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上評
論文名稱: 精熟學習理論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以高中〈教育與考選〉教學單元為例
指導教授: 陳豐祥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07
畢業學年度: 9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24
中文關鍵詞: 精熟學習歷史教學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78下載:5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旨在探討精熟學習理論在高中歷史教學上的應用,希望藉由研究成果的評估,提供更完善的歷史教學模式,以奠定學生基本的歷史學力水準,進而落實今日歷史教學的目標。
    精熟學習的課程設計兼顧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精神,據此設計正式課程、校正活動和充實活動,以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學業成就。在正式課程中,教師透過「提示」、「參與」、「增強與獎賞」、「回饋和校正」等四要素,奠定學生歷史知識和概念;在校正活動中,教師適時矯正學生學習的盲點,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充實活動中,學生將所學的歷史知識加以分析和應用,進而培養歷史思維的能力。教學活動結束後,研究者分別從認知教學目標和情意教學目標來探究精熟學習的成效,並據此提出結論與建議。除說明精熟學習理論可以建立學生系統性的歷史概念,激發學習的動機,提升歷史成績和學業自尊,更可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也對本教學實驗不足之處,提供幾點建議,以作為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步驟與限制   11 第二章 精熟學習理論與歷史教學目標   17 第一節 精熟學習的教學理論   17 第二節 歷史教學目標與歷史知識組織   31 第三章 精熟學習的歷史教材設計   39 第一節 精熟學習的歷史教材設計理念   40 第二節 目標模式的歷史教材設計   48 第三節 過程模式的歷史教材設計   65 第四章 正式課程的教學活動   73 第一節 學生起點能力分析   73 第二節 目標模式的教學活動   87 第三節 過程模式的教學活動   97 第四節 正式課程的教學評量   112 第五章 校正課程的教學活動       119  第一節 拼圖法的模式及其應用 119  第二節 目標模式的校正活動   126  第三節 過程模式的校正活動   133  第四節 校正活動的教學評量及其成果   142 第六章 充實課程的教學活動       147  第一節 目標模式的充實活動 147  第二節 過程模式的充實活動 155  第三節 精熟學習的成效評估 165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177 參考書目                181 附錄                189

    一、專書
    1.毛連塭、陳麗華編譯、賈斯基原著,《精熟學習法》,台北市:心理出版 社,1987。
    2.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惠合著,《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台北:五南,1999。
    3.王文科,《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1994。
    4.王文科,《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2002。
    5.王仲孚,《中國文化史》,台中:康熙,2004。
    6.王仲孚,《中國文化史教師手冊》,台中:康熙,2004。
    7.王仲孚,《中國文化史備課用書》,台中:康熙,2006。
    8.王仲孚,《歷史下冊》,台中:康熙,2004。
    9.王仲孚,《歷史上冊》,台中:康熙,2004。
    10.王如哲、林明地、張志明、黃乃熒、楊振昇著,《教育行政》,高雄:麗文,1999。
    11.王財印、吳百祿、周新富著,《教學原理》,台北:心理,2005。
    12.王連生,《教育哲學研究》,台北:五南,1992。
    13.司琦,《課程導論》,台北:五南,1989。
    14.甘懷真、簡杏如編,《中國文化史》,台北:三民,2004。
    15.伍振鷟、高強華,《新教育概論》,台北:五南,1999。
    16.伍振鷟主編,陳李綢、郭妙雪著,《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1998。
    17.余民寧,《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台北:心理出版社,2003。
    18.李子建、黃顯華著,《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1996。
    19.李緒武,《社會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1992。
    20.林能士,《中國文化史》,台南:南一書局,2005。
    21.林能士,《中國文化史教師手冊》,台南:南一書局,2005。
    22.林能士,《世界文化歷史篇下冊》,台南:南一書局,2005。
    23.林清山譯,《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6。
    24.林進材,《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1999。
    25.林進材,《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2000。
    26.林寶山,《教學論-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1992。
    27.邱淵等譯,《教學評量》,台北:五南,1989。
    28.金相成、陸滿堂、陳雪良,《歷史教學法概論》,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
    29.洪志成,《教學原理》,高雄市:麗文,2000。
    30.胡昌智,《歷史知識與社會變遷》,台北:聯經,1992。
    31.胡美琦,《中國教育史》,台北市:三民,1986。
    32.夏子賢,《中學歷史教學法》,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33.高廣孚,《教學原理》,台北:五南,1988。
    34.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歷史教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985。
    35.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術研究委員會主編,《教學法研究》,台北市:五南,1990。
    36.張元,《中國文化史》,台北:龍騰文化,2005。
    37.張元,《中國文化史教師手冊》,台北:龍騰文化,2005。
    38.張世忠著,《教材教法之實踐-要領、方法、研究》,台北:五南,1999。
    39.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1994。
    40.張祖祈等編著,王文科校閱,《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臺北:五南書局,1997。
    41.郭實渝譯,《美國歷史科國家課程標準-探討美國經驗》,台北市:教育部,1996。
    42.陳正昌等譯,《教學設計原理》,臺北:五南書局,1996。
    43.陳光輝,《公民與道德科教材教法》,臺北:師大書苑,1998。
    44.陳國川,《地理教材設計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師大書苑,1995。
    45.陳豐祥,《歷史教學評量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4。
    46.陳豐祥主編,《歷史(一)》,台北:泰宇,2006。
    47.程方平、畢誠,《中國教育史》,台北市:文津,1996。
    48.黃光雄,《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1996。
    49.黃光雄、蔡清田,《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2004。
    50.黃政傑,《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6。
    51.黃政傑,《教學評量》,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6。
    52.黃政傑、林佩璇,《合作學習》,台北:五南,1996。
    53.黃政傑主編,《個別化教學法》,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6。
    54.廖彩真,《歷史二教師用書A》(台北:康熹,2007),頁97。
    55.歐用生,《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書局,1985。
    56.盧美貴,《幼兒教育概論》,台北:五南,1988。
    57.霍秉坤主編,《教學方法與設計》,香港:商務,2004。
    58.簡杏如編,《中國文化史教師手冊》,台北:三民,2004。
    59.Bloom, B.S.,Human characteristics and school learning(New York : McGraw-Hill, c1976)
    60.Guskey,Thomas R, Implementing mastery learning,Belmont, Calif. : Wadsworth Pub. Co., c1985.
    61.James H. Block,& Lorin W. Anderson,Mastery learning in classroom instruction(New York : Macmillan, 1975)

    二、論文
    1.丁健仁,《「精熟學習」策略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2005。
    2.丁鋐鎰,《國中氧化還原概念之精熟學習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
    3.江蕙如,《建構主義在歷史教學上的理論與實際-以國二中國現代史教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3。
    4.李秀卿,《多元評量在國中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2005。
    5.林育如,《能力取向的歷史教學理論與實踐-以國中社會領域中的「拓墾與建置」教材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6。
    6.邱玉娟,《合作學習在歷史科教學上的理論與實踐-以「同儕交互發問法」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6。
    7.姚幸君,《歷史教學的突破與嘗試-合作學習在歷史科的運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2。
    8.莊智軍,《網路化精熟學習系統對於技藝性科目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電腦軟體應用丙級技術士學科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
    9.陳坤木,《電腦輔助學習在國民小學學生數學科精熟學習應用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3。
    10.陳香如,《高一學生氧化還原概念之精熟學習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0。
    11.陳冠華,《英國近三十年中學歷史教育改革之探討》,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8。
    12.陳淑芬,《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公民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2002。
    13.陳淑芬,《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與實際-以國中歷史教科書中的國共關係演變之教材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3。
    14.陳麗華,《精熟學習模式及其在國小數學科教學上之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86。
    15.黃泰山,《精熟學習教學回饋策略對國小學童動作學習之影響-以排球教學為例》,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5。
    16.趙明毅,《精熟學習在合作學習情境下對大學生的技能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體育與健康休閒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7.鄭金昌,《合作學習與精熟學習在排球技能學習成就及學習反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2。
    18.燕裘麗,《合作學習對國三學生歷史課程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3。
    19.蕭惠心,《概念構圖在國中歷史教學的理論與實踐-以台灣史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6。
    20.蕭豐亮,《「網路精熟學習系統」的建構與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21.邊遠平,〈高中歷史綜合教學模式研究-以「乙未割台與台民抵抗」的教材為中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4。
    22.蘇雅君,《概念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以高中「中國歷史的起源」教學單元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2003。

    三、期刊報紙
    1.毛連塭,〈精熟學習方案對國小學童數學學業成就及數學自我概念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1期(台北市,19906),頁1~30。
    2.王仲孚,〈試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特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6(台北,20014),頁6~17。
    3.王仲孚,〈談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與教科書的編輯〉,《人文及社會科教學通訊》,10:5(台北:2000.2),頁10~14。
    4.王仲孚,〈談歷史科選擇題的一些基本命題規則〉,《歷史教學》,1:1(台北,1988.7),頁129~135。
    5.王為國,〈數學科精熟學習法教學設計〉,《高市鐸聲》,5:2(高雄市,19953),頁52~56。
    6.江芳盛,〈精熟學習〉,《高市文教》,31期(高雄市,198712),頁23。
    7.何英奇,〈精熟學習策略配合微電腦化S-P表分析診斷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實驗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2期(台北市,19895),頁191~214。
    8.吳爭雅,〈漫談團體探究法〉,《教師之友》,44:1(嘉義,2003.2),頁102~103。
    9.呂實強,〈四十年來我國的高中歷史教育〉,《教育資料集刊》,16輯(台北市:教育資料館,1991.6),頁155~168。
    10.李國祁,〈歷史教育的目的與使命〉,《教育資料文摘》,1:5(台北,1978.6),頁100~111。
    11.李國祁,〈歷史教學中的人物介紹〉,《歷史教學》,1:1(台北,1988.7),頁122~128。
    12.李國祁,〈高級中學歷史學科教育目標研究報告提要〉,收於《中小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目標研究總報告》(台北:三民書局,1987.10),頁78~82。
    13.李聖萍,〈工藝教學的精熟學習歷程〉,《中學工藝教育》,27:1(南投縣,19941),頁2~9。
    14.林綺慧、蔡淑芳,〈新舊版高中歷史教科書有關中共建黨初期教材之比較-以審定本大同資訊版為例〉,《歷史教育》,第9~10期合刊(台北市,2003.12),頁1~27。
    15.徐雪霞,〈靈活歷史教學以培養歷史意識〉,《台灣教育》,434期(台北,1987.2),頁22~24。
    16.張元,〈談談轉型中的歷史課堂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6(台北,20014),頁18~25。
    17.張秀雄,〈社會領域課程發展(設計)的理念與模式〉,《公民訓育》,34期(台北,2000.6),頁2~19。
    18.張敬宜,〈精熟學習理念對師院非數理系學生化學成就之探討:酸鹼與鹽〉,《臺北師院學報》,6期(台北市,19936),頁545~584。
    19.郭諭陵,〈精熟學習:有效的學習〉,《師友》,299期(台中,19925),頁14~16。
    20.陳啟明,〈「拼圖式」合作學習在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4:2(台北,2003.8),頁24~39。
    21.陳豐祥,〈情意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理論與實際〉,《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第三輯(臺中,1997.6),頁2~27。
    22.陳豐祥,〈國中社會領域課程中的歷史知識結構與教材設計〉,收於《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1),頁209~218。
    23.陳豐祥,〈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與課程設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6(台北,20014),頁26~36。
    24.陳麗華,〈精熟學習法的發展及運作〉,《淡江學報》,28期(台北市,19905),頁115~145。
    25.陳麗華,〈精熟學習法的策略〉,《中華民國教育》,2期(台北市,198712),頁47~51。
    26.陳麗華,〈精熟學習法的策略〉,《教與學》,15期(台北市,19891),頁13~17。
    27.單文經譯述,〈蓋聶與皮亞傑學習理論對課程發展之啟示(一)〉,《國教月刊》,27:4(台北市,1980.4),頁59~64。
    28.黃俊傑,〈歷史教育的人文意義〉,《思與言》,18:6(台北,1981.3),頁543~549。
    29.黃政傑,〈精熟學習的理論與方法〉,《工業職業教育》,5:10(台北市,19873),頁1~6。
    30.黃綉媛,〈建立卓越的歷史教學新典範:創造思考、合作學習、網路互動與教學支援系統〉,《中學教育學報》,第七期(台中,2000.6),頁122~137。
    31.黃綉媛,〈培養歷史思考能力的教學策略〉,《中學教育學報》,第四期(台中,1997.6),頁165~189。
    32.廖雪華,〈歷史教育工作者應有的歷史意識與教學態度〉,《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3:3(台北,1992),頁138。
    33.管美蓉,〈當前高中歷史教學與考試的困境-兼論教科書開放編寫後的命題構想〉,《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6(台北,20014),頁47~87。
    34.歐陽教,〈觀念分析學派的教育思潮〉,收於《現代教育思潮》(台北:師大書苑,1988),頁1~53。
    35.簡妙娟,〈改良式拼圖法教學模式之建立〉,《嘉市文教》,51期(嘉義,19986 ),頁43~46。
    36.羅芙蓉,〈為「精熟學習」敲邊鼓〉,《測驗與輔導》,90期(台北市,198810),頁1757~1759。
    37.羅芙蓉,〈為「精熟學習」敲邊鼓〉,《測驗與輔導》,90期(台北市,1988.10),頁1759。
    38.蘇柏文,〈學得好、學得快、學得有信心-精熟學習法在數學科教學之應用〉,《國教之友》,43:1(台南市,19917),頁41~44。
    39.張元,〈下一代更需要歷史知識〉,《中國時報》(台灣),2003年9月20日,A15版。

    四、網址
    1.二十五史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ftmsw3?ukey=2067808259&tdb=%A4G%A4Q%A4%AD%A5v
    2.高級中學歷史課程標準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HIGH-SCHOOL/EDU2890001/i1301/course/current/subject_5.htm?open
    3.高級中學選修科目歷史課程標準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HIGH-SCHOOL/EDU2890001/i1301/course/current/subject_34.htm?open
    4.普通高級中學必修科目歷史課程綱要
    http://203.68.236.97:808/xoops2/modules/mydownloads/doc/9501.doc
    5.國家圖書館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http://etds.ncl.edu.tw/theabs/site/sh/search_result.jsp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