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閔涵
Min-Han Chang
論文名稱: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學生就讀動機、學習經驗及生涯發展之研究
The Study on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Gratuate Students of Sports and Leisure Managemen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指導教授: 程瑞福
Chen, Jui-F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Leisure and Hospitality Management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就讀動機學習經驗生涯發展
英文關鍵詞: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and Leisure Management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o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Career development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8下載:5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近年來國內運動產業發展更加迅速,促成運動與休閒產業人才需求量增加,運動休閒管理人才的培育顯得格外重要。有鑑於管理策略的成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於1998年成立了國內第一個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本研究目的在於瞭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以下簡稱臺師大運休所)學生就讀動機、學習經驗及其生涯發展,並且瞭解就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對於學生生涯發展之影響。研究調查時間為2011年3-5月,研究方法透過質性研究法,以開放式問卷調查99學年度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班一般生所有在學生,並以內容分析法分析結果。共回收43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目前在學生之就讀動機係以懷抱著對運動與休閒領域十足的熱忱與濃厚興趣及增進個人專業知能為主,會因為校名特色、為滿足他人期待與建議為重要影響因素;在學生之學習經驗則是對於課程規劃以及研究生的生活型態有所差異,在人際關係與待人處事的態度有所收穫,包括專業知識與活動經驗的累積;生涯發展部分則多是以相關運休產業為就業計畫,以及繼續進修等;而就讀臺師大運休所對於其生涯發展的影響是增加求職優勢及職業的選擇,並能拓展人脈,使自己能夠從中自我成長。研究建議研究所可以了解學生需求後,結合實務經驗並與業界共同發展,以作為課程設計的內容;研究生則需要培養自我的專業能力,並要妥善運用研究所的資源,包含人力資源等,並多累積相關領域的活動經驗。

    In recent years, the need of people who specialize in sport and leisure management does increase due to the boost of development in domestic sport enterprises. The cultivation of people with this specialty, therefore, is extraordinarily crucial. Due to the success of management strategy,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establishes the first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and leisure management in 1998. In this thesis, I aim to comprehend the motive,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areer 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and Leisure Management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My investigation begins in 2011, and the research period is from March to May. The main research method is questionnaire. The questionnaires are distributed to graduate students 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and Leisure Management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In addition, the target students are enrolled in academic year 99. Forty-three questionnaires are received in total. The outcome reveals that, currently, the students’ motives are multi-dimensional. Their motives are deeply affected by their passion and interest in the domain of sport and leisure management, their aim to improve personal specialty, their concern with the reputation and specialty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ir pressure to fulfill expectation and suggestion. Students’ learning experience is multi-dimensional as well.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 is affec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life style and curriculum plan. Yet, these differences further enhance their ability in dealing with relationships between colleagues. In addition,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activity are accumulated via these differences. As to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the majority students plan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and leisure management enterprise. Some students plan to pursue an advanced degree. Viewing from the outcome of this research, the need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Graduate Institute of Sport and Leisure Management at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is dismantled. On the one h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may combine with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sport and leisure industry. On the other hand, 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cultivate their specialty using the resource in the graduate institute. Last but not least, graduate students should accumulate experience in terms of sport and leisure domain as well.

    口試委員及所長簽字證書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謝 誌 v 目 次 vi 表 次 viii 圖 次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就讀動機與學習經驗 6 第二節 生涯發展 17 第三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之發展與現況 2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流程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9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4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3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44 第一節 受試者基本資料 44 第二節 臺師大運休所研究生就讀動機 48 第三節 臺師大運休所研究生之學習經驗 63 第四節 臺師大運休所研究生之生涯發展 81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5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8 參考文獻 110 附錄:問卷 117

    丁櫻樺(1986)。我國國立大學圖書館女性館員生涯發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王素琴(1995)。成人學生學習參與動機取向與教育產品利益知覺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行政院全球資訊網(2009)。六大新興產業網。2010年10月25日。取自行政院網址http://www.ey.gov.tw/mp?mp=97
    李欣靜(2005)。大學校院甲組桌球選手生涯發展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與王婷玉(譯)(1998)。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臺北市:時英。(Babbie, E., 1998)
    李晶(譯)(2000)。休閒遊憩事業概論。臺北市:桂魯。( Cordes, K. A., & Ibrahim, H. M., 1996)
    李櫻珊(2009)。工作假期參與經驗及其對職涯發展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慧鶯、李選(2004)。在職進修學士學位護理人員生涯定位與生涯發展需求研究。長庚護理,15(1), 33-43。
    周曉虹(譯)(1991)。社會學習論。臺北市:桂冠。(Albert Bandura, 1982)
    辛秋菊(1993)。生涯發展、離職傾向及其關係之研究-以製造業及服務業為研究對象。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吳瑞香(2001)。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入學動機、需求、期望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復新(2003)。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分析與實務應用。臺北市:華泰文化。
    邱逸翔、廖莉安、林明佳(2011)。體育課中教師獲知學生學習經驗之方法論述。大專體育,111,17-24。
    林一真(1992)。規劃大學生涯輔導具體措施。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臺北市:國立陽明醫學院學生輔導中心。
    林佑儒(2009)。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生學習滿意度與生涯規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房儹、劉秀端(2005)。運動休閒產業發展重要課題與策略。國民體育季刊,34(2),18-23。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239-262,高雄: 麗文。
    林欽榮(2002)。人力資源管理。臺北市:揚智文化。
    林靜宜(2010)。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學生就讀動機、學習需求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玉娟(2001)。成人參與社區大學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施良方(1996)。學習理論。高雄市:復文圖書。
    洪子晴(2010)。臺灣大專甲組跆拳道運動員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洪煌佳(2010)。影響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之因素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2,15-26。
    柯澍馨、林逸貞(2006)。台灣地區高中職舞蹈教師生涯發展與專業成長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47,204-226。
    凌欣慧(1996)。生涯階段與工作行為關係之研究-專業承諾及組織承諾之中介效果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陳月素(2006)。高雄市立空中大學高龄者學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馬信行(1987)。我國未來高等教育趨勢之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0,105-204。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東華。
    張添洲(1993)。生涯發展與規劃。臺北市:五南。
    曹勝雄(2001)。觀光行銷學。臺北市:揚智文化。
    陳怡靜(2000)。知識工作者職涯發展歷程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相瑋(2004)。運動休閒相關學系學生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富順(1984)。成人參與繼續教育動機取向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富順(2002)。成人教育導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楊珮琳(2006)。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珮琳、林靜萍(2009)。師範校院體育系學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隔。體育學報,42(2),67-80
    楊朝祥(1990)。生計輔導-終生的輔導歷程。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楊智馨、林世華(1998)。大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自我認定狀態之關係。教育心理學報,30(2),1-16。
    溫崑明(2004)。臺北市高職生自我概念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
    葉玉珠(2003)。動機與學習。載於葉玉珠、高源令、修慧蘭、曾慧敏、王佩玲、陳惠萍等主編,教育心理學(pp. 309-344)。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塗孟琦(2008)。大學校院舞蹈系學生就讀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縣。
    許育光(2009)。碩士層級受訓團體諮商師參與“螺旋式領導取向”培訓之成效與介入能力學習經驗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1,321-344。
    鄭宜倫(2010)。臺灣地區大學校院運動管理相關系所課程內容分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維宜(2008)。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經驗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麗薇(2006)。探討大學生涯規劃課程是否符合大學生生涯發展的內涵-以朝 陽科技大學為例。止善,1,65-80。
    趙世瑜(2006)。德霖技術學院休閒事業管理系學生就讀動機、學習需求與就業期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盧俊宏(2005)。運動心理學在健康促進上的角色。國民體育季刊,34(3),15-23。
    簡君倫、連廷嘉(2009)。大學生性格類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諮商輔導學報,21,39-69。
    謝鎮丞、張嘉雄(2008)。破紀錄之旅-以敘說探究及兩種意識探討運動學習經驗。淡江體育,11,118-126。
    謝豐昌(2008)。師資培育學系學生生涯規劃之研究—以臺東大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羅文基、朱湘吉、陳如山、黃炳煌(1991)。生涯規劃與發展。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蘇美雪(1999)。中學體育教師生涯定位與生涯發展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Cross, K. P. (1982). Adult as learners: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and facilitating learning.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Deci, & Ryan. (2000). 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 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 Psychological Inquiry, 11(4), 227-268.
    Fritz Heider (1958). The psychology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 New York, NY: Chapman & Hall.
    Ginzberg, E., Ginsburg, S. W., Axelrad, S., & Herman, J. L. (1951). Occupational choice: An approach to a general theory. New York,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Greenhaus, J. F., Callanan, G. A., & Godshalk V. M. (2000). Career management (3rd ed.), Sydney, AUS: The Dryden Press.
    Hall, D.T. & Mansfield, P. (1975). Relationship of age and seniority with career variables of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 201-210.
    Harvey N. S., & Geoffrey F. S. (1978). Intrinstic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Implications for individual educational programming for learners with mild handicaps. Rase, 9 (4), pp.7-14.
    Kaufman & Herbert (1976). Are Government Organizations Immortal?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Levinson, D. (1978). The seasons of a man’s life. New York, NY: Knopf.
    Long, M. (1983). Native speaker / 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in the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in M. Clarke and J. Handscombe (eds.): On TESOL ’82: Pacific Perspectives on Language and Teaching. Washington, DC: TESOL.
    Maslow.A.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NY:Harper & Row.
    Schein, E. H. (1978). Career Dynamics: Matching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needs.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Super, D.E, (1976). Career education and the meaning of work. Monographs on career education. Washington, DC: The Office of Career Education, U.S. Office of Education.
    Tiedeman, D. V., & O’Hara, R.P. (1963) . Career development : Choice and adjustment . New York, N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ard
    Tough, A.M. (1978). The adult’s learning projects: A fresh approach to theory and practice in adult learning (2nd ed.). Toronto, CA: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Tyler, R.W.(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University of New Hamshire (2011). Need hierarchy theory. Retrived March 22, 2011, from University of New Hamshi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eb site: http://pubpages.unh.edu/~jel/images/Maslow_hierarchy_needs.jpg
    Weiner, B., & Kukla, A. (1970). An attributional analysis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5, 1-2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