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倪孟安
NEE, MON-AN
論文名稱: 戒嚴時期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的籌建、功能與運作(1958-1992)
The Founding, Functions and Operations of th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1958-1992
指導教授: 邱榮裕
Chiu, Rong-Yuch
口試委員: 潘朝陽
Pan, Chao-Yang
卞鳳奎
Pien, Feng-Kwei
王保鍵
Wang, Pao-Chien
黎淑慧
Li, Shu-Huei
邱榮裕
Chiu, Rong-Yuch
口試日期: 2023/01/31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3
畢業學年度: 11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4
中文關鍵詞: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台灣軍管區司令部警備總部台灣軍事組織軍事制度軍事史戒嚴令
英文關鍵詞: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Taiwan Military District Command, Martial law, Military Organizations, Military History, Military System
研究方法: 歷史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30035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393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台灣警備總部」與「台灣軍管區司令部」為戰後台灣的軍事機關,前者在 1958 年成立之時,是以「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為基礎,整併「台灣省民防司令部」、「台北衛戍總司令部」兩單位,並承接「台灣防衛總司令部」的戒嚴任務,重新組成的新軍事機構,以「安定後方、支援前線」為目標,擔負起台灣治安與國家安全的重責。「台灣警備總部」的業務十分駁雜,但主要為台灣的警備作戰、衛戍戒嚴的施行、治安的維護、危安的防制、海岸與山地的警備、民防之組訓、港口機場及海關安檢、人民出入境審查、民人軍法審判、遊民流氓感訓、管訓及特殊的情治工作,包含電訊偵查、郵件檢查、文化檢審、政治異議份子的偵辦、政治犯的服刑與感化等等,雖說有違反人權之種種「不正義」的嚴厲批評,但站在國民黨執政者的立場,尤其經過1949年大陸的戰敗,維持台灣政經社會的安定、欲保政權永續、長久執政之意圖來看,這些都是國家機器為「防患於未然,弭禍於無形」的必要作為。在整個國家統治的機器中,警備總部的身分是多元的,它除了是籌畫者,更擔負居中協調的腳色:上承國安局指示、統籌策畫後,辦事要報請國防部核准,繼交由警察、憲兵、調查局、甚至軍隊去執行,於是它又成為協調者,做指揮督導的工作。
    「台灣軍管區司令部」在 1964 年成立並成為警備總部「二合一」的機構,原本警備總部便是利用師、團管區來遂行地方的警備治安、與戒嚴任務,成立軍管區,只是將其更有效的統合。軍管區主要負責後備軍人的管理、教召等動員任務,以及後備軍人的教育、組訓與服務。
    本研究主要探討「台灣警備總部」的歷史,主要是希望從主政者的視角來切入分析,而非「轉型正義」式的純批判論述,同時也不涉及「白色恐怖」政治案件的個案討論(因此若想看批判警總歷史秘辛者,可能要失望了)。
    論文從題名而論概分三個部分,首先是警備總部籌劃建力的經過、其次是討論警總的各種組織與功能、其三是分析它在 34 年歷史中運作的過程。論文內容共分成六章,其架構,除首章〈緒論〉與尾章〈結論〉外,依順序可分成兩個部份說明:
    第一個部份是討論何為警總?及探討台灣警備總部成立的原因、過程、與秘辛。此即第貳、參章。
    第二個部份是討論警備總部的組織、業務與功能,並探討 34 年歷史中,不同時期的改變的原因與肆應的方式。此為第肆章
    第三部分則是議題式的進一步討論,藉前文初步探討相關史事後,試圖再深入研究值得探討的議題,主要在反思警備總部的法源、性質、軍法、在政府中的腳色等課題,或不如坊間之傳聞,而是有斟酌討論的空間;討論警總特殊的人事問題現象、及對警總扶植後備軍人組織維持治安、但卻介入選舉形成地方派系的現象提出看法。
    大致上本篇研究為首篇就「台灣警備總部」所撰寫的學術論文,相信對於瞭解該部的歷史、沿革、任務、與組織有所助益、並對坊間「轉型正義」式的報導內容,提供不同的切入視角,有著糾正釐清之效。

    Th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and the Taiwan Military Command were both post-war Taiwan military agencies. When the former was established in 1958, it was based on the Taiwan Provincial Security Command and merged with the Taiwan Civil Defense Command and the Taipei Garrison Command.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assumed missions of the Martial Law of the Taiwan Defense Command to assure the stableness of the rear and supporting the front line with the responsibilities for public and national security.

    The duties of th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were divers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was mainly in charge of Taiwan's security operations, implementation of martial law, maintenance of public security, prevention of hazards, security control of the coasts and mountains, organizing and training for civil defense, inspection of ports, airports and customs, vagrant controls, special intelligence jobs including telecommunication investigation, mail inspection, cultural inspection, suppressing dissidents, providing military court trials and convicting political prisoners sentences and probations, etc. Although there were severe criticisms of injustices that violated human rights, from the KMT's perspective, especially after the devastating failure in China in 1949, these were the state machinery's necessary and fundamental measures to take preventive action to eliminate riots, to mainta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stability, and to keep the regime in power and sustainable.

    In the entire natio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th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had multiple roles. It acted as a central and coordinating role: received the orders from the National Security Bureau and prepared overall plans, reported to th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for (sometimes ostensible) approval, handing over executions to the police, the gendarmerie, the Investigation Bureau, and even the Army. Thus it was a coordinator as well as an agency commanding and supervising the overall security operations.

    The Taiwan Military Command was established in 1964 and became a "two-in-one" organization of th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Originally,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used military division areas and regiment areas to conduct local security and reinforce martial law, then created military areas for more efficient integration and maneuverability. The military areas were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management of mobilization,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reservists.

    This dissertation discuss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and analyzes the whole process from the KMT’s perspective, rather than a critical discourse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Thus it does not involve individual "white terror" political case discussion.

    According to the main theme of this dissertation, it depicts th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planning process, the second part the discussion of the various sub-organizations and functions, and the third part the analysis of its operations in its 34-year history. As to the contents, there are seven chapters. In addition to the first chapter "Introduction" and the last chapter "Conclusion", the main bod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what th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is, and explicates the reasons, process, and confidentiality of the establishment, which are the second and third chapters.

    The second part discusses the organization, businesses, and functions of the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and ways of changing and adapt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34-year history, which are the fourth and fifth chapter.

    The third part is a further discussion for certain topics in depth. It tries to reflect that the source of law, nature, military law, and the role of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in the government. It may not be the anecdotes as expected; however, there is a room to deliberate: the personnel issues, the using of the reservist organization to aid to maintain order, and the intervening in local factional elections.

    Generally speaking, this dissertation is one of a few academic papers written for Taiwan Garrison Command system. It would be useful to understand its history, evolution, functions, organization and problems. It would also be helpful to clarify the outstanding issues of transitional justice from a different angle of view.

    壹、 緒論 1 一、 研究緣起及動機 1 二、 研究時間與空間範圍、名詞解釋 2 (一)、 研究時間段限 2 (二)、 研究空間範圍 2 (三)、 名詞解釋 2 三、 問題意識 5 (一)、 既有研究欠缺另一個研究視角 5 (二)、 既有研究未逮,欠缺更全面、深入、專門的研究 7 (三)、 對既有研究的「誤區」提出研究與看法 7 四、 研究回顧 9 五、 研究途徑與方法 15 (一)、 研究途徑:不同途徑 (approach) 的嘗試 15 (二)、 研究方法 16 六、 研究史料評介 17 (一)、 基本史料與檔案 17 (二)、 相關當事人回憶錄與日記 19 七、 論文章節規畫及架構圖 22 貳、 大家對警備總部的看法 27 一、 傳說中的警備總部(他人眼中的視角) 27 (一)、 「心中的小警總」:心裡自我設限 27 (二)、 限制人民基本集會、結社、出版、遷徙等自由與權利的主管機關 28 (三)、 不經任何法律審訊,隨時可能獲罪入獄的執行者 29 (四)、 帶有神祕面紗的恐怖機關單位 31 (五)、 保安人員的強勢作風與貪贓枉法 32 (六)、 軍法系統的黑暗 34 (七)、 國民黨御用特務機構 36 二、 實際上的警備總部(自我眼裡的評估) 37 (一)、 外界誤解:警總辦案須遵守法規,非權力極大 37 (二)、 外界誤解:所謂的戒嚴法,其實並未落實 39 (三)、 外界誤解:最高治安主管機關 40 (四)、 為了台灣的安定與繁榮,治安之相關作為有其必要 41 (五)、 為了台灣的安定與繁榮的最高原則,不惜「違法」以遂行上級指示 43 (六)、 任務與民間社會密切結合 44 三、 平議警備總部 45 參、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的成立背景與情況 49 一、 歷史上不同名稱的警總 49 (一)、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1945.9.-1947.5) 49 (二)、 台灣全省警備司令部 (1947.5.-1949.1) 50 (三)、 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 (1949.2.-1949.8) 50 (四)、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 (1949.9.-1958.6) 50 (五)、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1958.7.-1992.7) 51 二、 1958 年新成立的「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53 (一)、 成立的背景及原因 53 (二)、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台灣省民防司令部、台北衛戍(總)司令部、台灣防衛總司令部等單位整併所組成的新單位――台灣警備總司令部 58 (三)、 總司令選銓的秘辛 75 (四)、 1958 年 8 月更換總司令的秘辛 78 三、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台灣省民防司令部、台北衛戍(總)司令部、台灣防衛總司令部各自的任務性質及源流 85 (一)、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 85 (二)、 台灣省民防司令部 88 (三)、 台北衛戍(總)司令部 91 (四)、 台灣防衛總司令部 94 四、 小結 97 肆、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主要的任務與組織 101 一、 核心的任務與工作 101 二、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任務方面 105 (一)、 警備(衛戍):地方警備、海防、山防 105 (二)、 治安(保安):肅防、治安維護、出入境管理、郵電檢查、電信偵查 111 (三)、 民防 132 (四)、 其他:文化審查、地方開發 135 三、 台灣軍管區司令部任務方面 137 (一)、 軍管區司令部的成立 137 (二)、 軍管區司令部的行政組織 142 (三)、 軍管區之核心工作 146 伍、 延續本題之相關議題研究 153 一、 警備總部的性質與特點 153 (一)、 警備總部的 153 (二)、 是否為地方組織? 155 二、 警總與軍管區二元的特殊關係 155 三、 警總特殊的人事問題:特點、問題與困境 157 (一)、 軍文職混編 157 (二)、 警總內之空軍、海軍體系軍官及海軍陸戰隊、憲兵兵科之軍官 157 (三)、 人事老化問題 159 (四)、 人員出身非正規化、人事升遷自成體系 161 (五)、 高階將官之升任 162 四、 警總的軍法 163 五、 以後備軍人深刻介入地方政治 164 陸、 結論:總結與前瞻 173 附錄:警備總部重要(直屬)處室單位主官表 177 參考文獻 221

    專書
    1. 三民書局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輯,《大辭典》。台北:三民書局,1985。
    2. 王華燕,《王潔/王章清昆仲回憶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8。
    3. 王桑,《軍權鬥爭:臺灣化 v.s. 國家化》。台北:雍尚國際,1994。
    4. 衣復恩,《我的回憶》。台北:立青文教基金會,2005。
    5. 呂芳上主編,《戰後初期的臺灣 (1945-1960s)》。台北:國史館,2015。
    6. 呂昱,《獄中日記》。台北:南方叢書,1988。
    7. 谷正文口述,許俊榮、黃志明、公小穎整理,《白色恐怖秘密檔案》。台北:獨家,1995。
    8. 汪敬煦口述、劉鳳翰訪問,《汪敬煦先生訪談錄》。台北縣:國史館,1993。
    9. 吳輝生將軍逝世周年紀念籌備會,《吳輝生將軍紀念集》。台北:編者,1986。
    10. 吳國楨口述、裴斐 (Nathaniel Peffer)、韋慕庭 (Martin Wibur) 訪問整理、吳修垣譯,《從上海市長到「台灣省主席」(1946-1953 年):吳國楨口述回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1.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軍政十五年》。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
    12. 唐柱國,《最高機密:高階諜報員首度公開國民黨情報祕史》。台北:新新聞,1997。
    13. 陳大慶將軍治喪委員會編,《陳上將大慶先生紀念集》。台北:編者,1974。
    14. 陳誠,《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上)》。台北:國史館,2016。
    15. 陳誠,《陳誠先生回憶錄:抗日戰爭(下)》。台北:國史館,2016。
    16. 陳誠,《陳誠先生日記(二)》。台北:國史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
    17. 陳誠,《陳誠先生日記(三)》。台北:國史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5。
    18. 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臺籍首位上將總司令 : 陳守山口述歷史(上)》。台北縣:國史館,2002。
    19. 陳守山口述、劉鳳翰訪問,《臺籍首位上將總司令 : 陳守山口述歷史(下)》。台北縣:國史館,2002。
    20. 陳明通,《派系政治與臺灣政治變遷》。台北 : 月旦出版社,1995。
    21. 陳佑慎,《國防部的籌建與早期運作 (1946-1950)》。台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有限公司,2019。
    22. 陳世宏等編,《雷震史料彙編--黃杰警總日記選輯》。台北縣:國史館,2003。
    23. 陳森甫,《懺悔錄(下冊)》。台北:德華出版社,1978。
    24. 張人俊,《張人俊八五自述--戎馬回顧錄》。新北:著者自印,2017。
    25. 張友驊,《郝伯村強權興衰:李∙郝鬥爭實錄∙解析郝日記》。台北:新高地出版社,1993。
    26. 賴名湯,《賴名湯日記I》。台北:國史館,2016。
    27. 賴名湯,《賴名湯日記II》。台北:國史館,2016。
    28. 賴名湯,《賴名湯日記III》。台北:國史館,2017。
    29. 賴暋,《賴名湯先生訪談錄(上下冊)》。台北:國史館,1994。
    30. 黃杰,《入參戎重》。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5。
    31. 黃金麟,《戰爭、身體、現代性:近代台灣的軍事治理與身體1895-2005》。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
    32. 黃嘉樹,《國民黨在台灣 (1945-1988)》,台北:大秦出版,1994。
    33.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鄭資政為元上將紀念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4。
    34. 劉玉章,《戎馬五十年:劉玉章回憶錄》。台北:著者自印,1977。
    35. 劉公麟生逝世三周年紀念集編撰小組,《陸軍一級上將劉公麟生紀念集(劉公麟生逝世三周年紀念集)》。台北:籌備委員會,1984。
    36. 劉國傑,《一簑烟雨話平生》。台北縣:著者,1998。
    37. 劉慨真,《嫩江 怒江 瑪納斯河 : 一個黃埔軍人未必平凡的故事》。香港:天馬出版有限公司,2017。
    38. 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臺灣警備總司令部沿革史第一輯》。台北:編者,無出版年,約1963。
    39. 臺灣高等檢察署,《獬冠傳薪──臺灣高等檢察署署誌》。台北:臺灣高等檢察署,2019。

    學位論文
    1. 陳佑慎,《國防部的籌建與早期運作 (1946-1950)》。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
    2. 陳咨仰,《戰後台灣軍人省主席時期的軍政關係研究 (1957-1972)》。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21。
    3. 金國忠,《宜蘭縣後備軍人輔導幹部政治參與之研究》。宜蘭: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2012。
    4. 馬家龍,《我國國家動員機制對國家安全影響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6。

    專書論文
    1. 林正慧,〈肅諜保防與情治分工〉,收入呂芳上主編,《戰後初期的臺灣 (1945-1960s)》。台北:國史館,2015。
    2. 吳俊瑩,〈戒嚴體制下的臺灣 (1949-1960s)〉,收入呂芳上主編,《戰後初期的臺灣 (1945-1960s)》。台北:國史館,2015。
    3. 陳中禹,〈戰後初期臺灣山地行政的建置與發展 (1945-1959)〉,收入呂芳上主編,《戰後初期的臺灣 (1945-1960s)》。台北:國史館,2015。
    4. 鄭梓,〈戰後臺灣的接收、復員與重建——從行政長官公署到臺灣省政府〉,收入呂芳上主編,《戰後初期的臺灣 (1945-1960s)》。台北:國史館,2015。

    期刊論文
    1. 李怡俐,〈轉型正義的機制及脈絡因素--以台灣為例〉,《臺灣人權學刊》第 1 卷 2 期。台北:臺灣人權學刊,2012。
    2. 李延禧,〈國家檔案瑰寶-台灣光復專輯〉,《檔案季刊》第 7 卷 2 期。台北:檔案管理局,2008。
    3. 吳宥霖,〈從法治國原則論臺灣戒嚴時期制定特別法與審判之探討〉,《臺灣海洋法學報》25 期。基隆: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2017。
    4. 祈志榮,〈全民防衛動員民防運用之探討:以八二三砲戰為例〉,《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98 期。新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18。
    5. 柴春生,〈我國民防團隊支援軍事勤務檢查〉,《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97 期。新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18。
    6. 施正鋒,〈歷史教育、轉型正義及民族認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 卷 4 期。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14。
    7. 施正鋒,〈台灣轉型正義所面對的課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10 卷 2 期。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2014。
    8. 侯坤宏,〈戰後臺灣白色恐怖論析〉,《國史館學術集刊》12期。新北:國史館,2007。
    9. 倪孟安,〈從《王叔銘日記》看日記史料的真實性問題〉,《國史研究通訊》第四期。台北:國史館,2013,頁 155-160。
    10. 陳瑋鴻,〈人權、政體轉型與記憶政治:一個轉型正義視角的檢討〉,《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40 期。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2012,頁 95-147。
    11. 陳見州,〈政府對臺灣日俘管理之研究——以臺灣省警備總司令部戰俘管理處為分析中心〉,《檔案季刊》10 卷 2 期。台北:檔案管理局,2011,頁 94-110。
    12. 羅正南,〈戒嚴在國家緊急狀態中之運用與限制〉,《軍法專刊》53 卷 4 期。台北:軍法專刊社,2007,頁 67-87。
    13. 秦大智,〈冷戰時期亞太地區兵役與人力動員制度之研究--以南韓、南越及我國為例〉,《陸軍學術雙月刊》519 期。桃園:陸軍司令部,2011。
    14. 秦大智,〈「復興省軍事動員演習六十週年回顧〉,《陸軍學術雙月刊》521 期。桃園:陸軍司令部,2012。
    15. 秦大智、程韋銘,〈初探臺灣師、團管區之源起〉,《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86 期。新北:後備動員管理學校,2012。
    16. 秦大智,〈「春季陸軍動員演習」六十周年回顧〉,《陸軍學術雙月刊》536 期。桃園:陸軍司令部,2014。
    17. 秦大智,〈政府遷臺後首次動員民營工廠參與軍需工業動員幹部演習回顧〉,《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94 期。新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16。
    18. 秦大智、唐宇侃,〈國軍建立後備兵員制度之回顧與探討〉,《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95 期。新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17。
    19. 秦大智,〈我國建立預備部隊制度對於後備動員之回顧與探討 (1955-1960)〉,《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98 期。新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18。
    20. 秦大智,〈白團對我國軍事動員之影響〉,《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104 期。新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22。
    21. 蘇慶軒,〈國民黨國家機器在臺灣的政治秩序起源:白色恐怖中對左翼勢力的整肅 (1948-1954)〉,《政治科學論叢》57期。台北:政治科學論叢,2013。
    22. 蘇慶軒,〈國民黨政府的戰爭規劃與威權統治:臺灣警備總司令部的戰時職能及其威權控制的作用 (1958-1972)〉,《政治科學論叢》64期。台北:政治科學論叢,2015。
    23. 蘇慶軒,〈監控下的黨外活動:以國家安全局檔案中的陳菊動態為中心 (1978-1979)〉,《國史館館刊》69期。台北:國史館,2021。
    24. 蘇茂嘉劉光泰,〈臺澎防衛作戰後備戰力整合研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99 期。新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19。
    25. 鍾心豪、賴昭榮、寇景翔,〈國軍軍事戰略下整體防衛構想之研究——以運用後備軍人輔導組織可行性為例〉,《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101 期。新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20。
    26. 鍾心豪、潘聰明、余妃婷,〈後備軍人輔導組織與後備憲兵荷松協會比較之探究〉,《後備動員軍事雜誌半年刊》103 期。新北:後備動員幹部訓練中心,2021。

    期刊雜誌
    1. 王國璋,〈桂總長早故之因與彭孟緝躍升背景〉,《傳記文學》103 卷 5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13。
    2. 王履常,〈敬悼黃杰上將〉,《傳記文學》66 卷 5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5。
    3. 王履常,〈關於蔡孟堅寫黃杰文的補正〉,《傳記文學》66 卷 6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5。
    4. 王玉麒,〈西遊記──明德歲月之七〉,《傳記文學》108 卷 1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16。
    5. 李知章,〈戴雨農先生與中國警察〉,《警光》23 期。台北:警光雜誌社,1966。
    6. 李甲孚,〈戴笠李士珍與中央警官學校〉,《傳記文學》70 卷 5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7。
    7. 沈錡,〈我做總統侍從秘書(六)〉,《傳記文學》76 卷 4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00。
    8. 阮大正,〈報禁與報禁期的新聞自由〉,《傳記文學》102 卷 6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13。
    9. 阮大仁,〈有關高雄事件的見聞與經歷--兼記代為安排陳若曦女士回臺參訪之經過(上)〉,《傳記文學》95 卷 6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09。
    10. 阮大仁,〈由查禁「說南宋」案去看--一九六○年代國民黨中央的政治操作模式〉,《傳記文學》102 卷 4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13。
    11. 阮大仁,〈教育部長梅上張下之經過--兼述蔣中正與陳誠為此事攤牌之秘會〉,《傳記文學》92 卷 2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08。
    12. 胡子丹,〈掛狗頭賣羊肉--「白色恐怖」紀事之九〉,《傳記文學》102 卷 3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13。
    13. 胡子丹,〈你不知道的「新生訓導處」--「白色恐怖」紀事之二十五〉,《傳記文學》105 卷 1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14。
    14. 胡子丹,〈馬紀壯這個人〉,《傳記文學》109 卷 4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16。
    15. 陳瑞南,〈民國 49 年至 52 年警察史略〉,《警光》660 期。台北:警光雜誌社,2011。
    16. 陳瑞南,〈民國 54 年至 57 年警察史略〉,《警光》661 期。台北:警光雜誌社,2011。
    17. 黃杰,〈黃杰自述〉,《傳記文學》38 卷 3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81。
    18. 張廣基,〈卅三年來新聞採訪生涯(中)〉,《傳記文學》47 卷 4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85。
    19. 董熙,〈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十年回憶〉,《傳記文學》68 卷 3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6。
    20. 董熙,〈美國指揮參謀大學鍍金五月記〉,《傳記文學》69 卷 2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6。
    21. 劉玉章,〈戎馬五十年(三):劉玉章回憶錄〉,《傳記文學》33 卷 3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78。
    22. 劉毅夫,〈蓋棺論定劉玉章真乃是英雄虎將〉,《傳記文學》38 卷 6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81。
    23. 蔡孟堅,〈追念黃杰來台經多波折而達青雲經過〉,《傳記文學》66 卷 5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5。
    24. 蔡孟堅,〈追念鄭為元將軍儒將風範:仁和寬厚.週到謙沖〉,《傳記文學》67 卷 1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5。
    25. 蔡孟堅,〈憶勇將劉玉章談其豪情逸事〉,《傳記文學》69 卷 3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6。
    26. 蔡孟堅,〈追念彭孟緝將軍半生風雲:嘆值耆年在隔代孤忠歲月中作古〉,《傳記文學》72 卷 2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98。
    27. 蘇瑞鏘,〈政治犯的歸宿--戰後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的刑場、監獄和「獄外獄」〉,《傳記文學》100 卷 1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12。
    28. 劉峙,〈皮裏春秋(三)〉,《傳記文學》80 卷 2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02。
    29. 劉峙,〈皮裏春秋(四)〉,《傳記文學》80 卷 3 期。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2002。
    30. 國防部後備司令部青溪雜誌,〈後幹班第 1 期系列報導〉,《青溪雜誌》536 期。台北:國防部後備司令部,2012。

    報紙文章
    1. 朱介凡,〈剛正健行一勇者——李立柏將軍行誼〉,《中央日報》。1974 年 10 月 25 日,第 12 版。
    2. 鈕先銘,〈悼李立柏學長〉,《聯合報》。1974 年 10 月 21 日,第 12 版。
    3. 耿雲卿,〈實施戒嚴對全民有利無害 臺灣僅實施了百分之三.七的戒嚴〉,《中央日報》。1978 年 12 月 22 日,第 2、6 版。

    調查報告、成果報告
    1.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任務總結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2。
    2. 林政佑、曾文亮,〈威權統治時期軍事審判體制之法制基礎、合法性及其與自由民主憲政秩序之關係〉,「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1。
    3. 林易澄,〈威權體制與失控的執行者:從情治檔案重探臺大哲學系事件〉,「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0。
    4. 林國明、汪宏倫、葉欣怡,〈威權統治時期校園與社會監控之研究成果報告書〉,「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0。
    5. 林國明,〈監控類政治檔案開放應用政策規劃之研究期末報告書〉,「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1。
    6. 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兩年階段性任務成果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0。
    7. 許恆達、曾文亮,〈威權統治時期沒收財產處理之研究成果報告書〉,「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19。
    8. 黃克先,〈威權統治時期宗教團體監控之研究成果報告書〉,「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1。
    9. 蘇瑞鏘,〈威權統治時期軍事審判體制之研究成果報告書〉,「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0。
    10. 蘇慶軒,〈監視怎麼做? 以《青谷專案》中陳菊的動態為例〉,「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0。
    11. 識野環境資源顧問有限公司,〈戰後蘭嶼地區發展:蘭嶼指揮部等機構沿革與影響調查計畫〉,「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調查研究報告」。台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0。

    史料、檔案
    1. 《警備年鑑》:檔案與書籍,依年度排序
    (1). 〈保安部年鑑〉(1953-1955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39/53C02014/1。(主要是 1952 年《中華民國年鑑》保安部分的修訂文稿)
    (2).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47 年度)警備年鑑》。台北:編者,無出版年。
    (3).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49 年度)警備年鑑》。台北:編者,無出版年。
    (4).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50 年度)警備年鑑》。台北:編者,無出版年。
    (5).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51 年度)警備年鑑》。台北:編者,無出版年。
    (6).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52 年度)警備年鑑》。台北:編者,無出版年。
    (7).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53 年度)警備年鑑》。台北:編者,無出版年。
    (8).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54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68。
    (9).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55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無出版年。
    (10). 〈57年警備.軍管區年鑑〉(1968、1970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57/53C03010/1。(按:主要是民國 57 年《年鑑》部分稿本)
    (11). 〈58 年警備.軍管區年鑑〉(1969-1971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58/53C03014/1。(按:主要是民國 58 年《年鑑》部分稿本)
    (12). 〈59 年警備.軍管區年鑑〉(1970-1972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59/53C03019/1。(按:主要是民國 58 年《年鑑》部分稿本)
    (13).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59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71。
    (14).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60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72。
    (15). 〈61 年警備.軍管區年鑑〉(1972-1973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61/53C04002/1。(按:主要是民國 61 年《年鑑》部分稿本)
    (16). 〈62 年警備.軍管區年鑑〉(1973-1974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62/53C04009/1。(按:主要是民國 62 年《年鑑》部分稿本)
    (17).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66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78。
    (18).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67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78。
    (19).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68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79。
    (20).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69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81。
    (21).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70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82。
    (22).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71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83。
    (23).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72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84。
    (24).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73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85。
    (25).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74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86。
    (26).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辦公室編,《(中華民國 75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87。
    (27).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警備處,《(中華民國 76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88。
    (28).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警備處,《(中華民國 77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89。
    (29).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警備處,《(中華民國 78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90。
    (30).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警備處,《(中華民國 79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91。
    (31).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警備處,《(中華民國 80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92。
    (32). 軍管區海岸巡防司令部作戰處,《(中華民國 81 年度)臺灣警備 ▪ 軍管區年鑑》。台北:編者,1993。
    (33). 軍管區海岸巡防司令部作戰處,《(中華民國 82 年度)軍管區▪ 海岸巡防司令部年鑑》。台北:編者,1994。
    (34). 軍管區司令部,《(中華民國 83 年度)軍管區司令部年鑑》。台北:編者,1995。
    2. 「王叔銘將軍日記」。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3. 「總統主持軍事會談會議記錄」。筆者收藏。
    4. 「總統主持軍事會談會議記錄」。台北:檔案管理局藏
    5. 行政院「治安會報紀錄」
    6. 「治安會報」
    7. 國防部,《郝前總長對各項會議與演訓重要講話(評)彙編(民七十年十二月一日至七十八年十二月五日)》。台北:國防部,1993。
    8. 行政院,《治安會報紀錄》。台北:行政院,1990-1992。
    9. 〈王叔銘呈蔣中正報告我駐聯合國軍事代表團參事以上人員名冊及評語〉,《國史館檔案》。典藏號:005-010100-00045-001。
    10. 「為抄發臺灣防衛總司部對臺灣省防衛地區所轄機關及民眾申請進出海岸及軍事設施辦法一份希知照由」(1957 年),〈山地管制及臺省重要地區宣佈戒嚴令民眾進出海岸等禁區辦法文件〉,《臺灣省警務處檔案》。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典藏號:063000008744A。
    11. 〈臺中縣民防指揮部沿革史〉(1949-1971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38/12Q05015/1。
    12. 〈臺中市民防指揮部沿革史〉(1949-1971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38/12Q05012/1。
    13. 〈基隆港民防指揮部沿革史〉(1949-1971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38/12Q09008/1。
    14. 〈嘉義縣民防指揮部沿革史〉(1949-1971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38/12Q08021/1。
    15. 〈桃園縣民防指揮部沿革史〉(1950-1971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39/12Q09003/1。
    16. 〈臺中師管區沿革史〉(1952-1971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41/12Q07015/1。
    17. 〈劉自然案--五二四事件檢討〉(1957 年),《國防部憲兵司令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450000C/0046/0552/1024。
    18. 〈歷年辦理叛亂貪污不法案件沒收財產處理情形〉(1958-1960 年),《國防部軍法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6/3133083/83。
    19. 〈歷年辦理叛亂貪污不法案件沒收財產處理情形(一)〉(1953-1962 年),《國防部軍法局》。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3750347701/0042/3133083/83。
    20. 〈新生及歸來〉(1953-1974 年),《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305000000C/0053/373.2/0292。
    21. 〈衛戍法令〉(1990 年),《國防部後備指揮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140000C/0079/0554/1。
    22. 「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特種調查室沿革史」(1971 年),〈臺灣警備總部所屬部隊沿革史〉,《國防部》。檔案管理局藏,檔號:AA05000000C/0034/12T32011/1。
    23. 「湖南全省保安司令部組織章程」(1933 年),〈湖南省組織法令案(二)〉,《國民政府》。國史館藏,典藏號: 001-012071-00188-001。
    24. 「區保安司令部組織暫行條例」(1936 年),〈省組織法令案(五)〉,《國民政府》。國史館藏,典藏號:001-012071-00418-016。
    25. 「省民防司令部組織條例」(1944 年),〈省組織法令案(六)〉,《國民政府》。國史館藏,典藏號:001-012071-00419-016。
    26. 〈陸軍總司令部及臺灣防衛總司令部科長以上人員簡歷冊〉(1951 年),《總統府》,國史館藏,典藏號:011-080300-0026。
    27. 〈非常時期軍管區師管區司令部組織法令案〉(1938-1942 年),《國民政府》,國史館藏,入藏登錄號:001000000898A。
    28.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三十九年度工作報告〉 (1950)。國防部史政檔案,檔號:39_109.3_4010-2_1_1_00004196
    29. 〈台灣省保安司令部組織規程〉(1949 年 8 月)。國防部史政檔案,檔號:39_581.28_4010-2_1_35_00027738。
    30. 〈防空司令部組織規程編組〉。國防部史政檔案,檔號:39_1930.1_7022_1_1_00055655、39_1930.1_7022_1_2_00055655、39_1930.1_7022_1_3_00055655、39_1930.1_7022_1_4_00055655。
    31. 〈民防總隊暨所屬單位編裝案〉。國防部史政檔案,檔號:45_1933.71_7774-2_1_1_00057043、45_1933.71_7774-2_1_5_00057043、5_1933.71_7774-2_1_7_00057043。
    32. 〈台北衛戍司令部工作報告(四十一年)〉。國防部史政檔案,檔號:41_109.3_4010-4_1_1_00004202。
    33. 〈臺灣警備總部成立案〉(1958 年 3-9 月)。國防部史政檔案,檔號:47_581.24_4010-4_1_1_00027649。
    34.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58、1959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34。
    35.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58、1959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35。
    36.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58、1959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36。
    37.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58、1959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37。
    38.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58、1959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38。
    39. 〈軍師團管區組織規程及編制表〉(1952-1967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584。
    40.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60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39。
    41.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60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40。
    42.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60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41。
    43.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62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42。
    44.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63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43。
    45. 〈幕僚單位編裝修訂〉(1962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28。
    46.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73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73。
    47. 〈幕僚單位編裝修訂六十三年〉(1974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29。
    48. 〈幕僚單位編裝修訂六十三年〉(1974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30。
    49. 〈警備總部暨所屬單位編裝案〉(1980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76。
    50.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67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84。
    51.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67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85。
    52.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68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86。
    53.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69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87。
    54.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70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88。
    55.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71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89。
    56.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71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0。
    57.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71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1。
    58.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73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2。
    59. 〈軍師團管區編裝案〉(1975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3。
    60. 〈師團管區編裝案〉(1957-1965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4。
    61. 〈師團管區編裝案〉(1957-1965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5。
    62. 〈師團管區編裝案〉(1961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6。
    63. 〈師團管區編裝案〉(1963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7。
    64. 〈師團管區編裝案〉(1964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8。
    65. 〈師團管區編裝案〉(1963-1964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5999。
    66. 〈軍師團管區問題研討及簡化案〉(1971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6000。
    67. 〈軍師團管區問題研討及簡化案〉(1976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6001。
    68. 〈台灣各師團管區編制〉。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6002。
    69. 〈台灣各師團管區編制〉。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6003。
    70. 〈台灣各師團管區編制〉。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6004。
    71. 〈台灣各師團管區編制〉(1955-1956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6005。
    72. 〈臺灣各師管區編裝案〉(1966 年)。國防部史政檔案,全宗檔號:00056006。

    法規
    1. 「省保安司令部組織條例 (民國33年)」。縮網址:https://reurl.cc/NGQamm。2022 年 11 月 22 日查閱。
    2. 「省保安司令部組織條例 (民國37年立法38年公布)」。縮網址:https://reurl.cc/Z1enLV。2022 年 11 月 22 日查閱。
    3. 「衛戍條例(民國 24 年)」。網址:https://reurl.cc/gQbl4R。2022 年 11 月 22 日查閱。
    4. 「戒嚴法(民國 38 年)」。網址:https://reurl.cc/MXllb3。2023 年 1 月 12 日查閱。

    政府公報
    1. 《立法院公報》74 卷 97 期,總號 1895。1985 年 12 月 3 日3。
    2. 《總統府公報》245 號。1949 年 12 月 31 日。
    3. 《總統府公報》547 號。1954 年 11 月 9 日。
    4. 《總統府公報》663 號。1954 年 12 月 20 日。
    5. 《總統府公報》704 號。1956 年 5 月 11 日。
    6. 《總統府公報》791 號。1957 年 3 月 12 日。
    7. 《台灣省府公報》40 年冬字第 36 期。1951 年 11 月 14 日。

    立法院議案關條文書
    1. 〈吳淑珍為警總戒嚴黑機關質詢〉,《立法院第 1 屆第 79 會期第 47 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1987 年 7 月 8 日,頁 207-209。¤
    2. 〈國防部函,為廢止「台灣警備總司令部組織規程」,請查照案〉,《立法院第 1 屆第 90 會期第 15 次會議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 233 號,政府提案第 4460 號。1992 年 10 月 30 日,頁 179-185。

    網路資料
    1.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臺灣學術網路第六版。網址:https://dict.revised.moe.edu.tw。
    2. 中國大陸「漢典」。網址:https://www.zdic.net。
    3. 「移民署沿革」,網址:https://www.immigration.gov.tw/5382/5385/5388/7169/15869/。2023 年 1 月 10 日查閱。
    4. 高永光主持,「地方派系的政黨支持變遷模式之研究--以基隆市為個案分析」。網頁:https://ah.nccu.edu.tw/item?item_id=1554。2022 年 11 月 2 日查閱。
    5. 「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程志飛案」,網址:https://twtjcdb.nhrm.gov.tw/Search/Detail/13776,2022 年 11 月 20 日查閱。
    6. 「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陳玉璽案」,網址:https://twtjcdb.nhrm.gov.tw/Search/Detail/17331。2022 年 11 月 20 日查閱。
    7. 「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張光蘊案」,網址:https://twtjcdb.nhrm.gov.tw/Search/Detail/13663。2022 年 11 月 20 日查閱。
    8. 「台灣轉型正義資料庫」「李亞頻案」,網址:https://twtjcdb.nhrm.gov.tw/Search/Detail/11974。2022 年 11 月 20 日查閱。
    9. 石秀娟,〈「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 蔡英文為謝文定辯護反惹議〉,《風傳媒》。網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151658。2022 年 10 月 2 日查閱。
    10. 〈蔡英文提「很多支持者認為教官不能退出校園」,柯建銘回應:已達成修法共識,不可能逆回來〉,《關鍵評論》。網址: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74051。2022 年 10 月 2 日查閱。
    11. 周奕成 2022 年 9 月 30 日臉書貼文。縮網址:https://reurl.cc/D3r7v5。2022 年 10 月 2 日查閱。
    12. 網址:https://zh.m.wikipedia.org/zh-tw/三線三星_(第二序列)。2022 年 9 月 25 日查閱。
    13. 張明生平事略(1957 年 8 月擔任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政治部主任至改制、後擔任中央後備軍人會副祕書長)。網址:https://www.mkhc.org.tw/crate_men.php?s=c&sec=1。2022 年 11 月 9 日查閱。
    14. 胡子丹,〈來到廟裡卻不說和尚的話(上)--敬悼兩位非典人物朱介凡和周聯華〉,《中國時報》。2021年 05月 31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531000543-260115?chdtv。2022 年 11 月 2 日查閱。
    15. 〈尋找影中人--還原劉自然事件 當局曾掃射〉,《中國時報》。2010年 05月 24 日。網址: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00524000333-260109?chdtv。2022 年 11 月 22 日查閱。
    16. 司法流言終結者,〈平反「軍法」不法,促進轉型正義不容妥協的一哩路〉。網址: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322/4119472。2022 年 01 月 12 日查閱。
    17. 「台南市後備指揮部沿革」。網頁:https://afrc.mnd.gov.tw/Tainancity/Content.aspx?MenuID=363。

    訪談徵詢
    1. 陳定中
    陸軍官校 25 期,於 1977 年於鄭為元任總司令時調入警備總司令部,於該部歷任總司令室參謀主任、高雄市團管區司令(上校)、幹訓班副主任、軍管區司令部後備管理處副處長、情報學校教育長、高雄市團管區司令(少將)、南部地區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北部地區警備司令部副司令、警備學校校長等職,並於1989年軍職外調內政部役政司司長。
    2. 魏運志
    陸軍官校 40 期,於 1981 年前由于振宇副總司令提拔從憲兵營長調警備總司令部北部地區警備司令部警備科長、1986 – 88 年任新竹團管區司令、1988 年任北部地區警備司令部參謀長至 1992 年退伍。
    3. 柴漢熙
    政戰學校 30 期法律系,曾任陸軍軍法官,歷任 168 師、澎防部、裝甲 73 旅、104 師、10 軍團、6 軍團、東引指揮部(軍法組長)、軍法局上校軍法官退伍。美國聖母大學法學院碩士、國防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現為龍華科技大學企管係、國防大學法律系等兼任助理教授。
    4. 周責章
    陸軍官校 53 期,於 1984 年畢業分配到警備總部警備總隊改編之 808 旅、後調回警總,曾任橋隧連長、後備動員管理學校(原警備學校)教育長、2004 – 07 年任台北縣團管區司令並退伍。
    5. 李世瑜
    75年預官乙班(志願役預官、官預),訓練半年後 1987 年畢業,曾任橋隧連、及職訓單位基層軍官、並於台南縣團管區西港鄉擔任基層聯絡官,1990 年退伍。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6/02/2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