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湯敏
TANG, MIN
論文名稱: 群體中的個人—湯敏水墨創作論述與實踐
Individuals in the groups— Creative Theories and Practics of Tang Min's artworks
指導教授: 吳宥鋅
Wu, Yeou-Xin
口試委員: 孫翼華
Sun, Yi-Hua
張維元
Chang, Wei-Yuan
吳宥鋅
Wu, Yeou-xin
口試日期: 2022/06/27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66
中文關鍵詞: 疏離感孤獨青年危機人物畫
英文關鍵詞: alienation, loneliness, quarter-life crisis, figure painting
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法文獻分析法圖像分析法創作實務研究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86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08下載:1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為創作論述,藉由作品梳理、釐清創作脈絡,建構完整的創作論述。現今的社會結構下,現代人普遍容易感到焦慮、寂寞、失落等內心的不滿足及缺失。筆者關注現代人「青年危機」的議題,以社會新鮮人的身分及角度,透過對城市生活的體驗與觀察,用創作記錄與訴說此種心理狀態。筆者的創作以傳統水墨人物畫為基礎,加入漫畫敘事及人物擬獸化等表現手法,以期形塑個人創作風格。

    第一章闡述本創作研究之動機、目的與研究方法;第二章以社會學理論對於當代社會疏離、孤獨等現象的解析作為論述的主要架構,說明近代各國普遍出現青年危機的現象及背景;第三章透過創作相關主題的藝術家作品分析,尋找個人創作定位,並解析創作理念與風格轉變,歸納創作方法及特色;第四章解析系列及個別作品;第五章為結論,完成系列作品,希望藉由作品反映筆者觀察現今城市生活,感受到的疏離、迷茫現象。

    This research represents the author’s discourse on her creations in the Master training period. Because of social structure, people are generally prone to feel anxiety, loneliness, and loss. The author pays attention to the issue of the " quarter-life crisis ", and describes the emotions of having a quarter-life crisis through painting. The author's creation is based on traditional ink painting and adds comic narrative and character animalism to shape her painting style.

    In Chapter One, the author elaborates on the motivation, purpose, and methods of this article. The second chapter takes the analysis of alienation and loneliness in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explains the phenomenon and background of the widespread quarter-life crisis.

    In Chapter Three, the author compares artists' works on similar themes by categorizing different creation modes and finds the positioning of individual creation. Then,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dividual painting styles and summarizes the method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ainting. In the fourth chapter, the author explains her creation. Finally, the author completed a series of works, hoping to reflect the alienation and confusion that she feel in the city.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本創作研究之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7 第二章 現代生活與青年危機 11 第一節 現代生活與疏離感 11 第二節 孤獨世紀 14 第三節 青年危機 16 第三章 創作理念與方法 21 第一節 青年危機與圖像關係 21 第二節 創作理念與主題 29 第三節 創作方法 31 第四節 創作過程 34 第四章 作品解析 41 第一節 作品系列解析 41 第二節 個別作品分析 46 第五章 結論 63 第一節 創作心得 63 第二節 未來展望 64 參考書目 65

    專書
    陳鼓應編,《存在主義》,臺北市:臺灣商務,1967。
    陳瓊花,《藝術概論》,臺北市:三民,2015。
    彭文賢,《人群關係的生態面》,臺北市:幼獅文化,1992。
    劉昌元,《西方美學導論》,臺北市:聯經,1986。
    Alain de Botton,《機場裡的小旅行:狄波頓第五航站日記》,(A Week at the Airport :A Heathrow Diary, 2009),陳信宏譯,臺北市:先覺,2010。
    Alexandra Robbins、Abby Wilner,《Quarterlife Crisis: The Unique Challenges of Life in Your Twenties》,美國,New York:TarcherPerigee,2001。
    Herbert Read,《藝術的意義:美學思考的關鍵課題》,(The Meaning of Art) 。梁錦鋆譯。臺北市:麥田,2010。
    John Berger,《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 1972)。吳莉君譯。臺北市:麥田,2010。
    Karl Mark,《一八四四年經濟哲學手稿》,(Economic and Philosophic Manuscript, 1844)。李中文譯。新北市:暖暖書屋文化,2016。
    Noreena Hertz,《孤獨世紀:衝擊全球商業模式,危及生活、工作與健康的疏離浪潮》,(The Lonely Century: Coming Together in a World that’s Pulling Apart, 2020)。聞若婷譯。臺北市:先覺,2021。

    期刊
    曾肅良,〈漂浮的孤獨-現代藝術的自戀情結〉,《美育》,139期,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游伯松,〈榮格藝術觀導論(下)〉,《美育》,95期,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鐘夐洋、陳信安,〈漫畫藝術的敘事與解構─以《火影忍者》為例〉,《設計與環境學報》,18期,臺中市:朝陽科技大學設計學院。

    論文
    鄭筌,《赤貧象限解讀:鄭筌彩墨創作研究》,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20,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Robinson, O.C. (2015). Emerging adult, early adulthood and quarter-life crisis: Updat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London, UK.

    網路資源
    阮曉眉,〈孤單的社會學不孤單〉,《巷仔口社會學》。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4/08/25/juanhsiaomei/(2021年10月10日檢索)
    張堪節,〈6成日男對戀愛沒興趣!是什麼讓他們寧可當「佛系男」,也不願主動追求異性?〉,《風傳媒》。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13931?page=1(2021年10月31日檢索)
    Blair Heitmann, “Encountering a Quarter-life Crisis? You Are Not Alone…”。https://blog.linkedin.com/2017/november/15/encountering-a-quarter-life-crisis-you-are-not-alone(2021年11月20日檢索)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