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一先
Lin, I-Shian
論文名稱: 從「私寫真」到「私創作」──林一先創作論述
From Shi Shashin to Shi Creation─The Creation Discourse of Lin I Shian
指導教授: 陳淑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7
中文關鍵詞: 私寫真私我日常荒木經惟中平卓馬
英文關鍵詞: shishashin, shi, daily life, Nobuyoshi Araki, Takuma Nakahira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183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80下載:1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日本攝影家荒木經惟所提出的「私寫真」概念為研究的出發點,「私寫真」為攝影界的獨特分類風格,以圍繞周身的人事物作主要的拍攝題材,並藉由生活影像探討自身的定位,以及個體與世界的關係。
    研究者以攝影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所著之《私寫真論》作為主要的理論依據,探討「私寫真」概念當中的「私我」意涵。「私我」涵蓋了照片中拍攝者有意識為之的操控痕跡,以及無意識中對拍攝物所持有的態度等,諸多透露藝術家個人訊息的線索。因為「私我」代表作品忠實反映創作過程價值觀與心境的部分,經由分析「私我」,有時甚至會揭露出超越創作者預料之外的意義,「私寫真」的理論探討稱此種落差為「背叛」。因此,研究者先行就「私寫真」的攝影家作品類型以及創作型態進行研究,其中特別針對在「私我」概念呈現上具最有代表性的兩位攝影家,荒木經惟與中平卓馬作的創作歷程和思考深入瞭解,接著將「私我」的概念置於其他藝術形式的語境當中,擴展其意義範疇,發掘「私我」用於原本攝影領域以外的媒材作品上,其討論的可能性。
    最終回歸筆者自身的創作分析,以「私我」的概念為利基,發展出繪畫作品裡的小人物圖像,重新以「私我」的角度去檢視作品裡面所承載的訊息,釐清創作過程中抱持的態度,以及影響創作當下的內外部要素,並以「私創作」稱呼此系列作品以及背後的概念。期待透過研究使理念的脈絡更臻於完善,並且累積更多未來創作的能量。

    The point of view in this study starts from “shishashin”, which means “photos of self, families and daily life scene” in Japanese. Nobuyoshi Araki, one of the best known Japanese photographer created this word. Through “shisyashin”, those who take this kind of photos, knowing themselves better, their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ies going well and most of all, regarding the world at a different way.
    This research based on “SHI SHASHIN RON” (The study of shishashin) by KoraroIizawa. He regarded “SHI” as an important idea in shisyashin style photos. “SHI” means personal clues of creator in photos. Sometimes, even the creator can’t be aware to these information that revealed by “SHI”. Iizawa called this kind of situation “betray”. Research of two Japanese famous shishashin workers Takuma Nakahira and Nobuyoshi Araki are also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o explain the special conception “SHI”clearer, author analyzed how they represent their “SHI” in photos and how life experience makes influence. After that, is finding the possibility way to discuss how “SHI” shows in other types of art besides photograph.
    This study aims to rediscover these unknown message behind works which named “SHI Creation” by the researcher. Through conception of “SHI”, constructing method of creation and making a new starting point for the future.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ii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4 第一章 「私寫真」的定義 7 第一節 「私小說」與「私寫真」的臍帶關係 8 第二節 「私寫真」的書寫――《私寫真論》 10 第三節 「私寫真」的定義與特質 14 第二章 「私寫真」的建構 19 第一節 荒木經惟――「私我」的樂園 19 第二節 中平卓馬――「私我」的去除 37 第三節 「私寫真」的表現形式 53 第三章 「私寫真」在作品中的意象表達 59 第一節 「私我」的型態 59 第二節 隱藏的「私我」 62 第三節 無意識的「私我」 69 第四章 作品解說 73 第一節 私的觀看系列 75 第二節 私表情系列 83 第三節 日常冒險系列 89 結論 100 參考文獻 104 圖錄I(引用圖片) 106 圖錄II(個人作品) 112

    一、中文書目
    1.朱光潛著,《談美》,業強出版社,1995。
    2. 李澤厚著,《美學四講》,人間出版社,1988。
    3. 涂豐恩著,《大人的日本史》,平安文化出版社,2015。
    4. 蕭瓊瑞著,《畫面的起點:藝術中的人與自然》,東大出版社,2005。

    二、翻譯書目
    1. 山內宏泰著,楊家昌譯,《聽荒木經惟說:攝影的複習》,城邦文化出版社,2014。
    2.中平卓馬著,吳繼文譯,《為何是植物圖鑑》,臉譜出版社,2017。
    3.佐藤可士和著,常純敏譯,《佐藤可士和的超整理術》,木馬文化出版社,2008。
    4.押井守著,高瞻燦、謝承翰譯,《押井守的角色學:從電影學來的工作生存法則》,典藏家庭藝術出版,2015。
    5. 美術手帖編輯部編著,《美術手帖:特輯奈良美智回歸原點》,大鴻藝術出版社,2012。
    6. 荒木經惟著,阿夜譯《荒木經惟‧走在東京》(荒木經惟ト-キョ-アルキ),麥田出版社,2010。
    7.荒木經惟著,彭盈真譯,《荒木經惟的攝影告白》,木馬文化出版社,2011。
    8. 荒木經惟著,楊家昌譯《荒木經惟:愛的陽台》(愛のバルコ二ー),城邦出版社,2014。
    9. 荒木經惟著,Miyako譯,《荒木經惟私寫真的愛與情》,大家出版社,2015。
    10.森山大道著,廖惠淑譯,《犬的記憶終章》,城邦出版社,2009。
    11. 飯澤耕太郎著,黃大旺譯,《私寫真論》,田園城市出版社,2016。
    12. 飯澤耕太郎著,楊家昌譯,《女子寫真時代:邁向未來攝影之路》,城邦文化出版社,2013。
    13. 篠山紀信、中平卓馬著,《決鬥寫真論》,臉譜出版社,2013。
    14. 瑪莉塔‧史特肯(Marita Sturken)、莉莎‧卡萊特(Lisa Catwright)著,陳品秀譯,《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臉譜、陳邦文化出版社,2009。

    三、網路資源
    攝影之聲
    http://www.vopmagazine.com/iizawakotaro-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