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高如玉
Kao, Ju Yu
論文名稱: 國際志工團隊及泰北僑校間建構夥伴關係之研究
A Study of Building Partner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Team and Overseas School of Northern Thailand
指導教授: 顏妙桂
Yen, Miao-Kuei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66
中文關鍵詞: 夥伴關係國際志工團隊泰北僑校
英文關鍵詞: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Team, Overseas School of Northern Thailand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36下載:2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究建構國際志工團隊及泰北僑校之間的夥伴關係,包含夥伴關係的內容、夥伴關係的合作過程,並提出夥伴關係的影響結果,最後,依研究結果提出建構夥伴關係之建議,以提供國際志工團隊、泰北僑校作為參考,吸引更多國際志工團隊投入泰北僑校服務。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以深度訪談作為研究取向,訪談泰北僑校四位師長及國際志工團隊四位成員,共八位擔任研究參與者,歸納建構夥伴關係之重要內涵。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夥伴關係目標以「傳承中華文化的使命」、「提升泰北僑校師資」及「培育華文學習興趣」。
    二、契合的夥伴關係包含「天時地利人和」、「具備專業能力」及「豐富夥伴關係的經驗」。
    三、「共塑願景、持續學習及雙贏的夥伴關係」關鍵因素。
    四、啟蒙多元價值,發展成熟夥伴關係的合作模式。
    五、發掘夥伴關係具有拓展國際觀、促進外交及活絡經濟效益。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論,針對夥伴關係、國際志工團隊、泰北僑校及後續研究提出若干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explore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team and overseas school in northern Thailand. The contents of partnership include definition, the process of cooperation model, and effects.
    By adapting qualitative method and based on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eight participants, four participants of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team and four participants of overseas school in northern Thailand.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explored how to build the partnership.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The goal of the partnership based on “inheriting the Chinese culture’’,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teacher in the overseas school of northern Thailand” and “cultivating Chinese interest”.
    2.The suitable partnership includes the right time right place right 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experience of the partnership.
    3.The key factor includes creating the vision, continuous learning and win-win partnership.
    4.The enlightenment of diverse value, the development of a mature partnership cooperation.
    5.The partnership to expand the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and promote diplomacy and active economic benefits.
    Finally, the study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for government, international volunteer team, overseas school in northern Thailand, and the future researchers according to the finding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11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1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9 第一節 夥伴關係及其相關研究 19 第二節 國際志工團隊研究 36 第三節 泰北僑校現況 4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3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架構 5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58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2 第四節 研究程序 64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68 第六節 研究信實度 71 第七節 研究倫理 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夥伴關係內容 75 第二節 夥伴關係的合作過程 97 第三節 夥伴關係的影響結果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結論 129 第二節 建議 132 第三節 研究者省思 137 參考文獻 141 中文部分 141 西文部分 146 附錄 149 附錄一 前導性研究國際志工團隊訪談大綱 149 附錄二 前導性研究泰北僑校訪談大綱 150 附錄三 國際志工團隊代表訪談大綱 151 附錄四 泰北僑校訪談大綱 152 附錄五 訪談同意書 153 附錄六 訪談札記 154 附錄七 研究參與者資料檢核表 155   表 次 表1 2006~2011年青輔會與教育部補助國際志工隊數及人次 5 表2 相關學者對於夥伴關係的定義 21 表3 互易型與轉化型夥伴關係比較圖 22 表4 夥伴關係的關鍵因素 31 表5 「問合作夥伴們的七個問題」 32 表6 Kolb學習階段與學習面向和學習週期 43 表7 研究參與者基本資料 60   圖 次 圖1 泰國地區僑校位置圖 18 圖2 服務學習夥伴關係類型圖 23 圖3 研究架構圖 57 圖4 研究流程圖 67 圖5 研究結果架構圖 76

    中文部分
    中華救助總會(2010)。泰北服務資訊交流專區。2011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cares.org.tw/S_2450.asp
    尤雅音(2009)。輔仁大學國際夥伴學習推展新柬埔寨教育支援方案之研究──以2008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方世榮、江淑娟、方世杰(2002)夥伴關係整合模型的實證研究--以中小企業為對象。管理學報,19(4),615-645。
    方崇雄(1998)。科技教育師資培育的夥伴關係。中學工藝教育,31(5),8-12。
    王育群(2009)。98年訪視泰北地區青年國際志工團隊服務情形報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出國報告。臺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王新閔(2008)。大學生海外教育志工服務學習之研究──以慈濟大學2006年海外志工服務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世界展望會(2011)。認識世界展望會。2011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worldvision.org.tw/01_about/about.php
    朱立群(2006,12月)。全球志工日 臺灣學生當志工 全球第四多。中時電子報。2011年4月30日,取自http://news.yam.com/chinatimes/garden/200612/20061203618427.html
    朱浤源等(2010)。我國僑教政策未來發展趨勢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補助(編號:OCAC-SEC-098-0090115C)。臺北市:僑委會。
    江明修(2001)。青輔會與第三部門夥伴關係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報告編號:NYC--4-01)。臺北市: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行政院青輔會臺灣青年國際志工服務隊補助要點(2008)。
    行政院青輔會(2011a)。95年至99年9月推動青年國際參與及國際志工統計表。2011年5月10日,取自http://www.nyc.gov.tw/22.php?forewordTypeID=231
    行政院青輔會(2011b)。青年志工參與人次統計表。2011年5月15 日,取自http://www.nyc.gov.tw/getFileName.php?ext=ext&efile=doc&cfile=docDesc&ftb=allDetail&cvalue=2413&evalue=201012311159297910315638.doc
    吳芝儀(2005)。敘事研究的方法論探討-質性研究方法與資料分析。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英明、許文英、盧政鋒(2000)。臺灣未來參與國際非政府組織(NGOs)網絡之策略。新世紀智庫論壇,11,72-84。
    吳清山(2006)。創意學校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踐。教師天地,142,9-15。
    李欣樺(2009)。再見家鄉‧再建家鄉──跨文化背景學生自組自籌團隊參與國際服務之學習歷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章順(1997)。勞資雙贏-夥伴關係的建立。勞工行政,110,43-47。
    汪詠黛(2007)。重返異域。臺北市:時報出版。
    周珮祺(2009)。瀕死照顧者之經驗學習及其生命意義之探討──以「印度垂死之家」臺灣志工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士蕙(2010年9月5日)。用貧窮體驗 改變人生。遠見雜誌,291,152-160。
    林世華、陳柏熹、黃寶園、傅瓊儀、趙如錦(譯)(2005)。Keith F. Punch著。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洪玉雪(2008)。大學生參與國際性志願服務經驗探討──以輔大2007年菲律賓海外服務方案為例。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縣。
    胡幼慧(1996)。焦點團體訪談。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2001)。Joseph, A. Maxwell 著。質化研究設計:一種互動取向的方法。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芬芬(譯)(2005)。M.B. Miles & A. M. Huberman 著。質性研究資料分析。臺北市:雙葉書廊
    張英陣、謝儒賢(2001)。編織不可能的夢?災後重建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的夥伴關係。政府福利責任的蛻變與轉折: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新角色國際研討會,台中縣:朝陽科技大學。
    張茂芸(譯)(2000)。Alan R. Andreasen 著。尋找理想的企業夥伴。哈佛商業評論精選,9,113-136。
    張瓊齡(2007)。前瞻2007之國際參與:短期海外志願服務 開啟大眾接軌國際永續議題契機。環境資訊中心。2011年5月20日,取自http://e-info.org.tw/node/18398
    教育部(2010)。教育部補助大專校院學生參與國際志工服務要點執行成果。教育經費分配審議委員會網站。2011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budget.aspx?budget_sn=345&site_content_sn=99
    許麗鈴(2001)。泰北地區華文教育之研究─以清萊地區兩所學校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巧蓁(2009)。大學校院學生之世界公民觀開展─兩個國際志工服務團隊之緬甸行。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奎憙(1998)。現代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韻婷(2010)。青年國際志工基本需求滿足與動機自我調節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黃玉(2000)。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於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辦。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黃玉(2008)。從服務中學習─跨領域服務學習理論與實務。臺北市:洪葉文化出版。
    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嘉義市:濤石。
    黃昱富(2009)。青年海外服務對國際認知之影響──以轉化學習理論為基礎。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
    黃瑞琴(1991)。質性教育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溫明麗(2004)。教育哲學。臺北市:三民。
    葉婉翎(2010)。師資生專業成長—師培生國際志工從事泰北僑校教學服務之行動研究。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編號:99CFA0D00016)。台中市: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賈大齡(2010)。在遙遠的國度看見改變的力量:國際志工服務學習團體動力運作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褚士瑩(2006年3月)。國際義工的迷思。PCHome電子報名家專欄之褚士瑩。2011年5月30日,http://epaper.pchome.com.tw/
    趙榮耀、葛永光(2010)。我國海外僑教工作之研究與檢討。監察院專案調查研究。臺北市:監察院。
    劉阿榮(2005)。永續發展與族群夥伴關係。研考雙月刊,29(5),92-102。
    蔡季誠(2008)。大專學生參與攜手計畫經驗之研究。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蔡漢賢(2000)。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臺北市: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鄭杰榆(2004)。建構非營利組織間夥伴關係以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攜手計劃為例。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盧玉玲(2010)。教育部「學海築夢」:「泰北國際教育志工—國北小泰陽」實習計畫。行政院及所屬各機關出國報告。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賴樹盛(2004年7月)。漂流在泰緬 ──海外志工手札。臺灣光華智庫。2011年4月10日,取自http://www.taiwan-panorama.com/show_issue.php?id=200479307042c.txt&cur_page=3&table=0&distype=&h1=&h2=&search=&height=&type=&scope=&order=&keyword=&lstPage=&num=&year=2004&month=07
    賴樹盛(2008)。邊境漂流—我們在泰緬邊境2000天。臺北市:天下雜誌。
    謝欣樺(2011)。大學院校國際志工參與海外服務學習動機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成人與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謝臥龍主編(2004)。質性研究。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簡春安、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市:巨流。
    簡鈺青(2008)。大專青年參與志願服務動機之研究──以「全球青年服務日」(GYSD)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西文部分
    Austin, J. E. (2000a). The collaboration challenge: How nonprofits and business succeed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Austin, J. E. (2000b).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between nonprofits and business.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29 (1-supplement), 69-97.
    Bennett R. J. & Krebs G. (1994)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artnerships: An analysis of policy networks in EC- LEDA local employmen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Reg. Studies 28, 119-140.
    Bergquist, W., Betwee, J., & Meuel, D. (1995). Building strategic relationships: How to extend your organization's reach through partnerships, alliance, and joint venture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Bleeke, J. & Ernst, D. (1991). The way to win in cross-border allianc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9(6), 127-35.
    Brinckerhoff, P. C. (2000). Mission-based management: Leading your not-for-profit in the 21st century(2n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Brinkerhoff, J. M. (2002). Assessing and improving partnership relationships and outcomes: A proposed framework. Evaluation and Program Planning, 25, 215-231.
    National Service-Learning Clearinghouse. (2008). Building effective partnerships in service-learning. Retrieved May 30, 2011, from http://www.servicelearning.org/instant_info/fact_sheets/tribal_facts/partnerships
    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Falmer Press. Philadelphia: PA.
    Chrislip, D. D., & Larson, C. E. (1994). Collaborative leadership: How citizens and civic leaders can make a differenc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aftary, D., & McBride, A. M. (2004, July). International voluntary service: Diplomacy, aid, development, or self-servic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ird Sector Research, Toronto.
    Elder, J., & Meadows, K. (2000). Getting commercial about being charitable: Bussiness and community partnerships. Australia: Philanthropy Australia Inc.
    Enos, S., & Morton, K. (2003). Developing a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ampus-community partnerships.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pp. 20-41).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Golmon, S.B. (2003). Assessment as a means of building of service-learning partnerships,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pp. 42-64).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acoby, B. (1996). Servic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acoby, B. (2003a). Fundamentals of service-learning partnerships,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pp.1-19).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Jacoby, B. (2003b). Building service-learning partnerships for the future, In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service-learning (pp.314-337).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Kolb, D. A. (1984).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Lambert, D. M., Emmelhainz, M. A., & Gardner, J. T. (1999). Building successful logistics partnerships.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20(1), 165-181.
    Leigh, R. (2005). The evolving nature of international service through the United Nations Volunteers. Voluntary Action, 7(2), 27-33.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 Sage.
    Miles, M. B., & Huberman, A. M. (199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An expanded sourcebook (2nd ed.). Thousand Oaks: Sage.
    Osborne, S.P. (ed.) (2000).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 Theory and practice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Peters, B. G. (1998). Managing horizontal government: The politics of co-ordin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76, 295-311.
    Rackham, L. F., & Ruff, R. (1995). Getting partnering right: How market leaders are creating long-term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McGraw-Hill Int'l Enterprises Inc.
    Riessman, K. C. (1993). Narrative analysis.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Rigby, D. K., & Buchanan W. T. (1994). Putting more strategy into strategic alliances. Directors & Boards, 18(2), 14-19.
    Robinson, D., Hewitt, T., & Harriss, J. (Eds.). (2000). Managing development: understanding inter-organizational relationships. Thousand Oaks: Sage.
    Stratton, C. (1989). Quoted in: OECD, Mechanisms for job creation. Paris: OECD, 81.
    Tompinks, J. (1995). The genesis enterprise. New York: McGraw-Hil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