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顏鳳如
Yen Feng-Ju
論文名稱: 生死教育之批判性思考教學對國中生自我概念及生命意義感之成效
指導教授: 溫明麗
Wen, Ming-Le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0
中文關鍵詞: 生死教育批判性思考自我概念生命意義感
英文關鍵詞: Life and Death Studies, Critical thinking, Self-concept, Meaning of Life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47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生死教育之批判性思考教學對國中生自我概念、生命意義感及批判性思考之成效,研究對象為台北縣一所國中八年級的兩班學生,進行每週兩節,為期8週的生死教育課程,實驗組採批判性思考教學法、對照組採一般講述式教學方法,以「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生命意義量表」與「批判性思考能力量表」為量化之研究工具,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以考驗研究假設,同時輔以學習單的文件分析及深度訪談的質性研究,本研究發現如下:
    一、實驗組學生在自我概念量表中的得分,無論在生理我、道德倫理我、心理我、家庭我、社會我和學業我六方面皆優於對照組學生之得分,據此可知,批判性思考教學模式的生死教育較一般講述式教學模式更有利於提升國中 生之自我概念。
    二、實驗組學生在生命意義感量表中的得分,在對生命的熱忱、生活目標、自主性和逃避量表方面皆優於對照組學生之得分,然而在未來期待量表得分方面兩組間未達顯著差異。
    三、實驗組學生在批判性思考能力量表中的得分,在質疑能力和反省能力分量表方面皆優於對照組學生之得分,然而在解放能力與重建能力分量表得分方面兩組間未達顯著差異
    最後,針對上述研究結論,提出對批判性思考教學、生死教育課程以及未來研究之具體建議。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Critical Thinking Model of Life and Death Study on students’ Self-Concept,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and Meaning of Life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tudy selects two eighth grade classes in Taipei County. These students all take two classes of Life and Death Study a week for eight weeks, but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xperimental group is taught in critical thinking model, and Control group is taught by the ordinary teaching model. The instruments including the 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Meaning of Life Scale and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Scale are used for data for pre-and post-tests analysis, and then doing quantitative research. Qualitative research is supplemented by worksheets analyzing and interviews.
    Based on the analyzed dat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Critical Thinking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ordinary teaching model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build up self concept about their physical selves , moral selves, inner selves, family selves, academic selves, and social selves.
    2. Critical Thinking Model is better than the ordinary teaching model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far as the meaning of life is concerned. It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passion of life, life goal, autonomy and evading. However, i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future expectations.
    3.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Model has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n the question ability and introspection ability. However, i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ir emancipation ability and reconstruction 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above results, the study will offer suggestions about Critical Thinking Teaching , Life and Death Studies, and future researches.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01 第二節 待答問題與研究假設………………………………… 06 第三節 研究步驟與方法……………………………………… 0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2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生死教育與生命教育之關連………………………… 15 第二節 批判性思考教學之相關理論研究…………………… 23 第三節 自我概念之相關理論研究…………………………… 31 第四節 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理論研究………………………… 37 第五節 生死教育、自我概念、生命意義感與批判性思考教學之關 連性探討…………………………………………………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設計……………………………………… 4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工具……………………………………… 46 第三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 52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60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61 第一節 實驗課程對學生自我概念之影響分析……………… 61 第二節 實驗課程對學生生命意義感之影響分析…………… 70 第三節 實驗課程對學生批判性思考之影響分析…………… 76 第四節 實驗組學生對課程滿意度調查與深度訪談之分析… 82 第五節 實驗組學生單元學習單之分析……………………… 9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9 第一節 結論…………………………………………………… 109 第二節 建議…………………………………………………… 11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115 二、英文部分……………………………………………………………… 118 附 錄 附錄一: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購買證明…………………………………… 119 附錄二:生命意義感量表使用同意書……………………………………… 120 附錄三:國中生自我概念及生命意義感量表……………………………… 121 附錄四:生死教育各單元之課後學習單…………………………………… 127 附錄五:深度訪談逐字稿…………………………………………………… 133 附錄六:生死教育各單元之教學設計方案………………………………… 141 附錄七:批判性思考教學之試探教學之教學日誌……………………… 149 附錄八:寫給家長的一封信……………………………………………… 150

    一、中文部份
    丘愛鈴(2001)。國小生命教育統整課程之設計。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289-316。
    白博仁(1999)。國小學生的性別角色及其對自我概念的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向陽文教基金會(製作)(2007)。擁抱~綻放在山崖邊的花朵。台北市:作者。
    安寧照顧基金會(製作)(2002)。生命的樂章2「人生四季之歌」。台北市:作者。
    安寧照顧基金會(製作)(2003)。生命的樂章3「人生四季之歌」。台北市:作者。
    朱經明(1970)。國中學生自我觀念、友伴關係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何福田(主編)(2006)。生命教育。台北市:心理。
    余淑娟(2001)。國小學童的死亡教育課程設計及其實施成效。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乙峰(2004)。生命。台北市:公視。
    吳庶琛、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市:學富。
    吳淑華(2006)。青少年生命意義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宋秋蓉(1992)。青少年生命意義感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李佩怡(2004)。生死教育的釐清、反思、與應用。諮商與輔導月刊,227,2-9。
    李欣瑩(2001)。桃園市國中生主觀生活壓力、社會支持、因應行為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周志亭(2005)。國中生自我概念與九年一貫課程各學習領域學業成就之相關性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林幸台(2004)。田納西自我概念量表指導手冊。台北市:測驗。
    林真美(譯)(1997)。獾的禮物。台北市:遠流。
    林真美(譯)(2002)。再見愛瑪奶奶。台北市:和英。
    林素霞(2003)。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生命意義之實驗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林淑理(1999)。高職延修生自我概念、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邱哲宜(2005)。青少年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自我傷害關係的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姜鵬珠(2003)。何妨吟嘯且徐行-生命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紀潔芳(2004),「大專校院開設生死教育課程與教學之探討」,載於台灣地區大專校院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資料暨大會手冊,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pp.110-125。
    紐則誠(2004)。教育哲學―華人應用哲學取向。台北市:揚智。
    高雄市教育局(1998)。高雄市生死教育手冊。高雄市:作者。
    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http://etds.ncl.edu.tw/theabs/index.jsp
    張春興(1999)。心理學概要。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淑美(1989)。兒童死亡概念之發展與其教育應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淑美(1995)。國中生之死亡概念、死亡態度、死亡教育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淑美(1996)。死亡學與死亡教育。高雄市:復文。
    張淑美(主編)(2001)。中學「生命教育」手冊:以生死教育為取向。台北市:心理。
    張莉莉(譯)(1999)。爺爺有沒有穿西裝?。台北市:格林。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2007)。教育部軍訓處校園安全暨災害防救通報處理中心近五年國中學生死亡事件統計表。2007年11月30日取自http://csrc.edu.tw/?open
    莊榮俊(2002)。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生活適應與自我傷害關係之研究。南
    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文團(1999)。意識形態教育的貧困。台北市:師大書苑。
    陳立言(2004)。生命教育在台灣之發展概況。哲學與文化,31(9),21-46。
    陳芳玲(1998)。生命教育課程之探究。學生輔導通訊,55,29-34。
    陳芳玲(2002):生死教育與悲慟輔導:我的教學經驗與省思。載於林绮雲(主編)生死教育與輔導。台北:洪葉。
    陳玲萱(2003)。批判思考教學法應用於國小藝術鑑賞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德光(2001)。生命教育的宗教學基礎初探。教育資料集刊-生命教育專輯,26,59-80。
    傅偉勳(1992)。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台北市:正中。
    黃松元(1988)。我國台灣地區中小學死亡教育課程之發展。衛生教育論文集刊,2,136-149。
    黃俊斌(2007)。國小批判性思考教學模式及其在社會領域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迺毓(譯)(1999)。精采過一生。台北市:三之三。
    黃德祥(1998)。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台灣省中等學校輔導通訊,55,6-10。
    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台北市:五南。
    楊瑞珠(1998)。談失落與悲傷輔導-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環。輔導通訊,55,1-5
    楊慕慈(2003)。生命教育。台北市:禾楓。
    溫明麗(1998)。批判性思考教學-哲學之旅。台北市:師大書苑。
    溫明麗(2002)。皮亞傑與批判性思考教學(增修版)。台北市:洪葉。
    溫明麗(2006)。生命倫理:愛與慧。法鼓山演講稿。2007年8月20日,取自http://web.ed.ntnu.edu.tw/~t04008/index1.html。
    趙曉美(2000)。自我概念多層面階層結構之驗證暨增進自我概念課程之實驗效果。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美慧(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國立花蓮師院學報,8,173-200。
    劉翔平(2001)。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台北市:貓頭鷹。

    劉震鐘、鄧博仁譯(1996)。死亡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歐用生(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台北市: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潘慧玲(2006)。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台北市:高等教育。
    蔡長衡(2003)。生死取向之生命教育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學童對死亡概念與態度之實證分析。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鄧運林(2001)。認識生命教育。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論叢(頁21-23)。台北市:心理。
    鄭石岩(2004)。開創更美好的人生。台北縣:泰山文化基金會照亮心靈講座。
    盧欽銘(1980)。國小及國中學生自我概念特質之分析,中國測驗年刊,27,3~44。鍾文音(譯)(2000a)。失落的一角會見大圓滿。台北市:玉山社。
    鍾文音(譯)(2000b)。圓尋找失落的一角。台北市:玉山社。
    顏弘洺(2005)。生命教育補給站:實務教案集(上)。台中市:信樺。
    權正生(2004)。哆基朴的天空。台北市:齊威國際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二、英文部分
    Aro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McGraw-Hill.
    Cooley, C. H. (1902). 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New York. Scribner.
    Crumbaugh, J. C. (1973). Everything to gain: A guide to self-fulfillment through logoanalysis. Chicago: Nelson-Hall Company.
    Frankl, V. E. (1986). The doctor and the soul: 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Inc.
    Rice, G. E. (2001). Meaning in life, motivation to find meaning, and reinforcement orientation of selected adolescent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2(06), 2039. (University Microfilms No. AAT 3019304 ).
    Rogers, C.R. (1951). Client-center therapy.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Shavelson, R. J., Hubner, J. J., & Stanton, G. C. (1976). Self- concept: Validation of construct interpre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6, 407-441.
    Remen, R. N. (1999). Educating for mission, meaning, and compassion. In Glazer, S. (Ed.) The heart of learning: Spirituality in education. New York: Jeremy P. Tarcher/Putnam.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