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粘蓉真 NIEN, JUNG-CHEN |
---|---|
論文名稱: |
破繭化蝶、邁向專業:二位國中專任輔導老師教師社會化歷程之研究 Breaking Cocoon, Becoming Profession: Exploring Teacher Socialiation Process of Two Junior High School Counselors |
指導教授: | 黃鴻文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9 |
畢業學年度: | 107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34 |
中文關鍵詞: | 專任輔導老師 、教師社會化 |
英文關鍵詞: | School Counselors, Teacher Socialization |
DOI URL: |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179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195 下載:3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因應社會快速變遷加上社會事件層出不窮,專任輔導老師被要求在五年內要補足學校輔導工作人力的不足。然而,倉促上路的制度和法規導致專任輔導老師進入校園後與學校文化適應不易。因此本研究試圖從了解學校文化與輔導工作帶給專任輔導老師的壓力來源,藉由專任輔導老師如何運用策略因應各項壓力,面臨困境是如何學習與調適,從中找到教師的角色認同為本研究的焦點。
本研究運用質性訪談法,以兩名專任輔導老師為研究對象,企圖透過這二位專任輔導老師的社會化歷程,來了解初任專任輔導老師進入校園後所遇到的困境與問題與因應方式。根據資料分析,歸納出以下研究結論:
一、專任輔導老師社會化發展從受盡欺凌的菜鳥轉化為專業的肯認。
二、專任輔導老師在科層限制下窄化的生涯發展。
三、專任輔導老師受組織領導與建構支持性的氛圍至為關鍵。
四、專任輔導老師在欺凌與限制下主體的協商與調整。
In response to the rapid changes in society and the endless social events, school counselors are required to fill the shortage of school counseling within five years. However, the system and regulations are too rush to adopt school cultur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assess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of two school counselors. This study applied participants interview to collect the data.
What difficulties will happen to school counselors, and what relative strategies will be used. To this kind of teachers, they experience what kind of socialization to reshape their role identification is the focus of this study. According to data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summarized:
1.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selected school counselors are at first harassed
neophyte and later march toward professionals.
2.The selected school counselors face limited career under the bureaucratic
constraints.
3.Supportive organizational leadership are critical for the selected school.
counselors to perform professionally.
4.The selected school counselors negotiate and adjust themselves to the
harassment and limitations of school organization.
中文部分
王亦旻(2016)。國中專任輔導老師之健康概念、工作壓力、工作態度與工作表現關係之研究-以組織支持為干擾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基隆市。
王盈盈(2000)。企業管理策略在學校輔導行政上的應用。諮商與輔導,176,47-48。
王秋絨(1991)。批判教育論在我國教育實習制度規劃上的意義。臺北市:師大。
王美芳(2014)。國小專任輔導老師工作困境及其相關探討之研究—以新北市新莊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王嫈慧(2013)。國民中學專任輔導老師角色知覺-專任輔導老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彰化市。
王漢君、吳彥緯、林映綺、陳志恆、陳姿伃、許純宜等(2013)。國中專任輔導老師的實務挑戰與生存指南。取自https://drive.google.com/open?id=0ByotA3fuHCUmSXROTlFxTk03ZW8
王麗斐(主編)(2013)。國民中學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王麗斐、杜淑芬、趙曉美(2008)。國小駐校諮商心理師有效諮商策略之探索性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0(3),413-434。
王麗斐、杜淑芬、羅明華、楊國如、卓瑛、謝曜任(2013)。生態合作取向的學校 三級輔導體制:WISER 模式介紹。輔導季刊,49(2),4-11。
朱秘誼(2017)。專任輔導老師專業發展歷程—以利害關係人理論為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研究所,臺中市。
朱森楠(2001)。一位國中中輟復學生的復原力及相關因素之探討研究。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171-202。
余孟纹(2015)。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南投縣。
吳武典(1991)。心理衛生。臺北:空大。
吳芝儀(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市:濤石。
吳芝儀(2005)。我國中小學校輔導與諮商工作的現況與挑戰。教育研究月刊,134,23-40。
呂麗雪(2015)。小校兼任輔導教師難尋。師友月刊。571,71-72
宋宥賢、林顯明(2016)。國中專任輔導老師制度之角色職責定位探究:困境與因應策略。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5,107–138。
李阿丹(2007)。一個國小校長推展學校輔導工作之實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輔導教學研究所,新竹市。
周新富(2015)。教育社會學。臺北市:五南。
林玉敏(2011)。中部地區國中輔導教師人格特質、工作投入與工作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彰化市。
林育鑫(2013)。新制國中專任輔導老師工作壓力與社會支持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林佳樺(2013)。國民中學專任輔導教師角色知覺與角色踐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彰化市。
林怡君(2017)。國中專任輔導老師心理資本、支持系統與輔導自我效能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林金生(200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向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高雄市。
林美華(2010)。新北市永和區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新北市。
林容葵(2013)。國中兼任輔導教師在學校系統之合作經驗的困境與突破(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臺北市。
林瑞峰(2004)。撼動學校輔導體系-淺談”國民教育法第十條修正草案”。諮商與輔導,217,2-4。
邱從益(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金辰卉(2016)。新手國小專任輔導老師的工作困境與調整經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臺北市。
姚映如(2015)。國中教師對專任輔導老師角色知覺與角色期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彰化市。
柯雅瓊(2008)。國中輔導教師受督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洪盈潔(2007)。公立高中初任輔導教師之工作適應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新竹市。
洪莉竹(2005)。創造學校輔導人員的專業定位。教育研究月刊, 134,11-22。
洪薇嘉(2016)。國中初任專任輔導老師與學校教師個案輔導合作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彰化市。
胡南漢、廖偉志、賴彩娥(2015)。中小學輔導教師的多重角色關係探討。諮商與輔導,353,44-49
徐西森、黃素雲合著(2007)。諮商督導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高雄市政府教育局(2012)。高雄市國民中小學輔導教師工作規定(民國101年8月3日)。高雄市。
康秀月(2008)。國民中學輔導教師角色期望與角色實踐:輔導教師與一般教師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桃園市 。
張純子(2011)。幼兒教師生涯轉換之探究:以一位幼兒教材編輯人員為例。幼兒保育論壇,6,1-18。
張雅惠(2014)。播種、耕耘與開拓─國中專任輔導老師實務工作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研究所,未出版,臺中市。
張瑞華(2015)。專任輔導老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園市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公共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張麗鳳(2008)。輔導教師專業組織發展與學校輔導工作。輔導季刊,44,45-51。
學生輔導法(2014)。
國民教育法(2015)。
學生輔導法施行細則(2015)。
教育部(2017)。逐年充實輔導人力,完善三級輔導體制。取自https://www.k12ea.gov.tw/ap/banner_view.aspx?sn=e079e88f-2b37-4fde-bfe4-3b6a0ecc867e
教育部(2018)。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置國中小輔導教師實施要點。取自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080081006400-1071206
梁雅賀(2014)。中部地區國民中小學專任輔導老師督導協助與工作壓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梁榮仁、鄭益堯、李高財、鐘祥賜、王玉龍、陳志強、陳麗卿、楊敏芸、楊文娟、田春梅、洪孟真(2016)。國民小專任輔導教師工作現況之個案研究—以 三所國民小學為例。載於潘文忠主編,103國民中小學校長儲訓班個案研究彙編(頁193-250)。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莊淑雯(2014)。高雄市國民小學專任輔導老師工作壓力、組織健康與留任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許維素(1995)。學校諮商輔導人員角色壓力的形成。輔導季刊,31(2),18-27。
許維素(1996)。學校輔導人員的專業角色認定。諮商與輔導, 132,25-29。
許維素(2001)。高中輔導教師推展學校輔導工作行動發展歷程分析。暨大學報,5(1),1-30。
許維素(2005)。輔導教師學校系統觀的重要性。輔導季刊,41(3),72-74。
許維素(2013)。我的密蘇里遊學反思:臺灣學校輔導專業發展的發想。諮商與輔導。334,46-55。
郭宗林(2016)。國小專任輔導老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臺南市。
郭岱喬(2017)。國民中學專任輔導老師工作壓力對工作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學校經營與管理教學研究所,臺南市。
郭怡慧、蕭佳純(2011)。國中教師之工作壓力及職業倦怠之關係探討─工作自主的調節效果。學校行政雙月刊,76,47-64。
陳幸宜(2013)。導師如何知覺與輔導教師在學生輔導上的成功合作歷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研究所,臺北市。
陳奎熹(2007)。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
陳建誌(2014)。國中專任輔導老師情緒智能、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陳惠雯、王曉薇、韓昌宏、彭瑞蓮、張雅苓(2006)。從中小學輔導工作的挫敗看專業證照助人工作者駐校模式的救濟:走一條尋回專業的路。應用心理研究,30,155-179。
陳綠蓉(1996)。壓力與身心健康(上),諮商與輔導,127,28-32。
湯梅英(1996)。教師專業社會化之探討-學習與成長的歷程。臺灣師範大學學院學報,27,1-16。
黃光雄等(譯)(1983)。Benjamin S. Bloom著。認知領域目標分類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Handbook I: Cognitive Domain。高雄市:復文。
黃靖旻(2015)。桃園市桃園區國小專任輔導老師角色困境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人力資源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公共管理研究所,桃園市。
黃靖淳(2015)。國小初任專任輔導老師工作困境與因應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新竹市。
黃鴻文 (1981)。學校經驗對國中教師教室領導行為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黃麗君(2006)。國中輔導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彰化市。
楊馥榮(2016)。國小輔導教師樂在工作—專業承諾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5(6),119-124。
葉明雯(2016)。國中初任專任輔導老師因應工作壓力的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新竹市。
臺中市政府教育局(2011,4)。臺中市國民中學設置輔導教師工作規範。取自臺中市政府教育局網站: http://www.tc.edu.tw/
趙文滔(2015)。中小學輔導教師跨系統合作之成功經驗探究。家庭教育與諮商學刊,19,1-31。
趙慧芳(2010)。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專業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劉福鎔(2006)。高中職輔導教師專業承諾影響因素模式驗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彰化市。
潘慧玲(2003)。社會科學研究典範的流變。教育研究資訊,11(1),115-143。
蔡文輝、李紹嶸(2006)。社會學概要。臺北市:五南。
鄭雅靜、林秀勤、鄭雅丰(2018)。從法制面與實務面思考專任輔導老師的角色定位。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11),10-14。
鄭照順 (1988)。國中教師專業社會化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蕭伃真(2018)。國小專任輔導老師轉任一般教師之個案歷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謝佑君(2017)。新北市國中專任輔導老師知覺受督獲益與受督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鍾蔚起(1989)。簡介符號互動論及其在教育上之應用。教育文粹,18,18-29。
韓玉芬(2004)。初任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歷程之質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臺北市。
顏國梁(2003)。教師評鑑的基本理念、問題及做法。教育研究月刊,112,62-77。
蘇文郁(2016)。國中輔導教師專業耗竭、督導需求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研究所,臺南市。
西文部分
American School Counselor Association. (2005). The ASCA national model: A framework for school counseling programs (2nd ed.). Alexandria, VA: Author.
Apple, M W. & Weis, L.(Eds.).(1983). Ideology and Practice in Schooling. Philadelphia, PA: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Applegate, J. H., Flora, V.R., & Lasley, T. (1980). New teachers seek support. Educational ledership,38,74-76.
Becker H. S. (1964). Personal change in adult life. Sociometry,27,40-53.
Bolster, A. S. (1983). Toward a more effective model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3(3), 294-308.
Burden, P. (1979).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s on their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olumbus, OH: Ohio State University.
Burrell, G., and Morgan, G. (1979). Sociological paradigms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London, UK: Heinemann.
Cherniss, C. (1980). Staff burnout: Job stress in the human service. Beverly Hills. CA:Sage.
Dunn, R. L. (2004). The knowledge and competencies of effective school counselor supervis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Columbus State University, Columbus,GA ).Retrieved from http://etd.ohiolink.edu/view.cgi/ Dunn%20Rochelle.pdf? osu1086109491
Gehrke, N. J. (1981). A grounded theory study of beginning teachers’ role personalization through reference group relation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2, 34-38.
Gladding, S. T. (2000). Counseling: A comprehensive profession (4th ed.). New York, NY: Merrill.
Hoy, W., and. Rees, R. (1977). The Bureaucratic Socialization of Student Teache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8(1), 23-26.
Huberman, M. (1989). The Professional Life Cycle of Teachers. Teacher College Records, 91, 31-57.
Huffman, G., & Leak, S. (1986). Beginning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mentor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7, 22-25.
Ingersoll, R. M. (2011). Teacher turnover and teacher shortages: 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38(3), 499-534.
Musgrove, F. &P.H. Tylor. (1969). Society and the Teacher's Role. London, UK: Routledge.
Shapiro, M. (1987). Getting Doctored: Critical Reflections on Becoming a Physician. Ontario, Ca: Between the Lines.
Smelser, N. J. (1995). Sociolog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Zeichner, K.M. and Gore, J. M. (1990). Teacher Socialization. In Naila Bali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PP.329-348). New York, NY: MacMi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