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申士芳
論文名稱: 桃園縣虎頭山地區高中地理實察課程教學資源的分析與應用---以一年級通論地理課程為例
指導教授: 鄭勝華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03
畢業學年度: 9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2
中文關鍵詞: 高中地理教學資源通論地理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4下載:7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以虎頭山區域性空間為中心,調查並分析研究區內實察課程教學資源,利用景點登錄表,建立實察課程教學資料庫,並依景點個別教學特性分析出所能提供的教學項目,按照資源景點不同的特性分成自然地理實察景點、人文地理實察景點兩部分,總共24個景點。並分析比較各學者設計理念與設計模式以及個人實際教學心得,建構本研究活動設計模式,以此設計地理實察的實例。最後進行多元性的評量來評估其可行性以建立虎頭山地理實察教學資料庫。
    經由教學實驗的結果,發現實施地理實察教學有利於學生在地理認知方面的學習,只是往往無法在很短的時間內看出成效。實施地理實察因為提供戶外的直接體驗,比在室內教學更能達到情意方面的改變。
    此外,針對地理實察課程的成效實施問卷調查,由調查統計的結果我們發現:
    (一) 學生普遍贊同野外實察教學活動的實質效果。尤其認為「在增進對自然環境的認知」方面是最有效的。
    (二) 能讓學生親身體驗的學習項目之學習效果較佳。
    (三) 往後若在內容設計上增加學生的感官活動與自然體驗經驗,對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方面,應該是可以有不錯的效果。
    (四) 虎頭山地區環境滿受學生的喜愛,又能加強學生對日常生活環境之認識和認同,甚至方便對課程做更深入的觀察及探討,應是理想的實察活動地點。
    本研究利用景點登錄表所建立的實察課程教學資料庫,其所調查分析的各景點均涵蓋多項教學項目,所以可視教學實際狀況、主題、時間來選擇景點將之串聯成一景線,而達成教學模式。此教學資料庫可供相關研究及供鄰近鄉鎮的學校實施野外實察活動的參考。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Hu-tou Mountain area, analyzing and surveying the resource of a field work for teaching curriculum. It uses the viewpoint table to develop a field work teaching information database and provides teaching items that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each viewpoint’s individual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n total, there are 24 viewpoints that have been divided into 2 fields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resource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and cultural geographies. In addi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design concepts and models of various scholars and experts, as well as what the author has learned from practical teaching, to form this research’s own design model. Finally, this paper implements a diverse evaluation measure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the Hu-tou Mountain area as a field work in geography for teaching information database.

    Through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we discovered that the field work teaching facilities benefited th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area. Although frequently there was no way to ascertain the effects with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however, the field work in geography was of greater benefit for the students because of the provision of outdoor experiences, which were better than classroom teaching.

    Furthermore,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field work in geography class questionnaire, we discovered the following:

    1. Students were in favor of the field work teaching results, especially with the effectiveness of increasing their knowledge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2. The students were able to experience for themselves the items that were being taught, which is the most effective form of learning.

    3. By becoming more aware and experiencing nature for their own due to the content of the design the students were more motivated towards studying, which is a positive result.

    4. Hu-tou Mountain was a popular area for the students, and strengthened their knowledge and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day-to-day social environment. This even had beneficial affects on the students’ class work, which was observed and discussed with higher quality.

    This paper uses the viewpoint table to develop a field work teaching database, which has been surveyed and analyzed to include many items of education. Therefore, we have been able to reach a teaching model through observ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main points and time. This teaching database is able to provide related research for schools in neighbouring villages and towns with field work practical referencing facilities.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地區…………………………………………………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6 第四節 理論架構與文獻探討…………………………………..10 第二章 虎頭山地區自然地理特性與教學景點探討………………28 第一節 研究區自然地理特性…………………………………..28 第二節 教學資源景點的調查....………………………………..37 第三節 教學資源景點的地理概念分析…………………..……91 小結……………………………………………………. 94 第三章 虎頭山地區人文地理特性與教學景點探討………………96 第一節 研究區人文地理特性…………………………………..96 第二節 教學資源景點的調查....……………………………….102 第三節 教學資源景點的地理概念分析…………………..…...139 小結…………………………………………………….141 第四章 虎頭山地區地理實察教學活動設計……………………..142 第一節 實察教學活動設計模式…………………………..…..142 第二節 設計過程與成果…………………………………..…..150 小結……………………………………………………161 第五章 教學實驗與評估…………………………………………..163 第一節 教學實驗………………………………………………163 第二節 實驗結果分析…………………………………………168 第三節 意見調查與分析………………………………………173 小結……………………………………………………18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186 參考書目………………..………………………………………………191 附錄……………….……………………………………………………203 附錄一 虎頭山地區植物名錄………………………………..203 附錄二 學生活動手冊(附學習單)…………………………...211 附錄三 學習成就測驗前測試卷………………………..……232 附錄四 學習成就測驗後測試卷……………………..………235 附錄五 情意態度問卷………………………………………..238 附錄六 學生活動問卷……………………………………..…240

    中文部分:
    1. R.B.Bunnett&Bryan Massingham(1997):新地理4A,香港:文達出版有限公司,頁145。
    2. 上河文化編註(2001):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北島,台北縣:上河文化。
    3. 中國教育學會主編(1986):有效教學研究,台灣書店。
    4.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2000):台大校園自然步道,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5. 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撰文(民90):芝山岩步道,台北市:貓頭鷹出版社。
    6. 中華民國步道協會(民90):芝山岩步道,台北市:貓頭應出版社。
    7. 方炳林(1988):普通教學法,三民書局。
    8. 毛連塭等(1995):台北市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之意見調查,國立教育資料館編印。
    9. 水土保持局(民80):西部地區治山防洪~桃園縣~調查報告。
    10. 王靜如(1991):高屏地區國小戶外教學現況困難之調查分析,屏東師院初等教育研究,第3期,頁363-369。
    11. 王鑫(1989):環境教育及戶外教育活動設計舉例,環境教育季刊,第2期,頁63-68。
    12. 王鑫(1995)。發展教師環境教育哲學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第26期,頁1-16。
    13. 王鑫(1995)自然景觀及特殊地質地形現象登錄計畫──台北縣、桃園縣,台灣大學地理學系。
    14. 王鑫(1999):台灣的地形景觀,台北:渡假出版社有限公司。
    15. 王鑫、朱慶昇(1995):戶外教育的範疇,教師天地,第75期,頁1-11。
    16. 王鑫、陳萬得編譯(1986):撰寫解說規劃文件所使用的標準規劃表格,環境解說方法與導向,內政部營建署國家公園組自然生態保育協會,頁1-3。
    17. 台灣臨時土地調查局(1904):台灣堡圖集,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印製。
    18. 石再添等(1994):台灣地區76條重要河川理論水力蘊藏量級地表逕流細數研究總報告,台灣電力公司及經濟部水資源統一規劃委員會。
    19. 石再添等(1996):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二),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20. 石再添等(1998):地學通論,台北:固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21. 石再添等(民91):高中地理(一),南一書局。
    22. 朱敬先(1987):教學心理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3. 朱慶昇(1991):地理環境教育戶外教學單元活動設計概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朱慶昇(1993):戶外教學設計原理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第16期。
    25. 自然生態保護協會(1998):發現虎頭山--一樣變化萬種風情,桃園飛訊雜誌,第30期。
    26. 何春蓀(民78):普通地質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7. 何慶樟(2002):林木森森綠家園學習手冊,大地地理。
    28. 吳連賞(民85):台灣南部地區鄉土地理教育資料蒐集與教材編撰架構,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高雄師大地理系。
    29. 吳進喜(1998):新課程的特色與精神,高級中學地理科新課程標準,龍騰文化編印。
    30. 吳嘉芳等(民91):台灣桃園縣虎頭山的泥裂痕的分析與研究,台灣省第四十二屆高級中學科學展覽會作品說明書--地球科學科高中組。
    31. 宋安葉(民78):桃園孔子廟創建始末,桃園文藝選及第十集。
    32. 李宗葳(1991):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師院教育叢書51,師大書苑。
    33. 李乾朗、俞怡萍(1999):古蹟入門,遠流出版社。
    34. 李乾朗研究主持(民89):桃園縣第三級古蹟桃園忠烈祠調查。
    35. 李崑山(1993):戶外教學活動單設計思考模式,環境教育季刊,第18期,頁61-67。
    36. 李瑞宗(1990):丹山草欲燃,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
    37. 李錫堤(1996):桃園台地群的地形演育與新構造運動,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38. 李錫堤(1997):大漢溪的地貌發育與新構造運動,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
    39. 辛治寧(1999):活動單設計初步與在博物館教育之應用,科技博物,第3卷第1期,頁27-29。
    40. 周儒、呂建政譯(Donald R.Hammerman、William M.Hammerman、Elizabeth L. Hammerman 著)(1999):戶外教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41. 周儒、張子超、呂建政(1996):教育部委辦自然教育中心實施狀況之研究,教育部環境保護小組。
    42. 周儒、黃淑芬譯(1994):戶外教育的精義,環境教育季刊,第18期,頁61-67。
    43. 林文惠(1993):地理科環境教育角色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4. 林仲剛(1996):台灣蕨類植物的認識與園藝應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45. 林君蘭(1990):國民中學學生對環境保育的態度,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6. 林明德(民89):桃園縣三級古蹟—龜山鄉壽山岩觀音寺、蘆竹鄉五福宮、桃園市景福宮、桃園市忠烈祠調查研究,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47. 林果(1994):實用鄉土植物,淑馨出版社。
    48. 林修澈等編輯(2001):泛桃舊藏--桃園市百年映象,桃園縣桃園市公所。
    49. 林朝綮(1957):台灣地形,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50. 林會承、劉興朋(1996):桃園之埤塘調查研究,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51. 邵瑞珍、皮連生(民78):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52. 施添福(1989):中學地理教學理論與實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等教育輔導委員會印行,頁316-318。
    53. 施添福等(民90):高中地理(一),龍騰文化。
    54. 施添福等(民90):高中地理(二),龍騰文化。
    55. 柯內爾著,方潔玫譯(1994):共享自然的喜悅,張老師出版社。
    56. 柯內爾著,王家祥譯(1994):與孩子分享自然,張老師出版社。
    57. 洪崇閔(民91):應用鄉土地理資源之地理科教學模式設計─以南投國中為研究個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8. 洪敏麟(1988):台灣史蹟流,台灣文獻委員會。
    59. 洪瑞佑(1999):戶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兒童在鄉土地理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0. 胡金印(1985):鄉土地理野外實察教學法之簡介,地理教育,第11期,頁59-64。
    61. 胡金印(1996),高中地理課程野外實察的教學資源建議-以高屏二生活圈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第六卷第六期,頁67-83。
    62. 胡金印(1997):校園附近中學地理實察教學之理論探討摘要,八十六年度南部地區鄉土地理教育研討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學系,頁33-44。
    63. 胡金印(1999):我國中學地理實察教學之困境與可行之道--校園附近之實察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九卷第六期,頁87-115。
    64. 胡金印(民71):高中鄉土環境野外實際教學之實驗研究,高雄:高師大附中。
    65. 胡金印、朱淑芳、莊幸惠(1983):高中鄉土環境科學野外實察教學之實驗研究-以台灣南部區域地形為例,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11期,頁1-8。
    66. 胡金印、曹治中(1995):高中地理科野外調查教學活動設計-以雄中校門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教學通訊,第五卷第六期。
    67. 范佐東(1997):桃園台地埤塘型態分布與運作機制之研究,台灣師大地理所碩論。
    68. 衍生工程顧問公司(1999):桃園縣政府虎頭山公園擴大整體規劃評估報告--期末報告書。
    69. 韋煙灶(1996):地理實察的理論與實際--技巧與方法論。
    70. 韋煙灶(民91):鄉土教學及教學資源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地理研究叢書第28號。
    71. 徐榮崇(1996):國小戶外鄉土地理教學之設計與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2. 翁國盈(1989):台灣地區中等學校地理教學之研究,地理研究叢書第十九號,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
    73. 馬虞海(2002):桃園觀光,第397期,頁15-17。
    74. 高級中學地理科新課程標準(1998):龍騰文化編印。
    75. 張素玢、陳世榮、陳亮州(1998):北桃園區域發展史,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76. 張瑞津(1980):台灣島諸流域高度、坡度及相對高度的分析研究。
    77. 張碧員(1994):台灣賞樹情報,大樹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78. 盛清沂(民52):桃園縣沿海及台地地區史前遺址調查報告,台灣文獻14 卷2期。
    79. 莊麗卿(1998):21世紀桃花源,桃園縣政府。
    80. 許民陽(1993):桃園縣的地形與地質景觀,桃園縣政府。
    81. 許民陽(1996):桃園縣復興鄉地形地質景觀資源賞析,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82. 許明陽(1993):近三年來桃園縣地球科學鄉土教學資源調查及研習的實施與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專刊第一號。
    83. 郭城孟(2001):森林共和國,遠流出版公司。
    84. 郭姿秀(民91):植物資源在自然步道環境教育上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85. 郭寶章(1998):育林學各論,國立編譯館。
    86. 陳文尚(1996):地理實察的理論與現實,高雄師大地理教學野外實察研習會論文集,頁1-12。
    87. 陳文尚(1997):地理實察作為批判性思維活動,高師大地理系「國民中學認識台灣地理篇」課程研討會論文集,頁111-124。
    88. 陳文福(民76):林口台地第四系沉積環境之初步研究,台灣大學地質學系學士論文。
    89. 陳文福(民78):林口礫石之地層與沉積學研究,台灣大學地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90. 陳文福、鄧屬予、安朔葉、李建成、朱傚祖(民83):南砍斷層之觀察及意義初釋,地質第14 卷第1 期,頁63~71。
    91. 陳王琨(民87):美麗與古典的對話--桃市百大風光,台灣環保聯盟,達璟文化。
    92. 陳世榮(1999):清代北桃園的開發與地方社會建構(1683-1895),中央大學歷史所碩論。
    93. 陳正祥(1993):台灣地誌(下冊),台北:南天書局。
    94. 陳宏宇(民87):山崩,地球科學園地,第六期,頁12~21。
    95. 陳板、林美容、林茂賢等(民87):人與土地-土地伯公的信仰活動成果專輯,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96. 陳源在(1993):鄉土環境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方式~以宜蘭縣頭城鎮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專刊第一號。
    97. 陳裕現(1992):圓通寺自然步道解說手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出版社。
    98. 游以德、陳玉峰、吳盈(民79):台灣原生植物(上)(下),台北市:淑馨。
    99. 黃玉冠(1994):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00. 黃厚源(1994):我家鄉桃園縣,桃園文獻第二期,桃園縣政府。
    101. 黃炳煌(1987):從教學的概念分析談教學設計,現代教育,第2卷第3期,頁87-103。
    102. 黃浩明(民86):龜山鄉志。
    103. 黃祥慶(1995):桃園台地群之礫石堆積層,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
    104. 黃朝恩(1990):戶外教學在地理教育中扮演的角色,環境教育季刊,第5期,頁24-31。
    105. 黃朝恩(1990):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野外地理探索,地理教育,第16期,頁55-66。
    106. 黃朝恩(1991):中學地理科戶外教學活動的編寫和實施,中等教育,第42卷第1期,頁30-43。
    107. 黃朝恩(1991):地理科教學資源的意義和運用,地理教育,第17期,頁51-59。
    108. 黃朝恩(1994):地理科戶外環境教學之實驗研究,台灣師大地理研究報告,第21期,頁173-207。
    109. 黃薇樺(1998):以社區鄉土資源結合環境教育理念進行鄉土教學活動課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10. 楊志誠(1993):國中教師戶外環境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1. 楊萬全(1987):地理實察面面觀,地理教育,第13期,頁17-21。
    112. 楊榮祥(1979):戴爾的「經驗塔」-教學資源運用的原則(上),科學教育,第25期,頁9-13。
    113. 萬獻銘、陳淑華(民77):林口台地礫石風化之礦物學及化學特性研究及其與紅土形成之關係,地質八卷,第1~2期。
    114. 葉宗賦(1998):自然保育推廣模式之建構及效果評估之研究─以小烏來森林遊樂區為例,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15. 廖麗君(1998):孔廟在台灣,大地雜誌,第126期。
    116. 劉棠瑞、蘇鴻傑 (1997):森林植物生態學,台灣商務印書館。
    117. 蔡居澤(1996):國民中學戶外教育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之研究,師大公民訓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18. 蔡振聰、吳純寬(1992):公園常見花木,淑馨出版社。
    119. 鄭元春(1989):小野花的話,台灣省立博物館印行。
    120. 鄭勝華(1995):生物及自然保育,台灣地理概論,臺北:中華書局,頁85-113。
    121. 鄭勝華(1999):棲地生物景觀在地理教育上的價值,臺北:第三屆臺灣地理學術研討會。
    122. 鄭順丸(民91):桃園縣石門山植物資源調查及其在鄉土環境戶外教學活動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生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3. 鄭瑞璋(民70):龜山分區,台灣坡地社區工程地質調查與探勘報告第二卷,第三集。
    124. 鄧天德主持(1990):桃園縣新竹縣市環境教育資源調查與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 79-0421-S133-01Z。
    125. 鄧國雄(1979):台灣西北部紅壤礫石台地地形之計量研究,台北:文化大學地理所博士論文。
    126. 盧秀琴(民85):國民小學自然科新課程的認識,國民教育,第37卷第1期,頁28-31。
    127. 諶凱英(1995):桃園台地群崖地形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研究所碩士論文。
    128. 戴寶村(民87):土地伯公信仰到社區文化,庄頭庄尾土地公,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129. 謝鴻儒(2000):國小教師戶外教學現況與障礙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部分:
    1. Donaldson, G. E . & Donaldson, L. E. (1958): Outdoor education, a definition.
    2. Ford, P. M. (1981):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outdoor/environmental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3. Ford, P. M. (1986): Outdoor education : Definition and Philosophy. ERIC No. : ED267941.
    4. HMSO (1993): The Outdoor Classroom, London HMSO Bookshops.
    5. Lang, L. L. (1986): An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Model for Outdoor Education. 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the North Dakota university.
    6. Rillo,T .J. (1985): Outdoor Education Beyond the Classroom Walls, Phi Delta Educational Foundation Bloomington, Indiana.
    7. Smith, P. R. (1987): Outdoor Education and its Educational Objectives, Geography, p209-216.
    8. The Journal of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and recreation, 29(3), p17
    9. Young, K. (1994): Using school grounds as an educational resource, Learning Through Landscapes Trust.
    網站部分:
    1. http://140.122.81.93/exam/1400/final/487230084/Geomorphology/3.htm
    2. http://163.20.150.6/local_route1
    3. http://bbs.nsysu.edu.tw/txtVersion/treasure/Taiwan-HSR/M.1035075748.A/M.1041474877.A/M.1041474934.D.html
    4. http://ceiba.cc.ntu.edu.tw/
    5. http://content.edu.tw/local/kaushoun/dazen/country/29/
    6. http://content.edu.tw/local/tauyan/donmen/content.htm
    7. http://dns.tesri.gov.tw
    8. http://dunite.mr.nsysu.edu.tw/
    9. http://freehomepage.taconet.com.tw
    10. http://gomach.ccjh.tcc.edu.tw
    11. http://guide.ntu.edu.tw
    12.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13. http://nerc1.ckjhs.tyc.edu.tw/10113f.htm
    14. http://news.ngo.org.tw/topic/plant/Acacia-confusa/Acacia-confusa.htm
    15. http://public.tyhg.gov.tw/minjeng/linkc/cong.htm
    16.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tming/new_page_114.htm
    17.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windjim
    18. http://social.ntptc.edu.tw/local/
    19. http://tesri.gov.tw
    20. http://twstudy.iis.sinica.edu.tw
    21. http://w4.ntctcps.tc.edu.tw
    22. http://www.chjhs.chc.edu.tw
    23. http://www.contest.edu.tw
    24. http://www.contractor.com.tw/news/200108/20010817/081703.html
    25. http://www.cpmah.org.tw
    26. http://www.cpmah.org.tw/18/t6.htm
    27. http://www.ct.taipei.gov.tw/index.html
    28. http://www.dhps.tp.edu.tw/
    29. http://www.ettoday.com/2003/02/10/184-1410228.htm
    30. http://www.geo.ntnu.edu.tw/北台灣鄉土環境教育網
    31. http://www.gl.ntu.edu.tw/
    32. http://www.hwes.ylc.edu.tw/teach/teach1
    33.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feb/12/today-s1.htm
    34.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3/new/mar/5/life/travel-1.htm
    35. http://www.lkes.tpc.edu.tw
    36. http://www.nhps.tp.edu.tw
    37. http://www.nmns.edu.tw
    38. http://www.nmns.edu.tw/
    39. http://www.nthu.edu.tw
    40. http://www.shulin.gov.tw/shulin
    41. http://www.survey.taipei.gov.tw
    42. http://www.tacocity.com.tw
    43. http://www.tari.gov.tw
    44. http://www.tiec.tp.edu.tw
    45. http://www.tmtc.edu.tw
    46. http://www.transoft.com.tw
    47. http://www.ttes.tyc.edu.tw
    48. http://www.tyccc.gov.tw/twvillage/vlife/villagelife.html
    49. http://www.tyhg.gov.tw/statictis/B/default.htm
    50. http://www.tyt.org.tw/TeachDa
    51. http://www.ykjhs.tpc.edu.tw
    52. Ttoday 90/05/21即時新聞。
    53. 李錫堤等(1998):林口台地及其鄰接海岸地形變遷與地貌復原可行性探討,網路資http://140.115.123.30/LINKOU/
    54. 經濟日報2003年1月1日第5版企業要聞。
    55. 網路資料(民91):教育桃源---一個不可知的明天 患了河川失憶症的國門之都。
    56. 聯合報2001年4月24日新聞。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