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怡平 |
---|---|
論文名稱: |
從俠客到英雄——倪匡武俠、科幻的因緣 |
指導教授: | 林保淳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1 |
畢業學年度: | 99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243 |
中文關鍵詞: | 倪匡 、武俠小說 、科幻小說 、俠客 、英雄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26 下載:2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筆者以「從俠客到英雄——倪匡武俠、科幻的因緣」為題,探討倪匡武俠、科幻小說中的承接與轉變,故研究的文本包括倪匡的武俠小說以及前期〈衛斯理系列〉科幻小說。第一章從中國通俗文學中的武俠小說、科幻小說出發,概述武俠小說與科幻小說的近代發展與相互摻雜的現象,進而探討並揭示倪匡於其中的發展與地位,以說明研究緣起以及本研究所欲解決的問題,並整理、概述前人的倪匡相關研究文獻,界定研究的範圍與內容。第二章主要梳理倪匡的生平及興趣,意欲對其創作過程有更深的了解。之後再歸納倪匡的寫作時期,試圖分析其創作風格的轉變歷程,作為後文討論他由武俠小說轉至科幻小說的關鍵及改變主題、作品內容的心理與基礎。第三章主要整理倪匡武俠小說的各種特色、藝術手法,突顯這些作品於武俠小說中的價值所在,並分析倪匡武俠小說非其最為人所熟知的作品之因。而倪匡由武俠小說轉為創作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為銜接的過渡時期作品,故第四章即以此系列為主要探討對象,先梳理它的特色,以備後文討論武俠與科幻作品的承襲與轉變。第五章就前文整理的資料,探討倪匡在武俠小說與科幻小說的創作過程中,如何將一個古代俠客,重新包裝為現代英雄,並探討其中有所轉變的部分以及轉變的原因。第六章簡要回顧前幾章的內容,並分析、整理、歸納倪匡武俠小說與科幻小說的因緣,期能對研究目的達到一定程度的完成。
徵引書目
一、 倪匡作品 ( 依出版日期排列 )
(一) 武俠小說
倪匡:《無情劍》 台北:金蘭出版社,1981年1月。
倪匡:《血掌魅影》 台北:金蘭出版社,1981年1月。
倪匡:《情天劍痕》 台北:金蘭出版社,1981年1月。
倪匡:《劍亂情迷》 台北:金蘭出版社,1981年1月。
倪匡:《虎魄冰魂》 台北:金蘭出版社,1981年1月。
倪匡:《俠血紅翎》 台北:金蘭出版社,1981年1月。
倪匡:《雙飛劍》 台北:文天出版社,1982年1月。
倪匡:《慧劍情絲》 台北:金蘭出版社,1982年1月。
倪匡:《劍谷幽魂》 台中:文天出版社,1982年7月。
倪匡:《六指琴魔》 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1月。
倪匡:《玉女金戈》 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11月。
倪匡:《六指琴魔續集》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7月。
倪匡:《紫青雙劍錄》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3年7月。
倪匡:《一劍情深》 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7月。
倪匡:《倩女情俠》 台北: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倪匡:《鳩魔令》 台北:皇佳出版社,1996年5月 。
倪匡:《不了仇》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1月。
倪匡:《奔龍》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1月。
倪匡:《火鳳凰》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1月。
倪匡:《新獨臂刀》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1月。
倪匡:《杏花劍雨》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1月。
倪匡:《影子神鞭》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1月。
倪匡:《寶劍千金》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2月。
倪匡:《五虎屠龍》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2月。
倪匡:《長虹貫日》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2月。
倪匡:《追擊》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2月。
倪匡:《大俠金旋風》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2月。
倪匡:《冰天俠侶》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2月。
倪匡:《紅梅金劍》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4月。
倪匡:《十三太保》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4月。
倪匡:《龍虎雙劍俠》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4月。
倪匡:《小白鳳》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5月。
倪匡:《夜遁》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5月。
倪匡:《鐵蝙蝠》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5月。
倪匡:《嚴霜》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6月。
倪匡:《俠義金粉》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6月。
倪匡:《最後一劍》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9年6月。
(二) 前期(1962年-1973年)〈衛斯理系列〉科幻小說
倪匡:《藍血人》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3月。
倪匡:《蜂雲》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3月。
倪匡:《透明光》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3月。
倪匡:《蠱惑》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3月。
倪匡:《妖火》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沈船》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不死藥》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支離人》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仙境》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訪客》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天外金球》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屍變》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盡頭》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換頭記》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原子空間》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紅月亮》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7月。
倪匡:《鑽石花》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3月。
倪匡:《影子》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3月。
倪匡:《地圖》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9月。
倪匡:《紙猴》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9月。
倪匡:《環》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10月。
倪匡:《老貓》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10月。
倪匡:《探險》 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2月。
倪匡:《繼續探險》 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3月。
倪匡:《黃金故事》 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6年10月。
倪匡:《消失女神》 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1年3月。
倪匡:《狐變》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1997年9月。
倪匡:《古聲》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3月。
倪匡:《魔磁》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0年9月。
倪匡:《虛像》 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5年2月。
(三) 其他作品
倪匡:《再看金庸小說》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1年2月。
倪匡:《三看金庸小說》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3月。
倪匡:《四看金庸小說》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10月。
倪匡:《五看金庸小說》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3月。
倪匡:《我看金庸小說》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7月。
倪匡:《倪匡科幻小說選》 台北:知識系統出版社,1985年9月。
倪匡:《失落的信》 台北: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89年2月。
二、 專書 (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William‧Kenny著,陳廼臣譯:《小說的分析》 台北:成文出版社,1977年6月。
孔范今:《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山東:山東文藝出版社,1997年9月。
文康:《兒女英雄傳》 台北:文源書局有限公司,1974年8月。
毛姆(Maugham, W. Somerset)著,陳蒼多譯:《毛姆寫作回憶錄》 台北:志文出版社,1977年1月。
王立:《中國古代豪俠義士》 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
王立:《偉大的同情—俠文化的主題史研究》 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年2月。
王敬三主編:《倚天既出,誰與爭鋒—名人名家讀金庸 下。》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王劍叢、汪景壽、楊正犁、蔣朗朗編:《台灣香港文學研究述論》 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91年10月。
王賡武:《香港史新編》 香港:三聯書店,1997年7月。
古龍:《歡樂英雄》 台北:萬盛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8月。
弗思特( E.M.Forster):《小說面面觀》 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
任翔:《文學的另一道風景:偵探小說史論》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1月。
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張堂錡審訂:《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9月。
呂應鐘、吳岩:《科幻文學概論》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7月。
杜南發:《風過群山—當代名家對話錄》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6月。
沈西城:《妙人倪匡》 香港:藝苑文化工作室,1998年7月。
沈西城:《我看倪匡科幻》 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出版事業公司,1983年10月。
周啟志、羊列容、謝昕:《中國通俗小說理論綱要》 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3月。
易劍東:《武俠文化》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2月。
林翠芬:《香港文化名人採訪錄》 香港:獲益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9月。
林耀德、孟樊編:《流行天下—當代台灣通俗文學論》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1992年1月。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 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
金庸:《倚天屠龍記‧「金庸作品集」台灣版序》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4月四版。
阿英:《晚清小說史》 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年3月
阿諾德‧豪澤爾(Hauser Arnold)著,居延安編譯:《藝術社會學》 台北:雅典出版社,1990年7月。
胡亞敏:《敘事學》 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范伯群、孔慶東主編:《通俗文學的十五堂課》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
范伯群主編:《中國近現代通俗文學史》 上海: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
徐震堮:《世說新語校箋》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8月。
崔奉源:《中國古典短篇俠義小說研究》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3月。
張子樟:《回顧中的省思—少年小說論述及其他》 馬公市:澎湖縣文化局,2002年9月。
張系國:《夜曲》附錄 台北:知識系統出版社,1985年1月。
張系國:《當代科幻小說選》 台北:知識系統,1986年,10月。
張系國著:《當代科幻小說選Ⅱ》 台北:知識系統出版公司,1985年2月。
張健主編:《小說理論》 台北:文津出版社,2003年7月。
張潮:《幽夢影》 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4月。
曹正文:《金庸小說人物譜》 新北市:知書房出版社,1997年3月。
曹正文:《俠文化》 新北市:雲龍出版社,1997年7月。
梁守中:《武俠小說話古今》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7月。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 台北:麥田,1995年。
陳平原:《小說史—理論與實踐》 台北:淑馨,1998年10月。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台北:久大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0年5月。
陳必祥:《通俗文學概論》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
陳義芝主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年12月。
陸志平、吳功正:《小說美學》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陶德宗:《百年中華文學中的台港文學》 成都:巴蜀書社,2003年。
傅騰霄:《小說技巧》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3月。
焦雄屏:《香港電影風貌》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87年5月。
舒國治:《讀金庸偶得》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3月。
黃永林:《中西通俗小說的比較研究》 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
黃武忠:《小說經驗》 台北:富春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8月。
黃海 :《台灣科幻文學薪火錄》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
楊伯峻譯註:《孟子譯註》 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2年11月。
楊昌年:《現代小說》 台北:三民書局,1997年5月。
楊照:《四十年來台灣大眾文學小史˙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5年10月。
溫瑞安:《天龍八部欣賞舉隅》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7月。
萬‧梅特爾‧阿米斯( Ames, Van Meter):《小說美學》 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年3月。
葉洪生、林保淳著:《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8月。
葉洪生:《葉洪生論劍——武俠小說談藝錄》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4年11月。
葉舒憲主編:《文學與治療》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9月
趙滋蕃:《文學與美學》 台北:道聲出版社,1979年8月。
齊裕焜:《中國古代小說演變史》 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1990年9月。
劉介民:《比較文學方法論》 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5月。
劉秀美:《五十年來的台灣通俗小說》 台北:文津出版社,2001年11月。
劉炳澤、王春桂:《中國通俗小說概論》 新北市:漢威出版社,1998年2
月。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丁文化理論評述》 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年5月。
劉新風、陳默編著:《中國現代武俠小說鑑賞辭典》 中央民族學院,1993年3月。
潘應暾、汪義先:《香港文學概觀》 廈門:鷺江出版社,1993年12月。
蔡瀾:《給亦舒的信》 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1月。
蔡瀾:《蔡瀾說倪匡》 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8年1月。
鄭明娳:《通俗文學》 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5月。
魯迅:《魯迅譯文集》第一集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4月。
黎活仁主編:《台灣後設小說研究》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12月。
簡宗梧、周鳳五編著:《現代文學欣賞與創作》 新北市:空中大學,1987年7月。
魏飴:《小說鑑賞入門》 台北:萬卷樓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6月。
鄺健行:《武俠小說閒話》 台北:幼獅出版社,1994年3月。
羅伯特‧休斯著(Rebert Scholes),劉豫譯:《文學結構主義》(台北:桂冠出版社,1992年8月)
羅盤:《小說創作論》 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80年2月。
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 台北:萬卷樓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10月。
龔鵬程:《大俠》 台北:錦冠出版社,1987年10月。
三、 學位論文 (依日期排列)
一、台灣地區
林健群:《晚清科幻小說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月。
傅吉毅:《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黃惠慎:《倪匡科幻小說研究 以〈衛斯理系列〉為主要研究對象》,台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二、大陸地區
芮盟:《穿越科學的魔障:論中國科幻小說之發展變革》,江西師範大學碩士論
文,2001年4月。
四、 期刊論文 (依日期排列)
一、台灣地區
程小青:〈談偵探小說〉,《紅玫瑰》第5卷第12期,1929年5月。
林雙不:〈倪匡科幻小說全集〉,《書評書目》91期,1980年11月。
巴金 :〈祝賀與希望〉,收《文藝報》第1期,1983年1月。
沈西城:〈鬼才、妙人、頑童—關於倪匡這個人〉,《新書月刊》2期 1983年11月。
吳宏一:〈漫談武俠與武俠小說〉,《中國論壇》第17卷8期,1984年1月。
沈西城:〈倪匡這個人〉,《大成》126期 1984年5月。
孫寶玲:〈香港文藝外一章〉,《文訊》第20期,1985年10月。
龔鵬程:〈論俠客崇拜〉,《中國學術年刊》第8期,1986年6月。
林保淳:〈從「通俗」的角度談武俠小說〉,《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
陳長房:〈西方通俗文學的模式〉,《文訊月刊》第26期 1986年10月。
黃海 :〈科幻小說答客問〉,《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
傅博 :〈認識推理小說〉,《文訊》第26期,1986年10月。
丁永強:〈新派武俠小說敘事模式〉,《藝術廣角》第6期,1989年。
林耀德:〈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上)〉,《幼獅文藝》第78卷第1期,1993年7月。
林耀德:〈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下)〉,《幼獅文藝》第476期,1993年8月。
傅林統:〈漫談冒險小說(上)〉,《研習資訊》11卷3期,1994年6月。
陳長房:〈西方成長/教育小說的模式與演變〉,《幼獅文藝》492期,1994年12月。
黃海 :〈由科幻、童話精神到二十一世紀的文學〉,《文訊》133期,1996年11月。
王建元:〈一次科幻的時空之旅〉,《幼獅文藝》第84卷第10期,1997年10月。
楊薇雲:〈星際帝國史的建構與解構:雷杏的「西卡斯特」與「西瑞爾斯帝國的實驗」〉,《中外文學》第26卷第8期,1998年1月,。
金濤 :〈科幻的科普功能〉,《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1998年2月。
葉李華記錄整理:〈100問倪匡〉,《聯合文學》207期 2002年1月。
賴玉敏:〈乘著想像的翅膀 少年科幻小說的開拓先鋒—黃海專訪〉,《兒童文學學刊》第9期,2003年5月。
黃海 :〈中文科幻百年˙文學迷思〉,《幼獅文藝》第614期,2005年2月。
陳文瀾:〈科幻小說家中的蓋亞主義者——倪匡小說中的生命觀〉,《文訊》237期,2005年7月。
黃海 :〈科幻,是「文學與科學」間的彩虹或玫瑰〉,《幼獅文藝》第630期,2006年6月。
吳文龍:〈科幻—科學中的幻想、幻想中的科學〉,《科學教育月刊》第294 期,2006年11月。
林保淳:〈成人的童話世界—武俠小說的「本體論」〉,《政大中文學報》,第九期,2008年6月。
黃海 :〈書評——《衛斯理回憶錄》的後設重構——兼敘科幻文學評論的難點,破解「衛斯理——倪匡——葉李華」身份謎底〉,《中央大學人文學報》37期,2009年1月。
倪匡 :〈我在《真報》的赤膊歲月〉,《百家文學雜誌》第5期,2009年12月15日。
杜明誠:〈科幻小說與青少年之知性啟蒙〉,《台北市圖書館館訊》第28卷2第1期,2010年9月。
二、大陸地區
馬順佳:〈關於科幻小說的兩個問題〉,《雲南民族學報》第4期,1987年。
李懷宇:〈倪匡:我為一可以謀生的手段就是寫作〉,《書摘》第12期 2002
年。
呂瑾 :〈論倪匡科幻小說的創作特點〉,《寧波大學學報》第16卷3期 2003
年9月。
袁良駿:〈衛斯理 倪匡。科幻小說的特點〉,《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第22
卷2期 2005年5月。
Sam :〈性情中人倪匡〉,《人民文摘》第11期 2006年。
忽如寄、獨孤:〈與大師對話—倪匡採訪手記〉,《今古傳奇》第5期 2007
年。
覃西 :〈大話倪匡〉,《中國女性》2007年第10期。
五、 網路資料
新客星站:http://www.thinkerstar.com/
科科網:http://sf.nctu.edu.tw/yeh/index.htm
中國武俠文學網:http://www.knight.tku.edu.tw/
林翠芬記錄撰文網誌:http://hklit2007.blogspot.com/2007/10/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