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黃曉青 |
---|---|
論文名稱: |
國民中學環境狀態中創新經營之策略管理研究─以北北基三縣市為例 |
指導教授: | 黃乃熒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09 |
畢業學年度: | 9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30 |
中文關鍵詞: | 環境狀態 、策略管理 、學校創新經營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01 下載:1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瞭解不同環境狀態中國民中學創新經營與策略管理方式的現況與關係。研究方法係採用文獻分析與問卷調查法。本研究以台灣北部三縣市(台北市、台北縣、基隆市)之公立國民中學教師作為母群體,採多階段抽樣法進行調查。並以自編之「國民中學不同環境狀態中創新經營策略管理調查問卷」作為研究工具,問卷共計發出661份,回收443份,扣除無效問卷12份之後,可用問卷為431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65.20%。所得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以及典型相關等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本研究獲得之結論如下:
壹、國民中學多處於確定的環境狀態中,較少處在不確定的環境狀態。
貳、國民中學在策略管理方面大多採用「分析策略」,其次為「穩定策略」、 「攻擊策略」及「前瞻策略」,最少採用「退縮策略」「反應策略」。
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現況大致良好,惟相較之下,創新經營過程比結果好。
肆、不同個人背景變項教師對於環境狀態及創新經營現況有不同的看法。
伍、不同學校背景變項教師對於環境狀態及創新經營現況有不同的看法。
陸、國民中學環境狀態會促進策略管理選擇來提昇創新經營。
柒、國民中學處在複雜環境下,學校多不願意從事創新經營。
捌、國民中學在明確環境下,多採取穩定策略、攻擊策略、前瞻策略及分析策
略。
玖、國民中學在不明確環境下,多採取退縮策略、反應策略。
拾、國民中學採用前瞻策略、分析策略及攻擊策略有利於創新經營。
拾壹、國民中學在明確環境下,採用前瞻策略、分析策略可以催化創新經營。
拾貳、國民中學在不明確環境下,採用前瞻策略、反應策略、分析策略可以催
化創新經營。
最後,根據結論,研究者針對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領導者、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出若干建議,以作為改進方向之參考。
This research is aiming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ation between innovative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The method adopted for this research were document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subjects includes public junior school teachers from three cities in northern Taiwan – Taipei City, Taipei County, and Keelung City. A questionnaire named “The questionnaire for innovative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s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was developed, 661 questionnaires were delivered, 443 were retrieved, 12 invalid and 431 effective. The percentage of effective questionnaire retrieval was 65.20%.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one-way ANOVA,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method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research are listed below:
1. Most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Few of them are under uncertain
circumstances.
2. In term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most junior high
schools adopt “analytical strategy”; the next most
adopted were “stable strategy,” “aggressive
strategy,” and “prospective strategy.” The least
adopted were “regressive strategy” and “responsive
strategy.”
3. Most junior high schools are doing innovative management
fine. However, in compariso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is better than its result.
4.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personal backgrounds ha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current situations of
environmental status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5. Teachers from different school backgrounds have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n current situations of
environmental status and innovative management.
6. The environmental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s increase
the choice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to promote
innovative management.
7. Junior high schools in complex circumstances are more
unwilling to employ innovative management.
8. Junior high schools 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mostly
adopt stable strategy, aggressive strategy, prospective
strategy and analytical strategy.
9. Junior high schools under uncertain circumstances mostly
adopt regressive strategy and responsive strategy.
10.Junior high schools adopting prospective strategy,
analytical strategy, and aggressive strategy are helpful
in terms of innovative management.
11.Under certain circumstances, junior high schools can
accelerate innovative management by adopting prospective
strategy and analytical strategy.
12.Under uncertain circumstances, junior high schools can
accelerate innovative management by adopting prospective
strategy, responsive strategy, and analytical strategy.
Lastly,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for education bureaus, administration leader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s, several suggestions as th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for improvement.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丁榮金(2006)。國民中學校長學校策略管理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小知堂編譯組(譯)(1994)。Wilson G. 著。問題解決與決策制定
(Problem solving decision making)。台北:小知堂文化事業。
尤克強(2002)。知識管理與創新。台北:天下。
方志民(2002)。企業競爭優勢。台北:前程。
王如哲(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競爭力。台灣教育,613,11-19。
王精文、陳明德(2006)。創造力─創造性問題解決方法與工具。台北:鼎
茂。
王銳添編(1995)。現代企業管理。台北:台灣商務。
王憲筠(2003)。國內外經營環境改變下我國私立大學院校競爭策略之探討。
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王濬(2007)。策略管理本質及公部門適用性之探討。行政試訊,23,2-
13。
司徒達賢(1995)。策略管理。台北:遠流。
司徒達賢(2005)。管理學的新世界。台北:天下遠見。
白一雅(2007)。淺談學校校園文化與創新經營策略。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63。2008年3月23日,取自http://society.nhu.edu.tw/e-
j/63/63-52.htm
伍忠賢(2002)。策略管理。台北:三民。
江志正(1997)。策略管理在學校經營上的應用。台中師院學報,11,167-
194。
何福田(2005)。學校行銷的意義與重要性。研習資訊,22(1),1-9。
吳宗立(2003)。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復文。
吳宗立(2004)。學校危機管理的理論與應用。初等教育學刊,18,51-76。
吳宗立(2005)。學校行政決策。高雄:麗文。
吳定(2004)。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吳松齡(2005)。創新管理。台北:五南。
吳秉恩(2002)。管理學:本質、演化與新趨向。台北:漢蘆圖書。
吳金香(2000)。學校組織行為與管理。台北:五南。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出版。
吳思華(2001)。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城邦。
吳素菁(2004)。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四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吳清山(1999)。教育革新與發展。臺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2001)。知識經濟時代的教師多元進修。教師天地,115,4-13。
吳清山(2002)。提升學校競爭力的理念與策略。台灣教育雙月刊,613,2-
10。
吳清山(2004a)。學校行政研究。台北:高等教育。
吳清山(2004b)。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
吳清山、林天祐(2001)。策略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41,66。
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53,134-135。
吳清山、林天祐(2005)。競爭優勢。教育研究月刊,138,162。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台北:師大書苑。
吳淑華、鍾震東、欒錦榮、龔昶元、呂益丞(譯)(2004)。Hitt,
Ireland, Hoskisson著。策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台
北:湯姆生出版。
吳麗真(2004)。PSP問題分析與解決講師手冊。台北:農委會。
巫宗融(譯)(2000)。Drucker P.F. & Amidon, D. M.著。突破性思考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breakthrough thinking)。台
北:天下文化。
李田樹(譯)(2000)。Hamel G. & Prahalad C. K. 等著。不確定性管
理(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managing uncertainty)。台
北:遠見。
李亦園、楊國樞(1990)。中國人的性格。台北:桂冠。
李宗訓(2007)。環境變遷、學校行銷策略、服務補救與顧客滿意度之關聯性
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為例。靜宜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台中。
李宜軒(2000)。企業創新策略、經營績效與競爭優勢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地
區製造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東。
李芳真(2006)。國民小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碩
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台北。
李茂興、黃曬莉(譯)(1990)。Robbins, S. P.著。組織行為:管理心理
學理論與實務(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台北:揚智文化。
李惠茹(2003)。多數的性別、少數的權利。兩性平等教育季刊,21,120-
122。
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
係之研究─學習型學校模型之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博
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周翠萍(2001)。影響組織創新的前置因素之研究。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永順(2006)。E時代管理學。屏東:全力顧問。
林志維(2001)。競爭策略、技術環境、技術創新與創新績效之關係研究─以
電子高科技業與化工業為研究對象。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班,
未出版,台南。
林孟瑜(2006)。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組織創新、學校行銷策略與競爭優勢關係
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宜萱(譯)(2003)。Mike Freedman with Benjamin B. Tregoe
著。策略領導實戰指南:擬定並執行完備策略,提升企業永續競爭力
(The art and discipline of strategic leadership)。台北:
麥格羅希爾。
林易蓉(2002)。國民小學運用策略管理與學校校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明地(2004,5月)。創意的學校經營。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主辦
之「現代教育論壇─面對新世紀學校創新精營」論文集(頁131-144)。
嘉義市。
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
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啟鵬(2003)。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創新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
林淑貞(1979)。臺北市國民中學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欽榮(2004)。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揚智。
林聖凡(2001)。高階管理團隊特質、產業環境特質與企業海外投資行為之研
究。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林筱瑩(2005)。臺北市國民中學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
系在職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
林靜蓉(2006)。國民中小學校長環境管理策略之應用與學校參與社區總體營
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邱玉淳(2005)。雙語學校外部行銷策略管理之研究─以台中地區為例。國立
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邱義城(1997)。策略聖經=The Strategy Bible。台北:商業周刊。
侯文田(2005)。企業運用創新創造價值以提昇競爭力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姚欣宜(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柯俊欽(2007)。活力再現─創新學校經營。南投文教,26,64-66。
洪宿惠(譯)(2004)。Jeffrey S. Harrison 著。策略管理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and relationships)。
台北:西書。
洪榮昭(2003)。創新變革的策略思維。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洪榮昭、王元珊(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推手─Innoschool學校創新經營
獎。教師天地,134,73-82。
洪榮昭、徐藝華(2005)。創意帶著走:洪榮昭教授談創造力的培養。師友,
456,20-25。
洪櫻玲(2006)。影響國小女姓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因素之探討。教師之
友,47(1),26-34。
紀慧如(2003)。組織創新能力與創新績效之研究─以技職校院為例。朝陽科
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未出版,台中。
范熾文(1994)。學校行政革新─領導、課程與教學。台北:商鼎文化。
茆坤鴻(2007)。餐飲與烘焙食品業通路的環境知覺、策略導向對業態創新之
影響研究。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唐富藏(1996)。企業政策與策略。台北:大行出版社。
孫志麟(1998)。國民教育資源問題的觀察與省思。教育資料與研究,21,
14-21。
孫志麟(2000)。教育資源的規劃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36,69-74。
師瓊璐(2000)。橫越生命的長河─三位國小女性教師的生命史研究。臺東師
範學院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東市。
秦夢群(2007,12月)。學校創新經營。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
與行政研究所主辦之「教育政策與行政論壇」講座,台北。
秦夢群主編(2007)。學校行政。台北:五南。
張仁家、趙育玄(2001)。策略管理在技職院校經營上的應用。技術及職業教
育雙月刊,61,17。
張妙琳(2005)。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張志育(1998)。管理學:新觀念、本土化、世界觀。台北:前程企管。
張明輝(2002)。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台北:學
富。
張明輝(2007,12月)。學校經營的新議題。發表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政策與行政研究所主辦之「教育政策與行政論壇」講座,台北。
張明輝(2008)。學校經營的新議題。教育研究月刊,165,40-52。
張芳全(2004)。教育政策分析。台北:心理。
張清濱(1997)。學校教育改革的模式與應用。研習資訊,14(1),10-
17。
張德永(2000)。社區學院的策略規劃。台北:師大書苑。
莊素玉等(2000)。創新管理─探索台灣企業的創新個案。台北:天下遠見。
許士軍(1988)。管理學。台北:東華。
許展維(2004)。企業環境、技術創新能力與技術資源管理能力對創新績效影
響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長榮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台南。
許烺光(1989)。中國人與美國人。台北:巨流。
郭添財(1991)。臺灣省南部地區國民小學最適經營規模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今珍(2004)。學校本位創新經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職
進修碩士班,未出版,台北。
陳定國(2003)。現代管理通論。台北:三民。
陳姿璇(2004)。外在環境與企業文化對知識蘊蓄、組織創新與組織績效影響
之實證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雅湞(2006)。台北縣市高職學生知覺學校創新經營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
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陳壟、吳國志、盧慧慧、馮施鈺珩(譯)(2002)。Margaret Preedy,
Ron Glatter & Rosalind Levacic編。教育管理:策略、質量與資
源(Educational management:strategy, quality and
resources)。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彭祥祺(1993)。環境變動性、技術創新過程與技術創新績效關係之研究-台
灣化學原料業實證研究。輔仁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
北。
曾金雀(2006)。以策略管理觀點探討平衡計分卡與學校管理之運用-以高雄
地區大學為例。屏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湯明哲(2003)。策略精論:基礎篇。台北:天下遠見。
舒緒緯(1990)。國民小學教師溝通滿意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辜皓明(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識分享行為與學校創新經營之研
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未出版,台北。
辜樹人(2007)。專訪《海星與蜘蛛》作者 布萊夫曼─Skype、豐田的海星組
織創新。天下雜誌,377,167-168。
馮清皇(2002)。創新管理在國民小學校務經營的意涵。教師天地,117,
32-42。
黃乃熒(2000)。隱喻的意義即其在學校行政問題解決的應用。教育研究集
刊,42,171-202。
黃乃熒、劉約蘭、曹芳齡、黃耀輝、張靜瑩(譯)(2008)。BrentDavies
著。學校領導新潮(The essentials of school leadership)。台
北:華騰文化。
黃宏義(譯)(1994)。大前研一著。策略家的智慧。台北:長河。
黃宗顯(2004)。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觀念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
月刊,124,52-58。
黃秋敏(2005)。論述科學的問題解決與創造思考、批判思考之關係。屏東教
大科學教育,22,46-55。
黃哲彬(2004)。創新管理及其對學校行政之應用。學校行政,34,8-20。
黃朝盟(2000)。政府再造的策略管理。政策月刊,57,53-57。
黃瓊容(2004)。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
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
楊千(2007)。策略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華泰。
楊文達(2006)。台北縣國民小學創新經營與學校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幸真(2007)。女性主義教師與校園生活。教育學刊,28,169-193。
楊錦洲(2004)。策略創造優勢:運用策略規劃,永續經營事業。台北:中國
生產力。
詹棟樑(2002)。學校教育革新。台北:師大。
葉連祺(2007)。創新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56,137-139。
董乃文(2003)。技術創新策略、產業環境與競爭優勢之間關係研究─以IC設
計產業為研究對象。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廖春文(2005)。後科層時代創新管理在學校組織經營之意義。教育研究月
刊,133,19-22。
廖勝能(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
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榮泰生(1992)。策略管理學。台北:華泰。
甄雨琪(2005)。策略管理方式對創新性風險承擔之研究:可吸收之寬裕資
源、環境之敵意性、創新策略導向之調和效果。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齊思賢、楊幼蘭(譯)(2004)。Larry Bossidy & Ram Charan著。應
變:用對的策略做對的事(Confronting reality : doing what
matters to get things right)。台北:天下遠見。
劉士全(1994)。環境、事業策略與組織結構間權變關係之探討─台灣家電之
實證研究。中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劉巧麗(2003)。學校科層組織的實施困境與突破。菁莪季刊,14(4),
35-46。
劉玉燕(1995)。「落實小班小校」的困境與突破。教改通訊,13,22-23。
劉春芳(2005)。台北縣國民中學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
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美珍(2005)。策略管理在行政機關的實踐歷程之研究-以花蓮縣政府教育
局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未出版,花蓮。
潘文章(1984)。組織發展:理論、方法、實務。台北:三民。
蔡培村主編(1996)。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麗文。
蔡崇振(1997)。從兩個實例談校園危機處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4,58-
61。
蔡雅賢(2003)。技職校院進修推廣教育行銷策略管理─以A學院為例。銘傳
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未出版,台北。
鄭光泉(2003)。台灣生技與製藥產業之企業競爭優勢與創新經營模式之建
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盧秀菊(2005)。圖書館之策略管理。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3(2),1-
18。
蕭富峰、李田樹(譯)(1998)。Drucker, P. T. 著。創新與創業精神
「管理大師談創新實務與策略」(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 practice and principles)。台北:麥田。
戴國良(2004)。經營策略企劃全書─新事業與專案最佳實務解析。台北:商
周。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
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文全(2004)。教育行政學。台北:高等。
謝文全等(2006)。教育行政學:理論與案例。台北:五南。
謝義鄉(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學校創新經營。教育資料與研究,49,60-
67。
顏秀如、顏佩如(2007,5月)。從學校創新經營探討校長領導─以三所國民
中小學為例。論文發表於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暨課程與教學研究
所、學校行政領導專業發展中心主辦之「中小學校長專業發展」國際學術
研討會,台中市。
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
(3),28-52。
顏新宇(2004)。創新企業管理。台北:華文網。
蘇進棻(2002)。科層體制在行政機關應用之評析:兼談改進策略。教育資料
與研究雙月刊,46,85-90。
蘇錦俊(譯)(2005)。Bateman, T. S. & Snell, S. A. 著。管理
學:新世紀趨勢與個案研究(Management : the new competitive
landscape)。台北:麥格羅希爾。
貳、英文部份
Aldrich, H. E. (1979). Organizations and environment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Ansoff, H. I., (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McGraw-
Hill.
Chandler, A. D. (1962).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ovin, J. G. & Slevin, D. P. (1991). A conceptual model of
entrepreneurship as firm behavior.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Practice, 16(1), 7-25.
Daft, R. L. (1999). Oragnizaion theory and design.
Cincinnati ,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David, F. R. (1986). Fundamental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Columbus,OH: Merrill Publishing.
Desarbo, W. S., Benedetto, C. A., Michael S. & Indrajit S.
(2004). Revisiting the miles and snow strategic
framework: Uncovering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ategic types, capabilities,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 and firm performanc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6 , 47-74.
Dess, G. & Beard, D. (1984).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 52-73.
Duncan, R. B. (1972).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ional
environments and perceived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ie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7. 313-329.
Emery, F. E. & Trist, E. L. (1965). Causal texture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s.Human Relations ,18, 21-32.
Ghemawat, P. (1999). Strategy and the business landscape.
Boston, MA:Addison-Wesley.
Glueck, W. F. (1976). Business policy: Strategy formation &
management action.New York: McGraw-Hill.
Gömez-Mejia, L. R., Balkin, D. B. & Cardy, R. (1995).
Managing human resources.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Hall, D. J. & Saias, M. A. (1980). Strategy follows
structur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2), 149-164.
Harvey, Donald F. (1982). Strategic management.
Columbus,OH : Charles E. Merrill.
Hodgson, G. M. & Knudsen, T. (2006). Balancing inertia,
innovation, and imitation in complex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40(2), 287-295.
Hofer, C. W. & Schendel, D. E., (1978).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 concepts. Saint Paul, Minn:West
Publishing.
Jackson, J. H. , Morgan, C. P. & Paolillo, Joseph G.. P.
(1986). Organization theory:Amacro perspective for
managem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Jauch, L. & Glueck, W. F. (1989). Strategy management and
business policy. New York: McGraw-Hill.
Lightfoot, S. L.(1986). On goodness in schools: Themes of
empowerment.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63(3), 9-28.
March, J. G. & Simon, H. A. (1958). Organizaions.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McArthur, A. W. & Nystrom, P. C. (1991). Environmental
dynamism complexity, and munificence as moderators of
strategy-performanc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3, 349-361.
McCann, J. E. & Selsky, J. (1984). Hyperturbulence and the
emergence of type 5 environ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9, 460-470.
Miles, R. E. & Snow, C. C. (1978).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structure, and process.New York: McGraw-Hill.
Miller, D. (1983). 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Management Science, 29(7), 770-791.
Mintzberg, H. (1994). The rise and fall of strategic
planning: Reconceiving the role of planning, plans,
planners. New York: Free Press.
Morgan, G. (1997). Images of organiza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Newman, W. H., & Logan, J. P., (1971). Strategy, policy and
control management.Cincinnati, NY: South-Western.
Oliver, C. (1991). 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6(1), 145-179.
Pitts, R. A. & Lei, D. (2000). Strategic management:
building and sust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Cincinnati ,OH: South-Western College.
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s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otgieter, M. J.(1992). Strategic management in schools.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University of Pretoria,
South Africa.
Ramirez, A. (1990). High school size and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Journal of Rural and Small
Schools, 4(2), 12-19.
Scott, W. R. (1987). The adolescence of institutional
theor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32, 493-511.
Tekawade, A. (2004). A literature survey on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o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LA.
Thurow, L. C. (1997).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brain power.
Industry Week,246(11),114-117.
Tidd, J., Bessnat, J,.& Pavitt, K. (1997). Management
innov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Ltd.
Viljoen, J. (1994). Strategic management. Melbourne:
Longman.
Zahra, S. A. (1991). Predictors and financial outcomes of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 exploratory study.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6(4), 259-286.
Zahra, S. A. (1996). Technology strategy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Examining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he
firm’s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4, 189-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