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
石守正 |
---|---|
論文名稱: |
公部門社會工作員工作壓力、專業承諾與離職意願之研究—以台北縣市政府社會局為例 A Study On Work Stres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Of Social Workers In Public Sector In Taipei Metropolitan Area |
指導教授: | 沈慶盈 |
學位類別: |
碩士 Master |
系所名稱: |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
論文出版年: | 2010 |
畢業學年度: | 98 |
語文別: | 中文 |
論文頁數: | 149 |
中文關鍵詞: | 社會工作員 、工作壓力 、專業承諾 、離職意願 |
英文關鍵詞: | Social worker, Work Stres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 |
論文種類: | 學術論文 |
相關次數: | 點閱:364 下載:60 |
分享至: |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公部門社會工作員工作壓力、專業承諾與離職意願之間的關聯性。樣本來源採立意抽樣以臺北縣市社會局與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之社會工作員為對象,共450位,回收255份,回收率55.6%。研究工具則為自編問卷,包含「社會工作員工作壓力量表」、「社會工作員專業承諾量表」及「社會工作員離職意願量表」。資料以SPSS套裝軟體進行次數分配、平均值、標準差、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之統計分析以檢驗各變項間之關聯性及預測力。
研究結果顯示:
一、公部門社會工作員工作壓力略低於中間值,以「工作負荷」最高;專業承諾偏向正向,以「專業生涯正向評價」最高;離職意願則較中間值略低。
二、台北縣、女性、社工相關科系、工作年資滿1年到20年間的社工員的工作壓力較高。
三、「1年以下公職年資」社會工作員的專業承諾程度較「5年~10年公職年資」者為高。其餘背景變項在專業承諾上皆無顯著差異。
四、女性、年紀輕的社工員離職意願較高;此外從事直接服務或在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早療中心與遊民中心之社會工作員的離職意願高於從事間接服務或服務單位為科室的社會工作員。
五、逐步迴歸結果顯示角色模糊、專業生涯涉入意願、與主管人際關係、工作負荷、科室、家防中心、專業生涯正向評價及男性等八個變項,共可解釋離職意願的變異量達55.1%。角色模糊、與主管人際關係及工作負荷等工作壓力會提升公部門社工員的離職意願,專業承諾的專業生涯涉入意願與專業生涯正向評價則能降低公部門社工員的離職意願。此外,科室與家防中心社工員的離職意願較安置機構社工員為高,男性社工員的離職意願則較女性社工員為低。
本研究最後針對社會局與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社會工作員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具體建議。
The main purpose of the thesis 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social workers’ stress from work,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turnover intention in the public sector. The sample consists of 255 social workers in the Departments of Social Welfare of Taipei City and Taipei County Governments, and the Taipei City Center for Prevention of Domestic Violence and Sexual Assault. The research tool i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the Index of the social workers’ Work Stress”, “the Index of the social work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 and ” the Index of the social workers’ turnover intention”. The survey data was analyzed by SPSS software,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Research findings:
1. The overall working stress recognized by social workers in the public sector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intermediate quantity, the highest to be “working load”;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deviation to be positive, with “appraisal of professional career” being the highest; turnover intention in contrast to intermediate quantity to be slightly lower.
2. Working stress are higher among social workers in Taipei County, female social workers, those with non-majo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hose in service between 1 year up to 20 years.
3. Social workers that have “period of service below 1 year” have relatively higher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an those who are “5 years ~10 years in public service”. Other background variables show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4. The turnover intention is high among female and younger social workers, also higher among those who engage in direct services, who work at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center, at early intervention center and/or at homeless shelters in comparison with social workers who engage in indirect services or work in administrative offices.
5.The stepwise regress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8 factors account for 55.1% of the variance of turnover intention, which includes role ambiguity, the will of career involvement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orking load, departments, professional career to appraise and gender. Role ambiguity,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working load would promote the turnover intention; the will of career involvement and professional career to appraise would reduce the turnover intention. In addition, the turnover intention in social workers at the administrative offices and The Center for Prevention of Domestic Violence is higher than who serve at home/shelter organizations re-placement organization. Male social workers adapt lower turnover intention than female.
Implications for social workers, the Departments of Social Welfare, and the Center for Prevention of Domestic Violence to develop feasible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ly reducing workers’ turnover intention are discussed.
一、 中文部份
丁靜瑜 (2001)。社區文史工作者專業角色期待及其繼續學習需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王玠、李開敏、陳雪眞合譯 (1998)。個案管理。台北市,心理。
王思蒨(2007)。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生涯承諾對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私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桂英 (2007)。臨床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專業承諾與離職傾向之相關性探討。長榮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時華(2000)。醫療機構從業人員工作壓力、工作滿足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
王琇蘭(1996)。推行社會工作員制度之檢討與芻議。社會福利。126期。頁4-7。
王靜琳 (2005)。 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之相關性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健康照護研究所碩士論文。
毛家聆、李引玉(1992)。精神科護士的壓力感受與因應行為。護理雜誌,39(1)期,頁107-118。
方代青(1999)。工作壓力、工作滿足、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間關聯性之探討-以台南市稅捐稽徵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內政部統計處97年內政統計年報(2008)。http:// sowf.moi.gov.tw/stat/year/y04-31.xls
內政部公文時效管制作業要點(1992)。(中華民國81年1月27日訂定)
白怡娟(2003)。雙生涯家庭中的父親對父職角色認知與實踐歷程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建平(2003)。組織成員的政治治覺對離職傾向之影響:工作滿足的中介效果。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池文海、唐資文(2008)。護理人員個人屬性、工作滿足與離職意向之關係-以台灣東部地區醫院為例。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第11卷2期。
呂勻琦(1995)。社會工作者專業生涯承諾影響因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桂雲、張永源、邱香蘭(2001)。專科畢業護理人員專業承諾改變之研究。護理研究,9(1),頁28-38。
呂桂雲、邱香蘭(1998)。護生專業承諾之研究。護理研究,6(2),109-119。
何幸霞 (2005)。 玄奘大學在職行政人員離職意願之研究。玄奘大學碩士論文。
沈儀方 (2004)。國小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慶盈 (2002)。 談當前社會工作專業課程之問題與改革。社區發展季刊。99期,頁41-50。
李文傑 (2000)。 影響護理人員離職意願因素之探討。長庚大學碩士論文。
李逸、王秀紅(2002)。衛生所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感受與相關因素探討。The Journal ofNursing Research,10(4),253-260。
李浩綱 (2005)。最低服務年限約定對員工離職意願與工作壓力干擾效果之研究~以科技產業國防訓儲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
李茂興等譯 (1995)。工作社會心理學。臺北市, 巨流圖書公司.
李俊輝 (2007)。 內部行銷與專業承諾對離職傾向之影響。義守大學 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真 (2005)。彰雲嘉地區準專科護理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新鄉 (1992)。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李增祿主編(1996 )。社會工作概論,增訂二版。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李靜怡(2002)。休閒從業人員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和休閒行為之關係─以北部地區為例。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杏容(1977)。離職相關因素之探討。思與言,第15卷,第2期。
兒童及少年福利法(2008)。(民國 97 年 08 月 06 日 修正)
林清江(1986)。教育社會學。台北:台灣書局。
林勝義、江亮演、王麗容合著(2002)。社會工作直接服務。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金善興(1998)。影響社會工作員倦怠之相關因素研究-以台北市社會福利機構與醫院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7)。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秦富珍(1990)。北市報業編採人員之專業與組織承諾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玲茹 (2002)。社教機構員工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公立社教機構為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震、林萬億 (1996)。當代社會工作。台北,五南。
祝健芳 (2002)。 婚姻暴力防治網絡中地方政府社工人員角色之研究。 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施教裕 (1996)。國內縣市政府社會工作員角色定位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76期,頁13-23。
施惠文(2005)。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績效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政府員工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碩士論文。
浩然敬老院網頁(2008)。http://www.haoran.taipei.gov.tw/
高迪理 (1994)。 台灣地區社會福利組織體系及人力配置之規劃。社區發展季刊。67期,頁47-52。
翁瑱凰 (2007)。高科技產業女性勞工工作壓力、職業倦怠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勞動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翁淑焄 (2005)。護理人員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多元構面交互作用對離職傾向與離業傾向的影響:離職傾向與離業傾向的交互中介效果。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崔來意 (2001)。高科技公司女性專業人員工作-家庭衝突、工作倦怠及離職意願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
張火燦、紀乃文 (2006)。護理人員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多元構面交互作用對離職傾向與離業傾向的影響:離職傾向與離業傾向的中介效果。人力資源管理學報。夏季號第6卷第2期,頁111-133。
張志玲(2008)。男女大不同。科學發展。422期,頁66-70。
張淵智(2000)。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管理者如何做好個人壓力管理? http://www.jusregal.com/me/OB-5.htm。
張春興(1993)。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修訂版)。台北,東華書局。
張瑞芬 (2002)。台中市社會工作員專業承諾、專業繼續教育學習型態與參加意向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采華 (2007)。主管領導風格對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台灣地區保險業為例。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晉言 (2005)。離職之路--金融從業人員的工作壓力。大同大學事業經營所碩士論文。
陳梅麗、林小玲等 (2000)。醫學中心護理人員工作壓力、離職意願與離職行為之相關性研究。榮總護理。17(3),頁260-269.
陳俊霖(2005)。公務人員性別差異、人格特質、工作壓力與工作投入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縣政府公務人員為例。國立嘉義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鳳櫻、程子芸、陳蕙玲(1997)。台灣地區居家護理人員工作壓力源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護理研究。5(3),頁223-231。
敖文瑜 (2007)。護理人員專業承諾、工作滿意與離職傾向相關度性之研究 ~以某區域醫院為例。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姝妮(2008)。社會工作專業的性別化與階層化,網路社會學通訊,頁74。
陸洛、陳艷菁等 (1995)。職業壓力指標之探討-以台灣國營企業員工為例。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 。3(2),頁47-72。
陸洛(1997)。工作壓力之歷程:理論與研究的對話,中華心理衛生。10(4),頁19-51。
陸雅美 (2006)。 內外科病房新進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長榮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小燕 (2003)。 花蓮地區護理人員工作價值觀與離職意願相關因素分析花蓮。慈濟大學碩士論文。
黃金梅 (2006)。醫院護理人員之角色壓力、工作滿足及領導型態與離職傾向之相關性研究-以南部某區域教學醫院為例。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3期,頁55-83。
黃婉菁 (2003)。從工作生活品質、工作壓力觀點探討社會工作者對專業生涯承諾。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彩霖 (2003)。醫院行政人員的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專業承諾及工作績效之相關性研究。南華大學管理研究所碩 士論文。
黃義良 (1998)。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華源譯(1986)。社會工作者為多重角色的通才實務工作者。社區發展季刊。34期,頁97-106。
曾華源(1993)。社會工作專業教育研究。臺北,五南。
單小琳(1989)。國中導師專業倦怠與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調適的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游金玲 (2006)。公務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措施。研習論壇。69期,頁41-45。
萬育維編著 (2001)。社會工作概論理論與實務。 台北市,雙葉書廊。
湯柏齡、陳永煌、諶立中(2002),「工作壓力」,中華職業醫學雜誌,9(2),頁145-147。
陽明教養院網頁(2008)。http://www.ym.gov.tw/
楊芷茜 (2009)。社工不好當 64人接6162案。聯合報。台北市。 C2.
楊語芸譯 (1994)。心理學概論。台北縣,桂冠。
葉晶雯(2004)。台灣地區研發人員生涯需求、生涯發展方案、工作滿意與離職意願之研究。銘傳大學博士論文。
趙雨龍 (2006)。助人專業者壓力與精神健康。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社會工作週五論壇,台灣大學社會工作系館401會議室。
廖碧蓮 (2008)。社工人員的工作壓力與睡眠狀況之研究。 社區發展季刊。121期,頁234-251。
潘淑滿(2000)。社會個案工作。頁406-410。台北,心理出版社。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2009)。http://www.dosw.taipei.gov.tw/
臺北縣政府社會局(2009)。http://www.sw.tpc.gov.tw
臺北市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2009)。http://www.dvsa.taipei.gov.tw/
臺北縣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2009)。http://www.dvp.tpc.gov.tw
鄭媛文(2004)。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逸驊(2000)。兒童與家庭的臨床社會工作之新進人員壓力適應探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麗珍(2008)。台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力推估。內政部社會司委託研究案。
鍾美智(1996)。社會工作系畢業生任職專職工作及離職因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春香編輯 (2007)。社會局五十年---臺北市社會福利發展軌跡。臺北市,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劉春榮(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知覺、教師組織功能需求與教師專業承諾研究。台北,復文。
劉莉蘭(1994)。員工分紅入股滿意度、組織投注與離職意向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曉春譯(1999)。直接服務:範圍、哲學和角色。許臨高主編,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理論與技巧。Hepworth, D. H., Ronney, R. H.&Larsen, J. A.(1997)原著。台北:洪葉。
蔡俸誼 (2003)。社會福利機構之就業服務員離職傾向探討-以臺中市身心障礙機構為例。逢甲大學碩士論文。
蔡金田(1998):國民小學啟智班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頁297-323。
蔡欣玲、陳麗梅、王瑋。(1996) 醫學中心護理人員工作壓力相關因素之探討。榮總護理,13,頁263-269。
蔡祈賢 (2007)。與壓力共舞 — 公務人員工作壓力的調適。公務人員月刊。133期,頁25-35
蔡玲珊(2003)。公共衛生人員工作壓力及身心健康之探討--以台南縣衛生局、所人員為例。高雄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蔡萬助(1999)。工作壓力及管理策略之研究— 以國軍基層組織幹部為例。黎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樊景立(1978)。紡織廠女作業員離職行為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繆敏志 (1993)。工作壓力之理論基礎與模式及其管理方法。中國行政,52, 頁21-46。
謝旭洲(2008)。社會統計與資料分析。台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戴瀚霖 (2007)。組織生涯發展知覺、員工生涯規劃、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以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台南園區產業為例。 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蜜 (2004)。護理人員專業承諾及工作風險認知與生涯發展、離職傾向關聯性之研究—以某區域醫院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簡茂發(1987)。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市,心理。
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頁123-124。台北市,幼獅
藍采風(2003)。全方位壓力管理。台北市,幼獅。
藍豔柔 (2004)。 醫務社會工作者之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所碩士論文。
羅惠瓊(2005)。因素分析,淡江大學企管系。
蘇慧玲、陳穎峰、趙必孝、凌雅慧(2003)。服務業建教合作支持系統與個人特性對員工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的情境影響。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3卷,4期,頁39-64。
貳、 外文部份
Abelson, M. A. (1986).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turnover: A model for the health service administrator. Health Care Management Review, 11(2), 61-67.
Aranya, N.& Ferrisy, K.R(1984).A reexamination of accountants` organization-professional conflict. The Accounting Review, 54(1),1-15.
Aryee,S. & Tan.K.(1992).Antecedents and outcomes of career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40, 288-305.
Baker, R. (1976). The multirole practitioner in generic orientation to social work practice.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6, 327-352
Becker, H. S. (1960), Notes on the concept of commitment,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logy, 66, 32-42.
Bednar, A., Marshall, C., & Bahouth, S. (1995). Identifying the relation- ship between work and network stress among bank managers. Psy- chological Report, 77 (3), 771-777.
Beehr, T. A. & Newman, J. E. (1978). Job stress, employee health, and organizationaleffectiveness: A facet analysis, model and literature review. Personal Psychology,31, 665-669.
Bluedorn, A. C. (1982). A unifield model of turnover from organizations.Human Relations, 35, 135-153.
Chaplain, R. P.(1995). 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 : 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5(4), 473-789。
Caplan,R.D.(1975)Job demands and worker health.OSH Research Report, Cincinnati.
Cooper, C. L., Sloan, S. J., & Williams, S. (1988). Occupational Stress Indicator. Windsor, England: NFERNelson.
Cooper, S. W. C. L. (1998). Measuring Occupational Stress: Development of the Pressure Management Indicator. Jolltlla of Occupational Health Psychology 3(4), 306-321.
Erlen, J.A.,& Sereika, S.M. (1997). Critical care nurses,ethical decision:Making and stress.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6(5), 953-961.
Folkman,S(1984). Persoal control and stress and coping process: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46(4),839-852.
Glass, L. K. (1985).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rough individual action. Nursing Success Today, 2(2), 35-36.
Greenwood,Ernest (1957) Attributes of a Profession, Social Work, 2,45-55.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cucation strudies, 4, 1-6
Lister, L. (1987) Contemporary direct practice roles. Social Work, 32, 384-391.
Lucas M, Atwood J, Hagaman R. (1993)Repl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anticipated turnover model for urban registered nurses. Nursing Research, 42(1), 29-35.
Michaels, C. and Spector,P. (1982). Causes of employee turnover: A test of the Mobley, Griffeth, Hand, and Meglino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1),57.
Mobley, W. H. (1977). Intermediate Linkage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t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62, 238.
Mobley, W.H.(1978).“An evaluation of precursors of hospital employe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3(4), 410
Mowday,R.T., Porter,L.M., & Steers,R.M.(1979).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 224-247.
Parasuraman , S. & Alutto ,J.A.(1984).Sources and Outcomes of Stress in Organizational Settings.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Structural Model.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7, 333.
Price, J. L. (1977). The Study of Turnover (1st ed.). Ames, LA.:The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Porter, L. W., Steers, R. M., Mowday, R., & Boulian, N.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 Satisfaction, &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609.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Hill.
Taylor,L.E.(1988).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es so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electe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in Canadian social work. Unpublishe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
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hchology, 56, 19-33.
Whittaker, James K.; Tracy, Elizabeth (1989). Social Treatment: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personal Helping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New York: Aldine • Social Work.
Williams, L. J., & Hazer, J. T. (1986).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and commitment in turnover models: A reanalysis using latent variable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1, 21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