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一昌
論文名稱: 宜蘭縣不同社會階層兒童健康體適能之城鄉比較
A study of family social economic status and area of physical fitness from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 in Ilan
指導教授: 李志文
Lee, Chin-We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50下載:25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1)比較城鄉與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差異(2)比較社經地位與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差異(3)比較城鄉學童在不同社經水準之下,其健康體適能之差異(4)比較本研究結果與86學年檢測結果之差異。研究對象為宜蘭縣立國民小學五年級男生,依城鄉進行取樣,共得有效樣本369名。所採用研究工具有(1)家庭狀況調查表、兒童運動調查問卷(2)健康體適能測驗:包括身體質量指數、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和800公尺跑走。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雙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檢定、t考驗進行分析,得到以下結論:(1)立定跳遠、仰臥起坐和800公尺跑走和體適能總分方面,鄉村學童優於城市學童(P<.05)。(2)不同社經等級學童,其健康體適能無顯著差異。(3)城鄉不同社經等級學童健康體適能,無顯著差異。(4)立定跳遠、坐姿體前彎不如86學年所測結果(P<.05)。

    關鍵詞:健康體適能、兒童、城鄉、社經地位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elementary school boys physical fitness,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Social -Economic Status(SES) and area. The participants were 369 students from at 5th grade levels. Instruments were used as following : 1)Children sports inventory, which wa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 and Questionaire(SESQ). 2)Physical fitness test included: Body Mass Index(BMI), One-minute sit up, standing jump(SJ), Sit and reach(SR), and 800m walk/run(800mWR). The obtained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treated by two-way ANOVA and Chi-Square test. Results: First, suburban student good than urban student in one-minute sit up, SJ, and 800mWR(p<.05). Seco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hysical Fitness test between SES groups. Thir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ES groups in areas. Fourth, SJ and SR were bad than 1997(p<.05).

    Keyword: 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children, urban-suburban, socio-economic status

    前序部分 口試委員與所長簽字證書 Ⅰ 授 權 書 Ⅱ 中文摘要 Ⅲ 英文摘要 Ⅳ 謝 誌 Ⅴ 目 次 Ⅵ 圖 次 VIII 表 次 IX 本文部分 第壹章 緒論 1 一、問題背景 1 二、研究目的 2 三、研究範圍與限制 2 四、操作性定義 3 五、研究的重要性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4 一、健康體適能之意義 4 二、社經地位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 6 三、城鄉差異對兒童身心發展的影響 8 四、結語 10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11 一、實驗流程 11 二、研究對象 11 三、實驗時間 11 四、實驗地點 11 五、研究問卷之編製 11 六、測驗方法與工具 12 七、資料處理 15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16 一、受試者基本資料 16 二、城鄉不同社經等級國小學童之健康體適能比較 17 三、影響城鄉學童健康體適能之相關因素 32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38 一、結論 38 二、建議 38 引用文獻 41 一、中文部份 41 二、英文部份 44 後篇部分 附錄一:受試者須知與同意書 46 附錄二:家長(監護人)同意書 47 附錄三:受試者健康調查表 48 附錄四:基本資料及家庭狀況調查表 49 附錄五:體適能相關因素調查問卷 50 附錄六:體適能測驗記錄表 52 附錄七:台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能檢測常模 53 附錄八:台閩地區7~18歲男生體能檢測基本資料 55 附錄九:宜蘭縣7~18歲男生體能檢測基本資料 56 附錄十:城鄉學童運動社會支持之百分比比較表 57 附錄十一:城鄉學童知覺運動障礙之百分比比較表 58 圖 次 圖一 :各社經地位等級人數統計 17 圖二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身體質量指數之分佈 20 圖三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坐姿體前彎之分佈 22 圖四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立定跳遠之分佈 25 圖五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仰臥起坐之分佈 27 圖六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800公尺之分佈 30 圖七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體能總分之分佈 32 表 次 表4-1 :社經地位指數次數分配表 16 表4-2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身體質量指數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18 表4-3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身體質量指數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18 表4-4 :受試者身體質量指數之分佈 19 表4-5 :台閩地區86學年11歲學童身體質量指數百分等級常模表 19 表4-6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坐姿體前彎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20 表4-7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坐姿體前彎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21 表4-8 :受試者坐姿體前彎之分佈 21 表4-9 :台閩地區86學年11歲學童坐姿體前彎百分等級常模 22 表4-10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立定跳遠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23 表4-11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立定跳遠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23 表4-12 :受試者立定跳遠之分佈 24 表4-13 :台閩地區86學年11歲學童立定跳遠百分等級常模 24 表4-14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仰臥起坐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25 表4-15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仰臥起坐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26 表4-16 :受試者仰臥起坐之分佈 26 表4-17 :台閩地區86學年11歲學童仰臥起坐百分等級常模 27 表4-18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800公尺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28 表4-19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800公尺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28 表4-20 :受試者800公尺成績之分佈 29 表4-21 :台閩地區86學年11歲學童800公尺百分等級常模 29 表4-22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體能總分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31 表4-23 :城鄉不同社經學童體能總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31 表4-24 :城鄉學童父母運動促進因素之卡方檢定 33 表4-25 :城鄉學童從事運動之型態統計表 34 表4-26 :學童家庭運動設備次數分配表 34 表4-27 :學童住家附近運動場所 35 表4-28 :學童最常去的運動場所 35 表4-29 :課餘學童無法運動原因(外在因素)之卡方檢定 36 表4-30 :學童課後無法運動原因(內在因素)之卡方檢定 37

    中文部份
    方進隆。(1993)。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漢文書局。

    行政院衛生署。(1997)。中華民國公共衛生概況。台北。

    李詠吟。(1993)。國民中學城鄉教師教學行為之比較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5)。

    呂民璿。(1986)。在學青少年休閒觀念及其休閒偏好之探討。青少年價值觀念與青少年輔導工作之研究,台中市社會服務工作研究服務中心社工中心叢書之二,109-144。

    吳裕益。(1993)。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生學業成就調查分析。南師初等教育學報,6,1-31。

    巫有鎰。(1997)。影響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因果機制,以台北市和台東縣作比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生傳。(1979)。都市化中高雄市遷入人口的教育與生活適應研究。教育學刊,1,163-212。

    林生傳。(1993)。教育社會學(增)。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義男。(1978)。我國國中學生價值取向之研究。輔導學報,1,291-343。

    林義男。(1992)。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

    林義男。(1993)。國中學生家庭社經背景、父母參與及其學業成就的關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報,16,157-212。

    林清江。(1991)。教育社會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惠文。(1996)。年級、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城鄉因素與國小學童職業興趣之相關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德鑫。(1977)。我國城市與鄉村國小兒童人格特質之分析。測驗與輔導,23,366-367。

    林進財(1992),城郊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生學校適應比較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武雄。(1991)。台北市國小學生健康生活型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洪志倫。(1994)。國小學生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調查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蒲玲。(1987)。台北市國小兒童性別、年級、學業成績及家庭社經地位對其休閒活動類型影響之調查研究。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袁志晃。(1994)。父母影響中學生職業價值觀念和生涯發展之探討。輔導學報,17,1-31。

    徐慕蓮。(1987)。個人及家庭因素影響國小新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郁宜。(1984)。國中學生在學期間校外生活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風都。(1994)。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和出生次序者的基本運動能力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17,169-190。

    教育部。(1997)。體能測驗手冊。八十六年度台閩地區中小學學生體能測驗。台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陳文詮。(1995)。都市國小學童與鄉村國小學童在體適能方面的差異性。國立體育學院論叢,5(1),129-145。

    陳正昌。(1994)。從教育機會均等觀點探討家庭、學校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論文。

    陳貴龍。(1987)。國民小學學生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輔導學報,10,121-141。

    陳仕宗。(1995)。國小學生學業成就的社會環境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保勝。(1997)。台中市國民小學轉學生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義雄。(1997)。體適能與生命品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編,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印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編。(1997)。教師體適能指導手冊,台北市,教育部印行。

    鄒浮安。(1994)。家庭社經地位與學業成就之關係;假設分析。教育研究資訊,2(3)。

    葉玉珠。(1991)。中小學生批判思考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正芬。(1999)。閒暇時間從事的活動與健康之關係-以台北市某國中學生為例。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淵全。(1997)。社經地位、能力、學校教育過程與國小學生學業成就之關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蔡岱亨、李勝雄、顏明。(1997)。國小學童身體協調性能力發展調查研究。台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六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296-318。

    蔡素琴。(1998)。兒童休閒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熊智銳。(1990)。中小學教育情境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劉照全。(1998)。性別、年級、生活型態對國小學童體適能影響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學報,7(1),81-91。

    賴曉蓉。(1996)。國小學童健康體能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茂發。(1978)。父母教養態度與兒童生活適應之關係。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11,63-86。
    英文部份
    Aaron, D. J., Kriska, A. M., Dearwater, S. R., Anderson, R. L., Olsen, T. L., Cauley, J. A. & Laporte, R. E.(1993).The epidemiology of leisure physical activity in an adolescent population.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25(7),847-853.

    A.C.S.M.(1998).Fitness Book(2nd Edition).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llsen,P.E.,Harrison,J.M.&Vance,B.(1993).Fitness for life.Kerper Boulevard,Dubuque,Wm.C.Brown.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1980). Lifetime health related physical fitness test manual, Reston, VA: Author.

    Caspersen, C. J., Powell, K. E. & Christenson, G. M.(1985). Physical activity, exercise, and physical fitness:definition and distinctions for health-related research.
    Public health reports, 100(2), 126-131.

    Casperson, C.J.& Merrit, R.K.(1995). Physical activity trends among 26 states,1986-1990.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Exercise, 27, 713-720.

    Corbin, C. B.(1991). Concepts of physical fitness. Kerper Boulevard, Dubuque, Wm. C. Brown.

    Dwyer, T., Coonan, W., Worsley, A. & Leitch, D.(1980). Sex, social status and ethnic origin in relation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Adelaide school children.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6), 331-334.

    Edwards, Steven.W.& Beveridge, Sandy K.(1979). Fine Motor Performance Difference Between High and Low social status Children.

    Holland, J. L. (1981). Relationships between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nd self-concept in 6 th grade student. Journal of Vocation Behavior , 18, 228-236.

    Hollingshead, A. B.(1957).Two factor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 New Haven :Yale.

    Kikuchi, S., Rona, R. J. & Chinn, S.(1995). Physical fitness of 9 year olds in England: related factor.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Community Health, 49(2), 180-185.

    Lea & Febiger.(1991).Guildines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4th ed.

    Parcel, Toby L., & Geschwender, Laura E.(1995).Explaining Southern Disadvantage in Verbal Facility among Young Children . Social Forces, 73(3),841-872.

    Pate, RR.(1988).The Evolving defini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Quest, 40: 174-179.

    Peckham, C. S., Stark, O., Simonite, V. & Woff, O. H.(1983). Prevalence of obesity in British children born in 1946 and 1958.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Clinical Research, Ed, 286(6373).

    Safrit, M. J.(1990). The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fitness test for children:a review. Pediatric Exercise Science, 2, 9-28.

    Sammons, P.(1995). Gender, Ethnic, and Socio-economic Difference in Attainment and Progress:a longitudial analysis of Student achievement over 9 years. 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1(4), 465-485.

    Scott, W. A.,Scott, R. & McCabe, M.(1991).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children personality:A cross-culture, cross-source comparisio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30, 1-20.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