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家瑜 Lin Chia Yu |
---|---|
論文名稱: |
郭店儒簡的君子 |
指導教授: | 陳麗桂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70 |
中文關鍵詞: | 郭店儒簡 、君子 、內聖外王 、道德修養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64 下載:36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98年提出「學習四大支柱」:品格、體力、創造力、閱讀語言,作為各國在培養孩子面對未來的基礎關鍵能力。其中,「品格」位居首要能力,可見「品德」已經成為今日職場的重要競爭力。孔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指出有德的君子是「文質彬彬」的高雅之人,是「明辨義利」的磊落之人,是「和而不爭,與人為善」的良善之人,更是「不可小知,而可大受」的有為之人。而且,當人不得不向命運低頭,面對人生必然有的困窮,《論語‧衛靈公》說:「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唯有君子能時窮而現節,保有令人激賞的行為操守。所以,現在這個物質富裕而心靈饑荒的年代,「君子」概念不是儒家所唱的高調、也不是傳統社會的古調,而是需要深耕久耘的道德重整內涵。如何像〈窮困以時〉所說:「窮達以時,德行一也……君子敦於反己。」在走投無路,覺得人生掉進一片無止盡的黑暗時,不因此灰心喪志而忘記初衷、不因此怨天尤人而怨聲載道、不因此偏激憤恨而誤入歧途;仍舊能以積極的、正確的心態去面對、去相信、去實踐、克服,而轉逆為順,可說是君子概念重要的時代意義。
本論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緒論,對研究材料十四篇「郭店儒簡」與研究主題「君子」加以蒐羅、整理、了解。
第二章,以《論語》、《孟子》、《荀子》以及與《子思子》相關的四篇文章〈緇衣〉、〈表記〉、〈坊記〉、〈中庸〉為材料,探討先秦儒家「君子」的義涵演變,以及君子道德修養的境界層次,作為第五章先秦儒家「君子」說比較的依據。
第三章,為本論文的重心。從〈五行〉和〈性自命出〉兩篇簡文,探討郭店儒簡「君子」的核心概念。首先,先從此二文全面探討「君子」內聖修持的歷程與內涵。接著,從簡文中涉及「君子」的相關概念,詳細探討「君子」內聖修持的十大要目。將此章的範圍界定為〈五行〉和〈性自命出〉二文的原因有三:一、因為〈五行〉是郭店儒簡中,代表思孟學派的關鍵簡文。二、因為〈五行〉牽涉簡帛經、說文的相關問題,較為複雜。三、〈性自命出〉中「君子」僅出現3次,但〈五行〉的出現次數佔全部儒簡的一半之多;二者的「君子」內涵皆偏向人格修養的「內聖」歷程,其他十二篇簡文的「君子」內涵普遍偏向「外王」的內涵,因此,茲以這兩篇簡文作為本章的探討重點。
第四章,亦為本文的重心。以〈五行〉和〈性自命出〉外的十二篇簡文為材料,探討其中「君子」的義涵。其中,又以〈君子於教〉(即〈成之聞之〉)、〈六德〉和〈唐虞之道〉為關鍵的三篇簡文。本章先探討「君子」外王修持的歷程與內涵;接著,從簡文中涉及「君子」的相關概念,探討「君子」外王修持的三大要目,進而發現,簡文中的君子道,其實是一條內聖外王兼行之道。
第五章,以第二章和第三、四章為材料,比較先秦儒家和郭店儒簡之間,君子意涵的異同,藉以了解郭店儒簡「君子」在先秦儒學傳世典籍中的因承與轉化。
第六章,全文結論。
一、傳世古籍書目
《十三經注疏》,阮元刻本(清),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年
《周易二種》,王弼(魏)韓康伯(晉)朱熹(宋),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大戴禮記》,戴德(漢),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大戴禮記解詁》,王聘珍,臺北:漢京文化事業公司,1987年10月
《禮記集解》,孫希旦(清),臺北:中華書局,1998年12月
《四書章句集註》,朱熹(宋),臺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3月
《論語正義》,劉寶楠(清),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11月
《孔子家語》,王肅(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曾子注釋》,阮元(清),臺北:新興書局,1966年5月
《子思子》,黃以周輯(清),臺北:廣文書局,1975年4月
《孟子正義》,焦循(清),臺北:中華書局,1998年12月
《荀子集解》,王先謙(清),臺北:中華書局,1997年1月
《商君書》,商鞅(秦),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
《韓非子集釋》,陳奇猷,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8月
《戰國策》,劉向輯錄(漢),臺北:裡仁,1990年
《淮南子集釋》,何寧,臺北:中華書局,1998年
《新編淮南子》,陳麗桂,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
《管子集校》,郭沫若,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年
《新編管子》,王冬珍,臺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
二、工具書目
《爾雅》,郭璞(晉),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紀昀主編(清),海南:海南出版社,1999年5月
《先秦諸子繫年》,錢穆(民),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9月
《古書虛字集釋》,裴學海(民),臺北:中華書局,1954年8月
《經籍纂詁》,阮元(清),臺北:宏業書局,1994年8月
《中國哲學辭典》,韋政通,臺北:大林出版社,1982年
《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段玉裁注(清),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月
三、近人中國哲學研究相關書目
(一)專著
1.台灣出版著作
《心體與性體》,牟宗三,臺北:正中,1968年
《政道與治道(增訂新版)》,牟宗三,臺北:學生,1980年
《中國哲學十九講》,牟宗三,臺北:學生,1999年
《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唐君毅,臺北:學生,1968年2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唐君毅,臺北:學生,1993年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唐君毅,臺北:學生,1993年
《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三》,唐君毅,臺北:學生,1993年
《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唐君毅,臺北:學生,1974年7月
《性命古訓辯證》,傅斯年,臺北:新文豐,1985年7月
《中國思想史論集》,徐復觀,臺北:學生,1974年8月
《中國思想史論集續編》,徐復觀,臺北:時報 ,1982年
《中國經學史的基礎》,徐復觀,臺北:學生,1982年5月
《中國藝術精神》,徐復觀,臺北:學生,1988年1月
《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徐復觀,臺北:學生,1975年3月
《中國人性論史》,徐復觀,臺北:台灣商務,2003年
《中國哲學史》,馮友蘭,臺北:藍燈,1989年1月
《新原道》,馮友蘭,臺北:台灣商務,1967年
《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錢穆,臺北:東大,1977年6月
《歷史與思想》,余英時,臺北:聯經,1976年
《失落的文明》,李學勤,臺北:文藝,1997年1月
《諸子考釋》,梁啟超,臺北:台灣中華,1976年
《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李杜,臺北:聯經,1978年
《天人關係論─中國文化一個基本特徵的探討》,楊慧傑,臺北:大林,1981年
《儒道天論發微》,傅佩榮,臺北:學生,1985年
《歷代聖哲所講論之心學述要》,朱維煥,臺北:學生,2001年7月
《中國人的性格》,楊國樞編,臺北:中央研究院,1972年
《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楊儒賓,臺北:巨流,1993年
《中國美學史》,李澤厚劉綱紀,臺北:穀風,1987年2月
《充實與虛靈-中國美學初論》,曾昭旭,臺北:漢光,1993年2月
《古代宗教與倫理─儒家思想的根源》,陳 來,臺北:允晨,2005年
《儒家生命倫理學》,李瑞全,臺北:鵝湖,1999年1月
《儒家倫理思想述要》,劉真,臺北:正中,1976年7月
《儒家倫理思想》,顧兆駿,臺北:正中,1976年7月
《儒家心性與天道》,劉瀚平,臺北:商鼎,1996年
《儒家心性與天道,劉瀚平,臺北:商鼎,1996年
《儒家心性之學論要》,蔡仁厚,臺北:文津,19907年
《儒家思想的時代意義》,蔡仁厚,臺北:文津,19876年
《儒家禮樂之道德思想》,林安弘,臺北:文津,1988年1月
《儒家孝道思想研究》,林安弘,臺北:文津,1992年1月
《孔子哲學思想源流》,唐 華,臺北:正中,1977年6月
《孔門弟子志行考述》,蔡仁厚,臺北:台灣商務,1998年12月
《孔孟荀哲學 》,吳康,臺北:台灣商務,1971年
《孟荀道德實踐理論之研究》,何淑靜,臺北:文津,1988年
《孔孟荀哲學》,蔡仁厚 ,臺北:學生,1984年
《孟荀道德哲學》,魏元珪 ,臺北:海外,1980年
《孔孟荀哲學》,蔡仁厚,臺北:學生,1984年
《孔孟荀禮學之研究》,陳飛龍 ,臺北:文史哲,1982年
《孔孟荀禮法思想的演變與發展》 ,楊秀宮 ,臺北:文史哲,2000年
《古禮今談》,周何,臺北:國文天地,1992年5月
《禮學概論》,周何,臺北:三民,1998年1月
《《禮記‧樂記》之道德形上學》,王 菡,臺北:文史哲,2002年3月
《《禮記》人文美學探究》,林素玟,臺北:文津,2001年1月
《喪服制度的文化意義-以〈儀禮‧喪服〉為討論中心》,林素英,臺北:文津,2000年1月
《禮學思想與應用》,林素英,臺北:萬卷樓,2003年
《從古代的生命禮儀透視其生死觀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林素英,臺北:花木蘭文化,2009年
《禮記概說》,高 明,臺北:黎明,1978年7月
《禮記樂教思想研究》,張蕙慧,臺北:文史哲,1985年6月
《禮記漫談》,劉松來,臺北:頂淵文化,1997年8月
《中庸形上思想》,高柏園,臺北:東大,1991年2月
《中庸誠的哲學》,吳怡,臺北:東大,1976年2月
《中庸哲學研究》,譚宇權,臺北:文津,1995年1月
1. 大陸出版著作
《心靈與境界》,蒙培元,北京:人民,1998年
《中國主體思維》,蒙培元,北京:人民,1993年
《心》,張立文,北京:中國人民大學,1993年
《中外儒學比較》,張立文,北京:東方,1998年
《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歷史反思》,陸復初,雲南:雲南人民,2001年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唐君毅,江蘇:江蘇教育,2006年
《西周倫禮形態研究》,巴新生,天津:天津古籍 ,1997年
《原始儒家考述》,吳龍輝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 ,2001年
《德性源流─中國傳統道德轉型研究》,李承貴,南昌:江西教育,2004年
《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葛兆光,上海:復旦大學,1998年
《先秦兩漢儒家教育》,俞啟定,山東:齊魯書社,1987年
《秦漢的方士與儒生》,顧頡剛,上海:上海古籍,1998年
《先秦儒家研究》,龐樸/馬勇年/劉貽群編,湖北:湖北教育,2003年
《先秦儒家的精神修養》,鄭淑媛,北京:人民,2006年
《先秦儒家性情思想研究》,歐陽禎人,湖北:武漢大學,2005年
《先秦儒家誠信思想研究》,王公山,上海:上海古籍,2006年
《儒家理想人格與中國文化》,朱義錄,上海:復旦大學,2006年
《儒教中國的形成》,林存光,山東:齊魯書社,2003年
《儒家文獻與早期儒學研究》,楊朝明,山東:齊魯書社,2002年
《儒學釋蘊》,林大鈞主編,上海:上海古籍,2007年
《與命與仁─原始儒家倫理精神與現代性問題》,唐文明,河北:河北大學,2002年7月
《天下或天地之間:中國思想的古典視域》,陳讚,上海:上海書店,2007年
《士與中國文化》,余英時,上海:上海人民,1987年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閻步克,北京:北京大學,1996年
《士人與社會》,劉澤華編,天津:天津人民,1988年
《王、聖相對二分與合而為 ─ 中國傳統社會與思想特點的考察之一,劉澤華,瀋陽:遼寧教育,1999年
《從部落文明到禮樂制度》,張岩,上海:上海三聯,2004年
(二) 碩博士論文 (依畢業年度排列)
《儒家聖王思想之研究》,許素娥,碩論,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1988年,指導教授:傅佩榮
《先秦儒家修己安人理念之研究》,蘇鎮安,碩論,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1988年,指導教授:曾仕強
《中庸形上思想研究》,王聰明,博論,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1998年,指導教授:黃錦鈜
《論語之君子概念研究》,陳曉郁,碩論,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1992年,指導教授:黎建球
《荀子內聖外王研究》,李瑩瑜,碩論,中興大學,中文研究所,2002年,指導教授:胡楚生
《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陳政揚,博論,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2002年,指導教授:陳榮波
《先秦儒家君子說研究》,陳靜宜,碩論,東海大學,政治研究所,2003年,指導教授:紀俊臣
《孔子內聖外王思想研究》,王祥安,碩論,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2004年,指導教授:何廣棪
(三) 期刊論文
1.台灣期刊
〈性情論話語背景下的《中庸》〉,馬育良,孔孟學報,83期,2005年09月
〈孟子「四端」說與「情」〉,馬育良,孔孟月刊,39卷12期,2001年08月
〈荀子性情觀及相關思想之討論〉,馬育良,孔孟學報,81期 ,2003年09月
〈先秦儒家性情觀之演進及其文化闡釋〉,馬育良,孔孟月刊,39卷6期,2001年02月
〈荀子由智成德理論的重建與檢討〉,周天令,孔孟學報,84期 ,2006年09月
〈「荀子」書中孔子形象析論─兼論孟、荀對孔子認知之同異〉,柯金木,孔孟學報,76期, 1998年09月
〈「孟子」書中的孔子形象析論〉,柯金木,孔孟月刊,36卷7期,1998年03月
〈儒家的音樂思想探源〉,陳章錫,鵝湖,23卷7期,1998年01月
〈儒家禮樂思想中的身體思維─從「禮記」論起〉,孫長祥,東吳哲學學報,10 期,2004年08月
〈先秦禮樂文明與孔孟道德理想主義〉,楊海文,孔孟月刊,37卷2期,1998年10月
〈《論語》中的禮樂思想〉,林安弘,德明學報,27期 ,1996年06月
〈《論語》先進於禮樂野人也,後進於禮樂君子也的問題〉,尹德民,孔孟月刊,41卷8期,2003年04月
〈孔、孟的野人君子對比意涵〉,彭繼中,哲學與文化,32卷10期 ,2005年10月
〈論《樂記》之樂以成德之教:當代新儒學的詮釋〉,林苗,鵝湖,
27卷11期,2002年05月
〈荀子禮樂教育思想之研究〉,蘇嫈雰,哲學與文化,29卷7期,2002年07月
〈論荀子的禮樂觀〉,韓德民,中國文化月刊,225期 ,1998年12月
〈禮樂合論與禮的內化〉,蔣義斌,宗教哲學,32 期,2005年03月
〈超越命運的君子─論「窮達以時」非出於子思〉,朱心怡,中臺人文社會學報,15卷1期 ,2004年02月
〈《詩經》中「君子」的事例及言行特質〉,林葉連,興大中文學報,19 期,2006年06月
〈《詩經》中的「君子」身分〉,林葉連,輔仁國文學報 ,增刊,2006年01月
〈周易大象傳「君子」哲學試探〉,蕭麗芬,孔孟月刊 ,40卷4期,2001年12月
〈論孔子的「君子」概念〉,林義正,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3期 ,1984年12月
〈孔子對君子和小人的辨析〉,蔣勵材,建設 ,25卷6期 ,1976年11月
〈孔子論君子與小人〉,鍾競生,孔孟月刊 ,23卷1期,1984年09月
〈孔、孟的野人君子對比意涵〉,彭繼中,哲學與文化 ,32卷10期 ,2005年10月
〈孔子論仁德的塑化─君子典型〉,李菁菁,孔孟月刊 ,43卷2期 ,2004年10月
〈孔子論君子〉,陳麗芳,南洋大學中國語文學報 ,3期 ,1970年03月
〈論孔子所講的君子〉,陳擎虹,哲學與文化 ,8卷9期 ,1981年09月
〈孔子論君子為學〉,樓 高,自由青年 ,43卷1期 ,1970年01月
〈理想人格的建構─孔子思想中的君子和小人〉,馬進 /王玲,資料與研究, 35期 ,1998年09月
〈孔子的君子論〉,蔡茂松,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報 ,25 期,1999年12月
〈孔子教育思想之完全人格─君子•聖人〉,吳康,中華文化復興月刊,3卷11期 ,1970年11月
〈孔子的君子教育〉,黃義盛,臺中師專學報 ,11期 ,1982年06月
〈「論語」的君子觀及其特徵〉,葉 崗,大陸雜誌 ,96卷3期 ,1998年03月
〈「論語 」的君子之學〉,郭伯佾,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 ,5期 ,1997年12月
〈論語論君子〉,李康生,自由青年 ,46卷5期 ,1971年11月
〈論語所說的君子〉,張崇聖,建設 ,27卷5期 ,1978年10月
〈從「論語」論「君子」談孔子的人格審美觀〉,余昭玟,孔孟月刊 ,38卷8期,2000年04月
〈四書的智慧─「論語」論君子〉,王開府,國文天地,10卷1期 ,1994年06月
〈從論語中體認孔子所謂「君子」和「小人」〉,蔣勵材,湖南文獻 ,9卷3期 ,1981年07月
〈孔孟提升人性的概念─君子與聖人─並從中確立儒家形上學之基礎〉,鄔昆如,國立臺灣大學哲學論評 ,4 期,1981年01月
〈孟子論君子之德〉,朱榮智,孔孟月刊 ,41卷11期 ,2003年07月
〈君子儒〉,歐陽勛,孔孟月刊 ,35卷8期,1997年04月
〈論「君子儒」與「小人儒」〉,吳長風,孔孟月刊 ,20卷10期,1982年06月
〈儒家「君子」析義〉,王熙元,木鐸 ,7期 ,1978年03月
〈釋君子─並述論語中孔子論君子的品德修養〉,吳少生,中華國學 ,1卷10期 ,1977年10月
〈君子與小人〉,陳立夫,孔孟學報 ,32期 ,1976年09月
〈君子、仁人、聖人─儒家理想人格簡論〉,朱嵐,孔孟月刊 ,
35卷8期,1997年04月
〈君子的精神〉,羅光,哲學與文化 ,17卷1期,1990年01月
〈君子務本與反身〉,蘇寶藏,孔孟月刊 ,25卷10期 ,1986年06月
〈釋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羅聯絡,孔孟月刊 ,8卷9期 ,1970年05月1
〈超越命運的君子─論「窮達以時」非出於子思〉,朱心怡,中臺人文社會學報 ,15卷1 期,2004年02月
〈《詩經》中「君子」的事例及言行特質〉,林葉連,興大中文學報 ,19期 ,2006年06月
〈漢代儒家聖人觀之概論〉,謝綉治,嘉南學報:人文類 ,29期,2003年12月
〈儒家理想人格的三種發展模式〉,程潮,孔孟月刊,38卷12期 ,2000年08月
〈儒學傳統理想人格和價值取向及其現代意義〉,蔡方鹿,鵝湖,19卷11期 ,1994年05月
〈儒家理想人格的三種發展模式〉,程潮,孔孟月刊,38卷12期 ,2000年08月
〈從人格精神看孟子比孔子的進步〉,葉太平,孔孟學報 ,84期,1996年09月
〈論語中理想人格之探討〉,廖柏森,中國文化月刊 ,133期 ,1990年11月
〈孔子理想人格之分析〉,吳裕益,教育文粹 ,10期,1981年06月
〈荀子的理想人格論〉,韓德民,孔孟學報 ,78期,2000年09月
〈由禮記儒行篇試論儒者之風範與理想人格〉,盧瑩通,孔孟月刊,18卷9期,1980年05月
〈中國傳統哲學有關「人」的義蘊〉,劉貴傑,社會科教育學報,2期,1999年06月
〈人學思想的重構與解構〉,袁信愛,哲學論集 ,30期,1997年06月
〈中國人學思想發展的歷程 ─下〉,張立文,中國文化月刊 ,146期,1991年12月
〈中國人學思想發展的歷程 ─上〉,張立文,中國文化月刊 ,145期,1991年11月
2.大陸期刊
〈“仁義禮智信”的由來、發展及其基本內涵(上)〉,鄧球柏,長沙大學學報,06期,2005年
〈“仁義禮智信”的由來、發展及其基本內涵(下)),鄧球柏,長沙大學學報,01期,2006年
〈仁義禮智信忠孝新論〉,楊潤根,江西財經大學學報,05期,2004年
〈“仁且智”與孟子的理想人格論〉,楊海文,孔子研究,04期,2000年
〈孟子的“仁義內在”說〉,梁 濤,燕山大學學報,04期,2001年
〈從“神人以和”到“禮樂之和”〉,羅 堅,民族藝術,02期,2001年
(社會科學版),01期,2004年
〈禮藏於樂:禮樂文化的形態原型〉,王秀臣,湖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01期,2006年
〈樂教與儒者的宗教情懷〉,龔建平,學術月刊,05期,2005年
〈從《樂記》看中國古代文化的內部結構〉,桑文波,現代語文,04期,2006年
〈《樂記》的音樂美學思想〉,唐小鳳,音樂天地,07期,2006年
〈談《樂記》《樂論》的音樂美學思想〉,李文紅,教書育人,S6期,2005年
〈君子與小人〉,張 平,價格與市場,02期,2001年
〈關於小人〉,洪家寧,秘書之友,11期,1997年
〈“大人”“小人”“君子”的意義辨析〉,胡彩敏,語文知識,02期,2006年
〈“君子”、“小人”及其他〉,毛志成,前線,10期,2001年
〈君子人格與“比德” 〉,張開城,學術月刊,12期,1995年
〈“君子人格”與“以德治國” 〉,許宸威,學習論壇,10期,2002年
〈君子之“三” 〉,黃 高,價格月刊,02期,2002年
〈釋“君子道者三” 〉,楊寶忠,孔子研究,03期,1998年
〈論“子曰:‘君子不器’”—“內聖”相對“外王”之先在性存在〉,劉 順,綏化學院學報,03期,2005年
〈君子與禮的關系〉,舒善柏,中學歷史教學參考,04期,2001年
〈何為君子〉,唐先钜,教師博覽,10期,2005年
〈“君子”歷史演變芻議〉,傅榮昌,理論與改革,05期,1997年
〈“君子”考源〉,吳正南,武漢教育學院學報,05期,1998年
〈君子人格的基本品德〉,廖建平,衡陽師範學院學報,01期,1995年
〈中國的君子人格理想〉,龔 群,倫理學研究,01期,2006年
〈聖、賢與君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理想人格〉,盧曉晴,東莞理工學院學報,02期,2006年
〈古代儒者的人格追求與形象定位〉,張自慧,鄭州大學學報,06期,2005年
〈論儒家理想人格及其現代價值〉,郭廣銀,江海學刊,04期,1996年
〈試論儒家的理想人格〉,郭魯兵劉 濤,濟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05期,2001年
〈“君子”論—為先秦儒家道德形而上學立基的人文主體〉,李孺義,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期,2002年
〈略論儒家思想中的“君子”人格價值理想〉,劉 姝,寧夏黨校學報,03期,2001年
〈儒家“君子”人格現代價值〉,孫雲峰吳翠麗,華夏文化,02期,1998年
〈對儒家“君子人格”的思考〉,王孔雀,漢中師範學院學報,02期,1996年
〈先秦諸子著作中的“君子” 〉,袁慶德,大連教育學院學報,02期,2003年
〈先秦儒家“君子人格”的陽剛美及其現代價值〉,張學軍,學術論壇,05期,2005年
〈由《詩經》之“君子”談《君子于役》的主題〉,張艷萍,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2期,2000年
〈《詩經‧魏風‧伐檀》“君子”考辨〉,俞志慧,中國典籍與文化,03期,1997年
〈君子的贊美詩——《詩經‧伐檀》題旨討論〉,易健賢,貴州教育學院學報,01期,2003年
〈《易經》中的君子觀〉,于春海卞良君,周易研究,04期,1997年
〈《周易》中“君子”之特質初探〉,侯婉如,周易研究,04期,1998年
〈《周易》的倫理道德觀——君子品格論〉,李笑野,通化師範學院學報,01期,1995年
〈《周易》的君子觀及其衍說〉,葉 崗,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4期,2004年
〈《易傳》中的君子觀和聖人觀〉,趙榮波,東嶽論叢,03期,2006年
〈中庸:儒家君子人格的最高境界〉,廖建平,衡陽師範學院學報,04期,1995年
〈略論孔子思想中的君子及其人格修養〉,余福存,齊魯學刊,04期,1999年
〈試論孔子思想中的君子小人觀〉,於福存,聊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4期,1999年
〈締造一個“人”的世界─孔子論君子風範〉,萬永翔,孔子研究,04期,1995年
〈談孔子的“君子”理想人格〉,朴明珠,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1期,2002年
〈孔子的君子論〉,楊淑明,理論學刊,03期,1998年
〈孔子的“君子人格”理想及其現代意義〉,吳根友,新東方,05期,1998年
〈論孔子的君子觀〉,李謨潤,廣西右江民族師專學報,03期,1998年
〈從孔子論“君子”看儒家的理想人格〉,汪淵之,蘇州教育學院學報,04期,2001年
〈孔子的君子論〉,周碧晴,南京政治學院學報,02期,2000年
〈孔子“君子素質”理念及其時代價值〉,張克剛,理論探討,03期,2003年
〈略論孔子及原儒的君子人格觀〉,魏仕慶,船山學刊,03期,2003年
〈孔子君子人格理論及其現實意義〉,劉振江,學習論壇,07期,1999年
〈“君子─孔子對理想人格的追求〉,徐柏青,贛南師範學院學報,05期,2001年
〈孔子“君子人格”的建構根源〉,劉 勇,樂山師範學院學報,01期,1997年
〈論孔子理想人格的德性之質〉,褚鳳英,南昌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03期,2003年
〈論孔子的理想人格〉,路若華 王金昌,勝利油田黨校學報,03期,1996年
〈論孔子的理想人格及其特點〉,魏光峰,殷都學刊,04期,1998年
〈淺議孔子理想人格思想〉,王朋琦,濰坊學院學報,05期,2004年
〈孔子的理想人格思想〉,王豐先,蘭州交通大學學報,02期,2005年
〈君子:孔子的理想人格〉,程宗璋,固原師專學報,05期,1999年
〈論孔子的理想人格及其修〉養,戴桂斌,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1期,1999年
〈孔子的理想人格教育〉,余建福,中國教育學刊,07期,2005年
〈孔子君子人格內涵及其現代價值〉,李承貴,江西社會科學,03期,1996年
〈孔子的人格思想及其現代價值〉,溫克勤,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3期,1999年
〈孔子的小人觀思想探析〉,符麗芳,唐都學刊,02期,2001年
〈孔子與君子的命運〉,唐子奕,山西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06期,2005年
〈君子觀:《論語》與《周易》之比較(上) 〉,葉崗,紹興文理學院學報,02期,1998年
〈君子觀:《論語》與《周易》之比較(下) 〉,葉崗,紹興文理學院學報,03期,1998年
〈《論語》中的“君子” 〉,項 菊,理論月刊,06期,2003年
〈《論語》君子觀及其現代啟示〉,裘士京孔讀雲,學術界,01期,2006年
〈《論語》的“君子”論〉,郝青雲,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2期,2000年
〈《論語》之“君子” 〉,李 波,開封大學學報,04期,1996年
〈“君子人格”:《論語》的靈魂〉,蕭起清張意柳,江淮論壇,06期,2005年
〈從《論語》看君子人格的倫理價值〉,王星明,安徽史學,03期,2001年
〈《論語》中的“君子”形象〉,索寶祥周菊艷,運城學院學報,01期,2003年
〈《論語》中的君子觀〉,於春海,東疆學刊,01期,2001年
四、 出土文獻書目
(一) 專著
1.台灣出版專著
《郭店楚簡綜覽》,劉祖信,臺北:萬卷樓,2005年
《簡帛文獻概述》,駢宇騫,臺北:萬卷樓,2005年
《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 ─ 資料篇、論著目錄篇》,駢宇騫/段書安,臺北:萬卷樓,2003年
《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塗宗流/劉祖信,臺北:萬卷樓,2001年
《簡帛五行解詁》 ,劉信芳年,臺北:萬卷樓,2000年
《簡帛五行箋釋》,魏啟鵬年,臺北:萬卷樓,2000年
《竹帛五行篇校注及研究》 ,龐樸,臺北:萬卷樓,2000年
《楚簡儒家性情說研究》,丁原植,臺北:萬卷樓,2002年
《郭店楚簡先秦儒書宏微觀》,顧史考,臺北:臺灣學生 ,2006年
《從《郭店簡》探究其倫常觀念》,林素英,臺北:萬卷樓,2003年
《出土文獻與先秦儒道哲學》,郭梨華,臺北:萬卷樓,2008年
《簡帛思想文獻論集》,王 博,臺北:臺灣古籍,2001年
《簡帛佚籍與學術史》,李學勤,臺北:時報文化 ,1994年
《簡帛數術文獻探論》 ,劉樂賢,臺北:萬卷樓,2003年
《竹簡帛書論文集》,鄭良樹,臺北:學海,1994年
《戰國楚簡與秦簡之思想史研究》,湯淺邦弘著/佐藤將之監譯,臺北:萬卷樓,2006年
《戰國楚簡研究》,淺野裕一著/佐藤將之監譯,臺北:萬卷樓,2004年
《上博楚簡三篇校讀記(一)》,李零,臺北:萬卷樓,2002年
《上海博物館戰國楚竹書(一)讀本》,季旭昇主編,臺北:萬卷樓,2004年
2.台灣出版專著
《郭店竹簡《性自命出《研究》,李天虹,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年 (一) 》,丁四新,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李零,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二十世紀紀簡帛學研究》 ,沈頌金,北京:學苑 ,2003年
《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丁四新,北京:東方,2000年
(二) 碩博士論文 (依畢業年度排列)
論文名稱,指導教授,研究生,種類,畢業學校,畢業系所,年度
《帛書五行篇思想研究》,指導教授:李威熊,汪義麗,博士,文化大學,中國文學所,1995年
《郭店楚簡異體字研究》,指導教授:季旭昇,羅凡晸,碩士,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0年
《簡帛〈五行〉篇研究》,指導教授:夏長樸,曾馨誼,碩士,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2001年
《郭店楚簡五行研究》,指導教授:黃忠慎,陳奕瑄,碩士,彰化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2001年
《郭店儒家佚籍研究-以心性問題為開展之主軸》,指導教授:黃沛榮,范麗梅,碩士,臺灣大學,中國文學所,2001年
《郭店楚簡《太一生水》研究》,劉文起,吳勇冀,碩士,暨南國際大學,中文研究所,2001年
《天之道與人之道─郭店楚簡儒道思想研究》,徐漢昌,朱心怡,博士,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所,2002年
《郭店性自命出暨上博性情論綜合研究》,季旭昇,陳霖慶,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2年
《郭店儒簡之內聖外王思想》,陳麗桂,謝素菁,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4年
《郭店楚簡的天道思想》,袁保新,謝君直,博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2004年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一).緇衣〉研究》,袁國華/
季旭昇,鄒濬智,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4年
《郭店儒簡四篇政教觀─以〈性自命出〉、〈六德〉為主》,陳麗桂,謝佳惠,碩士,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2004年
(三) 期刊論文
1.台灣期刊論文
〈曾子與郭店儒簡的身體哲學探究〉,郭梨華,政大中文學報,3期,2005年6 月
〈郭店楚簡與「中庸」公案〉,梁濤,臺大歷史學報,25期 ,2000年6月
〈郭店儒簡的外王思想〉,陳麗桂,臺大文史哲學報,55 期,2001年11月
〈從郭店儒簡檢視文王之人君典型〉 ,林素英,文與哲,7 期,2005年12 月
〈郭店儒簡「性自命出」所顯現的思想傾向〉,陳麗桂,中國學術年刊,20 期,1999年3 月
〈談「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心」與「性」〉,諸葛俊元,鵝湖,26卷10期,2001年4 月
〈看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黃君良,樹仁學報,2 期,2001年12月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性」論〉,周雅清,孔孟月刊,42卷9期,2004年5月
〈試論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的反善之道〉,張曉芬,輔大中研所學刊,15期,2005年10 月
〈上博簡與郭店簡「性自命出」篇中「情」的意義與價值〉,潘小慧,輔仁學誌:人文藝術之部,29 期,2002年7月
〈郭店儒簡「六德」成於楚人的推測〉,黃君良,樹仁學報,3期,2005年1月
〈郭店楚簡「六德」箋釋〉,顏世鉉,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2卷2期 ,2001年6 月
〈從郭店竹簡「五行」檢視帛書「五行」說文對經文的依違情況〉 ,陳麗桂,哲學與文化,26卷5期,1999年5月
〈簡帛〈五行〉篇文本差異析論〉 ,林志鵬,中國文學研究,15期 ,2001年6 月
〈郭店楚墓竹簡「五行」初探〉 ,蘇建洲,語文學報,10 期,2003年12 月
〈簡、帛「五行」篇中「心」作用概探〉 ,張建群,孔孟月刊,37卷9期,1999年5月
〈簡帛「五行」新探─兼論「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梁濤,哲學與文化,30卷2期,2003年2月
〈簡、帛「五行」的禮樂考述〉 ,郭梨華,哲學論集,32期 ,1999年6月
〈竹帛「五行」篇與思孟五行說〉 ,龐樸,哲學與文化,26卷5期,1999年5月
〈「五行篇」的人學初探─以「心-身」關係的考察為核心展開〉 ,潘小慧,哲學與文化,26卷5期,1999年5月
〈論簡帛「五行」君子內聖之進程〉,謝素菁,中國學術年刊,25期 ,2004年3 月
〈郭店楚簡《五行》篇校釋劄記〉,廖名春,中國哲學史,03期,2001年
〈楚簡與帛書《五行》篇章結構及其相關問題〉,徐少華,中國哲學史,03期,2001年
〈郭店楚簡《五行》篇理論結構探析〉,陳戰峰,西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02期,2004年
〈帛書《五行》所引《燕燕》詩為《魯》《齊》詩考〉,袁慶述,中國文學研究,01期,2000年
〈從《長沙馬王堆漢墓帛書‧五行》所引《詩經》異文 看先秦至漢的《詩經》傳播〉,梁振傑,焦作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03期,2003年
〈略論郭店楚簡《五行》思想〉,丁四新,孔子研究,03期,2000年
〈簡帛《五行》述略〉,劉信芳,江漢考古,01期,2001年
〈對五行概念基本涵義的重新審定〉,汪雙陸,安徽史學,03期,1998年
〈五行學說新探〉,胡思九,天水師範學院學報,04期,1998年
〈思孟五行說新解〉,廖名春,哲學研究,11期,1994年
〈簡帛《五行》新探—兼論《五行》在思想史中的地位〉,梁濤,孔子研究,05期,2002年
〈帛簡《五行》篇與原始“五行”說〉,田文軍,李富春,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01期,2003年
〈從《論語》到《五行》—孔子與子思的幾點思想比較〉,宋啟發,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5期,1999年
〈《孟子》與思孟五行說〉,鮑青燕,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5期,2005年
〈荀子對思孟“五行”說的批判〉,梁濤,中國文化研究,02期,2001年
〈儒簡的“性情論”“五行論”—郭店竹簡哲學思想初探(二) 〉,葛榮晉,石油政工研究,05期,2002年
〈從簡帛佚籍《五行》談到《大學》〉,李學勤,孔子研究,03期,1998年
〈仁義禮智信的由來發展及其基本內涵(上) 〉,鄧球柏,長沙大學學報,19卷6期,2005年
〈仁義禮智信的由來發展及其基本內涵(下) 〉,鄧球柏,長沙大學學報,20卷1期,2006年
〈再論“五行”與“聖智” 〉,郭齊勇,中國哲學史,03期,2001年
〈德與善的探索—郭店楚墓竹簡《五行》新說〉,鄧球柏,長沙大學學報,03期,2005年
〈中國文化中的五德—泛道德主義的文化透視〉,蕭揚,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2期,2001年
〈試論楚簡《五行》篇的“德之行” 〉,詹群慧,管子學刊,01期,2003年
〈試論《五行》的成德進路〉,張衛紅,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4期,2003年
〈論楚簡《五行》成德進路的體知維度〉,張衛紅,北京師範大學(社會科學版),總194期,2006年
〈儒學形而上系統的最初建構─《五行》所展示的儒學形而上體系〉,黃熹,中國哲學史,03期,2001年
〈簡帛《五行》慎獨及其相關問題〉,劉信芳,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2期,2001年
〈簡帛《五行》直承孔子詩學—讀《楚竹書‧孔子詩論》劄記〉,魏啟鵬,中華文化論壇,02期,2002年
〈郭店楚簡《五行》篇校釋劄記〉,廖名春,中國哲學史,03期,2001年
〈楚簡與帛書《五行》篇章結構及其相關問題〉,徐少華,中國哲學史,03期,2001年
〈郭店楚簡《五行》篇理論結構探析〉,陳戰峰,西北大學學報,02期,2004年
〈先秦儒家對於“情”的理論探索〉,馬育良,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1期,2001年
〈先秦儒家性情論及其相關理念的現代抉發〉,馬育良,皖西學院學報,01期,2002年
〈情性本位:關于中國文化和中國儒學特質的理解〉,馬育良,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2期,2006年
〈論郭店裝簡“情”的內涵〉,丁四新,現代哲學,04期,2003年
〈郭店儒簡“性”、“情”說探微〉,丁原明,齊魯學刊,01期,2002年
〈郭店竹簡“性”“情”說〉,向世陵,孔子研究 ,,01期,1999年
〈郭店楚簡儒家人性思想的現代詮釋〉,唐雄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04期,2003年
〈《郭店楚墓竹簡》中的儒家人性言論初探〉,陳寧,中國哲學史 ,,04期,1998年
〈論傳統儒家性情論的邏輯內涵及其現代價值〉,黃志平/唐媛,求索,08期,2006年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與上博簡性情論〉,陳來,孔子研究,02期,2002年
〈上博《性情論》小箋〉,周鳳五,齊魯學刊,04期,2002年
〈郭店楚簡之《性自命出》篇初探〉,陳來,孔子研究,03期,1998年
〈從《性自命出》談孔子與詩、書、禮、樂〉,李天虹,中國哲學史,04期,2000年
〈論《性自命出》與思孟學派的關系〉,丁四新,中國哲學史,04期,2000年
〈《性自命出》的成德進路〉,張衛紅,山東工商學院學報,05期,2003年
〈論郭店楚簡《性自命出》中的“道” 〉,連劭名,中國哲學史,04期,2000年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的人性論簡析〉,陳代波,東疆學刊,04期,2000年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天命觀與心性論〉,孫邦金,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1期,2004年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心術觀〉,郭齊勇,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5期,2000年
〈《性自命出》篇心性論大不同於《中庸》說〉,張茂澤,人文雜志,03期,2000年
〈讀上博簡《性情論》的幾點聯想〉,李景林,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06期,2002年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篇的價值意識〉,趙馥潔,西安聯合大學學報,03期,2000年
〈試論《性自命出》的美學思想〉,歐陽禎人,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2期,2001年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美學意義〉,王振複,陳立群,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01期,2003年
〈郭店竹簡《性自命出》之音樂美學論〉,孟修祥,管子學刊,03期,2006年
〈論傳統儒家性情論的邏輯內涵及其現代價值〉,黃志平/唐媛,求索,08期,2006年
〈李覯的性情論及其與郭店楚簡性情論的比較〉,李存山,撫州師專學報,04期,2002年
〈《六德》的哲學意蘊初探〉,李維武,中國哲學史,03期,2001年
〈郭店楚簡《六德》篇及相關問題分析〉,徐少華,江漢論壇,06期,2001年
〈郭店楚簡《六德》諸篇零釋〉,陳偉,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05期,1999年
〈關于郭店楚簡《六德》諸篇編連的調整〉,陳偉,江漢考古,01期,2000年
〈郭店楚簡《天降大常》(《成之聞之》)篇疏証〉,郭沂,孔子研究,03期,1998年
〈郭店楚簡《成之》等篇雜志〉,顧史考,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1期,2006年
〈郭店楚簡《忠信之道》研究〉,羅海英,滄桑,05期,2005年
〈郭店楚簡《唐虞之道》與墨家思想〉,薛柏成,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02期,2006年
〈《容成氏》《唐虞之道》與戰國時期禪讓學說〉,羅新慧,齊魯學刊,06期,2003年
〈郭店楚簡《唐虞之道》原始儒家的終極理想〉,方銘,南通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4期,2003年
〈郭店楚簡《緇衣》引詩補釋〉,余興,北方論叢,05期,2001年
〈簡帛的埋藏與發現〉,李零,中國典籍與文化,02期,2003年
〈簡牘帛書與文獻的傳播〉,王廷洽,學術月刊,09期,2003年
〈論簡帛的文獻學研究價值〉,張顯成,古籍整理研究學刊,01期,2005年
〈《郭店楚簡》研究〉,李有兵,學術月刊,01期,2001年
〈郭店楚簡研究散論〉,李存山,孔子研究,03期,2000年
〈關于郭店楚簡的書寫時間問題〉,何清穀,西安聯合大學學報,03期,2000年
〈郭店楚簡為中國傳統文化正本〉,張先國周甲祿,炎黃春秋,05期,2000年
〈郭店楚簡的出土對思想史研究的推動〉,張海燕,天津市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04期,1999年
〈孔孟之間——郭店楚簡的思想史地位〉,龐樸,中國社會科學,05期,1998年
〈郭店一號楚墓墓主身份考異〉,方旭東,北京大學學報,,06期,1999年
〈郭店楚墓的年代與墓主新探〉,李裕民,陜西師範大學學,03期,2000年
〈郭店楚簡與先秦學術思想史研究〉,周淑萍,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02期,2004年
〈郭店竹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定位─兼論屈原與郭店楚墓竹書的關系〉,高正,中國哲學史 ,02期,2000年
〈郭店儒家簡的意義與價值〉,郭齊勇,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02期,1999年
〈郭店楚簡與《曾子》〉,羅新慧,管子學刊 ,,03期,1999年
〈郭店簡與《禮記》〉,李學勤,中國哲學史,04期,1998年
〈郭店簡與《禮記》二題〉,龔建平,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05期,1999年
〈郭店楚簡與傳世文獻互徵七則〉,李天虹,江漢考古 ,,03期,2000年
〈郭店楚簡引《書》考〉,黃震雲/黃偉,南陽師範學院學報 ,,02期,2003年
〈郭店楚簡散論(二) 〉,顏世鉉,江漢考古 ,,01期,2000年
〈郭店楚簡與《子思子》─兼談郭店楚簡的思想史意義〉,姜廣輝,哲學研究,07期,1998年
〈郭店楚簡所見子思的修身思想〉,孔德立,管子學刊,01期,2002年
〈論子思的人格及思想〉,孫聚友,東嶽論叢,05期,2002年
〈子思的人性論思想〉,劉力/陳國峰,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3期,2003年
〈《子思子》內容考釋〉,李健勝,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2期,2005年
〈郭店儒家簡與孟子心性論〉,郭齊勇,武漢大學學報,05期,1999年
〈從《魯穆公問子思》到《孟子》〉,歐陽禎人,武漢大學學報,02期,2001年
〈《性自命出》、《中庸》、《孟子》思想的比較研究〉,許抗生,孔子研究,01期,2002年
〈《詩‧燕燕》與儒家“慎獨”思想考析〉,晁福林,浙江學刊,01期,2004年
〈“慎獨”本義新証〉,廖名春,學術月刊,08期,2004年
〈“慎獨”之我見〉,羅湘芬,湖湘論壇,01期,2003年
〈“金聲玉振之”及其相關問題〉,劉信芳,古籍整理研究學刊,01期,2001年
〈郭店楚簡的德治思想〉,王美鳳,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2期,2000年
〈郭店楚簡與儒家的仁義之辨〉,羅新慧,齊魯學刊,05期,1999年
〈從郭店楚簡看孔、孟之間的儒學變遷〉,羅新慧,中國哲學史,02期,2000年
〈從郭店楚簡看原始儒家德性論〉,戴兆國,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2期,2002年
〈《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家思想研究的新拓展〉,韓旭暉,孔子研究,05期,2000年
〈郭店楚簡儒家著作考〉,廖名春,孔子研究,03期,1998年
〈郭店儒簡的宗教詮釋〉,歐陽禎人,中國哲學史,03期,2001年
〈郭店楚簡儒家人性思想的現代詮釋〉,唐雄山,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4期,2003年
〈略論郭店楚簡的“仁義”思想〉,張立文,孔子研究,01期,1999年
〈從郭店楚簡看先秦儒家的“仁內義外”說〉,劉豐,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2期,2001年
〈郭店楚簡“仁”字三形的構形理據〉,劉寶俊,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05期,2005年
〈郭店楚簡儒家天道觀述略〉,韓星,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2期,2000年
〈論孔子與郭店儒簡的天命、天道觀〉,丁四新,湘潭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05期,2000年
〈戰國楚簡的發現和《禮記》研究的反思〉,王鍔,圖書與情報,03期,2006年
〈簡論郭店楚簡的樂教思想〉,尹紅,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02期,2006年
〈郭簡樂論及其主旨〉,樂勝奎,中國哲學史,03期,2001年
〈郭店楚簡儒家樂論試探〉,蔡仲德,孔子研究,03期,2000年
〈郭店楚簡儒家禮樂文化精義辨析〉,韓 星,人文雜志,05期,2000年
〈郭店楚簡與儒家禮樂教化美育觀的發展〉,祁海文,吉林師範大學學報,04期,2004年
〈郭店儒簡之禮學——兼與孔子禮學比較〉,陸建華,哲學研究 ,,04期,2005年
〈郭店楚簡儒家樂論試探〉,蔡仲德,孔子研究 ,,03期,2000年
(四)網路論文 ─出自簡帛研究網「郭店簡專欄」
http://www.jianbo.org.htm
〈“三閭大夫”考 —兼論楚國公族的興衰〉 ,李 零,2000/8/3
〈荊門郭店一號楚墓墓主考論—兼論屈原生平研究的困惑〉,周建忠,2000/4/19
〈郭店竹簡與中國哲學〉,郭 沂,2004/2/29
〈儒家系譜之重建與史料困境之突破—郭店楚簡儒書與先秦儒學研究〉,陳 來,2004/2/15
〈試談郭店楚簡中不同手跡的辨別〉,李孟濤,2006/12/3
〈中國古典學重建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裘錫圭,2007/3/8
〈郭店楚簡儒家文獻研究的參考座標〉,姜廣輝,2000/5/28
〈郭店楚簡與早期儒學〉,姜廣輝,2000/3/3
〈郭店簡書的天人之辯〉,丁四新,2004/3/21
〈從郭店簡看思孟學派的性與天道論—兼談郭店簡儒家類著作的學派歸屬問題〉,李景林,2004/6/30
〈莊子、孟子和郭店儒簡論“性” 〉,趙 濤,2003/6/8
〈“學”與郭店竹簡〉,張昭煒,2005/12/30
〈“仁”與“孝”—思孟學派的一個詮釋向度〉,梁 濤,2005/10/7
〈郭店楚簡與《中庸》公案〉,梁 濤,2000/5/28
〈郭店簡與《大學》〉,梁 濤,2000/4/30
〈郭店竹書是稷下思孟學派教材〉,高 正,2000/5/7
〈郭店楚簡的時代及其與子思學派的關係〉,王葆玹,2004/7/18
〈子思從學考釋〉,李健勝,2004/5/23
〈子思生卒年代考釋〉,李健勝,2004/5/23
〈子思學派試探(上) 〉,楊儒賓,2004/5/23
〈子思學派試探(下) 〉,楊儒賓,2004/5/23
〈《郭店楚簡中子思著述考》(上)〉,詹群慧,2003/5/19
〈《郭店楚簡中子思著述考》(中)〉,詹群慧,2003/5/21
〈《郭店楚簡中子思著述考》(下)〉,詹群慧,2003/5/24
〈思孟心性說簡論〉,彭 林,2003/9/20
〈思孟五行考辨(上)〉,陶磊,2006/11/24
〈思孟五行考辨(下)〉,陶磊,2006/11/24
〈仁義禮智聖五行的思想淵源〉,李 銳,2006/12/3
〈從簡帛《五行》與《禮記.中庸》篇,以及《周易》、《論語》和《荀子》的一些思想,考察荀子非議「思孟五行」的真相,陳耀森,2005/12/30
〈郭店楚簡《五行》的心術觀 〉,郭齊勇,2000/4/25
〈竹簡《五行》篇與子思思想研究〉 ,陳來,2006/12/1
〈竹帛《五行》篇為子思、孟子所作論—兼論郭店楚簡《五行》篇出土的歷史意義 〉,陳來,2006/12/1
〈再議《性自命出》作者及學派〉,陳霖慶,2004/4/11
〈論簡、帛《五行》章句的重要差異(上) 〉,陳燿森,2006/12/5
〈論簡、帛《五行》章句的重要差異(中) 〉,陳燿森,2006/12/24
〈論簡、帛《五行》章句的重要差異(下) 〉,陳燿森,2007/3/19
〈談楚簡《五行》篇“五行”的序列〉,陳燿森,2006/9/21
〈簡、帛《五行》天道思想初探討〉,陳燿森,2006/3/21
〈簡、帛《五行》天道思想再探討〉,陳燿森,2006/7/15
〈簡帛《五行》經說的詮釋特色初探〉,周鋒利,2003/11/16
〈郭店楚簡《性自命出》的心術觀 〉,郭齊勇,2000/4/19
〈楚簡《性自命出》的考察〉,金穀治,2007/2/10
〈子遊與《性自命出》〉,曹建國,2003/8/15
〈竹簡《性自命出》與《孟子》“天下之言性”章〉,梁 濤,2004/11/21
〈《性自命出》的學派性質〉,劉樂賢,2000/3/3
〈從《魯穆公問子思》到《孟子》〉,歐陽禎人,2000/3/9
〈關於《忠信之道》的性質的再討論〉,鄭剛,2004/6/22
〈郭店楚簡《語叢二》解詁〉,張崇禮,2007/7/21
〈《語叢》一、三兩篇所見“名”的研究〉,曹峰,2007/4/12
〈郭店楚簡《語叢四》12 — 14號簡考釋 〉,冀小軍,2003/6/25
〈竹簡《唐虞之道》“孝之殺”的思想史意義〉,梁濤,2006/5/26
〈“窮達以時”與“大德者必受命” 〉,李存山,2000/4/3
〈從《窮達以時》看孔子的“時遇”思想—兼談《論語》“學而時習之”章的理解問題〉,楊朝明,2007/8/29
〈聖人與中人―談《成之聞之》中一段文字〉,李學勤,2000/8/29
〈關於郭店楚簡《六德》諸篇編連的調整〉,陳 偉,2000/4/3
〈《六德》柬釋〉,彭 林,2000/6/4
〈《尊德義》篇「尚思則無為」論〉,陳耀森,2005/6/13
〈子思《緇衣》、《表記》、《坊記》思想試探—兼論“子曰”與儒學的內在詮釋問題〉,梁 濤,2006/5/26
〈《郭店‧緇衣》考釋一則〉,蘇建洲,2003/6/25
〈關於“慎獨”的訓釋 〉,梁濤,2003/7/6
〈「君子慎其獨也」涵義之新探釋(上)〉,陳耀森,2005/8/10
〈「君子慎其獨也」涵義之新探釋(下)〉,陳耀森,2005/8/11
〈“反善複始”淺探 〉,歐陽禎人,2000/5/31
〈三重道德論〉,龐樸,200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