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薛彥清
論文名稱: 澎湖海上花火節之觀光效益研究
A Study of the Tourism Benefit of Penghu Firework Festival
指導教授: 張少熙
Chang, Shao-Hs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8
畢業學年度: 9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觀光吸引力遊憩滿意度經濟效益
英文關鍵詞: tourism attractiveness, recreational satisfaction, economic benefi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68下載:22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澎湖海上花火節之觀光吸引力、遊憩滿意度及經濟效益之現況,並分析探討觀光吸引力、遊憩滿意度及經濟效益之關係。本研究以500位參與澎湖海上花火節之遊客為研究對象,以自編之「澎湖海上花火節之觀光效益研究問卷」進行調查。研究結果以描述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典型相關進行統計分析,並將研究結果綜整討論後,獲得以下結論:
    一、 觀光吸引力前五項依序為:「海上花火表演適合親朋好友一同參與」、「放鬆心情,紓解壓力」、「可以促進同行友伴之情感交流」、「因為活動主題感覺很特別」、「活動本身可以免費參加」。
    二、 遊憩滿意度前五項依序為:「海洋氣息的感受」、「活動地區的空氣品質」、「觀賞花火演出的視野」、「花火的施放演出」、「活動環境的規劃」。
    三、 不同的「主要目的」、「停留時間」、「教育程度」、「職業」、「居住地區」,在觀光吸引力上均達顯著差異;而不同的「主要目的」、「職業」、「居住地區」在遊憩滿意度上均達顯著差異。
    四、 觀光吸引力與遊憩滿意度之間有三個典型相關係數達到顯著水準。
    五、 推估遊憩效益值為791元,經濟效益約為6011萬元。
    基於以上發現,建議相關單位應規劃完整之套裝行程;針對節目內容設計部分投入心力,切合遊客需求;活動整體的規劃再求創新,使遊客感受澎湖多樣化的地方文化;整合當地遊憩資源行銷,建立永續經營模式。未來研究則可併入觀光行程,進行後續研究,併以深度訪談,以質、量並重的方式,對行政組織人員、旅遊業者、當地民眾等,進行更廣泛的探討。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quo of the tourism attractiveness, recreational satisfaction, and economic benefit of Penghu Firework Festival, and analyz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m. A total of 500 tourists who attended Penghu Firework Festival are surveyed with “Questionnaire on the Tourism Benefit of Penghu Firework Festival,” prepared by the advisee. The acquired data are then subject to statistical analysis with descriptive analysis, one-way ANOVA and canonical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The five features of Penghu Firework Festival with the highest tourism attractiveness are, in descending order, as follows: “the firework show is suitable for all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to enjoy together,” “it makes me feel relieved and alleviates my tension,” “it enhances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of people attending together,” “the theme of the festival is special,” and “the festival is free.”
    2. The five features of Penghu Firework Festival with the highest recreational satisfaction are, in descending order, as follows: “the aroma of the ocean,” “the air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the view of the firework show,” “the firework itself,” and “the plan of the environment.”
    3. In terms of tourism satisfac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in purposes,” “length of stay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occupation,” and “residential location.” As for recreational satisfaction,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in purposes,” “occupation,” and “residential location.”
    4. Three canonic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ourism satisfaction and recreational satisfaction are significant.
    5. It is estimated that the recreation benefit brought in by each tourist is NTD 791, and the total economic benefit is NTD 60.11 million.
    Based on the findings above, it is suggested the authorities concerned plan a full travel package for Penghu Firework Festival. The design of the show should befit the needs of the tourists, and there should be innovative overall plan of the festival to make the tourists experience the various local cultures of Penghu. Local recreational resources should be integrated, and a mode of management should be built to ens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further studies, the accompanying travel itinerary can be researched, and in-depth interviews can be conducted with related government staff, travel agencies, and local residents, so to broaden the research scope on this issue.

    第壹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04 第三節 研究問題……………………………………………………...04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05 第五節 研究範圍……………………………………………………...05 第六節 研究限制……………………………………………………...06 第七節 名詞釋義……………………………………………………...06 第貳章 文獻探討………….……………………………………09 第一節 澎湖縣之發展特性…………………………………………...09 第二節 節慶活動之相關研究………………………………………...13 第三節 觀光吸引力之相關研究……………………………………...20 第四節 遊憩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26 第五節 經濟效益之相關研究………………………………………...31 第六節 本章總結……………………………………………………...34 第叁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35 第二節 研究流程.…………………..………………………………….36 第三節 研究對象……………………………………………………....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步驟…...………………………………………….39 第五節 調查研究之實施……………..………………………………..49 第六節 資料處理……………………..………………………………..50 第肆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51 第一節 參與澎湖海上花火節遊客之背景特性分析………………...51 第二節 不同遊客特性之觀光吸引力現狀及差異分析……………...62 第三節 不同遊客特性之遊憩滿意度現狀及差異分析……………...77 第四節 觀光吸引力與遊憩滿意度之相關分析……………………...89 第五節 經濟效益評估………………………………………………...9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99 第一節 結論…………………………………………………………...99 第二節 建議…………………………………………………………...104 參考文獻………………………………………………………….104 附錄一 澎湖海上花火節之觀光效益研究問卷

    一、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2003)。澎湖風景特定區遊客調查暨旅遊人次推估模式建立規劃。臺北市:交通部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管理處。
    王中慧(2003)。節慶活動「回憶體驗」之研究-以「2002年國慶焰火在中縣」活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王育群(1999)。活化節慶民俗、創造觀光新資源。臺北縣:揚智文化。
    王彬如(1996)。遊憩體驗歷程之探討分析-以環島鐵路花蓮二日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王舜皇(2002)。三項元宵節活動吸引力與舉辦地特性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王嘉麟(2005)。溪頭森林遊樂區遊客遊憩動機、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交通部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2008)。觀光統計。2008年6月12日,取自澎湖國家風景區資訊網http://www.penghu-nsa.gov.tw/index.asp

    朱珮瑩(2003)。遊客從事鄉野觀光之動機、期望與滿意度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何妍璘(2000)。陽明山國家公園登山步道吸引力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吳立夫(2005)。澎湖海洋運動吸引力、服務品質與購後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怡寬(2004)。產業文化藝術節推廣之研究─以古坑華山「2003臺灣咖啡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吳明芳(2007)。節慶活動參與者之動機、觀光意象以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大甲媽祖遶境活動為例。2007地九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暨國際論壇論文集(頁60)。臺北市: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吳玟琪(2005)。臺北縣烏來風景區民宿遊客之動機與滿意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淑女(1995)。淺談慶典觀光與推展觀光之道。觀光教育,6(45),2-6。
    宋秉明(1983)。遊樂容納量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李文儀(2002)。空難殃及觀光業 澎湖損失已上億。自由電子新聞網。2007年10月2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2/new/jun/9/today-c4.htm
    李柏儒(2007)。以條件評估法探討杉林溪休閒效益及其經濟價值。2007地九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暨國際論壇論文集(頁50)。臺北市: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沈憲政(2005)。雲林縣古坑鄉華山咖啡園區遊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汪玉頻(2004)。民俗節慶活動運用整合行銷傳播之研究:以大甲媽祖文化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林宜蓉(2003)。地方政府舉辦節慶活動之經營策略與行銷活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晏州(1984)。遊憩者選擇遊憩區行為之研究。都市與計畫,10,33-49。

    林淑晴(1988)。從環境知覺探討垃圾對遊憩體驗的影響-以日月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林淑慧(2004)。臺北縣貢寮鄉發展漁村生態旅遊之經濟效益評估。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海洋大學,基隆市。
    林蘭芳(2005)。續修澎湖縣誌卷七經濟誌。澎湖縣:澎湖縣政府。
    侯錦雄(1990)。遊憩區遊憩動機與遊憩認知間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洪文源、葉茂生(2005)。澎湖縣政府府史。澎湖縣:澎湖縣政府。
    范姜群澔(2003)。都市觀光吸引力與媒體行銷關係之研究-以臺中市都會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
    高玉娟(1995)。墾丁國家公園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的吸引力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高俊雄(2004)。運動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市: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
    高淑貞(2006)。金門觀光遊憩資源暨服務品質對大陸遊客的吸引力及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系暨研究所(2003)。澎湖縣綜合發展計畫-總體發展計劃。澎湖縣:澎湖縣政府。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2005)。澎湖群島島嶼數量委託清查計畫。澎湖縣:澎湖縣政府。
    張忠義(2005)。澎湖觀光賭場發展課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臺南市。
    張耿輔(2000)。影響淡水鎮各類型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吸引力的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張德慶(2004)。節慶活動之服務品質、服務價值、顧客滿意度與行為意願之相關性研究─以墾丁風鈴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縣。
    陳希林、閻蕙群(譯)(2004)。節慶與活動管理。臺北市:五官藝術管理。(強尼.艾倫、威廉歐圖爾、伊恩麥唐納等,2002)
    曹校章(2004)。2004年宜蘭盃國際名校划船邀請賽運動觀光吸引力、服務妥善性與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曹勝雄 (2001)。觀光行銷學。臺北縣:揚智文化。
    梁雯玟(2001)。顧客導向、服務補償與服務品質之關係研究:以國際觀光旅為實證。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

    莊卉婕(2004)。來臺觀光旅客消費行為特性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郭翡玉(1982)。鄰里公園使用之分析-臺北市四個地區比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乙榕、陳貞吟(2007)。節慶活動之五感體驗─以臺灣咖啡節為例。2007地九屆休閒、遊憩、觀光學術研討會暨國際論壇論文集(頁129)。臺北市:中華民國戶外遊憩學會。
    陳比晴(2003)。民眾參與節慶活動需求之研究-以2003陽明山花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水源(1988)。擁擠與戶外遊憩體驗關係之研究-社會心理層面之探討。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信甫、郭春敏(1999)。遊客中心解說環境滿意度之研究。景文技術學院學報,9(3),121-126。
    陳俊男(2004)。七股鹽場鹽山遊客之遊憩動機、遊憩環境體驗與遊憩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陳冠融(2001)。以使用者付費意願評估自然遊憩資源之效益。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昭明(1981)。臺灣森林遊樂需求、資源、經營之調查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森林學系森林遊樂研究室。
    陳恭鋑(1994)。關渡沼澤區的保護效益評估-假設性市場評價法之應用。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陳培源、張郇生(1995)。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史。澎湖縣: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陳藍婷(1997)。臺南縣七股濕地經濟價值評估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縣。
    陸雲(1990)。環境資源估價之研究-非市場估價方法。經濟論文,18(1),93-135。
    游宗仁(2002)。全國YMCA運動休閒課程知覺服務品質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游瑛妙、黃章展(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滿意度分析─以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臺中縣:臺灣省政府交通處旅遊局。
    黃世賢(1998)。國家公園遊憩經濟效益值之評估--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楊文燦(2001)。原住民保留地永續經營模式之研究-以發展生態旅遊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中市:逢甲大學土地管理研究所。
    楊可凡(2005)。觀光節慶活動整合行銷傳播與置入性行銷探討:以彰化縣2004臺灣花卉博覽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崑霖(2001)。鄉鎮舉辦農特產節慶的效益與環境衝擊分析之研究-以2000年臺南縣白河蓮花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葉茂生(2001)。澎湖吉貝島遊客對海域遊憩活動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葉修延(2005)。事件活動参與者之效益評估模式。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葉碧華(1999)。大型觀光節慶活動效益評估之研究–以臺北燈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詹宗憲(2004)。產品組合、落差理論與重要-表現程度分析法在藝術節慶活動管理診斷之應用-以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劉大和(2003)。2002年臺灣文化觀光節慶的初步檢討與前瞻。知識臺灣電子報。2007年10月2日,取自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17733
    劉守成(2003)。宜蘭縣政府的行銷策略─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研考雙月刊。27(3),50-55。
    劉修祥(1998)。觀光導論。臺北縣:揚智文化。
    澎湖縣立馬公國民中學(1991)。澎湖群島之地質與地形。臺中縣: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澎湖縣政府(2002)。澎湖觀光活動精采豋場。澎湖逍遙遊。2007年10月2日,取自http://tour.penghu.gov.tw/big5/News/New_Deetailasp?no=73
    蔡麗伶(1990)。旅遊心理學。臺北縣:揚智文化。
    鄭琦玉、楊文燦(1995)。遊憩衝擊認知及其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8(2),109-132。

    鄭蕙燕、闕雅文(1997)。鰲鼓海岸濕地遊憩經濟價值評估。戶外遊憩研究,10(4),7-18。
    賴美蓉、王偉哲(1999)。遊客對休閒農業之認知與體驗之研究-以苗栗飛牛牧場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2(1),19-40。
    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顏尚文(2005)。續修澎湖縣誌卷二地理誌。澎湖縣:澎湖縣政府。

    二、英文部分
    Bergstrom, J. C., Titre J. R., & Wright V. L. (1990). Economic value of wetlands-based recreation. Ecological Ecomomics, 2, 129-147.
    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Getz, D.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Gunn, C. A. (1988). Tourism planning. New York:Taylor & Francis.
    Hu, Y., & Ritchie, J. R. B. (1993). Measuring destination attractiveness: A contextual approach.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5-34.
    Hunt, H. K. (1977). CS/D-overview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n Hunt, H. K.(Eds.),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dissatisfaction(pp. 455-489).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Jackson, R. (1997). Ma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st century. Champaign, IL: Sagamore publishing.

    Leiper, N. (1990). Tourist attraction system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7, 367-384.
    Lew, A. (1987). A framework of tourist attraction research.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4, 533-575.
    Mayo, E. J., & Jarvis, L. P. (1981).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travel: Effective marketing and selling of travel service. Boston: CBI Publishing.
    Oliver, R. L.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 interidal settings. Journal of Retailing, 57(3), 25-48.
    Randall, A., Ives B. C. & Eastman C. (1974). Bidding games for vaiuation of aesthetic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s.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1), 132-149.
    Saleh, F., & Ryah, C. (1993). Jazz and knitwear: Factors that attracts to festivals. Tourism Management, 14(4), 289-297.
    Singh, J. (1991). Understanding the structure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evaluation of service delivery. The Journal of Academy Marketing Science, 19(3), 223-234.

    Theobald, W. F. (1995). Global tourism:The next decade. London: Butterworth-Heinemann.
    Victor, T. C. (1989). Marketing implications for attrac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3, 229-232.
    Watt, D.C. (1998). Event management in leisure and tourism. London: Addison Wesley Longman.
    Westbrook, R. A. (1980). A retailing scale for measuring product servic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4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