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林素英 LIN, SU-YING |
---|---|
論文名稱: |
從古代的生命禮儀透視其生死觀 : 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 |
指導教授: |
王熙元
Wang, Xi-Yuan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
畢業學年度: | 81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335 |
中文關鍵詞: | 生命禮儀 、生死觀 、禮記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235 下載:58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生命是充滿奧祕的,自出生的一瞬起,即已逐漸的步向死亡。不論你願意與否,死
亡是人生的自然律則,許也無法逃避。因此,人類自有思維以來,縈繞於心的最大
問題就是生死大事。
西方哲人,從蘇格拉底 (Socrates) 平靜安然的面對與接受自己的死亡開始,即已
揭開哲學家對死亡問題的正視與關注。因此柏拉圖(Plato) 即認為:哲學是死亡的
一個默想。西塞羅 (Cesiro) 則說:哲學生活就是死亡的註解。近代哲人桑達雅納
(George Santayana)則說:要證明一個哲學的口徑是否是一個好的方式,那要問他
對有關死亡的想法。至於我國哲人,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民族習性的不同,雖然
生命的問題始終是我國先哲關懷的重心,但是對死亡問題的重視,卻不以理論思辯
的方式為呈現的途徑,而是透過對現世的積極關懷,以表達自我對死亡的重視與態
度,並基於對死亡價值的肯定,而影響自我對生命意義的追尋。因此雖說「未知生
,焉知死」,然而從實際的生命禮儀活動中特別注重喪祭之禮,即早已顯露古人對
死亡問題的勇於面對與坦然正視。因此本文即透過古代的生命禮儀(以《禮記》為
中心)而探索其生死觀,一窺古人面對這生命究極兩點時的態度與觀感。
本文採取現象學的方法,在「無預設的探討」下,對冠、婚、喪、祭四大生命禮儀
作真確的描述。章節之論述,先為儀節之交代,再為禮儀之闡釋,並於每節之末尾
歸於生命本質之探究,再由各本質間的關係而建構其生死觀。亦即以現象的呈顯與
意義的詮釋為主線,並以歸納比較、演繹分析的方法貫穿其間,而形成如下的一貫
研究過程:現象的呈顯→本質的探究→本質間關係的建立→生死觀的凝望。
全文共分七章。首章為緒論,分述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與材料、方法與限
制。第二至五章,則分述一個人生命歷程中的各項禮儀活動,依次分別是:(一)
生命教育的始成─莊重的冠禮,(二)生命繁衍的機緣─神聖的婚禮,(三)生命
莊嚴的收筆─慎終的喪禮,(四)生命薪傳的達成─追遠的祭禮。每章按照禮儀的
多寡,再分做若干節。第六章為前四章的統貫,全章計分三節,分別是:死而不絕
的生命觀、總體存在的和諧觀和以死教生的價值觀。代表古人對於生命在「死而不
絕」這種觀念的大前提下,才能以和諧的心境要求總體存在,並以價值的要求作為
生命的最高取向,故而「以死教生」的目的之達成即是死亡的最大價值所在。第七
章則為結尾部分,分述本文的回顧與前瞻,並反思現代人的生死觀以與古禮中的生
死觀相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