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吳宜靜
Wu, I-Ching
論文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南社詩人研究──以洪鐵濤、王芷香為探討對象
日治時期臺灣南社詩人研究──以洪鐵濤、王芷香為探討對象
指導教授: 許俊雅
Hsu, Chun-Ya
口試委員: 賴貴三
Lai, Kuei-San
蘇淑芬
Su, Shu-Fen
許俊雅
Hsu, Chun-Ya
口試日期: 2022/05/2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98
中文關鍵詞: 日治時期古典詩南社擊缽吟洪鐵濤王芷香
研究方法: 文件分析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1134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0下載:18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分析日治時期南社少壯派中的擊缽健將洪鐵濤、薄命早亡詩人王芷香,各自於詩壇之活躍情形及創作內容之比較。首章說明論文動機,並回顧過往相關研究。第二章說明「南社」整體活動與社務運作情況,再個別整理洪氏、王氏詩社活動狀況。洪氏自加入「南社」至中日戰爭爆發前皆持續創作,其中以1930年代尤為高峰,不僅常於《三六九小報》中刊登詩作,亦於全島詩人大會中屢得佳績;王氏創作生涯短暫,由史料與詩作中仍可見其於發病前參與吟會的積極。第三、四章個別分析洪鐵濤與王芷香之詩,將兩人各超過百首的作品,依主題分為「唱和贈答詩」、「競作類詩」及「其他」逐一分析。洪氏詩善於鎔鑄中國傳統典故,呈現鮮明而生動的畫面感。王氏詩絕句文字清新、平實易懂;律詩則用詞綺豔。而發病前後之作,可見其瀟灑態度、藉此排解內在痛苦的一面。第五章主要依據前兩章內容,先以洪、王兩位詩人同題作品比較,再以內容、寫作手法、情感等方面,分析二人創作風格之異同。兩人對於相同主題,雖常有看法與創作之差異,總體而言,洪、王二人的創作類型皆以應酬贈答、擊缽競作為主。雖生長於日治時代,兩人從用典到創作手法上,仍受中國古典詩影響頗深。他們的作品承載這些元素,無意間成為傳承相關文化的痕跡。第六章回顧本論文研究成果,以及說明對於未來相關研究的展望。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文獻探討 6 一、日治時期臺灣詩社相關研究 6 二、「南社」之相關研究 10 三、洪鐵濤之相關研究 13 四、王芷香之相關研究14 五、擊缽吟相關研究 15 第三節 研究範疇與研究方法 16 一、研究範疇 16 二、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洪鐵濤、王芷香二人參與詩社活動之情形 18 第一節 「南社」活動概述 18 一、「南社」活動內容 19 二、「南社」之影響 28 第二節 洪鐵濤參與詩社活動情況 33 一、「南社」之相關活動 34 二、其他詩社之相關活動 37 第三節 王芷香參與詩社活動情況 44 一、「南社」之相關活動 45 二、其他詩社之相關活動 47 小結 50 第三章 洪鐵濤詩作研究 53 第一節 唱和贈答詩作分析 55 一、歡迎與送別 56 二、遊歷與慰問 60 三、慶賀與哀悼 65 四、其他 69 第二節 競作類詩作分析 75 一、詠物詩 75 二、詠人詩 85 三、詠事詩 88 第三節 其他作品分析 91 一、組詩 92 二、古體詩 93 小結 95 第四章 王芷香詩作研究 97 第一節 唱和贈答詩作分析 97 一、歡迎與送別 98 二、遊歷與慰問 102 三、慶賀與哀悼 104 四、其他 108 第二節 競作類詩作分析 109 一、詠物詩 109 二、詠人詩 115 三、詠事詩 117 第三節 其他作品分析 118 一、集句:〈有作集韓冬郎句〉四首 118 二、〈嘲詩〉 120 小結 121 第五章 洪鐵濤、王芷香二人詩作比較 123 第一節 二人之唱和贈答詩作比較 125 一、禮尚往來——應酬間的歡迎與送別詩 126 二、知音共鳴——呈現交情的遊歷與慰問詩 130 三、大喜大悲——記錄要事的慶賀與哀悼詩 131 四、其他 135 第二節 二人之競作類詩作比較 137 一、詩境豐富——暗藏個人志向之詠物詩 138 二、哀古傷今——富含憐惜情感之詠人詩 145 三、活在當下——聚焦活動描寫之詠事詩 146 第三節 二人之其他作品比較 150 一、洪鐵濤善於組詩、古體長篇 150 二、王芷香有集句、本事詩各一 151 第四節 二人之創作風格比較 152 一、詩題與內容 152 二、用典與寫作手法 154 三、情感與志向 159 小結 161 第六章 結論 164 一、洪鐵濤、王芷香參與詩社活動情形 164 二、洪鐵濤、王芷香二人詩作內容研究 165 參考文獻 169 一、研究對象相關文獻 169 二、專書、手稿 169 三、中國古籍 174 四、期刊論文 178 五、研討會論文 182 六、學位論文 182 七、報章雜誌(含資料庫) 183 八、網路資料 184 附錄一 洪鐵濤生平重要事蹟與詩創作年表 187 附錄二 王芷香生平重要事蹟與詩創作年表 193 附錄三 文中重要人物生卒年表(以生年排序) 196

    一、研究對象相關文獻
    (一)洪鐵濤之相關文獻
    王淑蕙:〈地方小報與多元論述──《三六九小報》編輯洪鐵濤之儒學研究〉,「在地化v.s多元化的交響」會議論文,南臺科技大學,2017年10月。收錄於薛清江總編輯:《2017「在地化v.s多元化的交響」學術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南:南臺科大通識中心,2017年),頁56-74。
    洪鐵濤著;王雅儀主編:《洪鐵濤小說集》(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8年)。
    洪鐵濤著;陳曉怡編:《洪鐵濤文集》(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7年)。
    陳逢源:〈詠物詩豪洪鐵濤與春鶯吟社〉,《南都詩存》(作者自印本,1972年),頁11-16。
    顧敏耀:〈風流商隱才名著,書法真卿筆勢驕:尋訪府城詩人洪鐵濤〉,《臺灣文獻》別冊第49期(2014年6月),頁53-65。
    (二)王芷香之相關文獻
    王芷香:〈懷玉軒吟草(一)〉,《臺南文化》第3卷第3期(1953年11月),頁30。
    王芷香:〈懷玉軒吟草(二)〉,《臺南文化》第3卷第4期(1954年4月),頁48。
    王芷香:〈懷玉軒吟草(三)〉,《臺南文化》第4卷第1期(1954年9月),頁50。
    王芷香:〈懷玉集〉,收錄於王國璠《臺灣先賢著作提要》(新竹: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1996年),頁171-174。
    王國璠、邱勝安著:〈王芷香境遇堪憐〉,《三百年來台灣作家與作品》(高雄:臺灣時報社,1977年),頁276-278。
    許丙丁:〈薄命詩人王芷香〉,收錄於呂興昌編《許丙丁作品集(下)》(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頁393-395。
    二、專書、手稿
    〔日〕小出錠太郎:《臺南事情》(臺北:成文出版社,1900年)。
    〔日〕鷹取田一郎:《臺灣列紳傳》(桃園:華夏書坊,2009年)。
    王世禎:《中國節令習俗》(臺北:星光出版社,1985年)。
    王亞南著;沈雲龍主編:《遊臺吟稿‧蓬萊飲湑集》(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
    王炳南:《南瀛詩選》手稿,國立臺灣文學館藏。
    王國璠:《臺灣先賢著作提要》(新竹:省立新竹社會教育館,1996年)。
    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朱子南主編:《中國文體學辭典》(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朱芾亭著;黃鷗波編輯:《雨聲草堂吟草》(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第九輯9冊,2011年)。
    江亢虎著;黃育智編譯:《臺遊追記》(臺北:南港山文史工作室,2015年)。
    余育婷:《想像的系譜:清代臺灣古典詩歌知識論的建構》(新北:稻鄉出版社,2012年)。
    何清谷校注:《三輔黃圖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1998年)。
    佚名:《禪門日誦》(臺北:佛陀教育基金會,2011年)。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年)。
    吳登神著:《鯤瀛詩社一百年史》(臺南:臺南鯤瀛詩社,2011年)。
    吳毓琪:《南社研究》(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9年)。
    吳耀林:《南瀛詩選》手稿,國立臺灣文學館藏。
    呂秉城、王振惠、游醒民主修:《臺南市志‧人物志》(臺南:臺南市政府,1979年)。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年)。
    李筱峰、陳孟絹:《二二八消失的臺灣菁英》(臺北:玉山社,2015年)。
    周家丞主編:《唐詩三百首新編》(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16年)。
    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與研究》(臺北:臺北市文化局,2005年)。
    林莊生:《懷樹又懷人:我的父親莊垂勝、他的朋友及那個時代》(臺北:玉山社,2017年)。
    林熊祥主修:《臺灣省通志稿》(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2年)。
    林瑤仙著;許丙丁編輯出版:《蓮心集》(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八輯9冊,2011年)。
    施士洁:《後蘇龕合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施懿琳、王雅儀、謝宜珊主編:《日治時期南社詩選》壹‧文獻卷(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
    施懿琳、王雅儀、謝宜珊主編:《日治時期南社詩選》貳‧主題詩卷(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
    施懿琳、王雅儀、謝宜珊主編:《日治時期南社詩選》參‧詩人詩選卷(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2018年)。
    施懿琳主編,全臺詩編輯小組編撰:《全臺詩》第55冊(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9年)。
    柯榮三著;許俊雅審訂;李瑞騰主編:《雅俗兼行──日治時期台灣漢文通俗小說概述》(臺南:臺灣文學館,台灣文學史長篇12,2013年)。
    洪敏麟:《臺南市市區史蹟調查報告書》(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9年)。
    洪順隆:《六朝詩論》(臺北:文津出版社,1978年)。
    唐圭璋編:《全宋詞》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夏征農主編:《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徐亞湘:《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台灣》(臺北:南天,2000年)。
    徐亞湘:《史實與詮釋:日治時期臺灣報刊戲曲資料選讀》(宜蘭:傳統藝術中心,2006年)。
    高文淵撰:《勗未齋吟草》(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四輯2冊,2006年)。
    張李德和編著:《琳瑯山閣唱和集》(臺北:詩文之友社,1967年)。
    張耘書:《臺南府城舊街新路》(臺南: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大臺南文化叢書第5輯,2017年)。
    張麗俊著;許雪姬等編纂:《水竹居主人日記(六)》(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台中縣文化局,2002年)。
    梅家玲:《漢魏六朝文學新論──擬代與贈答篇》(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
    莊永明:《臺灣紀事──臺灣歷史上的今天(上)》(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89年)。
    許天奎撰:《鐵峰山房唱和集》(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六輯6冊,2009年)。
    許丙丁:《許丙丁剪報》,全臺詩編輯小組提供,館藏登錄號NMTL20060312565,1909年,無頁碼。
    許俊雅、李遠志主編:《全臺詞》第壹冊(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年)。
    許俊雅、李遠志主編:《全臺詞》第貳冊(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7年)。
    許俊雅:《黑暗中的追尋:櫟社研究》(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
    許俊雅:《臺灣文學散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許俊雅:《臺灣寫實詩作之抗日精神研究》(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許南英撰:《窺園留草》(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輯7冊,1992年)。
    許雪姬總策畫:《臺灣歷史辭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4年)。
    連橫:《臺灣詩薈雜文鈔》(臺北:臺灣大通書局,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八輯,1987年)。
    連橫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通史(中)》(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連雅堂先生全集,1992年)。
    連橫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詩薈(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連雅堂先生全集,1992年)。
    連橫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詩薈(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連雅堂先生全集,1992年)。
    連橫編著:《臺灣詩乘》(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七輯1冊,2009年)。
    陳逢源撰:《溪山煙雨樓詩存》(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一輯15冊,1993年)。
    陳鍾琇:《唐代和詩研究》(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8年)。
    麥青龠:《書畫藝術在台灣》(新北:麥氏國際文化事業,2011年)。
    傅錫祺:《櫟社沿革志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
    曾旭波:《汕頭埠老報館》(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
    曾笑雲編:《東寧擊缽吟前集》(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五輯3冊,2006年)。
    曾笑雲編:《東寧擊缽吟後集》(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五輯4冊,2006年)。
    黃乃江:《青岩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8年)。
    黃乃江:《臺灣詩鐘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黃天橫、吳毓琪著;林佩蓉主編:《固園文學史暨石暘睢庋藏史料圖錄選》(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2014年)。
    黃天橫口述;何鳳嬌、陳美蓉訪問;陳美蓉紀錄:《固園黃家──黃天橫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2011年)。
    黃永武:《新增本中國詩學:鑑賞篇》(臺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黃典權主修:《臺南市志稿‧卷五文教志》(臺南:臺南市文獻委員會,1959年)。
    黃美娥:《重層現代性鏡像:日治時代台灣傳統文人的文化市與與文學想像》(臺北:麥田出版,2004年)。
    黃美娥:《古典臺灣:文學史‧詩社‧作家論》(臺北:國立編譯館,2007年)。
    黃哲永、吳福助主編:《全臺文》第72冊(臺中:文听閣圖書,2007年)。
    黃慎淨編;王芷香校正:《開元寺徵詩錄》(臺南:臺南開元寺客堂事務所,1919年)。
    葉龍彥著:《日治時期臺灣電影史》(臺北:玉山社,1988年)。
    廖振富:《臺灣古典文學的時代刻痕:從晚清到二二八》(臺北:國立編譯館,1997年)。
    廖振富:《櫟社研究新論》(臺北:國立編譯館出版,2006年)。
    廖振富:《以文學發聲:走過時代轉折的臺灣前輩文人》(臺北:玉山社,2017年)。
    廖雪蘭:《臺灣詩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年)。
    臺灣新聞社編:《臺灣實業名鑑》(臺中:臺灣新聞社,1934年)。
    裴普賢著:《集句詩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75年)。
    趙以武:《唱和詩研究》(甘肅:甘肅文化出版社,1997年)。
    劉世南編注:《清詩三百首詳注》(上海: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7年)。
    鄭金柱編輯:《現代傑作愛國詩選集》(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七輯3冊,2009年)。
    鄭喜夫編撰:《連雅堂先生年譜》(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2年)。
    鞏本棟:《唱和詩詞研究──以唐宋為中心》(北京:中華書局,南京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專刊‧第2輯,2013年)。
    盧嘉興原著,呂興昌編校:《台灣古典文學作家論集》(臺南:臺南市立藝術中心,2000年)。
    賴子清編:《臺灣詩海》(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五輯7冊,2006年)。
    賴子清編:《臺灣詩醇》(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五輯2冊,2006年)。
    賴柏舟編輯:《鷗社藝苑四集》(新北:龍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七輯8冊,2009年)。
    蘇勇點校:《易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頁2。
    龔顯宗:《臺灣文學家列傳》(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7年)。
    三、中國古籍
    (一)經部
    漢‧毛亨傳;鄭玄箋:《毛詩鄭箋》(臺北:中華書局,2016年)。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彭林整理:《周禮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2010年)。
    唐‧孔穎達注疏:《尚書正義》(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宋‧朱熹集注;顧美華標點:《四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二)史部
    漢‧司馬遷撰;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
    漢‧劉向編訂;高誘注:《戰國策》(臺北:中華書局,1972年)。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漢書書并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晉‧陳壽撰;宋‧裴松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三國志注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晉‧皇甫謐撰:《高士傳》(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南朝宋‧范曄撰;唐‧李賢等注;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附編十三種》(臺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南朝梁‧沈約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南朝梁‧蕭子顯撰;陳蘇鎮等標點:《南齊書》(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北魏‧酈道元原注;陳橋驛注釋:《水經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
    唐‧房玄齡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臺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唐‧李延壽撰:《南史》(北京:中華書局,二十四史第8冊,1997年)。
    唐‧劉恂著:《嶺表錄異》(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歐陽修、宋祁撰;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中國學術類編,1990年)。
    清‧施琅撰:《靖海紀事》(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年)。
    清‧王禮主修;陳文達編纂:《臺灣縣志》(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清‧范咸:《重修臺灣府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
    (三)子部
    先秦‧莊周撰;晉‧郭象注:《莊子》(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漢‧劉安等編著;高誘注:《淮南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晉‧崔豹撰:《古今註》(上海:商務印書館,1956年)。
    晉‧張華撰;清‧聖祖御定:《博物志十卷》(臺北:世界書局,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1988年)。
    晉‧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出版項不詳。
    晉‧陶潛撰;汪紹楹校注:《搜神後記》(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南朝梁‧任昉撰;明‧商濬、程榮校:《述異記》上卷(東京:汲古書院,和刻本漢籍隨筆集第十三集,1974年)。
    唐‧徐堅等著:《初學記》(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唐‧鄭還古著:《博異志》(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段成式撰;方南生點校:《酉陽雜俎》(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五代‧孫光憲纂集:《北夢瑣言》(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李昉等撰:《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宋‧吳處厚撰:《青箱雜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釋普濟著;蘇淵雷點校:《五燈會元》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宋‧羅大經撰;王瑞來點校:《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明‧都卬著;王雲五主編:《三餘贅筆》(湖南:長沙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初編,1939年)。
    (四)集部
    先秦‧屈原、宋玉等著;漢‧王逸注;宋‧洪興祖補注:《楚辭補注》(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曹魏‧嵇康撰;戴明揚校注:《嵇康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晉‧干寶撰;汪紹楹校注:《搜神記》(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南朝宋‧劉義慶著;南朝梁‧劉峻注:《世說新語》(臺北:中華書局,2016年)。
    南朝宋‧鮑照撰:《鮑參軍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南朝梁‧蕭統輯;唐‧李善注:《文選李善注》(臺北:中華書局,1965年)。
    唐‧柳宗元撰:《河東先生龍城錄》(臺北市: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八編,1975年)。
    唐‧柳宗元著;易新鼎點校:《柳宗元集》(北京:中國書店,唐宋名家叢集,2000年)。
    唐‧孟郊著;郝世峰箋注:《孟郊詩集箋注》(河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唐‧杜牧著;繆鉞選注:《杜牧詩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
    唐‧韓偓著;齊濤箋注:《韓偓詩集箋注》(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宋‧歐陽脩著;鄭文校點:《六一詩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2年)。
    宋‧蘇軾著;嚴既澄選註:《蘇軾詩》(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年不詳),頁144。
    宋‧郭茂倩輯:《樂府詩集》:臺北:中華書局,2016年)。
    宋‧黃庭堅撰;任淵、史容、史記溫注:《山谷全集》(臺北:中華書局,1966年)。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1年)。
    宋‧柴望輯;明‧顧雲鵬等校:《丙丁龜鑑》(臺北:新興書局,筆記小說大觀四編,1974年)。
    元‧馬致遠著;劉益國校注:《馬致遠散曲校注》(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9年)。
    清‧聖祖御定:《御定全唐詩九百卷目錄二卷》(臺北:世界書局,景印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1988年)。
    清‧吳楚材、吳調侯編選;王文濡校勘:《精校評註古文觀止》卷七(臺北:華正書局,1979年)。
    清‧納蘭性德著;張草紉箋注:《納蘭詞箋注(修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李家瑞:《停雲閣詩話》卷十五(清咸豐五年原刊本,1855年)。
    (五)其他
    清‧心遠主人著:《二刻醒世恒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說集成,1990年)。
    清‧曹雪芹、高鶚原著;馮其庸等校注:《革新版彩畫本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3年)。
    清‧紀昀等總纂;臺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主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四、期刊論文
    毛文芳:〈情慾、瑣屑與詼諧──《三六九小報》的書寫視角〉,《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6期(2004年12月),頁159-222。
    王文顏:〈台灣詩社之研究〉,《中華學苑》第23期(1979年9月),頁101-126。
    王幼華:〈日本帝國與殖民地臺灣的文化構接──以瀛社為例〉,《臺灣學研究》第7期(2009年6月),頁29-49。
    王振勳:〈櫟社詩人的社會意識與女性態度之研究〉,《朝陽人文社會學刊》第2卷1期(2004年6月),頁1-35。
    王國璠:〈臺灣雜錄〉,收錄於新興書局編《筆記小說大觀》三十八編第10冊(臺北:新興書局,1985年),頁335-638。
    王雅儀:〈讀小報似墜五里香霧,辨身份如遊仙境迷航──《三六九小報》編輯「贅仙」本名之查考〉,《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4期(2016年4月),頁13-25。
    王雅儀:〈關於《三六九小報》「刀水」本名之驗證〉,《文學臺灣》第104期(2017年10月),頁235-248。
    王雅儀:〈再論浪吟詩社創立時間及其社員〉,《臺陽文史研究》第5期(2020年1月),頁25-61。
    向麗頻:〈「三六九小報」「花叢小記」所呈現的臺灣藝旦風情〉,《中國文化月刊》第261期(2001年12月),頁48-76。
    江寶釵、謝崇耀:〈從瀛社活動場所觀察日治時期臺灣詩社區的形成與時代意義〉,《中國學術年刊》第32卷春(2010年3月),頁209-255。
    江寶釵、謝崇耀:〈從日治時期「全島詩人大會」論臺灣詩社的轉型及其時代意義〉,《中正漢學研究》第21期(2013年6月),頁327-359。
    余育婷:〈香草美人的召喚:連橫香奩體的風騷與豔情〉,《清華學報》新50卷第3期(2010年9月),頁483-509。
    余育婷:〈再現風騷:論洪棄生香奩體中的香草美人〉,《成大中文學報》第58期(2017年9月),頁131-158。
    余育婷:〈從擊缽吟看清代臺灣香奩體的發展──以《詩畸》與《竹梅吟社詩鈔》為例〉,《北市大語文學報》第20期(2019年6月),頁1-16。
    余美玲:〈日治時期臺灣秋懷組詩探析〉,收錄於許俊雅主編《講座FORMOSA:台灣古典文學評論合集》(臺北:萬卷樓,2004年)。
    吳青霞:〈「臺南新報」解題〉,《臺南新報總目錄》(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9年)。
    吳毓琪:〈臺南「南社」初探〉,《雲漢學刊》第4期(1999年5月),頁125-146。
    吳毓琪:〈「南社」詩人──趙雲石〉,《臺南文化》第56期(2004年4月),頁25-30。
    吳毓琪:〈比較南社與瀛社面對新、舊文化交鋒的抉擇與取向──兼論謝雪漁對自我認同鏡像的建構〉,《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7期(2010年2月),頁83- 124。
    吳毓琪:〈傳媒時代臺灣古典詩壇──日治時期「全臺詩社聯吟大會」的社群文化與文學傳播〉,《臺灣文學研究集刊》第15期(2014年2月),頁1-39。
    吳錦順:〈論擊鉢詩與《臺灣擊鉢詩選》〉,《中國文化月刊》第312期(2006年12月),頁41-51。
    李知灝:〈社群的「現代」意義:以「櫟社」暨其詩人作品為研究中心〉,《臺灣文學研究》第5期(2013年12月),頁95-135。
    李家驤:〈連橫與臺灣南社──兼談臺灣南社與南社總社的關系〉,收錄於汪毅夫主編《連橫研究論文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6年),頁249-258。
    李毓嵐:〈日治時期臺灣傳統詩人的休閒娛樂──以櫟社詩人為例〉,《臺灣學研究》第7期(2009年6月),頁51-76。
    林正三:〈從瀛社看臺灣近百年傳統文學的發展〉,《中國文化月刊》第304期(2006年4月),頁111-127。
    林正三:〈就瀛社之現況來審視臺灣古典詩的傳承〉,《國文天地》第25卷7期(2009年12月),頁14-15。
    林俊宏:〈佳冬詩人陳寄生的古典詩活動及其作品〉,《屏東文獻》第21期(2017年12月),頁203-231。
    金建陵、張末梅:〈臺灣南社不是「南社」的支社〉,《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7期(2004年1月),頁93-95。
    施懿琳:〈日據時期臺灣古典詩的抗議精神與比興諷喻傳統〉,《古典文學》第12期,(1992年10月),頁243-293。
    施懿琳:〈從《應社詩薈》看日據中晚期彰化詩人的時代關懷〉,《中國學術年刊》第14期(1993年3月),頁365-398。
    柳書琴:〈生物學統治與流域生態:「南社」創社前地域文化資本的累積〉,《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創刊號(2009年6月),頁203-252。
    許丙丁:〈五十年來南社的社員與詩〉,收錄於呂興昌編《許丙丁作品集(上)》(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頁274-319。
    許丙丁:〈臺南教坊記〉,收錄於呂興昌編《許丙丁作品集(下)》(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1996年),頁468-514。
    許俊雅:〈江亢虎《臺遊追記》及其相關問題研討〉,《文與哲》第17期(2010年12月),頁457-496。
    連景初:〈狂吟〉,《臺南文化》第8卷第3期(1968年9月),頁41。
    陳明台:〈櫟社研究〉,《笠》第47期(1972年2月),頁68-72。
    陳家豪:〈殖民政府、地方開發與臺人資本:以人力輕便鐵道業為分析對象(1903~1928)〉,《臺灣史研究》第22卷3期(2015年9月),頁97-138。
    陳淑慧:〈南社詩人陳筱竹生平及其文學活動初探〉,《臺灣文學評論》第7卷3期(2007年7月),頁49-72。
    游勝冠:〈消閒、豔情與漢學道統:論《三六九小報》的文化政治位置〉,《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第2號(2009年12月),頁415-452。
    黃典權:〈夢蝶園主李茂春〉,《臺南文化》第2卷第1期(1952年1月),頁53-57。
    黃美娥主持;張家榮編纂記錄:〈瀛社百年紀念座談會紀錄〉,《臺北文獻》第166期(2008年12月),頁1-24。
    黃美娥、陳盈達:〈百年吟聲,風雅柢柱:瀛社百年活動簡史〉,《臺北文獻》第166期(2008年12月),頁25-92。
    黃敬堯:〈一場喜事──側記「瀛社成立一百週年學術研討會」〉,《臺灣文學館通訊》第2期(2009年3月),頁90-92。
    楊明珠:〈臺南「崇正社」、「浪吟詩社」、「南社」創立問題辨正〉,《臺南文化》新51期(2001年9月),頁77-92。
    詹雅能:〈從福建到台灣──擊缽吟的興起、發展與傳播〉,《台灣文學研究學報》第16期(2013年4月),頁111-166。
    廖振富:〈百年風騷,誰主浮沉?──二十世紀臺灣兩大傳統詩社:櫟社、瀛社之對照觀察〉,《臺灣文學研究學報》,第9期(2009年10月),頁205-248。
    廖漢臣:〈台灣文學年表〉,《台灣文獻》第15卷1期(1964年3月),頁245-290。
    趙沛霖:〈關於臺灣南社的初步認識〉,《蘇州大學學報》第3期(1986年3月),頁98-102。
    趙崇良:〈三六九小報再申復〉,《文學臺灣》第105期(2018年1月),頁236-239。
    劉翔飛:〈論「招隱」詩〉,《中外文學》第7卷12期(1979年5月),頁98-115。
    盧嘉興:〈民初遊臺的草書大名家楊草仙〉,《臺灣研究彙集》第6期(1968年8月),頁17-22。
    盧嘉興:〈記臺南固園二雅之黃茂笙、黃谿荃昆仲〉,《臺灣研究彙集》第7期(1969年1月),頁1-17。
    盧嘉興:〈記臺南府城詩壇領袖趙雲石喬梓〉,《臺灣研究彙集》第15期(1975年9月),頁39-90。
    賴子清:〈瀛社〉,《臺北文物》第4卷4期(1956年2月),頁33-43+a5。
    賴子清:〈古今台灣詩文社(一)〉,《台灣文獻》第10卷3期(1959年9月),頁79-110。
    賴子清:〈古今台灣詩文社(二)〉,《台灣文獻》第11卷3期(1960年9月),頁74-100。
    賴子清:〈台南詩文社〉,《台南文化》新8期(1980年1月),頁121-139。
    賴恆毅:〈在臺日人之基隆書寫──以《基隆港》收錄之日人漢詩為觀察場域〉,《文史台灣學報》第5期(2012年12月),頁135-169。
    顧敏耀:〈臺灣百年古典詩社:瀛社〉,《文訊》第341期(2014年3月),頁103-104。
    顧敏耀:〈吾臺詩學日東升,櫟社第一負盛名──關於櫟社之成立及其影響〉,《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第49期(2020年1月),頁34-37。
    顧敏耀:〈臺灣日治時期古典文人集句詩創作一瞥──施炳揚〈集龔定庵句祝《三六九報》發刊一週年並呈劍花鐵濤劍泉諸先生〉考釋,《東海大學圖書館館刊》 第50期(2020年3月),頁27-32。
    五、研討會論文
    向麗頻:〈日治時期台灣三大詩社瀛社、櫟社、南社互動關係分析〉,「瀛社與臺灣詩學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2013年10月。收錄於吳福助主編;林政三執行編輯:《瀛社與臺灣詩學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北:社團法人臺灣瀛社詩學會,2013年),頁73-93。
    施懿琳:〈日治時期新舊文學論戰的再觀察──兼論其對台灣傳統詩壇的影響〉,「台灣古典文學與文獻研討會」會議論文,東海大學,1998年5月。收錄於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臺灣古典文學與文獻》(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年),頁214-250。
    施懿琳:〈試析日治時期南都詩人陳逢源及其詩──兼談「二世文人」的類型與作品特色〉,「2000年臺灣文學國際研討會」會議論文,加州聖塔芭芭拉大學,2000年8月。
    施懿琳:〈從《采詩集》看臺日漢詩人的互動模式與書寫話語〉,「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2002年4月。收錄於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編輯:《日治時期台灣傳統文學論文集》(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頁363-402。
    六、學位論文
    王怡葶:《臺南謝家及其文學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年)。
    江昆峰:《《三六九小報》之研究》(桃園:銘傳大學應用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李貞瑤:《陳逢源之漢詩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李郁芬:《《台南新報》漢文欄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侯依礽:《舊文學新視界:王則修詩文與時代的對話》(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柯喬文:《《三六九小報》古典小說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張端然:《日治時期瀛社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陳稚柔:《日治時期藝旦書寫──以《三六九小報》為研究場域》(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黃佳雯:《謝星樓生平及其文學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黃美月:《台南仕紳黃欣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黃耀賢:《青樓敘事與情色想像──以《三六九小報》和《風月》報系為分析場域》(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廖珮吟:《《臺灣古典詩雙月刊》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劉庭彰:《跨越時代的府城文人──羅秀惠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劉慧婷:《趙鍾麒及其詩學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戴文心:《製造歡樂的消費空間──「江山樓」及其相關書寫的文學/文化意涵》(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謝崇耀:《日治時期台灣詩話比較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鍾佳璇:《距離與對話──元白贈答詩的書信性質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鍾美芳:《日據時代櫟社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蘇秀鈴:《日治時期崇文社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七、報章雜誌(含資料庫)
    《三六九小報》(得泓資訊「中國近代報刊資料庫《三六九小報》」:http://taiwannews.lib.ntnu.edu.tw/SP/tm/index1.php?qrynewstype=POFY&qrygroup=11,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東臺日報》(花蓮:臺灣東臺日報社,1946年4月至1954年6月)。
    《南瀛集》第一編,1918年7月。
    《省廬剪報》(妙心寺藏本,1909年),全臺詩小組提供。
    《詩文之友》(臺北:詩文之友社,1953年5月至1993年9月)。
    《詩報: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學大成(1930-1944)》(新北:龍文出版社,2007年),1930年10月至1944年9月。
    《臺南新報》(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09年),1921年5月至1937年1月。
    《臺灣文藝叢誌》(新北:龍文出版社,2019年),1919年1月至1923年7月。
    《臺灣日日新報》(漢珍數位圖書「漢珍知識網:臺灣日日新報&漢文臺灣日日新報」:http://oldnews.lib.ntnu.edu.tw/cgi-bin2/Libo.cgi?,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臺灣民報》(得泓資訊「臺灣民報資料庫」:http://taiwannews.lib.ntnu.edu.tw/SP/,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臺灣時報》(漢珍數位圖書「臺灣時報Taiwan JIHO 資料庫」:
    http://news.lib.ntnu.edu.tw/twjihoapp/start.htm,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臺灣詩報》(臺北:太平町臺灣詩報社印本,1949年1月、2月)。
    八、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臺灣文獻叢刊資料庫」: http://tcss.ith.sinica.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webmge&cache=1468
    388082698(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中華民國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s://memory.culture.tw/(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知識入口網」: https://kmweb.coa.gov.tw/index.php(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空氣品質淨化區―空氣品質改善維護資訊網」:https://freshair.epa.gov.tw/s01.asp(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國立清華大學圖書館「日治時期日人與台人書畫數位典藏計畫」:https://www.lib.nthu.edu.tw/library/project/cpjtt/index.htm(查詢日期:2022年6月1日)。
    國立臺灣文學館「文物典藏查詢系統」:https://collections.culture.tw/nmtl_collectionsweb/(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
    日)。
    國立臺灣文學館「台灣文學期刊目錄資料庫」:http://dhtlj.nmtl.gov.tw/opencms/index.html(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國立臺灣文學館「台灣文學辭典資料庫」:https://db.nmtl.gov.tw/site2/dictionary?id=Dictionary0123(查詢日期:2022年3
    月1日)
    國立臺灣文學館「數位全臺詩資料庫」:http://140.133.9.113/index.html(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華文電子書庫」:https://taiwanebook.ncl.edu.tw/zh-tw(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記憶Taiwan Memory資料庫」:https://memory.ncl.edu.tw/index(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南文史資料庫」:https://tainanstudy.nmth.gov.tw/index(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官)報資料庫」:http://ds3.th.gov.tw/ds3/app007/index.php(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新北市政府「新北市中和區公所」:https://www.zhonghe.ntpc.gov.tw/(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TBDB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http://tbdb.ntnu.edu.tw/(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臺灣瀛社詩學會「瀛社」:https://www.tpps.org.tw/forum/(查詢日期:2022年3月01日)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