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以文
Chang, Yi-Wen
論文名稱: 福建詔安閩南方言研究
指導教授: 鄭曉峰
Cheng, Hsiao-Fe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17
中文關鍵詞: 詔安話閩南方言漳州潮州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26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12下載:3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詔安縣位於閩、粵兩省的折衝地帶,東接雲霄縣;西鄰饒平縣;南倚詔安灣;北抵平和縣。境內有兩大漢語方言,一是閩南,二是客家,閩南方言是筆者此次研究的主體。詔安話的語音總共有四種,分別是南詔、四都、汀洋、文山,南詔話是詔安的主流語音,四都話次之,汀洋和文山都只流通於一村之內。因此筆者就以南詔作為詔安話的代表,首先針對南詔話的材料進行詳細的分析,四都、汀洋、文山則是藉由和南詔話對比的方式來討論。經過內、外的比較,詔安話在語音形式上兼具了泉、漳、潮三系的特徵,不過比例上還是以漳系最多,潮系次之,泉系最少。從直觀的邏輯推演來看,詔安話似乎是一種存古的表徵;但是將各種外部因素通盤考量再來思考之後,詔安話實則是一個新創的方言。
    在語音層次的方面,筆者以聲、韻、調的配合關係重點式地整理了詔安話的文白異讀,至於詞彙的部分則是揀選音讀、詞形出較為特別詞彙呈現於文中。詔安話的詞彙有兩大外來成分,一個是饒平話;另一個則是秀篆話。前者是鄰近的潮系閩南方言,後者是當地的客家方言,
    總結來說,詔安話是一個以漳系為底,並且混入大量潮系元素的閩南方言,同時還摻入些許客家方言的成分。本研究最大的啟示就是我們要在
    語言的「歷時」與「共時」之中調和鼎鼐,兩兩對照,如此之下才能更為完整且如實地銓釋我們目中所見、耳中所聞的語言現象。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詔安概述 2 一、 地理環境 3 二、 歷史人文 5 三、 方言分布 7 第三節 文獻回顧 7 一、 周長楫(1986):〈福建境內閩南方言的分類〉 8 二、 詔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1999):《詔安縣志》 9 三、 洪惟仁(2011):〈漳州詔安縣的語言分佈〉 12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進程 13 一、 研究方法 13 二、 研究進路 14 第五節 符號使用說明 15 一、 聲母 15 二、 韻母 15 三、 聲調 16 第二章 詔安話的音韻系統 17 第一節 詔安話音系:南詔篇 18 一、 聲母 18 二、 韻母 21 三、 聲調 28 第二節 詔安話音系:四都篇 34 一、 聲母 34 二、 韻母 35 三、 聲調 36 第三節 詔安話音系:汀洋篇 36 一、 聲母 37 二、 韻母 37 三、 聲調 37 第四節 詔安話音系:文山篇 39 一、 聲母 40 二、 韻母 40 三、 聲調 40 第五節 外部方言比較 41 一、 聲母 42 二、 韻母 44 三、 聲調 57 第三章 詔安話的音韻層次 59 第一節 層次概說 59 一、 第一象限 60 二、 第二象限 60 三、 第三象限 61 四、 第四象限 62 第二節 文白異讀 64 一、 概說 64 二、 文白源起 65 第三節 詔安話的文白異讀類型 66 一、 【聲】異【韻】同【調】同 67 二、 【聲】同【韻】異【調】同 68 三、 【聲】同【韻】同【調】異 75 四、 【聲】異【韻】異【調】同 75 五、 【聲】同【韻】異【調】異 77 六、 【聲】【韻】【調】俱異 77 第四章 詔安話的詞彙 79 第一節 音讀特殊 80 第二節 詞形特殊 82 一、 詔安話的獨特說法 82 二、 和饒平閩南話相同詞形的語彙 88 三、 和秀篆客家話相同詞形的語彙 91 四、 和秀篆話、饒平話詞形相近的語彙 92 第三節 特殊文化意義的詞彙 93 一、「粗」 93 二、「點光」 93 三、「蛤婆」 93 四、「開鼎寮」 93 五、「洞葛仔」 93 六、「五骹忌」 93 第五章 結論 95 參考文獻 97 附錄一 發音人基本資料 101 附錄二 詔安閩南方言同音字表 103 附錄三 重要字例對照表 233 附錄四 詔安話文白異讀總表 247 附錄五 詔安話文白異讀總對比表 259 附錄六 詔安縣境內閩南話各次方言語音詞彙對照表 279 附錄七 詔安話基礎語彙總表 313

    參考文獻
    ㄧ、 古籍
    1. 【周】【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疏【清】阮元校定:《周禮正義》,
    錄於《十三經注疏》上冊(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11月),頁861。
    2. 【後晉】劉珣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5月)。
    3. 【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11月)。
    4. 【清】張廷玉等:《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4月)。
    5. 【清】董誥:《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9月)。
    6. 【清】黃謙:《彙音妙悟》,收錄於洪惟仁《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第二冊(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年)。
    7. 【清】謝秀嵐:《彙集雅俗通十五音》,收錄於洪惟仁《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第二冊(臺北:武陵出版社,1993年)。

    二、 近人論著
    1. 王洪君:《歷史語言學方法論與漢語方言音韻史個案研究》(北京:商務
    印書館,2014年4月)。
    2. 李永明:《潮州方言》,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3. 李如龍、陳章太:《閩語研究》,北京:語文出版社,1991年。
    4. 李如龍:《福建縣市方言志12種》,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
    5. 李如龍、張雙慶:《客贛方言調查報告》,福建:廈門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
    6. 林寶卿:《長泰方言志》,北京:語文出版社,1994年。
    7. 袁家驊:《漢語方言概要》,北京:語文出版社,1960年。
    8. 張光宇:《切韻與方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1月。
    9. 張光宇:《閩客方言史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9月。
    10. 陳忠敏:《漢語方言語音史研究與歷史層次分析法》,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7月。
    11. 張屏生:《臺灣地區漢語方言的語音和詞彙 ∙語料篇》,臺南:開朗雜誌,2007年。
    12. 張屏生:《泉州地區閩南話基礎語彙稿》,未刊本,2013年。
    13. 張屏生:《潮汕話(含南澳島)基礎語彙稿》,未刊本,2014年。
    14. 張屏生:《大陸廣東粵西閩話基礎語彙集》,未刊本,2015。
    15. 張屏生:《漳州地區閩南話基礎語彙稿》,未刊本,2016年。
    16. 張振興:《漳平方言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17. 張琨:《漢語方音》,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年。
    18. 詔安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詔安縣志》,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年。
    19. 楊時逢:《雲南方言調查報告》,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9年。
    20. 詹伯慧:《潮州方言》,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21. 蔡俊明:《潮州方言詞匯》,香港:吳多泰中國語文研究中心,1991年。
    22. 橋本萬太郎(Hashimoto Mantaro)著,余志鴻譯:《語言地理類型學》,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年6月。
    23. 羅常培:〈漢語方言研究小史〉,收入《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選集》,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24. 羅常培:《廈門音系》,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所,1958年。
    25. Crowley Terry, An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Linguistic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26. Fox Anthony,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27. Kenstowicz Michael, Phonology in Generative Grammar,(Blackwell Publishers, Cambridge,1994)
    28. Norman Jerry, Chines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

    三、 單篇論文
    1. 董同龢:〈廈門方言的音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57年,頁231 - 253。
    2. 董同龢:〈四個閩南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59年,頁729 - 1042。
    3. 李如龍:〈廈門話的文白異讀〉,《廈門大學學報》,1963年第2期,頁57 - 100。
    4. 張盛裕:〈潮陽方言的文白異讀〉,《方言》,1979年11月第4期,頁241- 267。
    5. 林瑞峰、湯漳平:〈論陳元光的歷史地位和影響〉,《福建論壇》,1983年第4期,頁73 - 76。
    6. 張琨:〈論比較閩方言〉,《語言研究》,1985年第1期,頁107 - 138。
    7. 周長楫:〈福建境內閩南方言的分類〉,《語言研究》,1986年第2期,頁69 - 84。
    8. 張琨:〈再論比較閩方言〉,《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89年,頁829 - 875。
    9. 盧美松、歐潭生:〈福州先秦考古三論〉,《東南文化》,1990年第3期,頁104 - 107。
    10. 盧美松、歐潭生:〈試論閩族及其考古學文化〉,《江西文物》,1991年第1期,頁60 - 68。
    11. 莊初昇、嚴修鴻:〈漳屬四縣閩南話與客家話的雙方言區〉,《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4年,頁81 - 94。
    12. 董忠司:〈泉州話文白之外的近代官話層〉,第六屆閩方言學術會議論文集,1999年,頁244 - 262。
    13. 張光宇:〈論條件音變〉,《清華學報》,2000年第4期第30卷,頁427 - 475。
    14. 劉澤民:〈客赣方言的知章精莊组〉,《語言科學》,2004年7月第3卷第4期,頁19 - 28。
    15. 張光宇:〈論漢語方言的層次分析〉,收錄於《語言學論叢》,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頁124 - 164。
    16. 洪惟仁:〈漳州詔安縣的語言分佈〉,《台灣語文研究》,2011年第6第1期,頁1 - 14。
    17. 張光宇:〈漢語方言的鼻化運動〉,《語言研究》,2012年4月第2期第30卷,頁17 - 28。
    18. 張光宇:〈什麼是閩南話?〉,《臺灣語文研究》第9卷第1期,2014年,頁79 - 94。
    19. Matthew Y.Chen , “An areal study of nasalization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3(1973) , pp.16 - 59.
    20. J.Ohala, “Phonetic explanations for nasal sound pattern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75)pp. 289 - 316.
    21. Jerry Norman , “Chronological srata in the Min dialects, ”〈閩語詞彙的時代層次〉,《方言》,1979年第4期,頁268 - 273。
    22. Jerry L.Norman;W.South Coblin,“A New Approach to Chinese Historical Linguistic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ial Society(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1995),pp.576-584.

    四、學位論文
    1. 吳波:《江淮官話語音研究》,上海: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4月。
    2. 吳芳:《粵東閩語-n、-韻尾的方言地理類型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文學系漢語言文字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年。
    3. 張屏生:《潮陽話和其他閩南話的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92年。
    4. 張屏生:《同安方言及其部分相關方言的語音調查和比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96年。
    5. 林頌育:《論漢語方言的文白異讀》,福建:福建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漢語言文字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年5月。
    6. 陳信璋:《南通方言音韻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9年7月。
    7. 徐馥琼:《粵東閩語語音研究》,廣州:中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5月。
    8. 鄧享璋:《閩北、閩中方言語音研究》,福建: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7年6月。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