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賴俊斌
Lai, Chun-Bin
論文名稱: 先秦動物寓言研究
指導教授: 顏瑞芳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1
中文關鍵詞: 寓言先秦寓言動物寓言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01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8下載:3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寓言是中國古代文學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它標誌人類由原始思維邁向理性思維的一大進程,具有特殊的時代意義。其中動物寓言活潑生動、寓意深刻,展現出與人物寓言截然不同的風貌,值得我們探究。近年動物寓言之研究,在各方研究者努力下,逐漸收穫成果,顏瑞芳老師與簡志明先後就唐宋、明代動物寓言作了詳盡的爬梳與論述,惟先秦時期的動物寓言,仍未獲廣泛關注,值得耕耘。筆者於是聚焦先秦時代,並以動物寓言作為研究主題,蒐羅88則先秦動物寓言,歸為A、B兩型,分別從時代脈絡、動物形象、故事寓意以及藝術手法等方面著手,以呈現先秦動物寓言之風貌。
    本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定義「寓言」,說明本文「動物寓言」篇目之取材範圍與取材原則,並進行相關文獻探討。第二章討論先秦動物寓言發展,藉由溯源與分期,展現此時動物寓言的發展軌跡,以及各期的作品特色。第三章以動物形象為旨,首先分類動物,並探討在故事中所展現的多樣形象。第四章則統整先秦動物寓言之主題,並且分析每個主題下常見的創作目的及寓意要旨。在第五章中,藉由探討表現技巧與藝術特色,以凸顯先秦動物寓言之獨特風格。第六章總結研究成果,並說明研究展望,期許藉由拙作之粗淺論述,完善動物寓言史之研究,替後來研究者開啟一條進路。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與取材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四節 相關文獻探討 12 第二章 先秦動物寓言的發展 19 第一節 先秦動物寓言的起源與分期 19 一、寓言的起源 19 二、寓言的分期 21 第二節 先秦動物寓言孳乳期 22 一、寓言孳乳期的時代背景 23 二、寓言孳乳期的動物寓言 24 第三節 先秦動物寓言醞釀期 27 一、寓言醞釀期的時代背景 27 二、寓言醞釀期的動物寓言 29 第四節 先秦動物寓言高潮期 32 一、寓言高潮期的時代背景 32 二、寓言高潮期的動物寓言 34 第三章 先秦動物寓言角色形象分析 43 第一節 畜獸類動物角色形象分析 43 一、虎、豹 44 二、牛、馬 45 三、狗、猴 48 四、狐、鼠 50 五、夔、蹶 52 六、麋、兔、羊 53 第二節 禽鳥類動物角色形象分析 55   一、泛指類:鳥 55   二、陸禽類:雞 56   三、猛禽類:鴟 57   四、游禽類:雁、鴻 58   五、涉禽類:鶴、鷸 58   六、鳴禽類:鳩、燕、雀 59   七、神話類:鯤鵬、鵷鶵、鳳凰 61 第三節 蟲魚類動物角色形象分析 61   一、昆蟲類 62   二、水族類 65 第四章 先秦動物寓言主題與寓意分析 71 第一節 政治諷諭 71   一、君王諸侯 72   二、策士人臣 75   三、國家戰爭 83 第二節 社會諷諭 85   一、人情諷諭 85   二、世態諷諭 88 第三節 立身處世 91   一、修養方法 91   二、處世原則 92 第五章 先秦動物寓言表現技巧與藝術特色 95 第一節 表現技巧 95   一、修辭手法 95   二、事理呈現 100 第二節 藝術特色 104   一、多元的形象 104 二、生動的情節 105   三、警醒的結尾 106   四、豐富的象徵 108 第六章 結論 110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10 第二節 研究展望 112 附錄一、寓言孳乳期動物寓言 114 附錄二、寓言醞釀期動物寓言 115 附錄三、寓言高潮期動物寓言 117 參考書目 128

    一、古籍
    [春秋]晏嬰撰,王更生校注:《新編晏子春秋》,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春秋〕孫武撰,李建龍主編:《孫子兵法》(一),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2年。
    〔春秋〕管仲著,梅季坤、許嘉璐主編,王雲路、方一新譯注:《管子譯注》,臺北:建安出版社,1998年。
    〔春秋〕墨子著,林金保等譯注,張瓊窈校對:《墨子譯注》,臺北:建安出版社,1998年。
    〔戰國〕尸佼撰,水渭松注譯,陳滿銘校閱:《新譯尸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戰國〕不詳,黃永堂譯注:《國語》(上),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1997年。
    〔戰國〕尹文著,高流水、林桓森等譯註:《慎子.尹文子.公孫龍子》,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戰國〕列御寇:《列子》,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8年。
    〔戰國〕呂不韋編,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上)(下),臺北:華正書局,1988年。
    〔戰國〕荀況著,王忠林註譯:《新譯荀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1977年。
    〔戰國〕莊子著,陳鼓應註釋,王雲五主編:《莊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1年。
    〔戰國〕韓非子著,張覺譯注:《韓非子釋譯》(中),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2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尚書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七)(八),北京:中華書局,2014。
    〔西漢〕劉向集錄:《戰國策》(上)(下),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
    〔西漢〕劉向編,吳福助註繹:《楚辭註繹》(下),臺北:里仁書局,2007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李添富總校訂:《新添古音說文解字注》,臺北:紅葉文化,2016年。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疏,李學勤主編:《禮記正義》,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2001年。
    〔晉〕陸雲撰,黃葵點校:《陸雲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晉〕郭璞注:《山海經》,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晉〕郭璞注,〔宋〕邢昺疏,王世偉整理:《爾雅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梁]劉勰著,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上)(下),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年。
    〔唐〕孔穎達撰:《周易正義》,北京:北京大學書版社,2017年。
    〔宋〕朱熹注,李劍雄標點:《周易》,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宋〕陸佃著,王敏紅校點:《埤雅》,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宋〕羅願撰,〔元〕洪焱祖釋:《爾雅翼》,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上)(下),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年。
    〔清〕王國維著,馬自毅注譯:《新譯人間詞話》,臺北:三民書局,1994年。
    〔清〕洪亮吉撰:《春秋左傳詁》(上)(下),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清〕馬國翰輯:《玉函山房輯佚書》,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0年。
    〔清〕陳夢雷撰:《古今圖書集成.禽蟲典》(一)(二),臺北:鼎文書局,1976年。
    [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臺北:商周出版社,2018年。
    〔清〕張海鵬輯刊:《學津討原》,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3年。
    〔日〕竹添光鴻箋注:《毛詩會箋》(壹)(貳)(參)(肆),南京:鳳凰出版社,2012年。
    二、專書
    公木:《先秦寓言概論》,濟南:齊魯書社,1984年。
    文傑、羅琳編:《寓言新賞》(二),臺北:錦繡出版社,1992年。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中國歷代戰爭年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
    王博:《莊子哲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王煥鑣:《先秦文學著述四種》,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里仁書局,2012年。
    白本松:《先秦寓言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史昌友:《燦爛的殷商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臺南:大夏出版社,2001年。
    朱光潛:《談美》,臺中:晨星出版社,2003年。
    汪子春、范楚玉:《中國文化通志.農學與生物學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富軒、李燕:《中國古代寓言史》,臺北:漢威出版社,2001年。
    李建國:《中國狐文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
    汪玢玲:《中國虎文化》,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孟世傑:《先秦文化史》,臺北:老古出版社,1978年。
    吳裕成:《十二生肖與中華文化》,臺北:百觀出版社,1993年。
    吳秋林:《中國寓言史》,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高瑋:《鳥類分類學》,臺中:中台科學,1995年。
    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著,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見樹又見林》,臺北:群學出版社,2003年。
    埃斯卡皮(Robert Escarpit)著、葉淑燕譯:《文學社會學》,臺北:遠流出版社,1990年。
    陳蒲清:《寓言文學理論.歷史與應用》,臺北:駱駝出版社,1992年。
    陳蒲清:《中國古代寓言史》,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常家傳、馬金生、魯長虎:《鳥類學》,臺中:中台科學,1995年。
    陳鼓應:《莊子哲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黃慶萱:《修辭學》,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張其金:《文學概論》,北京:學苑出版社,2002年。
    張榮翼、李松:《文學理論新視野》,臺北:新銳文創,2012年。
    傅佩榮:《傅佩榮解讀莊子》,臺北:立緒出版社,2002年。
    葉朗:《美學原理》,臺北:華茲出版社,2014年。
    趙明主編:《先秦大文學史》,高雄:麗文文化,1997年。
    劉燦:《先秦寓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蔡源煌:《從浪漫主義到後現代主義》,臺北,書林出版社,2009年。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新北:新潮社,2011年。
    魯洪生:《先秦兩漢文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凝溪:《中國寓言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錢穆:《論語新解》,臺北:素書樓文教基金會,2000年。
    顏瑞芳:《唐宋動物寓言研究》,新北:亞馬遜出版社,2000年。
    顏崑陽:《莊子的寓言世界》,臺北:漢藝色研出版社,2005年。
    譚達先:《中國動物故事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三、單篇論文
    伍至學:〈庖丁解牛做為一種隱喻〉,《道家文化研究》,第22輯,2007年。
    林素娟:〈春秋戰國時期為君父復讎所涉之忠孝議題及相關經義探究〉,《漢學研究》,2006年第24卷第1期。
    張秉光:〈談先秦動物寓言〉,《佛山大學佛山師專學報》,1988年第5期。
    許又方:〈《詩經》車、馬意象及其文化義涵淺析》〉,《東海中文學報》,2019年第38期。
    彭衍綸:〈《韓非子》中的動物寓言探析─以〈涸澤之蛇〉、〈鳥有翢翢者〉、〈三虱相訟〉、〈蟲有螝者〉諸則為主〉,景文學報第十六卷第二期,2006年。
    四、學位論文
    左宜忠:《莊子動物形象寓言析論》,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班論文,2013年。
    郭國芝:《先秦至唐狐的形象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2015年。
    蔣聞靜:《戰國策寓言探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
    簡永宗:《戰國策寓言研究》,玄奘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01年。
    簡志明:《元明動物寓言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季璇:《先秦動物寓言研究》,廣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