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佑玲
Yu-Ling Lin
論文名稱: 國中學生從事垃圾減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為例
Factors of the Behavior of Trash Reduction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an Example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pei County
指導教授: 葉國樑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Health Promotion and Health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8
中文關鍵詞: 垃圾減量行為PRECEDE模式國中生
英文關鍵詞: the behavior of reduction, PRECEDE mode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54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從事垃圾減量行為及各變項之相關,並應用PRECEDE模式為研究架構,以台北縣某所完全中學的國中部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自編問卷,以方便抽樣得有效樣本408人,以SPSS for Windows 15.0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以及複迴歸等進行統計分析,其重要結果歸納如下:
    一、 大多數研究對象在從事垃圾減量行為方面皆有正向的表現,其中以「重複利用」的平均值最高,其次為「資源回收」,最低為「意識消費」。
    二、 在素質因素中,垃圾減量活動的經驗、垃圾減量知識、垃圾減量態度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均有顯著正相關。但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間則無相關。
    三、 在使能因素方面,垃圾減量設備之便利性與資源垃圾之衛生和從事規垃圾減量行為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四、 在增強因素方面,重要參考對象與大眾媒體之影響、垃圾減量獎勵制度和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間有顯著正相關。
    五、 素質因素中的「垃圾減量活動的經驗」、「垃圾減量態度」及增強因素中的「重要參考對象與大眾媒體的影響」、「垃圾減量獎勵制度」對從事垃圾減量行為有顯著預測力,其總解釋量達27.9%。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study the behavior of reduction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relation with other variables. The study applied PRECEDE model as the study structure, and the subjects wer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ounty. The tool of measurement was the questionnaire. Effective samples were 408.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C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ed:
    1. Most of the subjects showed positive reduction behavior. The score of reuse was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recycling, and conscious consuming.
    2. In predisposing factors, the experience of reduction, knowledge of reduction, attitude toward reduction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ehavior of reduction.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had no relation with reduction behavior.
    3. In enabling factors, the convenience of reduction and the hygiene of the recycling resource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ehavior of reduction.
    4. In reinforcing factors, subjective norm and medium impacts, rewarding system of reduc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behavior of reduction.
    5. The power of the experience and attitude toward reduction in predisposing factors, and subjective norm and media impact, and rewarding system of reduction in reinforcing factors to predict the behavior of reduction was 27.9%.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次 V 圖次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名詞界定 5 第六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垃圾減量之政策與推動工作 9 第二節 垃圾減量的現況與成效 13 第三節 PRECEDE模式 19 第四節 垃圾減量行為之相關因素 26 第五節 環境教育對學生的影響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9 第四節 研究進度與步驟 4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3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素質因素、使能因素、增強因素之分布情形 53 第二節 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分布情形 69 第三節 研究對象之素質因素、使能因素及增強因素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間的關係 73 第四節 研究對象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影響因素的相關重要性 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1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建議 83 參考文獻 87 中文部分 87 外文部分 91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 92 附錄二 專家審查說明函 93 附錄三 預試問卷 97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03 【表次】 表1-1 家庭社經地位換算分類表 7 表2-1 歷年垃圾產生量統計 14 表2-2 歷年資源回收執行成效 15 表2-3 歷年廚餘回收再利用量執行成效 16 表2-4 台北縣歷年垃圾清理概況 17 表2-5 台北縣歷年資源回收與廚餘回收概況 18 表2-6 台北縣97年資源回收按類別分類 18 表3-1 研究對象母群體之人數統計表 38 表3-2 研究樣本之人數統計表 39 表3-3 預試問卷各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42 表3-4 預試與正式問卷之垃圾減量知識題目鑑別度 43 表3-5 本研究各變項之分類與譯碼 49 表3-6 統計方法摘要表 51 表4-1 研究對象之社會人口學資料統計表 56 表4-2 從前從事垃圾減量活動經驗填答之分布情形 57 表4-3 垃圾減量知識答對題數之分布情形 58 表4-4 垃圾減量知識之分布情形 59 表4-5 學校內垃圾減量知識消息來源之分布情形(複選) 60 表4-6 學校外垃圾減量知識消息來源之分布情形(複選) 61 表4-7 垃圾減量態度之分布情形 63 表4-8 垃圾減量設備便利性與資源垃圾衛生之分布情形 65 表4-9 重要參考對象與大眾媒體影響之分布情形 67 表4-10 垃圾減量獎勵制度之分布情形 68 表4-11 研究對象之垃圾減量行為量表填答分布情形 70 表4-12 研究對象之垃圾減量行為量表填答分布情形(續) 71 表4-13 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垃圾減量行為之差異摘要表 75 表4-14 垃圾減量活動經驗與垃圾減量行為之差異摘要表 75 表4-15 素質因素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相關表 76 表4-16 使能因素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相關表 77 表4-17 增強因素與從事垃圾減量行為之相關表 78 表4-18 自變項共線性診斷結果 79 表4-19 素質因素、使能因素、增強因素預測垃圾減量行為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80 【圖次】 圖2-1 PRECEDE模式 23 圖3-1 研究架構 37

    中文部分
    William McDonough、Michael Braungart著,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中美可持續發展中心譯(2008)。從搖籃到搖籃:綠色經濟的設計提案。台北:野人文化。
    尤碧霞(2008)。運用STS教學理念將「環境議題」融入國小社會科教學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國川(1997)。從PRECEDE模式中教育與行為診斷來探討青少年事故傷害發生之影響因素。師大學報,42,75-93。
    王懋雯(1997)。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雅貞(2004)。高職校園實施「飲料罐押瓶回收」辦法對學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向之影響。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仇方娟(2007)。南區五專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相關因素。雄中學報,10,281-302。
    行政院環保署(2003)。垃圾處理方案之檢討與展望。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2004)。2004年青少年痛苦指數調查。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2008a)。環保政策月刊,11(11),5。
    行政院環保署(2008b)。環保政策月刊,11(12),1-2。
    行政院環保署(2008c)。97年版環境白皮書。台北市:行政院環保署。
    行政院環保署(2009)。中華民國環境保護統計年報。行政院環保署。
    江東祐(2001)。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國小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呂有勝(2003)。整合行銷傳播在公共政策推廣之研究-以環保署推廣資源回收制度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車參賢、葉國樑(1996)。台北市國中生資源回收的知識、態度、行為相關研究。學校衛生,29,62-73。
    李文崇(2003)。垃圾減量政策及效益研究-以桃園縣為例。私立元智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李宜勳(2005)。開放空間學校學生校園環境知覺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園婷、葉國樑、黃禎貞、曾治乾、石玲如(2008)。台北市國中學生垃圾減量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某國民中學為例。健康促進暨衛生教育雜誌 ,28,23-46。
    吳鵬兆(2001)。偏遠與都市地區高級中學學生環境行為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玉如(2007)。國中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嘉義縣某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家範(2000)。高雄市家戶資源回收行為整合模式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林坤蓉、葉國樑(2002)。水資源保護區國中學生水資源保育價值澄清教學介入效果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8,1-25。
    林金處(2003)。環境議題融入教學對高中學生環境素養學習成效之探討。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憲成(2004)。從大專院校學生環保意識與態度探討公共空間資源回收設備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南(2004)。探討蔬菜教材園教學體驗活動對國小學生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明志(2005)。環境教育議題融入製造科技活動設計與探討。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8)4,64-79。
    林世仲(2005)。國小六年級學生廢乾電池總體回收行為探討。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林奇賢(2008)。環境議題融入視覺藝術課程對學童環境行為之影響:以新莊市榮富國小高年級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周淑嬌(2008)。國中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自我效能、環境行動經驗與環境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某所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柯惠珍、葉國樑(1999)。台北市國中一年級學生環境保護認知與資源回收信念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2,49-74。
    洪肇呈(2004)。高中學生對「限用塑膠袋政策」的環境意識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殷志潔(2006)。子宮頸抹片檢查知識與三年以上未受檢原因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婦女為例。慈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雅慧(2001)。國中生資源回收行為意圖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某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益壽(2008)。廢棄物回收再利用與二氧化碳排放之關聯分析-廢棄物投入產出模型的應用。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世昌(2008)。台灣地區各縣市環保局推動環境教育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沼舟(2000)。台北市中山區興亞里與下埤里家戶對垃圾減量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霈儒(2000)。國中學生對菸害防制法之遵行意願與遵行行為相關因素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景宏(2004)。國小學童資源回收知識、資源回收態度、資源回收行為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敬中(2004)。花蓮縣政府人員之環境知識、環境典範及環境行為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
    陳建良(2006)。推動校園有機廢棄物資源回收再利用之探討。第八屆資源與環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75-82。
    黃雅惠(2001)。母親預防幼兒跌落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基森(2002)。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123-142。
    黃貝玉(2004)。研究生規律運動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PRECEDE-PROCEED Model之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凱羚(2008)。國中生環境知識、環境價值觀、環境敏感度與環境行為意圖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某所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奕凱(2006)。高高屏國小學童環境素養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國樑(1995)。台北市國中生環境教育—垃圾減量的知識、態度、及相關行為研究報告。行政院環保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
    葉國樑(1996)。鹿谷地區國中學生紙張回收行為意圖之研究。衛生教育論文集刊,9,81-96。
    葉國樑(2001)。健康行為科學理論應用於健康教育的調查實驗研究。翰林文教雜誌,17(1),15。
    傅千芳(2005)。濕地生態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生態保育概念及態度、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碩士論文。
    楊書銘(2001)。強制垃圾分類方案對民眾資源回收行為之影響評估。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漢宗(2002)。經濟性與管制性資源回收方案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逸倫(2005)。推動校園「垃圾減量」之環境教育行動研究。市師環教季刊,61,1-23。
    蔡佳伶(1994)。師範學院學生紙張回收行為意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鳳秋(2005)。一個教師的兒童環境教育讀書會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宏邦(1999),台北市社區民眾資源回收信念與行為意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家新(2003)。台灣地區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認知與購買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文盛(2006)。社區型態及資源回收環境、設備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回收行為的影響。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所碩士論文。
    蔣立中(2001)。台灣地區垃圾資源回收制度與成效之探討。環境與管理研究,2(1),1-14。
    鄧瑞祥(2006)。國小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銀海(2005)。桃竹苗地區綠色學校國小學生對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調查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數理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外文部分
    Burn, S.(1991).Social psychology and the stimulation of recycling: The block leader approach.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1, 611-619.
    Boldero, J.(1995).The prediction of household recycling of newspapers: The role of attitude, intentions, and situational factors.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21, 440-462。
    Gamba, R., & Oskamp, S.(1994). Factors Influencing Community Residents Participation in Commingled Curbside Recycling Program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6, 587-612.
    Green, L.W. & Kreuter, M.W. (1991). Health Promotion Planning an Educ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Approach. Mountain View: 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
    Hines, J. M.,Hungergord, H. R. Tomera, A. N.(1986).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ch on Responsibl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A Meta-Analysis. Th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8(2), 1-8。
    Ida E. Berger(1997). The Demographics of Recycling and the Structure of Environmental Behavior.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9(4), 515-531
    Jones,R.E.(1990).Understanding paper recycling. Doctoral dissertation, 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
    Krejcie, R. V., & Morgan, D. W.(1970). Determining sample size for research activiti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30(3), 607-610.
    Kleinbaum, David G., Lawrence L. Kupper, Keith E. Muller and Azhar Nizam(1998). Applied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ultivariable Methods. Pacific Grove. CA:Duxberry Press.
    Margaret George Meador and Laura A. Linnan(2006). Using the PRECEDE Model to Plan Men's Health Programs in a Managed Care Setting. Health Promotion Practice, 7,186-196.
    Oskamp, S., Harrington, M. J., Edwards, T. C., Sherwood, D. L., Okuda, S. M., & Swanson, D. C.(1991).Factors influencing household recycling behavior.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3(4), 494-519.
    Phoenix K. H. Mo and Winnie W. S. Mak(2008). Application of the PRECEDE Model to Understanding Mental Health Promoting Behaviors in Hong Kong. Health Education & Behavior, 35, 574-587.
    Rockland,D.B.(1995).Where are the gaps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EPA Journal, 21(2), 12-13.
    Vining,J., & Ebreo, A. (1990). What Makes a Recycler? A Comparison of Recyclers and Nonrecyclers.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22(1), 55-7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