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郭子菁
Kuo,Tzu-Ching
論文名稱: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
The Current Status of Integrating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o Instruction of Visual Arts Teachers in Elementary, Junior High and Se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 趙惠玲
Chao, Huei-L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數位典藏
英文關鍵詞: Visual Art Teachers, Integratings Digital Archives into Art Teaching,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02下載:16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融入教學之現況,分別就運用現況、融入意義與未運用可能原因等層面進行深入探究,並比較受訪教師之背景變項,包括性別、年齡、最高學歷、任教職務、教學年資、任教階段、學校地區與學校規模等進行不同變項之差異比較。
    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自編「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考量研究者自身時間與人力之限制,採用分層抽樣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數共計251人,而其中有152位教師曾經運用過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占樣本總人數之六成,本研究分別設計不同分量表以了解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而未曾運用過之教師則跳答運用意義與未運用之可能原因。最後利用平均數、標準差、次數分配、獨立樣本t檢定以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根據結果提出結論如下:
    一、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
    1.多數教師透過學校研習活動或所屬學科輔導團接觸到數位典藏資源相關概念。
    2.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中雖有近六成教師曾經運用過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但嫻熟度尚略顯不足。
    3.多數教師認為最適合融入數位典藏資源的時機是課後延伸學習與課內綜合活動階段,適合搭配藝術鑑賞與問題導向學習之教學策略進行教學。
    4.國小階段在融入時機以引起動機為佳,國高中則以課後或綜合活動為主要融入時機,且藝術鑑賞與藝術創作在中小學三個階段皆適合融入數位典藏資源的,在教學策略上,國小以網路藝廊之圖文展示為主,國中以問題導向教學法為主,高中則以虛擬實境和網頁主題探究為主。
    5.北部地區視覺藝術教師最認同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鑑賞與創作教學,而在融入時機部分,北中南教師一致認為以綜合活動階段與課後學習為主,北部教師較認同運用數位典藏資源進行問題導向教學。中部教師則認同運用數位典藏資源之網頁主題進行探究教學。南部教師則是以運用數位典藏資源的線上測驗來評量學生藝術學習成果認同度最高。
    二、根據研究結果,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對於數位典藏融入藝術教學抱持正面態度,並樂意接納資訊融入教學與藝術領域課程的結合,尤其是國民小學階段教師最願意融入教學。國小階段教師較認同的是在藝術鑑賞部分的融入教學,而國高中教師則偏向融合於創作經驗的擴增與藝術視野的拓展。北部與中部教師認為數位典藏能幫助學生建構藝術知能,屬於較情意認知層面,而南部教師較重視技能面。
    三、教師不熟悉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的方式是未運用的主因,第二是數位典藏資源相關網站不易找到適切教材,第三則是網站設計等技術問題。
    四、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其融入現況、融入意義以及未運用之因素上會因其背景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分別對計畫執行機關、教育與學校行政機關、數位典藏相關機構、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以及未來研究提供建議,以期能提供相關單位與研究做為未來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visual art teachers in senior, prim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s use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 integrate into art teaching. It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bout current situation, significance, and the reason of non-use. Then compare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of visual art teachers, such as gender, ages, educational background, post, years of teaching, school stages and reg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tudy, the data was gathered using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Taiwan visual art teachers in senior, prim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s to use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 integrate into art class “that designed by the investigator specifically for the study. Then use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ANOVA, and t-test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conclusion showed as following: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digital archives integrates into art teaching:
    Most of visual art teachers to know the digital archives information by school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art field counseling groups.
    2. About sixty present of visual art teachers had ever used the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egrate into teaching, but still not skilled.
    3. Most teachers consider that the best opportunities to integrate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o teaching are after class and integrated activities. The art appreciation class and artistic creation class is the most suitable class to integrate.
    4. According to results, most teachers keep positive attitudes on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egrate into art class, and willing to use it in teaching, specifically about elementary visual art teachers.
    5. The non-use reasons of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s that the teachers are not familiar with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integration. And the websites of digital archives can’t find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aterials.another was the website is not convenience in use.
    6. The different background variables including gender, post, school stages and regions would results in different use situations of digital archives resources integration.

    Finally, the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administrator, visual art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s are suggested.

    誌謝辭 II 目 錄 III 表 次 V 圖 次 VII 摘 要 IX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數位典藏資源於學校教育之發展與應用 11 第二節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育之意義與內涵 24 第三節 影響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之因素 35 第四節 數位典藏資源融入藝術教育相關研究 43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5 第二節 研究設計 56 第三節 研究工具信效度分析 67 第四節 研究實施與程序 76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1 第一節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量表分析 81 第二節 不同任教階段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 89 第三節 不同地區學校教師運用數位典藏資源融入教學現況 100 第四節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差異分析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7 第一節 結論 117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6 附錄一 專家問卷評鑑人士名單 129 附錄二 問卷專家效度檢核表 130 附錄三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調查問卷架構 139 附錄四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調查預試問卷 142 附錄五 臺灣中小學視覺藝術教師數位典藏融入教學現況調查正式問卷 148

    王全世 (2001)。從教育改革來看資訊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資訊與教育,83,52-62。
    何榮桂 (2002)。臺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7,22-48。
    余禎祥 (2000)。蝴蝶數位博物館之教案系統設計與實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吳明德、許凱琳 (2005)。 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博物館教學網站內容之分析研究。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會報,75,37-62。
    李堅萍 (2004)。資訊科技應由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特質融入之理念與策略。國教天地,155,18-23。
    林伯賢 (2007)。電腦科技對藝術課程教學策略的影響。國際藝術教育學,5 卷(2),135-153。
    林羿妏 (2008)。從HPT 模式分析台北市國小教師運用數位典藏素材融入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菁 (1999)。從資源本位學習談學校教學資源中心之設立。研習資訊,16 卷(1),36-48。
    林菁、顏才富、陳宜欣 (2005)。資訊素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數位典藏的應用。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3(1),69-86。
    林懷駿 (2007)。數位典藏素材融入國小高年級「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之教學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洪士倫 (2003)。數位科技影響行銷傳播策略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應用數位典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徐式寬 (2010)。國民中小學教師推薦之優良網站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95,87-102。
    徐新逸 (1995)。「錨式情境教學法」教材設計、發展與應用。視聽教育雙月刊, 37 卷(1),14-24。
    高震峰 (2006)。資訊時代藝術教育的轉向:電子書包學習模式應用於藝術與人文數位教學環境。國教新知, 53 卷(4),23-34。
    高震峰、傅斌暉 (2005)。訓練推廣分項計畫。數位典藏教學資源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上的應用。94 中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資訊融入教學數位典藏教學資源研習班,花蓮。
    張奕華 (2001)。美國中小學美術教學應用科技之現況及其對我國九年一貫視覺藝術教學之啟示。國教輔導,40 卷(6),26-33。
    張國恩 (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張嘉彬 (2006)。數位典藏支援數位學習之探討。圖書與資訊學刊,58,70-95。
    教育部 (2001)。運用科技與資訊。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陳百薰、項潔、姜宗模、洪政欣 (2002)。數位博物館探討。博物館學季刊,16 卷(3),15-37。
    陳孟吟 (2008)。 數位典藏內容融入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小中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陳美香 (2007)。 數位典藏融入視覺文化藝術教育課程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婉如 (2006)。國小教師運用數位博物館資源融入視覺藝術課程教學之行動研究-以 嘉義市興安國小六年級實施駐校藝術家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傅斌暉 (2007)。 走出上河圖.走入長安城─中山女高、中崙高中、故宮博物院數位學習教學合作。中山女高學報,7,65-78。
    曾藝美 (2011)。 視覺藝術「找」問題─基層教師的實務觀察。美育,179,52-56。
    黃明月 (1997)。 博物館與自我導向學習。博物館學季刊,11 卷(4),31-36。
    黃景瑋 (2005)。 數位博物館應用於國中視覺藝術課程之教學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陳均輔、李雅萍。(2012)。我國網際網路用戶數調查報告。台北:資策會FIND 創新應用服務研究所。
    廖敦如 (2004)。學校與社區博物館合作之統整課程設計與實施。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5卷(1),211-243。
    廖敦如 (2005)。我的教室在博物館:英美「館校合作」推展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博物館學季刊,19 卷(1),79-97。
    趙惠玲 (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劉世雄 (2011)。臺灣不同城鄉地區國小教師的教學信念與其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探討。課程與教學,14 卷(3),47-76。
    劉永蕙 (2008)。數位典藏融入小學教學之研究—以臺北市立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劉婉珍 (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臺北市:南天。
    謝玫晃 (2003)。雕塑品數位化典藏之研究─以雕塑家謝棟樑的作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鍾雯琪 (2007)。故宮數位典藏資源融入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學方案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韓志蘭 (2009)。數位典藏資源資料庫支援課程教學之內容分析探討--以明道中學國中部「臺灣建築古蹟」藝術鑑賞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東海大學,台中市。
    徐新逸、林燕珍 (2004)。中小學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發展模式及檢核工具之研究。教育集刊,50(1),175-203。
    蕭美杏 (2005)。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之資訊融入教學態度、教學信念、關注階層與使用層級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唐淑芬 (2005)。花蓮縣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師運用網路資源於課程與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朱鎮宇 (2006)。國民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關注階段與使用層級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市。
    張雅芳 (2003)。教師運用科技之相關因素探討。教育研究。116,41-49。
    廖彩惠、陳泰穎 (2009)。從文明科技發展看數位典藏的時代意義─本質、迷思與發展趨勢。國家圖書館館刊,98(2),85-108。
    邱皓政 (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版,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教育部 (2012)。教育部統計年報國小學生、教職員統計。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detail.xls
    教育部 (2012)。教育部統計年報國中學生、教職員統計。未出版之統計數據。取自
    https://stats.moe.gov.tw/files/main_statistics/detail.xls
    McLuhan, M., (1967). The Medium is the Massage: An Inventory of Effects.U.K:Penguin
    Books.
    Ertmer, P. A., (1999). Addressing first-and second order barriers to change:Strategies for
    technology integr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7(4),
    47-61.
    Cartwright, L.,& Sturken, M., (2009). 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sullo, M., & Mack, R., (1996). Roles for Digital Libraries in K-12 Education. Retrieved
    from http://www.dlib.org/dlib/september96/eduport/09masullo.html
    Strudler, N., & Wetzel, K. (1999). Lessons from Exemplary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nin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Hall, G.,& Loucks, S.(1977) Adevelppmental model for determining whether the treatmant is
    actually implemented.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4(3).
    Duncum, P. (1999). A case for an art education of everyday aesthetic.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0(4), 295-311.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