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楊善淵
Yang Shan Yung
論文名稱: 地方派系對縣長選舉之影響--以第十五屆雲林縣長選舉為例
A Case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Local Political Faction to Election-15th Yunlin Magistrate Election
指導教授: 吳進安
Wu, Chin-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政治學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6
中文關鍵詞: 地方派系威權體制政黨輪替縣長選舉
英文關鍵詞: Local Political Faction, Authoritarian System, Political Turnover, Mayoral Elec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9下載:6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民黨靠地方派系長期執政雲林,並以縣長提名權做為制衡各派系的工具,因為縣長職位關係派系的興衰。歷屆擔任縣長者,有了豐富的行政資源作為奧援後,便會開始整合與收編各地山頭,然後自成一派,從早期的林恆生、許文志到廖泉裕以及最近的蘇文雄、張榮味,皆因選上縣長後,相繼成立自己的派系,可見縣長對派系的形成擁有一定的號召力與影響力,可是隨著國民黨威權體制的轉型與政黨輪替的影響,原有的政經資源逐漸喪失,已無法滿足地方派系的需求,地方派系的勢力慢慢凌駕於政黨之上,脫黨或違紀參選之事時有所聞,多次差點因派系分裂而喪失政權,終於在本屆縣長選舉因派系再次不團結,而將執政權拱手讓給民進黨籍的蘇治芬,雲林縣首次由藍天變綠地。從這次縣長選舉結果來看,傳統藍營大於綠營的基本盤已不再,國民黨喪失在雲林縣的優勢,從二00四年第十一屆總統大選、第六屆立法委員選舉到本屆的縣長選舉,民進黨三次選舉的得票率都超過國民黨,這對國民黨而言是一種警訊,因此雲林縣長選舉的失利算是國民黨嚴重的挫敗,至於民進黨則掌握最大的行政系統,將以豐富的行政資源收編地方派系來穩固執政基礎,預期會有更多派系成員投效民進黨,此舉將牽動另一波藍綠勢力的消長與地方派系的重組。

    The KMT Party has long reined Yunlin by through its local political faction, and relies on its county mayor nomination rights as a tool to counter other parties, for the country magistrate position bears an inseparable tie to political dominance. County mayors of the past, backed by a wealth of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tended to begin integrating and streamlining various prominent local politicians to form a faction of their own, which ranged from the earlier day‘s Lin Heng-sheng, Hsu Wen-zhe to Laio Chuan-yu, to the more recent Shu Wen-hsiung, Chang Rong-wei, all of whom invariably moved to set up a faction of their own upon taking office, suggesting how the country magistrate commanded a certain solidifying power and influence to the formation of local political faction. Yet following its authoritarian rule beginning to undergo transform, and as impacted by the political turnover, the KMT Party’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loud had begun to lose its luster, no longer able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local political faction, compelling the power of the local political faction supercede the political party. Not only was it not uncommon to see political defection or running for office without party sanction, but it also risked, in several occasions, of losing its political rein due to breakup in its political factions. As a result of which, at the mayoral election for the current term, the discord within the KMT Party had led to its handing out its political rein of the area to Shu Zhe-fen of the DDP Party, losing the Yunlin County district to the green camp for the first time. Gauging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mayoral election, the fundamental blueprint that the blue camp overpowering the green camp no longer held, and the KMT Party no longer commanded its edge in Yunline County. The results of the 2004 11th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sixth legislator election, and the current mayoral election, in which the DPP had outperformed the KMT in the ballot count, would serve as a warning sign to the KMT Party, making the Yunlin County mayoral election a major setback to the KMT. The DPP had grappled the largest administrative system, would continue to solidify its administration foundation by streamlining the local political faction relying on its ample of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and more local political faction were expected to join the DPP Party, a move that would trigger another round of power struggle between the blue and green camps and a reshuffle of the local political faction.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1 第四節 派系概念與文獻探討………………………………………...12 第二章 臺灣地方派系政治綜合分析……………………………….......23 第一節 臺灣地方派系的形成與發展……………………………. ….23 第二節 地方派系的特質……………………………………………...29 第三節 地方派系的組織運作型態…………………………………...33 第四節 地方派系的動員系統………………………………………...37 第三章 雲林縣地方派系的形成與發展………………………………...41 第一節 國民黨地方派系的形成與變遷……………………………...41 第二節 張榮味崛起對雲林縣地方派系的影響……………………...52 第三節 民進黨內山頭的形成與對立………………………………...59 第四節 政黨輪替後雲林縣地方派系的轉變………………………...67 第四章 雲林縣地方派系對第十五屆縣長選舉的影響………………...75 第一節 雲林縣歷屆縣長選舉之分析(一九八九~二00一)……75 第二節 雲林縣地方派系在第十五屆縣長選舉的運作……………...83 第三節 民進黨對第十五屆雲林縣縣長選舉的運作………………...91 第四節 雲林縣第十五屆縣長選舉結果之分析……………………...95 第五章 第十五屆雲林縣長選後對地方派系的影響………………….103 第一節 第十五屆雲林縣長選後對地方派系的衝擊……………….103 第二節 第十五屆雲林縣長選後地方派系的發展………………….108 第三節 第十五屆雲林縣長選後各政黨勢力的消長……………….112 第四節 第十五屆雲林縣長選後的政治文化評價………………….117 第六章 結論…………………………………………………………….119 第一節 研究發現…………………………………………………….11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24 第三節 研究展望…………………………………………………….129 參考書目………………………………………………………………...133 中文部分……………………………………………………………...133 英文部分……………………………………………………………...136 附 錄………………………………………………………………….139 表 次 頁次表1-1 政治派系之運作特性表…………………………………….16 表2-1 民進黨地方與中央執政後臺灣地方派系的轉型趨勢表….29 表2-2 關係模式變項關係表……………………………………….30 表2-3 地方派系動員競爭場域示意表…………………………….38 表3-1 林派前期成員組成表……………………………………….42 表3-2 林派後期成員組成表……………………………………….43 表3-3 許派成員組成表…………………………………………….45 表3-4 廖派成員組成表…………………………………………….48 表3-5 福派成員組成表…………………………………………….49 表3-6 蘇派成員組成表…………………………………………….50 表3-7 張派成員組成表…………………………………………….52 表3-8 林國華系統成員組成表…………………………………….64 表3-9 蘇治芬系統成員組成表…………………………………….65 表3-10 第十屆總統(副總統)選舉雲林縣政黨得票表………...68 表3-11 第十一屆總統(副總統)選舉雲林縣政黨得票表….…..71 表4-1雲林縣歷屆縣長派系屬性表(一九八九~二00一)…..75 表4-2選舉資料統計分析架構表…………………………………..81 表4-3雲林縣歷屆縣長各指標比率表(一九八九~二00一)..82 表4-4雲林農田水利會長派系屬性表(一九九0~二00六)..85 表4-5雲林縣農會幹部派系屬性表(一九九三~二00九)…..87 表4-6雲林縣第十五屆縣長選舉各鄉鎮市得票數及得票率表…..95 表5-1雲林縣第十六屆縣議員(張派成員表)…………………107 圖 次 頁次 圖1-1 研究架構圖………………………………………………….10 圖2-1 同心網絡圖………………………………………………….33 圖2-2 金字塔型的權力結構圖…………………………………….35 圖3-1 雲林縣地方派系發展圖…………………………….............73 圖3-2 民進黨內山頭形成圖………………………………….........74 圖4-1 雲林農田水利會組織系統圖……………………………….89 圖4-2 農會組織系統圖…………………………………………….90 圖4-3 第十五屆雲林縣長選舉候選人得票率比較圖……………101 圖5-1 最近二年國民黨與民進黨在雲林縣選舉得票數比較圖…115 圖5-2 最近二年國民黨與民進黨在雲林縣選舉得票率比較圖…116

    一、中文部分
    (一)書籍類
    丁仁方(1999),〈統合化、半侍從結構與臺灣地方派系的轉型〉,
    《政治科學叢論》,第10期,頁59-82。
    丁彥致(1992),《臺灣地方選舉與地方派系之關係:一九八一~一九九二年雲林縣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業立(1998),〈選舉、民主化與地方派系〉,《選舉研究》,第1期,頁77~94。
    朱雲漢(1992),〈如何面對民主時代政商關係的挑戰〉,收錄於國家政策研究中心主編的《企業社會倫理與合理政商關係建立論文集》。
    朱敏榮(2002),《從第五屆立法委員選舉與第十四屆縣(市)長選舉析論臺灣政黨政治之發展:以雲林縣、嘉義縣之比較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浤源(2003),《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李筱峰(1987),《臺灣民主運動四十年》,台北:自立報社。
    呂亞力(1991),《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
    林爵士(1994),《農會選舉與農會發展之研究:以雲林縣東勢鄉為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憶琳(1999),《凍省效應與臺灣地方派系轉變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耀基(1992),《中國社會與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芳銘(1996),《地方派系的結盟與分化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和高雄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若林正丈著(1994),《臺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
    出版社。
    柯貴元(2001),《地方派系與選舉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
    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徐芳玉(2001),《地方派系對選舉影響之研究:以苗栗縣個案分
    析為例(1991-2001)》,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
    徐永明(2003),《地方派系與政黨正式結盟型態與程度的變化:以1983~2001區域立委選舉為例》,收錄於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舉辦「世局變動中的臺灣政治」學術研討會。
    涂一卿(1994),《臺灣地方派系的社會基礎:以嘉義縣地方派系為例》,私立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唐賞蓉(2002),《地方派系與民進黨結盟互動之探討:以嘉義縣
    九十年縣長與立委選舉為例》,私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孫國慶(2004),《地方派系與縣長選舉關係之研究-以台中縣第十三屆縣長選舉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陽德(1978),《臺灣民選地方領導人物變動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華昇(1993)《威權轉型期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台中地方派系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東升(1995),《金錢城市、地方派系、財團與台北都會發展的社會學分析》,台北:巨流圖書出版社。
    陳介玄(1994),〈派系網絡、樁腳網絡及俗民網絡:論臺灣地方派系形成的社會意義〉,收錄於私立東海大學東亞社會經濟研究中心主編的《地方社會》,頁31~67。
    陳明通(1990),《威權政體下臺灣地方政治菁英的流動(1945~1986):省參議員及省議員流動的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明通(1995),《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台北:月旦出版
    社。
    陳明通(1998),《臺灣地方選舉的起源與國家社會關係轉變》,
    台北:月旦出版社。
    陳明通(1999),〈地方派系、賄選風氣與選舉制度設計〉,《國策專刊》,第7期,頁12~13。
    陳璿仁(2001),《民進黨與地方派系勢力變遷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春生(2001),《台灣政黨與政治文化》,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張世熒(1981),《中共內部政治衝突:劉少奇事件個案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崑山、黃正雄(1996),《地方派系與臺灣政治》,台北:聯經出版社。
    張世澤(2000),〈地方派系得票率之分析-1998年新竹縣(市)立法委員選舉的個案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第二期,頁119~155。
    程 俊(1994),《臺灣地方派系與政黨聯盟關係之研究:屏東縣個案分析》,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懷恩,1997,《認識臺灣:臺灣政治變遷五十年》,台北:風雲論壇。
    彭懷恩(2000),《臺灣政治發展反思》,台北:風雲論壇。
    彭瑞仁(2000),《中央與地方層級選舉間投票穩定程度之研究:1999年雲林縣長補選與2000年總統選舉結果的比較分析》,
    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德富(2001),《臺灣地方選舉與民主轉型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福(1990),〈選舉、地方派系與政權轉型:七十八年底三項公職人員選舉之省思〉,《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5卷第1期,頁84~96。
    黃郁琇(1999),《戰後臺灣臺灣地方派系之研究:以屏東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瓊文(1999),《威權轉型前後農會派系特質變遷之研究:雲林縣水林鄉農會一九七0及一九九0年代為例》,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江正(2001),《嘉義縣地方派系變遷之研究:以第十屆總統、副總統選舉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葛永光(1989),《民主化與臺灣政治發展》,台北:幼獅出版社。
    廖忠俊(1997),《臺灣地方派系的形成發展與質變》,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
    廖忠俊(2000),《臺灣地方派系及其主要領導人物》,台北:允晨文化出版社。
    趙永茂(1977),《臺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關係之研究:一般性及三個代表性個案之分析》,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趙永茂(1978),《臺灣地方派系與地方建設關係之研究》,高雄:德馨室出版社。
    趙永茂(1986),〈派系參與與民主取向之相關分析〉,《政治學報》,第十四期,頁59~127。
    趙永茂(1989),〈地方派系與選舉之關係-一個概念架構的分析〉,《中山社會科學季刊》,第4卷第3期,頁58~70。
    趙永茂(1996),〈臺灣地方派系的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關係〉,《政治科學叢論》,第7期,頁39~56。
    趙永茂(1997),《臺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台北:翰蘆圖書出版公司。
    趙永茂(1998),〈地方政治生態與地方行政的關係〉,《政治科學
    叢論》,第9期,頁305~328。
    趙永茂、黃瓊文(2000),〈臺灣威權轉型前後農會派系特質變遷之研究:雲林縣水林鄉農會一九七0及一九九0年代為例之比較分析〉,《政治科學叢論》,第13期,頁165~200。
    趙永茂(2001),〈後新政黨政治形勢對臺灣地方派系政治的衝擊:彰化縣與高雄縣個案及一般變動趨勢分析〉,《政治科學叢論》,第14期,頁154~182。
    鄭梓等編(1997),《雲林縣發展史(上)》,雲林:雲林縣政府。
    鄭梓等編(1997),《雲林縣發展史(下)》,雲林:雲林縣政府。
    鄭燕卿(2004),《花蓮縣政治生態演化之研究(1945~200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旭青(1994),《地方派系、選舉與補助款之研究:以嘉義縣為個案研究》,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秀珍(2002),《政黨、派系與選舉三角關係之研究:2001年市長、立委選舉以及2002年市議員選舉基隆市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新煌、朱雲漢、吳忠吉(1989),《壟斷與剝屑:威權主義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財團法人臺灣研究基金會。
    蕭全政(1991),〈國民主義:臺灣地區威權體制的政經轉型〉,《政治科學叢論》,第2期,頁71~92。
    蘇俊豪(2003),《雲林縣地方派系變遷與其選舉關係之研究》,私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電子媒體類
    中央選舉委員會網站http://www.cec.gov.tw/
    雲林縣選舉委員會網站http://www.cec.gov.tw/
    雲林農田水利會網站http://www.ylia.gov.tw/
    雲林縣農會網站http://www.yunlon.org.tw/
    二、英文部分
    Huntington,Samuel P.(1969),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Jacobs,Bruce J.(1980),Local Politics in Rural Chinese
    Chinese Cultural Setting:A Filed Study of Mazu Township,Taiwan.Canberra,Australia:Contemporary China Center, Research School of Pacific Studies, Australia National University Press.
    Lerman,Arthur A.(1977), “National Elite and Local Politican in Taiwan.”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71(4):1406-1422.
    Wu,Nai-the(1987),The Politics of a Regime Patronge System :Mobilization and Control within an Authoritarian Regim, unpublished PH.D Dissertation, The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University of Chicago University.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