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世煌 CHEN, SHI-HUANG |
---|---|
論文名稱: |
台灣產山椒魚之生物學研究 |
指導教授: |
呂光洋
Lue, Kuang-Yang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生命科學系 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 |
畢業學年度: | 74 |
語文別: | 中文 |
中文關鍵詞: | 台灣產 、山淑魚 、阿里山型 、能高型 、南湖型 、體色斑紋 、鋤骨齒型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81 下載: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山椒魚廣泛分布於台灣海拔2,000 公尺以上之高山,其體色可分為阿里山型、能高型
和南湖型。四種鋤骨齒型的分布與體色無關,但隨各海拔高度有顯著不同。脊椎體、
手部和足部的骨骼組成個體差異很大,不適於作為分類的依據。染色體數目,南湖型
和阿里山型都是2n=56條。本研究以體色斑紋,鋤骨齒型及染色體數目,證實台灣的
山椒魚將徵有連續性的變異,以往所認為的台灣山椒魚和阿里山山椒魚只是楚南氏山
椒魚的變異型。
山椒魚棲息於石下或木頭下的縫隙中,主要以節肢動物為食,尤其是鞘翅目和雙翅目
昆蟲,亦可捕食小型小棲動物。
山椒魚的分布集中於水道5 公尺以內(70%以上),可能受到食物和習性的影響;季
節也會影響其分布,乾季山椒魚較集中於水邊,雨季較分散,可能與濕度,溫度和生
殖有關;吻肛長的大小亦影響其分布。小山椒魚(SVL <25㎜)與成體(≧45㎜)較
近水邊活動,二者無顯著差異,而年輕的個體(SVL 介於25~45㎜間)較遠離水道活
動,與小山椒魚和成體有顯著差異。
活動範圍一般均很小,在0.07~9.92㎡。水邊活動者其活動範圍成長條形,與水道平
行,並有重疊的情形,而遠離水道者,則無此現象。但人為劇烈破壞其棲所時,會造
成山椒魚的長距離遷移。
由標效法證實在A 樣區和B 樣區山椒魚的移動無顯著不同。單位面積捕獲率和族群密
度都以春季為最高,B 樣區大於A 樣區,這是由於B 樣區面積狹小,各點距水道近,
適於山椒魚棲息之故。捕獲量和族群估算值以春季最高,秋冬季最少,每年三月A 樣
區可捕獲大量小小椒魚,推測其生殖季節應在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