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廖文豊
Liao wen-Li
論文名稱: 以「功能分析法」檢核汽車板金專業能力之研究
A Study on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Assessment
指導教授: 劉克立
Liu, Ke-L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工業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5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3
中文關鍵詞: 功能分析法工作能力模式專業能力汽車板金功能圖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37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中文摘要
    本研究以「功能分析法」發展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並依「工作能力模式」組成要素檢核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以為發展專業能力檢核架構之參考依據。具體之研究目的為:一、以「功能分析法」發展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二、發展汽車板金「工作能力模式」組成要素之間交互檢核表。三、進行「工作能力模式」對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之檢核。
    本研究分析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以「功能分析法」發展之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其中包含一項關鍵目的、三項主要功能、九項次要功能以及三十四項功能單元。由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發現能力需求所涵蓋的層面較廣泛,其中包含技術期望能力、管理偶發事件能力、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以及管理工作環境介面能力。
    二、由汽車板金「工作能力模式」組成要素之間交互檢核及「工作能力模式」對汽車板金功能圖次要功能的檢核結果獲得,符合職場實際專業能力需求,而且以「功能分析法」進行能力分析所獲得的職場專業能力能符合「工作角色」期望,不止注重目前專業能力需求外,還可以考量未來的發展趨勢。
    三、由發展之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可發現,汽車板金修理業的職場轉變,已經由傳統的「技術業」轉型為「技術服務業」並注重「規劃分析工作流程」、「工具設備的影響」、「服務顧客需求」、「工作品質」、「預知危機處理能力」等範疇。
    最後本研究針對以「功能分析法」發展之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對技職教育、職業訓練及汽車板金修理業等提出建議。
    關鍵字:功能分析法、工作能力模式、專業能力、汽車板金、
    功能圖

    Abstract
    It's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functional map of Auto Body Repairing by “Function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components of ”The Job Competence Model” to evaluate and assess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functions as the standard framework. The research is mainly to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function map for Auto Body Repair, then to build up a mutual checklist for the components of “The Job Competence Model” for Auto Body Repairing, and finally to create an evaluation checklist on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function map for Auto Body Repairing.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1.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function map for Auto Body Repairing developed by “Functional Analysis” includes one important purpose, three main functions, nine secondary functions and thirty-four functional units. The function map tells that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are multiple and broad, which include professional technical expectations and managing contingencies, to managing different work activities and to managing the interface with the work environments.
    2. The above two checklists tells that people who could conform the needs to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in real work would get a longer life cycle for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analyzed by ”Functional Analysis”, which could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present needs to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but also consider the future developing tendency.
    3. The professional capability function map for Auto Body Repairing tells that the Auto Body Repairing enterprises have been transformed from traditional ”technique enterprises” to “technical service enterprises”.
    Finally this study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echn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on professional capabilities analyzed by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also for Auto Body Repairing enterprises.

    Keywords: Functional Analysis, The Job Competence Model, Professional Competency, Auto Body Repairing
    and Functional Map

    目 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錄 Ⅴ 表目錄 Ⅵ 圖目錄 XⅦ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待答問題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五節 名詞釋義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功能分析法的概念 13 第二節 能力標準的發展趨勢 49 第三節 專業能力的定義 55 第四節 汽車板金修理業現況 5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0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7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76 第四節 研究實施 97 第五節 資料處理 10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第一節 以「功能分析法」發展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 103 第二節 發展汽車板金「工作能力模式」組成要素之間交互檢核表 109 第三節 進行「工作能力模式」對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次要功能的檢核 12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155 第三節 建議 166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69 英文部份 171 附錄 附錄一 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分析法」焦點團體委員名冊 174 附錄二 邀請函 175 附錄三 功能分析會議議程 176 附錄四 汽車板金功能圖焦點團體諮詢檢核表 179 附錄五 「工作能力模式」的組成要素與「自然限制」檢核表 183 附錄六 「自然限制」對功能圖次要功能的內涵檢核表 187 表 目 錄 表2-1 使用「功能分析法」發展標準的國家及標準的名稱 14 表2-2 功能分析所需時間與議程安排 24 表2-3 關鍵目的分析範例 31 表2-4 主要功能的分析(以技術性或操作性功能思考) 32 表2-5 主要功能分析(以策略性功能思考) 33 表2-6 主要功能「生產紙張」之次要功能分析 35 表2-7 基本功能「操作紙張製程」之功能單元分析 36 表2-8 由功能圖分析至能力標準架構的對應 39 表2-9 功能分析常用動詞 42 表2-10 功能分析表現規準常用的形容詞 45 表2-11 功能分析品質管制檢核表 46 表2-12 能力標準發展國家一覽表 49 表2-13 汽車板金從業人員委託職業訓練機構辦理訓練課程內容規劃 64 表2-14 汽車車體板金職類技術士技能檢定發證人數統計表 65 表3-1 汽車板金從業人員功能分析會議參與成員背景資料 77 表3-2 「工作能力模式」的組成要素與「自然限制」檢核表 84 表3-3 「工作能力模式」的組成要素與「品質評估」檢核表 85 表3-4 「工作能力模式」的組成要素與「工作組織」檢核表 86 表3-5 「工作能力模式」的組成要素與「工作關係」檢核表 87 表3-6 「技術期望能力」對功能圖次要功能的內涵檢核表 91 表3-7 「管理偶發事件能力」對功能圖次要功能的內涵檢核 表 92 表3-8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對功能圖次要功能的內涵檢核表 93 表3-9 「自然限制」對功能圖次要功能的內涵檢核表 94 表3-10 「品質評估」對功能圖次要功能的內涵檢核表 95 表3-11 「工作組織」對功能圖次要功能的內涵檢核表 96 表3-12 「工作關係」對功能圖次要功能的內涵檢核表 97 表4-1 「自然限制」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滿足車主期望」結果 110 表4-2 「自然限制」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達到主管要求」結果 110 表4-3 「自然限制」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具有社會功能」結果 111 表4-4 「自然限制」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考量經濟效益」結果 111 表4-5 「自然限制」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預知危機處理能力」結果 112 表4-6 「自然限制」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規劃分析工作流程」結果 112 表4-7 「自然限制」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事後問題處理能力」結果 112 表4-8 「自然限制」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協調工作、分工能力」結果 113 表4-9 「自然限制」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結果 113 表4-10 「品質評估」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滿足車主期望」結果 114 表4-11 「品質評估」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達到主管要求」結果 114 表4-12 「品質評估」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具有社會功能」結果 115 表4-13 「品質評估」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考量經濟效益」結果 115 表4-14 「品質評估」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預知危機處理能力」結果 115 表4-15 「品質評估」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規劃分析工作流程」結果 116 表4-16 「品質評估」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事後問題處理能力」結果 116 表4-17 「品質評估」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協調工作、分工能力」結果 117 表4-18 「品質評估」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結果 117 表4-19 「工作組織」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滿足車主期望」結果 118 表4-20 「工作組織」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達到主管要求」結果 118 表4-21 「工作組織」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具有社會功能」結果 118 表4-22 「工作組織」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考量經濟效益」結果 119 表4-23 「工作組織」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預知危機處理能力」結果 119 表4-24 「工作組織」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規劃分析工作流程」結果 120 表4-25 「工作組織」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事後問題處理能力」結果 120 表4-26 「工作組織」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協調工作、分工能力」結果 120 表4-27 「工作組織」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結果 121 表4-28 「工作關係」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滿足車主期望」結果 121 表4-29 「工作關係」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達到主管要求」結果 122 表4-30 「工作關係」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具有社會功能」結果 122 表4-31 「工作關係」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考量經濟效益」結果 123 表4-32 「工作關係」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預知危機處理能力」結果 123 表4-33 「工作關係」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規劃分析工作流程」結果 123 表4-34 「工作關係」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事後問題處理能力」結果 124 表4-35 「工作關係」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協調工作、分工能力」結果 124 表4-36 「工作關係」檢核技術期望能力的「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結果 125 表4-37 「自然限制」檢核功能圖「1-1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25 表4-38 「自然限制」檢核功能圖「1-2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26 表4-39 「自然限制」檢核功能圖「1-3選用正確機具、設備、組件及物料」結果 126 表4-40 「自然限制」檢核功能圖「2-1 維護工廠環境」結果 127 表4-41 「自「自然限制」檢核功能圖「2-2維護工作安全環境」結果 127 表4-42 「自然限制」檢核功能圖「2-3保持良好的工作互動」結果 128 表4-43 「自然限制」檢核功能圖「3-1 提升維修服務品質」結果 128 表4-44 「自然限制」檢核功能圖「3-2 提升維修後的關懷服務」結果 129 表4-45「自「自然限制」檢核功能圖「3-3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結果 129 表4-46 「自「品質評估」檢核功能圖「1-1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30 表4-47 「自「品質評估」檢核功能圖「1-2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30 表4-48 「自「品質評估」檢核功能圖「1-3選用正確機具、設備、組件及物料」結果 131 表4-49 「品質評估」檢核功能圖「2-1 維護工廠環境」結果 131 表4-50 「品質評估」檢核功能圖「2-2維護工作安全環境」結果 131 表4-51 「品質評估」檢核功能圖「2-3保持良好的工作互動」結果 132 表4-52 「品質評估」檢核功能圖「3-1 提升維修服務品質」結果 132 表4-53 「品質評估」檢核功能圖「3-2 提升維修後的關懷服務」結果 133 表4-54 「品質評估」檢核功能圖「3-2 提升維修後的關懷服務」結果 133 表4-55 「工作組織」檢核功能圖「1-1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34 表4-56 「工作組織」檢核功能圖「1-2 維修車身板金結構組件」結果 134 表4-57 「工作組織」檢核功能圖「1-3 選用正確機具、設備、組件及物料」結果 134 表4-58 「工作組織」檢核功能圖「2-1 維護工廠環境」結果 135 表4-59 「工作組織」檢核功能圖「2-2維護工作安全環境」結果 135 表4-60 「工作組織」檢核功能圖「2-3保持良好的工作互動」結果 136 表4-61 「工作組織」檢核功能圖「3-1 提升維修服務品質」結果 136 表4-62 「工作組織」檢核功能圖「3-2 提升維修後的關懷服務」結果 136 表4-63 「工作組織」檢核功能圖「3-3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結果 137 表4-64 「工作關係」檢核功能圖「1-1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37 表4-65 「工作關係」檢核功能圖「1-2維修車身板金結構組件」結果 138 表4-66 「工作關係」檢核功能圖「1-3 選用正確機具、設備、組件及物料」結果 138 表4-67 「工作關係」檢核功能圖「2-1 維護工廠環境」結果 139 表4-68 「工作關係」檢核功能圖「2-2維護工作安全環境」結果 139 表4-69 「工作關係」檢核功能圖「2-3保持良好的工作互動」結果 140 表4-70 「工作關係」檢核功能圖「3-1 提升維修服務品質」結果 140 表4-71 「工作關係」檢核功能圖「3-2 提升維修後的關懷服務」結果 140 表4-72 「工作關係」檢核功能圖「3-3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結果 141 表4-73 「技術期望能力」檢核功能圖「1-1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41 表4-74 「技術期望能力」檢核功能圖「1-2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42 表4-75 「技術期望能力」檢核功能圖「1-3 選用正確機具、設備、組件及物料」結果 142 表4-76 「技術期望能力」檢核功能圖「2-1 維護工廠環境」結果 143 表4-77 「技術期望能力」檢核功能圖「2-2維護工作安全環境」結果 143 表4-78 「技術期望能力」檢核功能圖「2-3保持良好的工作互動」結果 144 表4-79 「技術期望能力」檢核功能圖「3-1 提升維修服務品質」結果 144 表4-80 「技術期望能力」檢核功能圖「3-2 提升維修後的關懷服務」結果 145 表4-81 「技術期望能力」檢核功能圖「3-3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結果 145 表4-82 「管理偶發事件能力」檢核功能圖「1-1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46 表4-83「管理偶發事件能力」檢核功能圖「1-2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46 表4-84 「管理偶發事件能力」檢核功能圖「1-3 選用正確機具、設備、組件及物料」結果 147 表4-85 「管理偶發事件能力」檢核功能圖「2-1維護工廠環境」結果 147 表4-86 「管理偶發事件能力」檢核功能圖「2-2維護工作安全環境」結果 148 表4-87 「管理偶發事件能力」檢核功能圖「2-3保持良好的工作互動」結果 148 表4-88 「管理偶發事件能力」檢核功能圖「3-1 提升維修服務品質」結果 148 表4-89 「管理偶發事件能力」檢核功能圖「3-2 提升維修後的關懷服務」結果 149 表4-90 「管理偶發事件能力」檢核功能圖「3-3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結果 149 表4-91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檢核功能圖「1-1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50 表4-92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檢核功能圖「1-2拆裝、調整車身組件」結果 150 表4-93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檢核功能圖「1-3 選用正確機具、設備、組件及物料」結果 151 表4-94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檢核功能圖「2-1 維護工廠環境」結果 151 表4-95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檢核功能圖「2-2維護工作安全環境」結果 152 表4-96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檢核功能圖「2-3保持良好的工作互動」結果 152 表4-97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檢核功能圖「3-1 提升維修服務品質」結果 152 表4-98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檢核功能圖「3-2 提升維修後的關懷服務」結果 153 表4-99 「管理不同工作活動能力」檢核功能圖「3-3提升自我專業素養」結果 153 表5-1 「工作能力模式」的組成要素內涵交互檢核總表 161 表5-2 「工作能力模式」對功能圖次要功能內涵檢核總表 163 表5-3 「工作能力模式」對功能圖次要功能內涵檢核總表 165 圖 目 錄 圖1-1 工作分析的工作階層劃分 12 圖2-1 工作能力模式的理論架構圖 19 圖2-2 功能圖的結構 21 圖2-3 功能分析場地配置圖 27 圖2-4 功能分析的程序 28 圖2-5 功能分析的兩大規則 37 圖3-1 研究流程圖 71 圖3-2 研究步驟圖 75 圖3-3 工作能力模式的理論架構圖 78 圖3-4 檢核流程圖 100 圖4-1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 109 圖5-1汽車板金專業能力功能圖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職業分類典(民89)。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田振榮(民89)。職業類科行業分析,江文雄主編職業類科教材教法,163-187,台北:師大書苑。
    田振榮、康鳳梅(民90)。我國高職學生專業能力標準之建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 NSC89-2511-S-003-154-X03.。
    田振榮(民91)。我國高職學生專業能力標準之建構(二)。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 NSC89-2511-S-003-089。
    田振榮(民92a ),職業能力分析方法功能分析法(Functional Analysis)操作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田振榮(民92b)。我國技職教育體系建立能力標準建構之可行性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江文雄、田振榮等﹙民87﹚。技職校院學生能力標準與能力分析模式之規劃研究。台北市:教育部。
    行政院勞委會(民86)。行職業展望:汽車修理保養業。
    羊憶蓉、成露茜(民85)。邁向二十一世紀新新教育-從澳洲「關鍵能力」教育計畫試探台灣的教改前景,25-28。台北:行政院教改會
    李俊穎(民90)。汽車修理業教育訓練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振、洪榮昭、吳銘達、陳啟東等(民86)。「我國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專業科目師教共同能力內涵之研究」。刊於1997海峽兩岸技職教育與訓練學術研討會論文輯,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林哲弘(民83)。「我國家具木工業技術人力所需工作內涵分析之研究」,台北。
    洪榮昭、李大偉、周談輝、馮丹白(民83)。「我國工業技術人力所需知識建構之研究」總計畫,台北。
    莫懷恩(民85)。「高工冷凍空調科實習課程技術內涵分析研究」,台北。
    勞委會職訓局(民85)。技能檢定規範製訂及學術科試題命製規則。行
    政院勞工委員會:台北。
    康自立(民78)。工業職業專業教師能力之研究。台北:教育部技職司。
    康自立(民84)。「高職機械、電機類科學生技術能力發展之研究」,台北。
    陽 琪(民92)。「能力分析之效度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施純協等(民84)。「高級職業學校工科畢業生應具備之資訊能力分析研究」,台北。
    莊謙本(民83)。「我國工職學校資訊科畢業生所需具備就業技術能力之分析研究」,台北。
    許全守(民85),台灣地區CNC機械加工技術人員之任務分析。技術及職業教育,36期,頁32-38。
    許永昌(民87)。「沖壓模具職場技術操作員之專業技術能力內涵」,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陳弘榮(民87)。「高職建築科電腦輔助建築製圖課程規劃內涵之分析研究」,台北。
    陳昶澤(民83)。「我國專科學校電機工程科畢業生應具備就業技術能力之分析研究職業」,台北。
    陳櫻姿(民82),高職家政科學生中餐烹飪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張天津、李清吟(民83)。「專科校電機工程科畢業生就業技術能力之分析研究」,台北。
    湯誌龍(民83),塑膠模具從業人員之技術內涵需求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楊朝祥(民73)。能力技術職業教育辭典,34。台北:三民。
    鄭聰興(民83)。「凹版印刷技術內涵分析研究」,台北。
    廖興國(民93)「汽車修護人員專業能力發展之研究-功能分析法取向」,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賴柔雨(民89)。汽車專業技術人員工作成就認可與學力認證配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鍾金明(民86)。「因應產業自動化專科學校電機科學生專業技術能力之研究」,台北。
    謝宛臻(民89)。我國高職印刷科畢業生應具專業基本能力分析之研究,台北。
    、英文部分
    ANTA (1999), National training package development handbook,Australian National Training Authority, Melboune:Australia.
    ANTA (2001). Training package development handbook. Retrieved fromhttp://www.anta.gov.au/publication.asp, July 20, 2002.
    Bailey, T., & Merritt, D. (1995). Making Sense of Industry-Based Skill Standards(MDS-777).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Berkeley: California.
    Barnes, S, & Nobles. D. (2000).Group two public sector nationalvocational qualifications in England and skill standards in Texas.Retrieved fromhttp://www.coe.Tamu.edu/~stenning/studyabroad/group2.htm, July05, 2002.
    Commission on the Skills of the American Workforce(1990). America’schoice high skills or low wages! Rochester, NY: National Center on Education
    European Training Foundation,(2001) http://www.etf.eu.int(2001/5/7).
    Productivity Digest. (2000), Skills Standards, http://www.psb.gov.sg/news/pd/2000_09/na02.hteml(2001/06/02).
    Ganzglass, E., & Martin, S. (1993). State initiatives on industry-based skill standards and credential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Governors' Association.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1993). Occupational skill standards--Experience in certification systems shows industry involvement to be key. Washington, DC: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Hoachlander, G. (1995). Making pilots: An inquiry into standar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995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Francisco, CA.
    Lee, C. S., Dewitt, C.& Litman, R. (1996). Occupational skill standardsProject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1993). Occupational skill standards—Experience in certification systems shows industry involvement to be key. Washington, Dc: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ILO (2001a). Competencia laboral. Retrieved from
    http://www.ilo.org/public/spanish/region/ampar/cinterfor/temas/complab/index.htm, July 20 2002.
    Mansfield, B. (2001). Link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tandardsand employment requirements: An international manual.
    NSSB (2000). Built to Work-A Common Framework for Skill Standards. Retrieved from http://www.nssb.org, July 10, 2002.
    Raizen, S. A. (1989). Reforming education for work: A Cognitive science perspective. Berkeley, CA: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nick, L. B, & Wirt, J. G. (Eds.) (1996). Linking school and work: Roles for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SCANS (1991). Secretary’s Commission on Achieving Necessary Skills, What work requires of schools: A SCANS report for America 2000.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Labor.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