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李進堂 LEE, Chin-Tang |
---|---|
論文名稱: |
《國中國文》譬喻修辭藝術探析 |
指導教授: | 蔡宗陽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5 |
畢業學年度: | 104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4 |
中文關鍵詞: | 國中國文 、譬喻修辭 、藝術探析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97 下載:32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採用蔡師宗陽對譬喻的分類:將譬喻分為詳喻、明喻、隱喻、略喻、借喻五種基本類型,以及合喻、博喻、較喻、互喻、倒喻五種變化類型,尚有對喻、引喻、反喻、擇喻、頂喻、假喻等六種其他變化類型,探討《國中國文》使用譬喻修辭所形成的藝術效果。探究的方式分為從《國中國文》課文中採用譬喻修辭的部份,以此十六類譬喻及其交互運用所產生的譬喻予以分類、整理,說明其使用譬喻基本構成型式的情形,並兼論其特殊構成型式分析譬喻的格位變體。且根據上述分類逐一探析各則的譬喻結構及喻意。最後,根據作者手法歸納出各類譬喻的特色並加以析論。
而後,總結《國中國文》中譬喻修辭的效用並以表格的方式,整理歸納各類譬喻修辭在《國中國文》中出現的次數及分布。最後,由《國中國文》譬喻修辭中喻詞、喻體藉由聯想產生的形神轉移與虛實交替的內涵美,就更格外能為人理解接受,而產生共鳴了。本論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 緒論
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範圍、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驟,以及研究文獻探討。
第二章 《國中國文》譬喻修辭特色
此章研究首先闡述《國中國文》譬喻的原則、譬喻的功
用。再探析文中譬喻修辭的特色有(一)類形複合,語多
變化。(二)生活為喻,事多親切。(三)比況擬狀,如歷
其境。(四)綰合事理,營造象徵。
第三章 譬喻的定義異稱及類型
探析(一)譬喻的定義及異稱、(二)譬喻的類型。
第四章 《國中國文》譬喻修辭的基本類型
《國中國文》課文用喻繁複多樣,短至一詞語,長至整段,絕非二、三種類型能概括的。故本論文採蔡師宗陽的譬喻分類,將《國中國文》譬喻基本類型依比喻形式分詳喻、明喻、隱喻、略喻、借喻五類,再依照人、事、物三類喻體或附人事物互喻等選材予以分類,然後逐一探析各例的譬喻結構及其用意。
第五章 《國中國文》譬喻修辭的變化類型
本章依照蔡師宗陽變化類型譬喻的分類原則及其他譬
喻的變化類型加以分類。
第六章 《國中國文》譬喻修辭的美感呈現
本章以譬喻修辭的美感效果為核心,針對課文譬喻揀
選、編排、設計的過程加以分析。尤重字詞涵泳與聯想
擴昇。
結 論
總結以上各章節之論析結果,整理歸納出本論文研究之
成果,以期增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兼顧人格與情感之陶
冶,提升文學作品的鑑賞、辨析、思考及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依出版年份排列)
一、專書
(一)修辭學
鄭業健《修辭學》(臺北:正中書局,1946年)
朱自清《略讀指導舉隅》(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傅隸樸《修辭學》(臺北:正中書局,1969年)
黃慶萱《漢語修辭格之研究》(臺北:三民書局,1975年)。
陳騤《文則》(臺北:莊嚴出版社,1979年3月)。
王德春《修辭學探索》(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
王希杰《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年)。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學》(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6年)
王德春主編《修辭學詞典》(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
徐炳昌《修辭學研究》(北京:中國華東修辭學會編,語文出版社,1987年)
張乃立《修辭學研究》(北京:中國華東修辭學會編,語文出版社,1987年)
宗廷虎等《修辭新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8年)
成偉鈞等三人主編《修辭通鑒》(臺北:建宏出版社,1991年)
周振甫《中國修辭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年)
譚永祥《漢語修辭美學》(北京:北京語言學院,1992年)
董季棠《修辭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蔡師宗陽《陳騤《文則》新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年)
姚殿芳、潘兆明《實用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出版社,1995年)
沈謙《修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96年)
王希杰《修辭學通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成偉鈞、唐仲揚、向宏業主編《修辭通鑑》(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唐松波、黃建霖主編《漢語修辭格大辭典》(臺北:建宏出版社,1996年)
沈謙《文心雕龍與現代修辭學》(臺北:文史出版社,1997年)
168
高辛勇講演《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黃慶萱編《高級中學文法與修辭教師手冊》〈下〉(臺北,國立編譯館,1998年)
何永清《修辭漫談》(臺北:商務印書館,2000年)。
杜淑貞《現代實用修辭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
蔡師宗陽《修辭學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1年)。
蔡師宗陽編《文法與修辭》(下)(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沈謙《修辭文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詹姆斯.廢倫著:陳永國譯《作為修辭的敘事:技巧、讀者、倫理、意識形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2002年)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臺北:洪範書店,2002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2年)
吳禮權《修辭心理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黃麗貞《實用修辭學》增訂本(臺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
彭增安《隱喻研究新視角》(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
吳禮權《現代漢語修辭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
蔡師宗陽:《應用修辭學》 (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雷可夫著:周世箴譯注《我們賴以生存的譬喻》(臺北:聯經有限公司,2007年)。
徐章宏《隱喻話語理解的語用認知研究》(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年)
蔡師宗陽《文法與修辭探驪》(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羅秀美《隱喻,記憶,創意:文學與文化研究新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二)美學專書
劉熙載《藝概》(臺北:廣文書局,1969年)。
劉明利《現代散文欣賞》(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78年)。
陳望道《美學概論》(臺北:文鏡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上)(臺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
169
朱光潛《談美》(臺北:建宏出版社,1986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北:建宏出版社,1987年)。
曾祖蔭《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
簡宗梧《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臺北:國立空中大學,1987年)。
朱光潛《美的生活》(臺北:利大出版社,1988年))。
李澤厚《美學四講》(臺北:人間出版社,1988年)。
蔡謀芳著《表達的藝術》(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金楓出版社,1991年)。
亞里士多德著、姚一葦譯註,《詩學箋註》(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92年)。
何寄澎編著《台灣當代文學評論大系5散文批評(卷)》(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何寄澎主編、鄭明娳總編輯《當代台灣文學評論大系、散文批評卷》(臺北:正中書局,1993年)。
伯特‧休斯著,劉豫譯《文學結構主義》(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
朱自清《詩言志辨》(臺北:開今文化出版,1994年)。
陳義芝主編《簷夢春雨—當代台灣十二大散文名家選集》(臺北:朱衣出版社,1994年)。
浦安迪《中國敘事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
陳義芝主編《散文20家》(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
游喚、張鴻聲、徐華中《現代散文精讀》(臺北:五南出版社,1998年)。
喬治.萊科夫(George Lakoff)著;梁玉玲等譯《女人、火與危險事物:範疇所揭示之心智的奧秘》(臺北:桂冠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
羅宗濤、張雙英著《台灣當代文學研究之探討》(臺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朱棟霖等主編《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上下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0年)。
陳玉玲編《臺灣文學讀本》(臺北:玉山化出版,2000年)。
鍾怡雯、陳大為編《天下散文選》(臺北:天下出版社,2001年)
朱光潛著《西方美學史》上下卷(臺北:頂淵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170
張春榮著《現代散文廣角鏡》(臺北:爾雅出版社,2001年)。
宗白華著《美學的散步》(臺北:洪範書店,2001年)。
唐荷著《女性主義文學理論》(臺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劉文潭《美學新鑰》(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陳義芝編《散文教室》(臺北:九歌出版社,2006年)。
陳芳明、張瑞芬編《五十年來臺灣女性散文,選文篇下》(臺北:麥田出版社,2006年)。
許榮哲《小說課》(臺北:國語日報出版社,2010年)。
陳芳明《臺灣新文學史》下冊(臺北:聯經有限公司,2011年)。
(三)其他專書
鍾怡雯《聽說》(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
蘇心一《曹雪芹〈紅樓夢〉詠茶研究》(桃園農工學報,2006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
沈謙《修辭方法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2年。
陳望道《修辭學發凡》,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臺北,大安出版社,2000年。
高辛勇講演《修辭學與文學閱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
吳禮權《修辭心理學》,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高辛勇《修辭學與文學閱讀》,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8年。
傅隸樸:《修辭學》臺北:正中書局58年初版,五月第四次印行。
黎運漢、張維耿《現代漢語修辭》臺北:書林書店1993年一版,2005年10月五刷。
蔡師宗陽〈《文心雕龍》的譬喻類型〉發表於2007年5月「《文心雕龍》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山大學主辦,花蓮教育大學、慈濟大學協辦。
171
二、單篇論文
(一)期刋論文
關於「文本分析法」夏春祥蒐集西方學者的說法如下:
Tudor(1995)的「文本分析」(text analysis), 是指有別於效果研究的探討傳統,此一傳統明顯是學科之間互動的產品,它和文化研究的關係密切,在較寬廣的意涵上,它涵蓋一種對流行文化或大眾文化進行普遍研究的概念和作法:Hak(1989)討論的「文本分析方法」(method of textual analysis), 主要是指作為社會學次領域的文藝社會學的探討策略;Wolf(1988)的[文本的分析」(textual analysis),主要是從方法策略的角度來談,他指出在傳播理論「實體的媒介建構」議題上,一些本來存在的傳播研究傳統,和另一方面是符號學和論述分析的變化共同輻輳成新的可能方法,亦即是「文本的分析」,它挑戰了內容分析的習慣方法,(夏春祥(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54期。)
黃慶萱〈文學的象徵〉《中華文化復興月刊》,7卷11期,1974年11月。
黃麗貞〈喻解〉《中華文化復興月刊》,7卷11期,1974年11月。
沈謙〈比興、夸飾、用典、隱秀-文心雕龍論修辭方法〉《幼獅學誌》,16卷2期,1980年12月。
丁孝明〈散文經驗的對話〉《幼獅文藝》,1986年7月第64卷1期。
陳林森《修辭學習》期刊〈合喻初探〉1986年第6期。
張春榮〈論比喻〉《中國學術年刊》,12期,1991年4月。
徐學:〈世紀未與創世記一八○年代後台灣散文綜觀與趨勢〉,《聯合文學》7卷9期(1991年7月)。
王希杰〈什麼是修辭格〉《中國語文》,69卷4期,1991年10月
沈謙〈修辭學辨義〉《國立空中大學人文學報》,第1期,1992年4月。
宗廷虎〈十年來大陸的漢語修辭學〉《國文天地》,8卷9期,1993年2月
蔡師宗陽〈中學修辭講座—辭格的辨析〉《國文天地》,9卷3期,1993年8月。
蔡師宗陽〈論引用的分類〉《國文學報》,23期,1994年6月。
172
蔡師宗陽〈中學修辭講座—對偶與排比的比較〉《國文天地》10卷7期1994年12月。
姚殿芳、潘兆明《實用漢語修辭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吳全成總編〈中外文學〉第二十四卷第十期,臺北:中外文學雜誌社,1996年3月。
夏春祥〈文本分析與傳播研究〉《新聞學研究》,1997年第54期。
陳正治〈仿擬修辭法概論〉《中國語文》,2001年2月88卷2期。
蘇絢明〈譬喻法在描寫人物中的舉例〉《中國語文》,2001年5月88卷5期。
唐惠忠《中學生讀寫》期刊〈博喻之美〉,2003年第2期。
林玉薇。〈文學不為熱鬧而來一專訪簡媜女士〉《文訊》,2003年2月第208期
薛吉辰《閱讀與鑑賞》期刊〈古詩詞中的三類特殊的比喻〉,2006年第七期。
蔡師宗陽〈諺語的譬喻基本類型〉《中國語文》,100卷4期(總598期),2007年4月。
林雙不〈觀察的結果:比較簡敏媜的「村雞小唱」和夢白的「思」〉,臺中,《明道文藝》1981年12月。
宗廷虎〈修辭學與心理學〉《修辭學論文集第二集》,中修辭學會編,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7月。
李玉〈試談比喻的形似與神似〉,《修辭學論文集》第二集,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
薛慶意《修辭論叢第五輯》,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3年11月
蔡宗陽〈文法與修辭探驪:《文心雕龍》的譬喻類型〉,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2009年。
(二)研討會論文
王國良《修辭學論叢第八集--第八屆中國修辭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學研究所,2007.11.10~11
173
三、學位論文
(一)修辭類
金正起《水滸傳修辭藝術研究》,東吳大學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0年。
林佳樺《楚辭修辭藝術探微》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
林文淑《莊子內篇修辭藝術探賾》,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
黃文星《幽夢影修辭藝術研究》,南華大學中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
陳清美《朱自清修辭理論與實際》,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1年。
盧姿吟《李白樂府修辭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3年。
李麗文《詩經修辭研究》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鄭淑方《浮生六記字句修辭藝術探賾》,臺灣師範大學國研所碩士論文,2009年。
(二)譬喻類
賴玫怡《修辭心理與美感之探析-以誇飾、譬喻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趙瑋婷《張曉風散文譬喻修辭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6年。
謝貴美:《孟子》譬喻修辭藝術探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7年
廖婉綺《史記列傳譬喻修辭探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所教學碩士論文,2008年。
施淑儀《戰國策譬喻修辭藝術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曾敏媛《菜根譚譬喻辭探珠》,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蔡美蘭《世說新語譬喻修辭探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