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慧
論文名稱: 遠東生活華語三之教材活動設計研究
指導教授: 葉德明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3
中文關鍵詞: 教材教學活動華語課程綜合課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language, Course Design, Activities, Language Teach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77下載:9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主流的成人華語教材除了新實用視聽華語系列,就屬遠東生活華語系列。本文所探討的遠東生活華語三(以下稱遠東三),學生在使用本書前多半已先學習實用視聽華語一至四冊或遠東華語一、二冊,若學生從零程度開始在台灣每天學習三小時的中文,則約需一年或一年以上才能使用遠東三。
    目前台灣市面上多數的華語教材都以傳統的「課文、生詞、例句、文法練習」方式呈現,教學活動不多,或僅列幾個問題供師生討論。筆者認為這樣的教材內容(包括遠東三)有兩個主要問題:第一,教材無法為教師提供足夠的支持,教師皆須花費大量時間自行研發教學活動,不但耗時,且前人的智慧無法累積。其次,在遠東三的程度容易因為正式詞彙或書面語的增加而流於教師單向講解,若課本無設計完善的活動,易導致師生互動或學生練習的機會缺乏,對於教學品質的提升可能會造成阻礙,且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提不起興趣學習。
    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標有三:減少教師備課負擔、加強教學時的師生及生生互動、提高課程趣味性與學習效果。而本文主要的研究問題有四:教材活動的編寫原則、成人華語學習者及教師對教材的需求、如何設計出適用於遠東三的教學活動、新設計的遠東三教學活動對教師與學生是否有幫助。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對象、方法與步驟 2 一、研究範圍 2 二、研究對象 3 三、研究方法 3 四、研究步驟 4 第四節 術語釋義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成人第二語言習得與教學應用 5 第二節 教學原則與教學法 10 一、教學原則 10 二、教學法 13 第三節 教材活動之設計原則 21 第四節 教材與教學活動的安排 2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問卷調查 33 一、遠東生活華語三之課程現況 33 二、華語教師對遠東生活華語三的需求 34 三、學習者對遠東生活華語三的需求 36 第二節 中法文教材之比較分析 43 一、中文教材:遠東生活華語三 43 二、中文教材:博雅漢語準中級加速篇 48 三、中文教材:新實用漢語課本四 54 四、中文教材:新實用視聽華語四 62 五、中文教材:高級漢語教程 66 六、法文教材:Reflets 2 71 第四章 遠東三生活華語三之教材活 動編寫特色、原則與範例 91 第一節 遠東生活華語三教材活動之特色與編寫原則 91 第二節 遠東生活華語三教材活動範例 91 第五章 遠東生活華語三教材活動之試教結果分析 117 第一節 試教實施情況 117 一、試教背景 117 二、試教方式 117 第二節 教師回饋問卷分析 117 第三節 學生回饋問卷分析 12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5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2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26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126 參考書目 128 附錄 130

    一、中文部分
    李曉琪等(2005)。博雅漢語準中級加速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李曉琪等(2006)。對外漢語綜合課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楊寄洲、賈永芬(2005)。1700對近義詞語用法對比。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李泉等(2006)。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泉等(2006)。對外漢語教材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泉等(2006)。對外漢語課程、大綱與教學模式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李楊等(1997)。對外漢語教學課程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呂必松(1992)。華語教學講習。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呂必松(1994)。自選集。河南。河南教育出版社。
    張和生等(2006)。對外漢語課堂教學技巧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葉德明(1999)。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台北。師大書苑。
    靳洪剛(2004)。語言定式教學法在中文習得和中文教學中的作用。美國。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靳洪剛(2004)。主題導入法:一種利用篇章模式進行語言形式與語言功能教學的嘗試。美國。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
    靳洪剛(2010)。現代語言教學的十大原則。台北。華語師資培訓工作坊講義
    努麗雅(2009)。針對西班牙文母語者的初級華語教材編寫設計。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彩敏(2009)。如何以活動教學方式增強華語能力:以泰國藝術大學初級漢語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秀嫻(2002)。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以系列式教材為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Brown,H.D(2002)。第二語言教學最高指導原則(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台北。培生教育出版。
    Graves,Kathleen(2000)。語言課程設計與理論(Designing language courses : a guide for teacher)。台北。湯姆生國際出版。

    二、英文部分
    Brown, J.D(1995).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Heinle&Heinle.
    Richards & Rodgers(1986).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alden, Janice(1987). Principles of course design for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aver, Constance(1990). Understanding whole language. Irwin Publishing.

    三、教材部分
    葉德明主編(2002)。遠東生活華語。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葉德明主編(2007)。新版實用視聽華語四。台北。正中書局。
    劉珣主編(2004)。新實用漢語課本。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北京語言學院(1989)。高級漢語教程。北京。北京語言學院。
    李曉琪主編(2005)。博雅漢語準中級加速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Hachette Livres(2000)。Reflets2。Paris。Hachette Livre。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