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昭瑩
論文名稱: 主題課程下幼兒經驗課程之個案研究
指導教授: 廖鳳瑞
Liaw, Fong-Ruey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Department of Human Development and Family Studies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34
中文關鍵詞: 幼兒經驗課程主題課程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8下載:1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之目的在瞭解主題課程下幼兒的經驗課程。「經驗課程」指的是幼兒與學習環境中的人、事、物互動的歷程與結果,包含幼兒對學校與課程活動的知覺、感受以及幼兒與課程活動互動的歷程與成就。
    研究者以積極參與觀察的方式進入一個以幼兒為中心,並以活動主軸連貫整個主題活動方式進行主題的教室中,以該班兩位女孩為主要之研究對象,採用觀察、正式訪談、自然情境訪談等方式蒐集有關幼兒的活動歷程、對學校及課程活動之知覺與感受以及學習成就的相關資料。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一、幼兒在學校的活動歷程
    (一) 個案幼兒在可以幼兒為中心的教室中,依照自己的興趣及需求選擇自己所要進行的活動。
    (二) 孩子在老師清楚呈現的主題課程脈絡下,選擇、規劃自己所要參與的主題活動。
    (三) 個案幼兒選擇活動的主要影響因素是自己的興趣以及同儕的影響。
    二、幼兒對學校活動的知覺
    (一) 個案幼兒在主題脈絡清楚的課程架構之下,對課程有清楚的知覺。
    (二) 有系統的提供情境線索,有助於個案幼兒更清楚、詳細的描述自己所經歷的課程活動。
    三、幼兒對學校活動的感受
    (一) 個案幼兒對學校均抱持著正面的態度。
    (二) 個案幼兒喜歡「自己動手做」以及「自由選擇」的活動。
    四、幼兒的學習成就
    個案幼兒在老師規劃的課程下可以達到老師所規劃的目標。
    五、幼兒經驗課程的獨特性
    個案幼兒雖然經歷相同的運作課程,但是無論在活動歷程、對學校活動的知覺以及選擇課程的原因等各部分均顯示出其獨特性。
    基於本研究之發現,研究者認為以活動主軸連貫整個主題活動的主題課程,豐富幼兒的學習歷程,也有助於幼兒對課程活動的參與及瞭解。

    第一章 前言………………………………………………………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經驗課程之定義與內涵…………………………… 4 第二節 幼兒經驗課程的相關研究………………………… 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 第一節 研究設計…………………………………………… 17 第二節 進入現場…………………………………………… 19 第三節 天使班的課程……………………………………… 20 第四節 研究對象…………………………………………… 29 第五節 我與天使班的人物………………………………… 34 第六節 資料的蒐集與分析………………………………… 38 第七節 研究限制…………………………………………… 54 第四章 當孩子與課程相遇……………………………………… 55 第一節 天使班的活動歷程………………………………… 55 第二節 孩子對課程的知覺………………………………… 94 第三節 孩子對學校課程的感受…………………………… 108 第四節 孩子與課程互動的結果—學習成就……………… 115 第五章 結論與省思……………………………………………… 118 第一節 結論………………………………………………… 118 第二節 省思與啟示………………………………………… 123 參考書目…………………………………………………………… 128 附件一 家長同意書……………………………………………… 130 附件二 天使班的平面圖………………………………………… 131 附件三 天使班所在小學的平面圖……………………………… 132 附件四 天使班老師訪談大綱…………………………………… 133 附件五 家長訪談大綱…………………………………………… 134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邱惠群(民90)。國中學生經驗生命教育課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金瑞芝(民89)。幼兒之學校經驗認知—不同幼稚園課程取向之比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89-2413-H-133-007),未出版。
    高敬文(民76)。發現學習課程的基本理念。載於信誼基金會主編,從發現學習邁向統合教學:教師手冊(10-15頁)。台北:信誼。
    莊采珂(民88)。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實施—學生經驗課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黃政傑(民88)。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政傑(民80)。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瑞琴(民8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廖鳳瑞、鄭青青(民91)。課程評鑑:不同課程層面之比較研究(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90-2413-H-003-027),未出版。
    廖鳳瑞、李昭瑩(投稿中)。當孩子與老師的課程相遇—幼兒經驗課程的探索性研究。
    劉美慧(民89)。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實施,不同文化脈絡的運作課程與經驗課程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89-2413-H-026-005),未出版。
    蔡敏玲(民91)。教育質性研究歷程的展現 : 尋找教室團體互動的節奏與變奏。台北:心理。
    鄭青青(民91)。幼兒經驗課程之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昭君(民95年1月)。教室中的主人與客人—花蓮鄉下學童經驗課程觀察研究。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理論與實務的探究研討會論文集。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理論與實務的探究研討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
    貳、英文部分
    Armstrong, J. & Sugawara, A. I. (1989). Children’s perceptions of their day care experience.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49, 1-15.
    Bogdan Robert C., & Biklen, s. k. (1998). Qualitative research for education :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Dupree, E. Bertram, T. & Pascal, C. (2001). Listening to Children’s perspectives of their early childhood setting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57963)
    Erikson, F. & Shultz, J. (1992). Students’ experience of the curriculum. In P. W. Jackson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 project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pp. 465-485). New York: Macmillan.
    Fivush R. (1984). Learning about school: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ner’s school scripts. Child Development, 55, 1697-1709.
    Hatch, J. A. (1990). Young children as informants in classroom studies. Early Children Research Quarterly, 5, 251-264.
    Hudson, J. A.(1993) Understanding 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script knowledge. In M. Bennett (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ognitio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Klein, E. L., Kantor, R., & Fernie. (1988). Research in review: What do young children know about school. Young Children,43 ,32-39
    Klein, M. F. (1989). Curriculum reform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Creating your own agenda.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Klein.M.F.(1991). The politics of curriculum decision – making : issues in centeralizing the curriculum. NY: Albany.
    Klein.M.F. & Goodlad, J. I. (1978). A study of curriculum decision making in eighteen selected countri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06 093).
    Morgan-Fleming, B., & Doyle, W. (1997). Children’s interpretations of curriculum events.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3(5), 499-511.
    Spradley, J. P. (1980).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Reifel, S. (1985). Children’s views of kindergarte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64 975).
    Rogers, V. (1989). Assessing the curriculum experienced by children. Phi Delta Kappan, May 1989, 714 –717.
    Tanner, D., & Tanner L. (1975,1995).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ory into practice. (3rded).NJ: Merrill.
    Wiltz, N. W. (1997). Four-year-olds’ perception of their experiences in high and low quality child car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