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陳美瑾 Chen, Mei-Chin |
---|---|
論文名稱: |
影視教材在高中世界史「南北戰爭」教學的運用—以電影《林肯》為中心 |
指導教授: | 陳登武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
論文出版年: | 2018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9 |
中文關鍵詞: | 影視史學 、南北戰爭 、奴隸制度 、史蒂芬‧史匹柏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THE.NTNU.DH.012.2018.A04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31 下載:9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論文以「影視教材在高中世界史教學的運用」為題進行研究,將歷史電影作為一種另類的「歷史文本」,在帶領學生解構的過程中,企圖訓練學生能從中培養出解讀、判斷、分析與歷史思辨的能力。
以南北戰爭作為主題,並選定由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Allan Spielberg, 1946~)所執導的《林肯》(Lincoln)作為研究的中心,是因為美國在經歷了這一場自建國以來規模最大、也是唯一的一場內戰後,並沒有因此而衰敗;而是在這場戰爭後,美國逐漸走向了富強,它的內在究竟擁有著怎樣的一股推力,可以至此?這個解答在史匹柏這位極具歷史意識的導演所執導的《紫色姊妹花》(The Color Purple)、《勇者無懼》(Amistad)和《林肯》這三部電影中,可以找到令我們省思的答案。
但從另一個面向來說,我們無法去忽視,這場因奴隸而起的戰爭,雖以《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Thirteenth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終結了奴隸制度,但美國截至目前為止,仍有嚴重的種族衝突問題。2015年民眾所發起的「黑人生命也重要」(Black Lives Matter)運動,就是一個實例;因而,這個主題毋寧是帶領學生去理解所謂「歷史脈絡」最佳的歷史事件。
歷史教學的目的,除了引領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藉由過往發生事件的深論,讓接受歷史教育的每一位學生,都能願意成為擁有美好情操的人。這是筆者書寫本論文的初心,也是作為一位歷史教育工作者終身的期盼。
關鍵詞:影視史學、南北戰爭、奴隸制度、史蒂芬‧史匹柏
一、專書
古偉瀛、王世宗,《歷史第四冊》,台北市:三民書局,2018年三版。
李白楊,《欠身入座—電影可以這樣看》,台北市:新銳文創,2015年。
林能士主編,《歷史第四冊》,台南市:南一書局,2017年再版二刷。
胡述兆,《美國的總統》,台北市:商務印書館,2010年。
孫若怡主編,《歷史4》,新北市:康熹文化,2016年7月再版。
陳登武,《歷史與人生》,台北市:三民書局,2008年。
陳靜瑜,《美國史》,台北市:三民書局,2007年。
張廣智,《影視史學》,台北市:揚智文化,2005年。
劉景輝、段昌國主編,《歷史4》,台南市:翰林出版,2017年2月再版。
Abraham Lincoln著,張愛民譯,《勇者無敵—從演講看林肯的奮鬥》,台北市:五南圖書,2014年。
Alan Axelrod著,賈士蘅譯,《美國史》,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
Blanche Robert等著,廖健苡譯,《政府是人民的主人還是僕人?探討政治的哲學之路》,新北市:大家出版,2016年。
Doris Kearns Goodwin著,高育慈等譯,《無敵》,台北市:大塊文化,2013年。
David Bordwell、Kristin Thompson著,曾偉禎譯,《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 第十版》,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希爾,2013年。
Howard Zinn著,蒲國良等譯,《美國人民的歷史》,台北市:五南圖書,2013年。
Joseph McBride著,高一中譯,《史帝芬‧史匹柏:我不會一輩子就這樣》,台北市:高富國際文化,2001年。
Joseph McBride著,高一中譯,《史帝芬‧史匹柏:好萊塢會原諒我》,台北市:高富國際文化,2001年。
James Kirby Martin等著,范道豐等譯,《美國史(上、下冊)》,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12年。
James W. Loewen著,陳雅雲譯,《美國高中課本不教的歷史—老師的謊言》,台北市:紅桌文化,2015年。
James Keenan、張曉凌著,《好萊塢電影類型—歷史、經典與敘事(上、下)》,上海:復旦大學,2012年。
Marc Ferro著,彭姝禕譯,《電影和歷史》,北京市:北京大學,2008年。
Natalie Zemon Davis著,陳榮彬譯,《奴隸 電影 歷史—還原歷史真相的影像實驗》新北市:左岸文化,2002年。
Nigel Morris著,黃政淵譯,《史蒂芬‧史匹柏的光與影》,台北市:時周文化,2011年。
Richard Schickel著,黃汝娸譯,《說故事的人:史蒂芬‧史匹柏》,台北市:新雨出版社,2017年。
Sam Wineburg , Daisy Martin and Chauncey Monte-Sano著,宋家復譯,《像史家一般閱讀—在課堂裡教歷史閱讀素養》,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16年。
Simon Schama著,柏克、李心白譯,《美國的未來》,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12年。
二、期刊論文
王蓓琳,〈史蒂芬史匹柏〉,《世界電影》,第281期(台北市,1992年5月),頁59-63。
王麗莎,〈電影啟示錄--123到美國,美國有個史匹柏〉,《世界電影》,第358期(台北市,1998年10月),頁148。
文仕江、黃海鋒,〈影視教材在現代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科技信息》,第9期(浙江舟山,2007年),頁53-54。
世界電影期刊編輯群,〈電影魔術大師史蒂芬史匹柏〉,《世界電影》,第209期(台北市,1986年5月),頁26-31。
世界電影期刊編輯群,〈新片介紹:小婦人〉,《世界電影》,第314期(台北市,1995年),頁193-194。
世界電影期刊編輯群,〈電影奇才史蒂芬史匹柏訪談錄〉,《世界電影》,第238期(台北市,1998年10月),頁81-85。
世界電影期刊編輯群,〈好萊塢造夢者史蒂芬史匹柏〉,《世界電影》,第400期(台北市,2002年4月),頁107-111。
世界電影期刊編輯群,〈史蒂芬史匹柏引爆世界大戰〉,《世界電影》,第436期(台北市,2005年4月),頁54。
石弘毅,〈影視史學與書寫史學的啟示〉,《空大學訊》,第261期(新北市,2000年11月),頁56-60。
司冬梅,〈歷史教學中影視資料的選擇和運用〉,《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9卷第4期(河南南陽,2010年4月),頁92-96。
卯靜儒,〈選什麼?如何選?為何而選?高中教師選擇歷史教科書之研究〉,《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58卷第2期(台北市,2013年),頁123-147。
李恭蔚,〈美國南北戰爭的原因及其歷史解釋初探〉,《西洋史集刊》,第2期(台南市,1990年12月),頁135-170。
李劍、楊文偉,〈淺議美國南北戰爭前半自由黑奴的形成〉,《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第2期(福建省,2011年),頁24-25。
周樑楷,〈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以「誰殺了甘迺迪」和「返鄉第二春」為討論對象〉,《當代》,第74期(台北市,1992年),頁48-61。
周樑楷,〈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當代》,第88期(台北市,1993年8月),頁10-17。
周樑楷,〈辛德勒選民─評史匹柏的電影敘述和歷史觀點〉,《當代》,第96期(台北市,1993年4月),頁44-60。
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台大歷史學報》,第23期(台北市,1999年6月),頁445-470。
周樑楷,〈歷史劇情片的「實」與「用」─以「羅馬帝國淪亡錄」和「神鬼戰士」為例〉,《當代》,第156期(台北市,2000年8月),頁48-61。
周樑楷,〈影像中的人物與歷史:以《白宮風暴》為討論對象〉,《興大人文學報》,第32期(台中市,2002年6月),頁1101-1116。
周樑楷,〈歷史意識是種思維的方法〉,《思想》,第2期(台北市,2006年6月),頁125-162。
吳珊妃,〈影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歷史教育》,第14期(台北市,2009年),頁295-314。
林玲玲,〈影視史學相關問題之討論〉,《黃埔學報》,第40輯(高雄市:2001年1月),頁131-141。
林于菁,〈電影教學於歷史課程中的應用〉,《北縣教育》,第72期(新北市,2010年),頁80-84。
花俊雄,〈從林肯解放黑奴宣言到第一個非裔總統奧巴馬〉,《歷史月刊》,260期(台北市,2009年),頁34-40。
柯爾納(Douglas Kellner),〈電影、政治與意識形態─邁向一個多觀點的電影理論〉,《當代》,第73期(台北市,1992年5月),頁90-119。
徐叡美,〈電影與歷史:評介史家費侯、戴維斯與羅森史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5期(台北市:2005年9月),頁199-216。
孫同勛,〈評介三本有關美國奴隸制度的書〉,《史原》,第1期(台北市,1970年7月),頁94-102。
孫同勛,〈林肯與解放奴隸宣言〉,《食貨月刊》,第1卷5期(台北市,1971年8月),頁252-260。
孫同勛,〈美國史學家對南北戰爭的解釋之演變〉,《美國研究》,第11卷3期(台北市,1981年9月),頁1-38。
陳美伶,〈飄盪50年的亂世佳人〉,《世界電影》,第252期(台北市,1989年),頁28-36。
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記憶—以Atom Egoyan的電影「A級控訴」為中心〉,《興大歷史學報》,第17期(台中市:2006年),頁641-676。
陳登武,〈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心〉,《歷史教育》,第14期(台北市:2009年6月),頁233-264。
陳淑芬,〈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歷史教育》,第11期(台北市:2007年12月),頁1-44。
陳淑銖,〈影視材料在教學應用的省思—以希特勒影片為例〉,《人文社會學報》,第4 期(台中縣,2008年3月),頁87-107。
陳靜瑜,〈南北戰爭與美國黑人問題〉,《歷史知識—行家開講世界史》台北市:三民書局,2014年2月,頁7-13。
許建崑,〈指北針的作用—《林肯》展現了總統意志與折衝〉,《師友月刊》,第551期(台中市:2013年),頁103-107。
許全義,〈歷史教學與公民意識—簡介台中一中影視史學專題課程〉,《清華歷史教學》,第19期(新竹市,2008年10月),頁21-33。
張勝柏,〈黑人與美國內戰(1860-1865)〉,《西洋史集刊》,第9期(台南市,1999年12月),頁201-218。
黃乃琦,〈多元動態「影視史學」的教學分析〉,《歷史月刊》,170期(台北市,2002年),頁111-115。
黃綉媛,〈美、澳多元文化教育在歷史課程中實踐的比較--種族、文化、認同相關課題的探討〉,《歷史教育》,第8期(台北市,《2001年12月),頁19-44。
曾怡菁,〈影視教學的嘗試—以木柵高工高職歷史教學為例〉,《台北市立木柵高工學報》,第12期(台北市,2008年),頁95-118。
蔣保,〈關於「關於影視史學」的若干問題─與周樑楷先生商榷〉《當代》,第206期(台北市,2004年10月),頁108-115。
劉怡芳,〈影視史學與歷史學科能力--簡介「文華高中影視史學課程」〉,《清華歷史教學》,第18期(新竹市,2007年5月),頁107-134。
劉景輝,〈從林肯到歐巴馬—紀念林肯[Abraham Lincoln]誕生200週年(1)〉,《歷史月刊》,第254期(台北市,2009年3月),頁32-38。
劉景輝,〈從林肯到歐巴馬—紀念林肯[Abraham Lincoln]誕生200週年(2):黑奴悲歌南北嗆聲〉,《歷史月刊》,第255期(台北市,2009年4月),頁35-48。
劉景輝,〈從林肯到歐巴馬—紀念林肯[Abraham Lincoln]誕生200週年(3):國事蜩螗林肯釋奴〉,《歷史月刊》,第256期(台北市,2009年5月),頁33-45。
劉景輝,〈從林肯到歐巴馬—紀念林肯[Abraham Lincoln]誕生200週年(4):國事蜩螗林肯釋奴〉,《歷史月刊》,第257期(台北市,2009年6月),頁34-43。
盧令北,〈1960-70年代美國史學家對「區域主義」、「奴隸制度」與美國內戰相關性的主要解釋〉,《東吳歷史學報》,第20期(台北市,2008年12月),頁193-235。
盧令北,〈由「必要之惡」至「全然有益」:內戰前美國擁奴思想的發展與轉變〉,《成大歷史學報》,第42期(台南市,2012年6月),頁55-116。
鍾東文譯,〈電影魔術師史蒂芬‧史匹柏〉,《拾穗》,第426期(台北市,1985年10月),頁92-99。
Robert A. Rosenstone文,張四德譯,〈歷史事實與歷史電影─論「誰殺了甘迺迪」〉,《當代》,第74期(台北市,1992年6月),頁40-61。
Schickel Richard,〈史匹柏單挑恐怖主義〉,《Time Express》,第119期(台北市,2006年1月),頁52-59。
Schickel Richard,〈史匹柏的「和平祈禱」〉,《Time Express》,第119期(台北市,2006年1月),頁64-67。
Tomo Hisa Kiomizu文,陳映真譯,〈美國的黑人奴隸制度〉,《中華雜誌》,第17卷4期(台北市,1979年4月),頁44-47。
三、學位論文
林冠吟,〈影視教材在國中歷史教學的運用: 以電影《惡魔教室》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徐玉蓮,〈從電影《戲夢人生》解析侯孝賢的歷史意識〉,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張雅淳,〈影視教材在高中世界史「西班牙內戰」教學的運用-以《以祖國之名》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張雅婷,〈影視教材在國中「第二次世界大戰」教學的應用--以《硫磺島的英雄們》、《來自硫磺島的信》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黃靖涵,〈影視教材在高中台灣史「白色恐怖」教學的運用:以電影《超級大國民》、《天公金》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黃致遠,〈國中歷史教育的影視輔助教學分析 ─以王童《香蕉天堂》為中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黃瓈瑩,〈影視文本在中學歷史教育的應用─從《我的名字叫可汗》看九一一事件後美國社會中的穆斯林問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廖羽晨,〈影視教學與國中生的歷史思維─以《愛在波蘭戰火時》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盧慧芳,〈電視歷史劇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運用---以《漢武大帝》劇之漢、匈關係情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四、西文專書
Douglas, Frederick. Life and Times of Frederick Douglass (New York, N.Y.: Crowell, 1966 reprinted).
Faust, Drew. This Republic of Suffering: Death and American Civil War (New York, N.Y.: Alfred A. Knopf, 2009).
Miller, Douglas. Frederick Douglass and the Fight for Freedom (New York, N.Y.: Facts on, 1993).
五、影視資料
《紫色姊妹花》,1985年。
《辛德勒名單》,1993年。
《勇者無懼》,1997年。
《林肯》,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