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美瑤
論文名稱: 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研究--以現行國中國文課本為例
指導教授: 潘麗珠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4
中文關鍵詞: 詩歌古典詩歌詩歌聲情詩歌教學詩歌吟唱聲情教學詩詞教學詩詞吟唱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2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摘要
    本論文主要探討「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研究,以現行國中國文課本中的詩歌課文為例。先探討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的重要性,再對詩歌聲情的概念以及理論進行探究,然後以上述基礎設計詩歌聲情教學課程,並進行操作,根據操作實況檢討分析,期能對古典詩歌聲情教學有所貢獻,對其困境也能提出與大家共同探討。本研究共分五章:
    第一章「緒論」針對研究動機、研究範圍與研究架構詳細說明。
    第二章「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的重要性」,探討運用聲情鑑賞的方式進行詩歌教學的重要性,及其對詩歌情境內涵的深化影響。
    第三章「古典詩歌聲情的概念及理論探討」,係對於詩歌吟誦的研究範圍進行討論,針對詩歌吟誦的人(聲情教學主體論)、被吟誦的詩歌作品(聲情教學客體論)、詩歌吟誦這件事(聲情教學本體論)三者進行研究。
    第四章「古典詩歌聲情教學課程設計與操作」,藉由實際需求發展課程設計,再根據教學課程規劃進行實作,仔細觀察並記錄上課過程、學生反應、並對學生發出回饋單,以檢討教學目標達成的情況。
    第五章「結論」,對於本研究進行總結。除了期待能對古典詩歌聲情教學有所突破,也提出實際教學所遭遇的困境,並做出展望與建議。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P1 第一節 研究動機……………………………………P1 一、辭情與聲情兼具的關注 …………………… P2 二、課堂活潑生動的自我期許………………………P3 第二節 研究範圍……………………………………P3 一、專書 ……………………………………………P5 二、期刊論文 ……………………………………P7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P9 一、論文架構…………………………………………P9 二、研究方法…………………………………………P10 第二章 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的重要性 …………………P13 第一節 聲情教學與高效率學習 …………………P14 一、運用多種感官,增加學習效率…………………P14 二、運用多元智慧理論,活絡教學情境…………………P16 第二節 聲情教學具備多元的教育價值…………………P19 一、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國語文基本能力…………P20 二、創新教學方法,帶動活潑的課堂氣氛……………P24 三、傳達美感,有助美育的進行…………………………P26 四、具有調和身心健康的功效 ……………………………P27 第三節 掌握古典詩歌聲情可深入詩歌秘境………………………P28 一、歷代學者強調透過吟誦鑑賞詩文………………………P29 二、透過聲情走進詩作意境中 …………………………P30 第三章 古典詩歌聲情的概念及理論探討 …………………P34 第一節 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的主體論 ……………………………P35 一、詩歌吟誦的生理條件因素 …………………………P35 二、詩歌吟誦的心理動力因素 …………………………P49 三、詩歌吟誦的審美創造性 …………………………P56 四、詩歌吟誦者的身份類別 …………………………P64 第二節 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的客體論 ………………………P68 一、我國詩歌作品的獨特性 …………………………P68 二、詩歌作品類型及其與吟誦的關係 ……………P76 三、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環境的提升 …………………………P78 第三節 古典詩歌聲情教學的本體論 …………………………P80 一、古典詩歌吟誦的聲情概念 …………………………P80 二、古典詩歌吟誦的具體步驟 …………………………P85 三、古典詩歌唱調的介紹探討 …………………………P88 四、古典詩歌吟誦的語言動作技巧 …………………………P92 第四章 古典詩歌聲情教學課程設計與操作……………………P95 第一節 課程設計的原則與教學目標 …………………………P95 一、課程設計原則 ………………………………………………P96 二、課程教學目標 ……………………………………P97 第二節 課程設計示例 ……………………………………P98 一、絕句選「讀誦吟唱大會串」教學活動設計 ………………P98 二、律詩選「過故人莊音樂劇」教學活動設計 ………………P102 三、古詩選「〈迢迢牽牛星〉情歌對唱」教學活動設計………P104 四、古詩新誦--〈木蘭詩〉聲情教學活動設計 ………………p105 五、宋詞選「辭情映我心」聆賞教學活動設計 ……………P111 六、元曲選「最佳編曲人」聲情教學活動設計 ………………P115 第三節 教學成效與回饋省思 ……………………………P118 一、學生學習成果分析 ………………………………P119 二、古典詩歌聲情教學回饋與反思 ……………………………P133 第五章 結論 ……………………………………………………P135 參考書目 ………… …………………………………P137 附錄 …………………………………P143

    【參考文獻】

    一、古籍部分

    《尚書‧堯典》,台北,藍燈書局,十三經注疏本
    〔漢〕鄭玄注《禮記》,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
    〔晉〕鍾嶸《詩品》,台北,台灣商務,1965年
    〔梁〕昭明太子著、唐李善注《昭明文選》,台北,文化圖書,1975年
    〔梁〕劉勰《文心雕龍本義》,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年
    〔梁〕劉勰著,王更生導讀《文心雕龍》,台北,金楓出版社,1997年
    〔宋〕朱熹《詩經集註》,台南,大孚書局,2006年
    〔宋〕朱熹集註、蔣伯潛廣解《四書讀本孟子》,台北,啟明書局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卷一,台北,中華書局,1986年
    〔清〕曾國藩《曾文正公全集》,台北,世界書局,1952年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附索引三》,台北,鼎文書局,1990年
    程俊英、蔣見元《詩經》,台北,錦繡出版社,1993年

    二、現代專書

    川島隆太著、林芳兒譯《朗誦讓腦袋變聰明了》,台北,尖端出版、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王更生《國文教學面面觀》,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
    王更生《國文教學新論》,台北,明文出版社印行,1991年
    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1992年
    古兆申、余丹翻譯研究「徐大椿《樂府傳聲》」,Hong Ko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年
    朱光潛《談美書簡》,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
    朱光潛《詩論》,台北,國文天地出版社,1990年
    朱光潛《談美》,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國文天地出版社,1990年
    朱自清《中國歌謠》,台北,世界書局,1999年
    任半塘《唐聲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李漁《閒情偶記》,台北,長安出版社,1979年
    李曉華《廣播電視語言傳播發聲藝術概要》,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年
    李惠綿《元明清戲曲搬演論研究--以曲牌體戲曲為範疇》,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8年
    李金城《中學國文教學的藝術》,台北,復文出版社印行,西元1998年
    李時銘《詩歌與音樂論稿》,台北,里仁書局,2004年
    邱燮友《新譯唐詩三百首 》,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
    邱燮友《品詩吟詩》,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
    邱燮友《美讀與朗誦》,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
    邱燮友編採《唐詩朗誦》,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
    周振甫《詩文鑑賞方法二十講》,台北,國文天地,1999年
    吳 超 《中國民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林文寶《朗誦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9年
    孟 瑤《中國文學史》,台北,大中國書局,1980年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台北市,麥田出版,2000年
    洪澤南《大家來吟詩》,台北,萬卷樓,1999年
    范曉峰《聲樂美學導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年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年
    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92年
    陳少松《古詩詞文吟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陳滿銘《國文教學論叢》,台北,國文天地出版社印行,1991年
    陳萬鼐《中國古代音樂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0年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台北,聯經出版事業,1988年
    郭紹虞主編《中國歷代文論選》第三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郭紹虞《宋詩話輯佚》,台北市,華正出版社,1982年
    郭紹虞《清詩話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莊惠宜註譯《宋詞三百首》,台南,文國出版社,1998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鑑賞篇》,高雄,巨流出版社印行,1993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高雄,巨流出版社印行,1993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思想篇》,高雄,巨流出版社印行,1993年
    黃永武《中國詩學-考據篇》,高雄,巨流出版社印行,1993年
    黃錦鋐《中學國文教材教法》,台北,教育文物出版社印行,1993年
    黃永武《詩與美》,台北,洪範書店,1997年
    黃文吉、袁行霈《國中國文古典詩詞曲鑑賞》,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

    張祖忻、朱純、胡頌華《教學設計──基本原理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公司, 1995年
    楊蔭瀏《語言與音樂》,台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年
    葉聖陶、朱自清《精讀指導舉隅》,台北,臺灣商務,1959年
    葉嘉瑩《我的詩詞道路》,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潘麗珠《清代中期燕都梨園史料評藝三論研究》,台北,里仁書局,1998年
    潘麗珠《雅歌清韻-吟詩讀文一起來》,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潘麗珠《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1年
    潘麗珠《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第三階段之國文學科詩歌吟誦課程創意教學研究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2002年
    潘麗珠《古韻新聲-潘麗珠吟誦教學》,台北,幼獅文化,2003年
    潘麗珠《高歌一曲斜陽晚--元明散曲選》,台北,幼獅文化,1994年
    潘麗珠《創意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潘麗珠《93年度創意教師行動研究計畫-詩歌吟誦創意教學成果推廣之行動研究成果報告》,台北,教育部2004年
    潘麗珠《論文資料及詩歌簡譜彙編》,「咱的歌詩」專題網站建置團隊編製,未出版
    Thoms Armstong著,李平譯《經營多元智慧: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鄭博真《多元智能統整課程與教學》,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0年
    賴橋本《詩詞曲教學輔導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2年
    蘅塘退士《唐詩三百首》,台南市,文國書局,1984年
    謝雲飛《文學與音律》,台北,東大圖書有限公司,1978年
    簡恩定《清初杜詩學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印行,1986年
    簡鐵浩編《朗誦研究論文集》,香港,嵩華出版事業公司,1978年
    藍凡《中西戲劇比較論稿》,上海市,學林出版社,1992年

    三、單篇期刊論文

    王更生〈如何進行美讀教學〉,收錄於《國文教學面面觀》,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1996年6月
    王更生〈陳少松和他的「古詩詞文吟誦研究」--總往代絕學,開吟誦新運〉,《國文天地》,1999年09月
    王更生〈什麼是古典詩詞吟唱藝術〉,《國文天地》,2004年09月
    王更生〈古典詩詞的「吟」和「唱」〉,《國文天地》,2004年11月
    王更生〈古典詩詞吟唱的幾個觀念〉,《國文天地》,2004年12月
    王更生〈古典詩詞吟唱的價值〉,《國文天地》,2005年01月
    王更生〈古典詩詞吟唱前的準備工作〉,《國文天地》,2005年02月
    王更生〈古典詩詞吟唱的三點要素〉,《國文天地》,2005年03月
    王更生〈古典詩詞吟唱的技法 -1-〉,《國文天地》,2005年04月
    王更生〈古典詩詞吟唱的技法 -2-〉,《國文天地》,2005年05月
    王更生〈古典詩詞吟唱在歷代學者心目中的地位〉,《國文天地》,2005年06月
    王建華〈如何指導學生對詩歌吟誦與習作〉,《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6卷1 期,2005年6月
    古衛東〈談朗誦音區和聲音〉,《教育藝術》,2002年第四期
    邱燮友〈美學教育從兒童詩歌開始〉,《中國語文》,2002年01月
    邱燮友〈兒童詩的特色〉,《中國語文》,2002年02月
    邱燮友〈詩歌教學與應用〉,《中國語文》,2002年05月
    邱燮友〈從美學角度看詩歌吟唱教學〉,台北,《國文天地》,2004年11月
    洪澤南〈如何引導學生「感覺」平仄?〉,《國文天地》,第20卷6期
    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2003年
    華鋒〈論古典詩詞的吟詠〉,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三十九卷第五期,
    連育仁〈網路化混合式現代詩教學模式設計--以余光中「車過枋寮」為例〉,收錄於潘麗珠《創意國語文教學活動設計》附錄,台北,幼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4年
    張英聲〈風景迤邐入窗--新詩朗誦帶給學生的情意陶冶〉,台北,國文天地15卷4期,1999年9月
    葉嘉瑩〈談古典詩歌中興發感動之作用與吟誦之傳統〉,《中外文學》第21卷第11期,1993年4月
    楊維仁〈台灣傳統詩社簡介〉http://www.ktjh.tp.edu.tw/yang527/j4.htm
    楊振寧〈談談我的讀書經驗〉訪談錄,收於《楊振寧演講集》,天津市,南開大學出版社,1989年1版
    劉 渼〈國語文創意教學—網路詩探索式學習〉,論文發表於台灣師範大學主辦之2002知識經濟與科技創造力培育國際研討會,台北。
    劉渼訪談蔣治中〈朗誦詩的美感經驗--兼談香港詩歌朗誦社的成立〉,台北,《國文天地》15卷4期,1999年9月
    潘麗珠〈詩歌「吟、唱、誦、讀」的觀念及要領〉,《國文天地》9卷11期,1994年4月
    潘麗珠〈從多元智慧理論談關漢卿「閒適」的吟誦教學〉,《國文天地》15卷3期,1999年8月
    潘麗珠〈古典詩歌聲情藝術及其美學義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學報》,第30期,2001年11月
    潘麗珠〈現代詩的聲情教學之我見〉,《國文天地》17卷1期,2001年6月
    潘麗珠〈古典詩歌聲情的建構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卷4期,2003年12月
    潘麗珠〈古典詩歌教學之課程設計--以聲情教學為主〉,《中等教育》,54:6,2003年12月
    潘麗珠、楊君儀〈從閱讀者的立場談詩歌吟誦的客體論〉,《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6卷3期,2005年10月
    潘麗珠〈詩歌吟誦創意教學研究〉,2004年第二屆「創新與創造力」研討會成果報告
    潘麗珠〈吟誦者審美創造的素質與要求〉,《論文資料及詩歌簡譜彙編》,「咱的歌詩」專題網站建置團隊編製
    潘麗珠〈古典詩歌吟誦的聲情概念〉,《論文資料及詩歌簡譜彙編》,「咱的歌詩」專題網站建置團隊編製
    潘麗珠〈詩歌作品的制約論〉,《論文資料及詩歌簡譜彙編》,「咱的歌詩」專題網站建置團隊編製
    潘麗珠〈詩歌吟誦的生成論〉,《論文資料及詩歌簡譜彙編》,「咱的歌詩」專題網站建置團隊編製
    潘麗珠〈詩歌吟誦者心理動力論〉,《論文資料及詩歌簡譜彙編》,「咱的歌詩」專題網站建置團隊編製
    鄭垣玲、顧敏耀〈作詩、吟詩與教唱的人生--專訪莫月娥〉,收錄於《大雅天籟--莫月娥古典詩吟唱專輯》,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2002年1月初版
    蔣治中〈木蘭詩導誦札記〉,台北,《國文天地》,15卷4期,1999年
    謝桃坊《關於古典詩詞的吟誦》,《文史雜誌》,2000年第5期
    簡明勇〈詩歌吟唱教學 〉,《國文天地》17卷1期,2001年6月
    顏艾琳〈進入詩歌的美好殿堂〉,《國語日報》,2008年1月2日第五版

    四、學位論文

    吳淑惠《聲響與文情關係之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
    吳玉屏《現行國中古典詩歌教材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吳正修《古典詩歌吟唱教學之現況探討--以台北縣幾所國中為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7月
    連育仁《影音互動式網路獨立學習平臺設計—-以詩歌聲情藝術教學為例》,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鄒依霖《現代詩音樂性及其與聲情關係之美學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彭菊英《現代詩聲情藝術探究—以朗誦為主》,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張翕如《詩詞吟唱類有聲出版品的讀者使用與滿足調查》,嘉義,南華大學出版事業管理所2005年
    鄭芳郁《二十五史中聲情觀念探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鄭美玲《現代詩團體朗誦教學研究與實作》,台北,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