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虹君
論文名稱: 臺灣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之形塑脈絡與議題
The Contextual Formation and Issue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Grade 1-9 in Taiwan
指導教授: 趙惠玲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5
畢業學年度: 10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11
中文關鍵詞: 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
英文關鍵詞: Curriculum Guidelines, Arts and Humanities, Arts and Humanities Learning Area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33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06下載:1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為臺灣百年來中小學藝術教育之創新,不論在課程理念、課程內涵及課程實施上均充滿新意,然而於課程綱要修訂期間亦引發許多討論,對本世紀臺灣藝術教育影響深遠。本研究之目的即在探討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自八七總綱設置以來,歷經八九暫綱、九二課綱至九七課綱三次修訂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形塑過程,包含歷次修訂的形成脈絡與促成形成脈絡轉變之原因,與並探究於此過程中所浮現的議題。
    為了達到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採半結構式訪談及文件分析之研究方法。其中,訪談資料的蒐集由總綱決策者、領域課綱委員及重要涉入人士三類對象著手;文件資料的蒐集則由官方文件、新聞輿論及個人文件三類文件進行。透過訪談資料及文件資料的蒐集與整理,針對本研究之問題進行梳理與分析,進而歸納研究發現後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獲致之結論如下: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的形成脈絡方面,八七總綱應運於開放改革風中的體制外人文意識而生;八九暫綱定奪於體制外人文意識與體制內學科意識衝折之妥協;九二課綱折衷於體制內學科意識與現實磨合之修繕;九七課綱讓步於體制內學科意識與現實妥協之再修繕。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形成脈絡之轉變原因方面,主要為課綱制定權的轉移、多方意識形態的角力及課程理想與課程現實的拉鋸三因素所促成。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形塑脈絡之衍生議題方面,主要包含國家機器運作課綱決策之嚴謹度不足、決策權力結構影響課綱延展性、課綱為各方意識型態角力之場域及課綱決策理想與運作現實之危險平衡四層面。最後,則根據研究結論提出課綱決策、課綱實施及未來研究三方面的建議,以提供未來藝術類課程政策制定之參考。

    The Arts and Humanities Learning Areas is the innovative creation of art education of Grade 1-9 in Taiwan in decades. The belief, the content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are newly designed; whereas the Curriculum Guidelines are controversial during its establishing period which brought great impact toward the art education in Taiwan. The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formation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Learning Areas, during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89 guidelines, the 92 guidelines and the 97 guidelines, since it’s esteblished from the 87 general guidelin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uidelines, the study is hoped to clarify the reasons of the contextual formation and the issues deriving from the proces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documentary analysis are taken as research method for this study. The interview data is collected from the guideline-establishers, the committee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and important participants. The documentary data includes official documents, public opinion and personal documents.
    The results showed as the following: for the contextual formation of the guidelines, the 87 general guideline was born along with the humanity consciousness beyond the system during the revolution; the 89 guideline is the compromise of the confliction between humanity consciousness beyond the system and subject consciousness within the system; the 92 guideline strikes a medium between curriculum beliefs led by subject consciousness within the system and the reality; the 97 guideline made a concession to the re-modification between curriculum beliefs led by subject consciousness within the system and the compromise to the reality. The reasons leading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Arts and Humanities Learning curriculum
    guidelines are resulted in three major elements: the rulemaking power shifiting of the guidelines, the struggling of multiple consciousnesses and the negotiation between ideal curriculum and actualized curriculum. Issues derived from the formation of Curriculum Guidelines of Arts and Humanities Learning Areas are listed as four: the

    state apparatus lacked conscientiousness in formulating guidelines, the construction of decision making power affects the extensibility of the guidelines, the guidelines ended up as a field where multiple consciounesses battled, and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ideal policy making and actual reality’s in jeopardy.
    Last, the study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guideline policy making, guideline application and further research advice accordingly, as a reference for artistic curriculum policy making in the futur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決策之背景 13 第二節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之遞嬗 25 第三節 顯性與隱性課程政策發展之相關探討 40 第四節 藝術與人文課程政策相關研究之探討 5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73 第三節 研究實施與流程 80 第四節 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 84 第五節 研究信實度 9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96 第四章 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之形成脈絡 99 第一節 八七總綱之藝術與人文形成的起承轉合 99 第二節 八九暫綱之藝術與人文修訂的起承轉合 118 第三節 九二課綱之藝術與人文修訂的起承轉合 171 第四節 九七課綱之藝術與人文修訂的起承轉合 185 第五節 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形成脈絡轉變之原因 198 第五章 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形塑脈絡之衍生議題 223 第一節 國家機器運作課程決策之衍生議題 223 第二節 課程決策權力結構之衍生議題 240 第三節 形塑過程意識型態角力之衍生議題 249 第四節 決策理想性與現實性之衍生議題 256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273 第一節 結論 273 第二節 建議 281 第三節 省思 287 參考文獻 289 附錄 298 附錄一 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相關參與者 298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304 附錄三 課程總綱決策者訪談提綱 305 附錄四 領域課綱委員訪談提綱 307 附錄五 重要涉人士訪談提綱 309 附錄六 訪談時間記錄表 311

    中文部分:
    丁金環(2002)。臺中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王麗雁(2008)。視覺藝術教育篇-臺灣學校視覺藝術教育發展概述。臺灣藝術教育史,鄭明憲主編(頁105 -161)。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王佩霖(2004)。新竹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教學調查研究-以九十一至九十三學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美勞教育學系,新竹市。
    王麗惠(2003)。彰化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情形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王麗雲(譯)(2002)。意識型態與課程(原作者:M. W. Apple)。臺北市:桂冠。
    (原著出版年:1979)
    田光復(2002)。人文與藝術之教育探討。現代教育論壇(六),國立教育資料館(頁243-247)。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卯靜儒(2004)。從新馬克思主義到後結構主義-課程社會學研究的再概念化。教育研究集刊,50(1),頁119-142。
    卯靜儒主編(2009)。課程改革-研究議題與取徑。臺北市:學富文化。
    丘昌泰(2005)。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11)。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之評估。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 。臺北市:行政院。
    成令方、林鶴玲、吳嘉苓(譯)(2006)。見樹又見林(原作者:A. G. Johnson)。
    臺北市:群學。(原著出版年:1997)
    江婉婷(2003)。澎湖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實施現況與意見調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臺南市。
    沈姍姍(2005)。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改革之探討:從社會脈絡與國際發展觀點分析。教育資料與研究,65,頁17-34。
    吳家瑩、郭守芬(1999)。「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訂定之源起與過程。臺灣教育,581,頁48-57。
    吳怡萱(2001)。教育決策權力平衡之研究-以九年一貫課程決策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吳靖國(1995)。「民間教育改革」意識形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吳裕聖、卯靜儒(2004)。權力與課程改革:權力社會學的分析觀點。課程與教學研究之發展與前瞻,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頁1-10),。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麗玲(2008)。臺南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嘉義市。
    李坤崇(2002)。國民中小學新舊課程銜接理念。新舊課程銜接手冊,教育部主編(頁1-21)。臺北市:教育部。
    李坤崇(2008)。九年一貫課程的總綱四次變革及展望。教育研究,175,頁5-21。
    呂燕卿(1999)。簡介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之理念與特色。北縣教育,29,頁6-10。
    呂燕卿(2000)。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課程。國立編譯館通訊,13(3),頁2-9。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藝術與人文教育(上),黃壬來主編(頁367-399)。新北市:桂冠。
    呂燕卿(2005)。由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省思學生的藝術基本素養。教育研究,130,頁119-128。
    呂燕卿(2008)。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97課程綱要之新理念及其特色。教育研究,175,頁35-44。
    呂佳真(2003)。高雄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實施現況調查與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屏東市。
    林曼麗(2000)。臺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臺北市:雄獅。
    林生傳(1982)。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
    林純雯(2005)。教育政策合法化理論建構與實際運作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林公欽(2003)。分段能力指標在九年一貫課程所代表之意涵-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為例。美育,131,頁43-44。
    林奕瑩(2002)。九年一貫課程政策決定之評析。未出版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林玉英(2008)。屏東縣國民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
    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吳芝儀、李奉儒(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原作者:M. Q. Patton)。嘉義
    市:濤石文化。(原著出版年:2001)
    邱惠群(2001)。評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的制定過程與基本理念。研習資訊,18(1),頁63-68。
    周淑卿(1995)。課程政策的象徵性。今日教育雜誌,60,頁78-82。
    周淑卿(1996)。我國國民中小學課程自由化政策趨向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周淑卿(2002)。課程政策與教育革新。臺北市:師大書苑。
    洪詠善(2000)。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
    徐振邦、粱文蓁、吳曉青、陳儒晰(譯)(2004)。教育研究法(原作者:L. Cohen、
    L. Manion、K. Morrison)。臺北市:韋伯。(原著出版年:2000)
    倪明和(2003)。國民中學視覺藝術課程實施現況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袁汝儀(1994)。由戰後臺灣的五種視覺對藝術教育趨勢探討視覺藝術教師自主性之重要性與培養。美育,54,頁39-52。
    袁汝儀(2001)。國民教育階段「藝術與人文」領域的思考。國教天地,143,頁32-40。
    徐秀菊、趙惠玲、蘇郁菁(2003)。臺灣中小學藝術教師教學現況調查之研究。
    藝術教育研究,5,頁83-127。
    徐愛婷(2003)。82年版與89年版課程總綱決策歷程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臺北市。
    孫嘉妤(2006)。臺東縣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屏東市。
    黃壬來(1995)。國小美勞科教材教法。臺北市:五南。
    黃壬來(2001)。臺灣當前藝術教育改革的動向。載於配合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國小師資培育課程調整規劃研討會論文集。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黃壬來(2002)。全球情勢與臺灣藝術教育的改革。藝術與人文教育(上),黃壬來主編(65-98)。新北市:桂冠。
    黃壬來(2003)。「藝術與人文」主要理念解析與評議。美育,134,頁44-45。
    黃宗顯(2001)。「真理政權」與教育改革:權力社會學的分析觀點。九年一貫課程與教育改革議題-教育社會學取向的分析,財團法人國立臺南師範學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臺灣教育社會學學會主編(頁21-36)。高雄市:復文。
    黃政傑(1993)。社會變遷、意識型態與學校課程。文化變遷與教育發展,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主編(頁81-119)。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教育中心。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臺北市:漢文。
    黃妙菁(2005)。九年一貫教育政策規劃過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陳伯璋(1988)。意識型態與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新課程綱要修訂的背景及內涵。教育研究資訊7(1),頁1-13。
    陳伯璋(2000)。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論文集,載於高華強主編(頁29-41)。臺北市:師大。
    陳木子(1998)。臺灣藝術教育發展史。臺北市:寰宇。
    陳朝平(2001)。從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暫行綱要看藝術教育的趨向。國教天地,143,頁24-31。
    陳朝平(2003)。藝術與人文課程理念與目標析論。美育,131,頁76-80。
    陳文輝(1999)。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統整概念與研修發展歷程。教育研究資訊,7(4),頁48-78。
    陳致豪(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綱要的問題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張嘉育(2011)。課程政策。新北市:冠學文化。
    郭禎祥(1999)。21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一九九九藝術教育國際學術硏討會:廿一世紀藝術教育新藍圖論文集(頁248-262)。南投市:行政院文建會中部辦公室。
    教育部(1979)。國民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7)。藝術教育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六大議題。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課程綱要六大議題。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藝術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七大議題。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c)。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修正草案對照表。臺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08d)。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修訂Q&A。臺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08e)。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修訂說明。臺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08f)。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微調案 本部尊重專業及委員會共識。臺北市:教育部,取自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2025。
    莊明貞(2008)。九年一貫課程重大議題研修變革之探析。教育研究,175,頁75-82。
    張佳琳(2002)。課程改革:政治社會學取向。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繼文(2003)。文化之心與藝術之眼:視覺文化教學在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統整學習。屏東師院學報,19,頁295-334。
    許秋萍(2005)。我國民間教育利益團體參與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制定過程之研究-以主婦聯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臺北縣。
    張美豔(2002)。當前國民中小學藝術教育改革主要議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屏東市。
    張育瑄(2003)。國民中學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彰化市。
    游家政(1999)。再造「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的圖像-課程綱要的規劃構想與可能問題。教育資料與研究,26,頁4-18。
    游振鵬、王逸慧(2008)。教育利益團體之意識型態及其在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制訂過程的權力運作。教育理論與實踐學刊,18,頁123-143。
    甄曉蘭(2001)。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臺北市:元照。
    甄曉蘭(2004)。課程理論與實務-解構與重建。臺北市:高等教育。
    楊益風(1999)。世紀末國民中小學的衝擊與新生。教育研究資訊,7(1),頁49-56。
    楊孟蓉(2009)。我國高中藝術生活課程政策形塑脈絡與議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臺北市。
    廖翊君(2006)。教育政策發展之論述分析-以九五高中新課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廖春文(2001)。影響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國教輔導,40(3),頁52-61。
    趙惠玲(2005)。視覺文化與藝術教育。臺北市:師大書苑。
    趙惠玲(2012)。臺灣藝術教育百年薪傳。臺灣教育,674 ,頁61-67。
    蔡慧芳(2009)。後九年一貫視覺藝術教師教學現況之調查研究:以嘉義市八所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8)。後現代社會的課程改革。國民教育,38(5),頁3-11。
    潘慧玲(2003)。教育研究的取徑:概念與應用。臺北市:高等教育。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蘇麗春(2008)。九年一貫課程政策合理性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蘇芳儀(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藝術與人文領域視覺藝術教育教師教學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

    外文部分:
    Dunn, W.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Efland, A. (1990). A history of art education: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currents in teaching the visual art. New York, NY: Teacher College.
    Eisner, E. W. (1992). Curriculum ideologies.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 302-326). New York, NY: Macmillan.
    Eisner, E. W. (1997). 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New York, NY: Macmillan.
    Elmore, R., & Sykes, G. (1992). Curriculum policy.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pp. 185-215). New York, NY: Macmillan.
    Klein, M.F. (1991).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In M.F. Klein (Ed.), The politics of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 Issues in centralizing the Curriculum (pp. 24-41). New York, NY: SUNY Press.
    Kingdon, J. W.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NY: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Robbins, S. P. (200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9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chubert, W. H.(1986). Curriculum: Perspective, paradigm, and possibility. New York, NY: Macmilla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