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心寧
論文名稱: 曹學佺《湘西紀行》詩文敘述研究
指導教授: 黃明理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曹學佺《湘西紀行》詩文互補敘述手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67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0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曹學佺為晚明閩地重要的文學家,他的詩文作品受到明代錢謙益、清代王士禛的讚揚,其遊記創作亦屬翹楚。《湘西紀行》是曹學佺因察典受罪,被貶回鄉十年後,復出上任的宦遊之作。他以日記體詳細記錄旅遊的點滴,以及心境的轉折。隨著曹氏的腳步,可從中一窺晚明的交通狀況,並由其自然觀察和人文交流活動,了解他的敘事手法和觀點。
    本論文首先依《湘西紀行》的記載,參酌明代驛路文獻,考察曹學佺旅遊路徑,將每天日記提到的地點線索,串成完整的路線,並搭配文本裡描述的天氣、交通狀況等,藉此了解湘西行的全貌。其次,將遊記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的自然觀察書寫,將遊記與方志相互參照,以方志補充遊記資料的精確性,再反過來探討遊記的親近書寫補方志的限制。在人文活動的部分,細究曹學佺的社交脈絡,從酬唱贈答的紀錄,釐清他的人際關係。同時,分析他訪古的經驗,了解他對於歷史遺跡的觀察與看法。最後,提出兩點總結《湘西紀行》的文學表現,一自詩文互補的形式探討他的敘述手法,二則就內容分析曹學佺不僅止於鄉愁的「鄉思」之情,為《湘西紀行》的研究更添新的一筆研究面向。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探討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15 第二章 曹學佺的湘西行 19 第一節 曹學佺生平概述 19 第二節 湘西出行背景與行走空間 24 第三節 遊伴與交通路線考察 29 第三章 《湘西紀行》自然觀察 42 第一節 湘西行的自然景觀分類 42 第二節 從方志看《湘西紀行》的自然觀察 51 第三節 補方志不足的親近寫作 62 第四章 《湘西紀行》的人文交流 66 第一節 社交活動探究 66 第二節 酬酢贈答詩探討 72 第三節 訪古記憶的對話與再創作 77 第五章 《湘西紀行》文學表現特色 87 第一節 詩文互補的敘述方式 87 第二節 異地的「鄉思」 100 第六章 結論 107 參考書目 111

    一、古籍(依著者時代排列)
    〔梁〕劉勰:《文心雕龍》,見《文津閣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共十卷,第1482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梁〕劉勰著,周振甫注釋:《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2001年。
    〔唐〕釋慧能:《六祖壇經》,臺北:大乘定香精舍,2016年。
    〔唐〕王勃:《王勃集》,太原:三晉出版社,2008年。
    〔宋〕陸游:《入蜀記》,臺北:文海出版社,1981年。
    〔宋〕范成大:《吳船錄》,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
    〔明〕謝肇淛:《小草齋文集》,明天啟刊本,影印自日本內閣文庫,臺北:漢學研究中心,1990年。
    〔明〕徐𤊹:《重編紅雨樓題跋》,新陽越氏刊《峭帆樓叢書》本,1914年。
    〔明〕王士性:《廣志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明〕袁宏道著,錢伯城箋校:《袁宏道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明〕曹學佺,方寶川主編:《曹學佺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明〕曹學佺:《石倉全集》,臺北:國家圖書館漢學中心,影印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原內閣文庫藏本,日本高橋寫真株式會社製作,1993年。
    〔明〕曹學佺:《石倉集》二十四卷本,《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補編‧集部》第8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
    〔明〕曹學佺:《石倉詩稿》,《四庫全書禁燬書叢刊》集部143冊,清乾隆19年曹岱華重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年。
    〔明〕曹學佺:《曹大理詩文集》,影印福建師範大學圖書館藏,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明〕曹學佺:《石倉十二代詩選》,崇禎四年序刊本,日本京都大學東亞人文情報學研究中心藏本。
    〔明〕曹學佺:《蜀中廣記》,文津閣四庫全書196冊,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年。
    〔明〕鍾惺:《隱秀軒集》,明天啟二年沈春澤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高宗敕撰:《續通典》,北京:商務印書館,1935年。
    〔清〕王士禛:《池北偶談》,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清〕潘介祉:《明詩人小傳稿》,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86年。
    〔清〕陳壽祺等撰:《福建通志》,同治十年重刊本,臺北:華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清〕屈大均:《廣東新語》。臺北:中華書局,1985年。
    〔清〕張廷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清〕郝玉麟等監修:《福建通志》,《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清〕謝旻等監修:《江西通志》,《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清〕郝玉麟等監修:《廣東通志》,《文津閣四庫全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二、近人著作 (按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毛文芳:《晚明閒賞美學》,臺北:學生書局,2000年。
    王更生:《中國古代文學理論的祕寶──文心雕龍》,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王立群:《中國古代山水游記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牛平漢:《明代政區沿革綜表》,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7年。
    白壽彝:《中國交通史》,北京:團結出版社,2011年。
    任繼昉:《釋名匯校》,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朱祥清主編:《新編方志體例比較與思考》,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
    朱一弦、劉毓忱:《三國演義資料彙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年。
    朱迪光:《中國古代敘事文體中的詩歌功能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余崇生:《閱讀明清──明清文學的文化探索》,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余舜德主編:《體物入微:物與身體感的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年。
    李治安、薛磊著,周振鶴主編:《中國行政區劃通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狄雅斯、巫仁恕:《游道:明清旅遊文化》,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范嘉晨、段慧冬:《晚明公安派性靈文學思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年。
    范宜如:《行旅‧地誌‧社會記憶:王士性紀遊書寫探論》,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馬美信:《晚明文學新探》,臺北:學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徐聖謨、程光裕:《中國歷史地圖集》,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年。
    徐進:《江西名勝詩選》,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許建崑:《曹學佺與晚明文學史》,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孫學堂:《明代詩學與唐詩》,濟南:齊魯書社,2012年。
    陳建勤:《明清旅遊活動研究──以長江三角洲為中心》,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陳正祥:《中國文化地理》,臺北:木鐸出版社,1984年。
    陳正祥:《中國遊記選注》,臺北:南天書局,1994年。
    陳少棠:《晚明小品論析》,臺北:源流出版社,1982年。
    梅新林、俞樟華:《中國遊記文學史》,上海:學林出版社,2004年。
    張清河:《晚明江南詩學研究》,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
    章必功:《中國旅遊史》,雲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黃明理:《「晚明文人」型態之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1989年。
    傅林祥:《交流與交通》,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9年。
    傅振倫:《傅振倫方志文存》,合肥:黃山書社,1988年。
    詹鍈:《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楊正泰:《明代驛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董乃斌:《中國文學敘事傳統論稿》,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7年。
    董乃斌主編:《中國文學敘事傳統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臧嶸:《中國古代驛站與郵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
    葛劍雄:《歷史上的中國:中國疆域的變遷》,上海:上海錦绣文章出版社,2007年。
    劉廣生、趙梅庄:《中國古代郵驛史》,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1986年。
    鄭預衡:《中國散文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鄭永曉:《散文史話》,臺北:國家出版社,2004年。
    樓祖詒、朱傳譽:《中國郵驛發達史》,臺北:天一出版社,1940年。
    樊樹志:《晚明史:1573-1644》,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6年。
    鄧逸麟主編:《中國歷史人文地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年。
    謝明陽:《明遺民的「怨」「群」詩學精神》,臺北:大安出版社,2004年。
    羅宗強:《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
    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地圖出版社,1982年。
    薛國屏:《中國古今地名對照表》,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蘇同炳:《明代驛遞制度》,臺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69年。
    龔鵬程:《遊的精神文化史論》,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三、期刊論文(按發表時間先後排列)
    鄭玉堂:〈曹學佺與他的煌煌巨著《石倉十二代詩選》〉,《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第45期(1999年),頁43-55。
    毛文芳:〈閱讀與夢憶──晚明旅遊小品試論〉,《中正中文學報年刊》第3期(2000年)頁1-44。
    巫仁恕:〈晚明的旅遊風氣與士大夫心態──以江南為討論中心〉,《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論集》(2004年5月),頁225-255。.
    陳超:〈曹學佺的佛教情結〉,《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150期(2008年),頁121-126。
    許建崑:〈晚明閩中詩學文獻的勘誤、搜佚與重建──以曹學佺生平、著作考述為例〉,《文學新鑰》第10期(2009年12月),頁76。
    施寬文:〈袁宏道遊記探論〉,《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第23期(2011年),頁9-20。
    呂肖奐:〈陸游的雙面形象與其詩文之型態與觀念──陸游入蜀詩與《入蜀記》對比解讀〉,《陸游與鑒湖》(2011年),頁61-72。
    黃偉倫:〈《文心雕龍》「物感」說與「興」義之辨〉,《北市大語文學報》第九期(2012年12月),頁23-44。
    陳慶元:〈曹學佺年表〉,《福州大學學報》第111期(2012年),頁75-81。
    許建崑:〈曹學佺《湘西紀行》探究〉,《東海中文學報》第26期(2013年),頁63-87。
    范宜如:〈謝肇淛《滇略》的書寫視域及文化意涵〉,《國文學報》第55期(2014年),頁165-200。
    顏學誠:〈酸的輪廓:變化中的身體感〉,《考古人類學刊》第2期(2015年),頁157-184。
    范宜如:〈荔枝書寫與武夷地景:以謝肇淛、徐熥、徐勃為考察對象〉,《國文學報》第59期(2016年),頁1-28。
    陳慶元:〈曹學佺生平及其著作考述〉,《福州大學學報》第132期(2016年),頁72-80。
    于莉莉:〈曹學佺家世生平考三則〉,《閩江學院學報》第164期(2017年),頁14-18。

    四、學位論文(依發表時間先後排序)
    曹淑娟:《晚明性靈小品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87年。
    陳虹如:《郁永河《裨海紀遊》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1999年。
    董立夫:《明代官僚組織的組成及其運作》,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文,1999年。
    范宜如:《明代中期吳中文壇研究──一個地域文學的考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001年。
    李偉:《曹學佺及其著述論考》,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郭章裕:《明代《文心雕龍》學研究──以明人序跋與楊慎、曹學佺評註為範圍》,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陳超:《曹學佺研究》,福建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
    吳芳真:《《裨海紀遊》之文學研究──以柳宗元遊記文學為對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2007年。
    許靖卿:《南宋日記體遊記研究──以入蜀記與吳船錄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8年。
    黃靖玫:《陸游《入蜀記》探討──兼談南宋的日記式遊記》,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玉萍:《中國古典中短篇小說中的詩文關係與抒情性──以愛情為主題的討論》,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09年。
    呂麗粉:《晚明遊記文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2011年。
    任玉慧:《曹學佺《桂林集》校注》,廣西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張明琛:《晚明閩籍作家旅遊與遊記研究》,福建師範大學文學博士學位,2016年。
    程火釵:《曹學佺《石倉唐詩選》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年。
    馮至綱:《明代後期「行旅書寫」研究》,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博士論文,2018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