Input-Output Relationships, 1954-1966.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Shih-Mo Lin, Ya-Tang Chang and Jin-Xu Lin, (2018), Energy and Carbon Embodied in the Exports of Taiwan: An Input-Output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Taiwan Economic Review, 46(1), 1–46.

    Wassily Leontief, (1936), Quantitative Input-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conomics and Statistics, pp105-125.

    Wassily Leontief, (1941), 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 Economy, 1919-1929:An Empirical Applicatio of Equilibrium Analysis, New York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ssily Leontief, (1953), The Structure of American Economy, 1919-1939, Second Edition, Enlarged, Internation Arts and Sciences Press,inc., White Plains, N.Y.

    United Nations, (1968), A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 Studies in Methods, Series F, No. 2, Rev.3, New York.

    United Nations, (1973), Input Output Tables and Analysis, Studies in Methods, Series F, No. 14, Rev.1, New York.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