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徐葦芸
HSU Wei-Yun
論文名稱: 蜃觀 — 鏡像中的境與象
Roses in Mist –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Appearance of Mirror Images
指導教授: 程代勒
Cheng, Tai-L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9
中文關鍵詞: 虛實拉康隱喻換喻鏡像理論現成物
英文關鍵詞: nihility and actual situation, Lacan, metaphor metonymy, Mirror Stage, ready-made object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4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試圖釐清東、西方對「虛實」的態度:一是中國古典美學如何從虛實論中發展出「意境」、「意象」等傳統水墨發展的重要核心;二是從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上了解西方對虛實關係的觀點、理解拉岡如何自索緒爾符號學出發,延伸出由「鏡像理論」和「伊底帕斯情結」構成的「主體理論」,並嘗試以兩者的觀點與藝術創作產生連結。
    在藝術的表現形式上,由於當代「現成物」的使用,較容易引導觀眾快速的融入情境,因此選擇多位能在運用裝置藝術的手段下,成功的以符號及隱喻的交互作用,融入「鏡像」的概念來表現的東方的藝術家及作品作分析,並比較其隱喻手法、媒材、主題風格及和觀者所扮演的角色等之不同。
    最後以個人對所處當下的體悟,以生活化的題材—浴室為虛實運用的場域,配合以現成物及平面水墨、陶版之創作,試圖引導觀者改變慣有的觀看方式,並藉由其表現,在不經意的情況下成為旁觀者觀畫時的一部分、亦「完整」了作品隱藏的寓意。而如何在不造成「意義超載」的情況下,引起觀者的共鳴、了解創作者欲傳達的抽象概念是筆者關心的課題之一。

    This research attempts to clarify the viewpoint of the East and West on the “nihility” and "actual situation". At first, how did classical Chinese aesthetics develop "mood" and "image" which are the important core of traditional ink painting from this theory about nihility and actual situation. The other hand, I seek to reali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ihilism and practicality from western point of view by the structuralism method, and figure out how did Lacan get the idea from Saussure’s Semiology to extend the "the main theory" which is composed of "mirror stage" and "Oedipus complex". After that, I try to combine these concepts with art works.
    As an Art performance, the use of contemporary "ready-made objects" are easier to draw the audience into the situation quickly, so I select 6 Eastern artists who are can make the successful interaction with symbols and metaphors, especially to represent the "mirror image" concepts to works by installation art. In the analysis, I compare the materials such as metaphor, media, themes and the roles played by the viewers, etc. in their creation works.
    Finally, I use the bathroom image for an actual situation field by ready-made objects, ink painting and ceramic version, and try to guide audiences to change their usual way of viewing. Thus, the viewers could become the part of paintings inadvertently, in the meantime, it also "complete" the implication of works. However, how to engage viewers to understand the abstract ideas that artists want to convey without "significant overload" is one of the issues that I really care abou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1 第三節 研究與創作的關係 ………………………………………2 第四節 名詞解釋 …………………………………………………3 第二章 霧裡看的花 ……………………………………………………4 第一節 以實為虛,虛而為實 ……………………………………4 第二節 花非花,霧非霧 …………………………………………7 第三節 鏡中之花,水中之月……………………………………11 第三章 海市蜃樓的構築………………………………………………16 第一節 現成的藝術語言…………………………………………16 第二節 多元的鏡像世界…………………………………………17 第三節 鏡像的表現………………………………………………23 第四章 創作理念………………………………………………………28 第一節 觀看的方式………………………………………………28 第二節 想像的真實………………………………………………31 第五章 作品分析………………………………………………………35 第六章 結論……………………………………………………………56 參考書目…………………………………………………………………57 圖版………………………………………………………………………59

    一 叢書
    1.《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叢書集成 初編》,第265冊,上海市:上海商務,1936年。
    3.《叢書集成 續編》,第101冊藝術類,臺北市:新文豐,1991年,臺一版。
    4.夏征農主編,《辭海》下卷,臺灣東華書局,1992年10月初版。

    二 專書
    1.《1992臺北現代美術雙年展》,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92年5月。
    2.方漢文,《後現代主義文化心理:拉康硏究》,上海市:上海三聯,2000初版。
    3.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臺北市:木鐸出版,1987年初版。
    4.任仲倫,《遊山玩水 : 中國山水審美文化 = Travel to scenis spots : the aesthetic culture of Chinese landscape》,台北市:地景,1993。
    5.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4初版。
    6.米歇爾.薩努(Michel Sanouillet),〈馬歇爾.杜象與冷漠美學〉,《歷史、神話、影響—達達國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989。
    7.(宋)張君房纂輯,蔣力生等校注,《雲笈七籤》,北京市:華夏出版,1996年北京一版。
    8.李禹煥,《出會いを求めて——現代美術の始源》,美術出版社,2000年。
    9.李澤厚,《華夏美學》,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2001初版。
    10.杜松柏,《論藝術原委與形象思維》,臺北市:臺灣學生,2007。
    11.杜聲峰,《拉康結構主義精神分析學》,台北市:遠流,1988。
    12.沈堅柔主編,《中國美術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2002年12月。
    13.周來祥主編,《東方審美文化硏究》,廣西省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14.拉康(J.M. Lacan)著,褚孝泉譯,《拉康選集》,上海市:上海三聯,2001初版。
    15.俞崑,《中國畫論類編(上、下冊)》,臺北:華正書局,1984。
    16.姚瑞中,《臺灣裝置藝術 = Installation art in Taiwan : since 1991-2001》,臺北縣新店市:木馬文化,2004。
    17.馬奇,《中西美學思想比較硏究》,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1994。
    18.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台北市:淑馨,1998。
    19.張皓,《中國美學範疇與傳统文化》,漢口市: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1996初版。
    20.(清)王昱,《東庄論畫》,合肥市: 黃山書社,2008。
    21.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著,高名凱譯,《普通語言學教程》,臺灣:商務出版,1980。
    22.雅可布遜,《普通語言學論文集》(Essais de linguistique generale),Paris,Minuit,1963年。
    23.椹木野衣,《日本•現代•美術》,新潮社,1998年。
    24.劉長林,《中國智慧與系統思維》,台北市:臺灣商務,1992初版。
    25.劉振強發行,《道德經講義》,臺灣三民書局,1980年7月三版。
    26.德尼斯.于斯曼著,欒棟、關寶艷譯,《美學》,台北市:遠流,1990初版。
    27.《蔡海如》,臺北: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1996。
    28.韓林德,《境生象外:華夏審美與藝術特徵考察》,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發行,1995。
    29.顧丞峰,〈中國畫繼承和創新的可能性〉,《文藝研究》,2001年第3期。
    30.Wilhelm Worringer著,魏雅婷譯,《抽象與移情 : 藝術風格的心理學硏究》,臺北市:揚智文化,1992。

    三 網路資料
    1.http://big5.huaxia.com/gate/big5/www.chinayigou.com/news/Article/szyl/zhzx/yszx/200912/57699.html ,中國藝購網—藝術快訊,2010.07.20瀏覽。
    2.http://blog.udn.com/lu921/1225358 ,物派,2010.07.20瀏覽。
    3.http://hairut.blogspot.com/search/label/2005以前的作品 ,海如的大頭鏡,2010.07.20瀏覽。
    4.http://life.fhl.net/Philosophy/bookclub/psy/04.htm,Sinner,〈試談拉康的鏡像階段〉,2010.07.15瀏覽。
    5.http://liguangyuan.blog.zhyww.cn/archives/2008/200871412453.html ,意境、境界、意象辨析, 2010.07.10瀏覽。
    6.http://www.artlinkart.com/cn/artist/overview/82dbst ,中國當代藝術數據庫,2010.07.20瀏覽。
    7.http://www.eywedu.com/hualun/hl106.htm ,《學畫雜論》摘抄,2010.07.15瀏覽。
    8.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E%9F%E5%AD%90%E8%AB%96 ,維基百科,2010.07.15瀏覽。

    四 參考圖版
    1.姚瑞中,《臺灣裝置藝術 = Installation art in Taiwan : since 1991-2001》,臺北縣新店市:木馬文化,2004。
    2.故宮博物院藏畫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Ⅰ》,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年12月第一版。
    3.故宮博物院藏畫集編輯委員會編,《中國歷代繪畫—故宮博物院藏畫集Ⅱ》,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78年12月第一版。
    4.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故宮書畫圖錄十五》,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1995年8月第一版。

    (以上書目依照筆劃多寡排列)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