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里鳳
論文名稱: 臺北市外籍配偶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
指導教授: 黃明月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社會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9
中文關鍵詞: 外籍配偶親職教育需求媒介需求支持系統需求
英文關鍵詞: Foreign Spouses, Parental Education Needs, Media Needs, Social Support Needs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88下載:4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外籍配偶對親職教育需求之情形。研究者以自編的「外籍配偶親職教育需求問卷」作為工具,問卷內容包含外籍配偶基本資料、配偶社經地位、親職教育內容需求、媒介需求及支持系統五部份,抽取台北市之外籍配偶420人作為研究對象。所得資料採次數分配、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卡方考驗及平均數、標準差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的處理,藉以探究變項間的關係。根據主要發現,歸納成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各界日後推動外籍配偶親職教育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壹、研究結果
    一、外籍配偶親職教育內容需求方面
    (一)各層面及整體需求的程度很高,普遍覺得需要。
    (二)外籍配偶親職教育內容需求以「教養子女的知識與技能需求」
    層面得分最高,「多元文化的知識與技能需求」層面得分最低。
    (三)原國籍別、教育程度、年齡、子女數、長子女年齡、居臺時間、在臺使用語言、學習華文時間等不同背景變項之外籍配偶其親職教育內容需求均未達顯著差異。
    二、外籍配偶學習親職教育所用媒之介需求以人際媒介為最多。
    三、外籍配偶親職學習親職教育時的支持系統需求以情緒性需求最
    高。

    貳、建議
    一、積極開設外籍配偶親職教育課程,且親職教育課程內容應考量外籍配偶需求與興趣為主。
    二、親職教育課程應以多元方式呈現,加強互動體驗,以促進學習效果。

    三、提供面對面學習的機會,並鼓勵家人一起參與。
    四、積極輔導外籍配偶同儕團體,並善用外籍配偶義工。
    五、加強家庭教育,多舉辦家庭性活動,促進親子互動,讓家庭成為健全家庭。
    六、多製作外籍配偶適用的節目與書刊,並加強宣導出版品,以期發揮最大的效果。
    七、各媒體與各級機關團體學校應本著尊重與愛,多宣導並提供學生認識東南亞文化的課程。

    關鍵詞:外籍配偶、親職教育需求、媒介需求、支持系統需求。

    A Study on Parental Education Needs for Foreign Spouses
    ABSTRACT
    This study was aimed at the foreign spouses in Taipei with
    regard to parental educational needs. It is composed of a questionnaire for parental educational needs. It includes
    personal information, parental educational contents needs, media needs and social support needs. There were 420 questionnaires given to foreign spouses. In the results,
    there were 308 valid samples. These valid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various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element analysis,one-way Anova,standard deviation,arithmetic mean and chi-square test. These methods showed the relation between each variable. According to these important findings,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can be correlated as reference for relevant organizations.
    Important findings:
    1.Parental Educational Needs
    (1).The level of every aspect of needs is very high.
    (2).With respect to the aspect of child-rearing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skill,most respondents scored the hightest grades,meaning they need these skills; With respect to the various cultur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skill-making scores were in the lowermost section, meaning respondents feel they don’t need these skills.
    (3).Foreign spouses of different backgrounds variation-their
    nationality,their educational degree, age, the number
    of children, the eldest child`s age, frequency of speaking everyday language,their husbands` educational level,
    situation of employment,-do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arenting education .
    2. When the foreign spouses study parenting education, people media is the most needed.
    3. When the foreign spouses study parenting education, emotional support is the most necessar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1. Take part in foreign spouses parenting educational classes. Also the foreign spouses’s needs and wills, must be considered.
    2. The family education courses should employ a variety of different methods appropriate to different cultures and learning styles. In addition, the courses should teach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3. Provide the learning chance face by face, and encourage the couples to learning together.
    4. Counsel the group of foreign spouses using foreign volunteers.
    5. By strengthening family education and encouraging whole family activ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can be improved.
    6. Make TV programs and books for foreign spouses. And market the products.
    7. Schools and media should teach the South-East Asian culture to all students and people.

    Key word:Foreign Spouses,Parental Education Needs,Media Needs, Social Support Needs.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及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外籍配偶及其家庭現況之研究 ………………………….9 第二節 親職教育需求的內涵與相關研究…………………………2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1 第二節 研究對象……………………………………………………4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44 第四節 實施程序 ………………………………………………….49 第五節 資料分析 ………………………………………………….50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外籍配偶背景資料分析……………………………………51 第二節 外籍配偶親職教育內容需求之分析 …………………… 54 第三節 外籍配偶親職教育使用媒介需求之分析…………………78 第四節 外籍配偶參與親職教育之支持系統需求分析……………9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00 第二節 建議…………………………………………………………101 參考文獻 ...........................................104 附錄.................................................116

    一、中文部分
    井敏珠(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井敏珠(1995)。從親職教育之理念論國民中小學親職教育之實施。輔
    導季刊,31,13-20。
    內政部(2005)。全球化下的家庭圖像—社會工作實務的新思圍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臺灣社會工作專業人員協會。
    內政部(2006)。94年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2006年6月15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戶政司(2006)。內政統計通報。臺北︰內政部。
    內政部戶政司(2005)。九十二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ris.gov.tw.
    內政部戶政司(2006)。臺閩地區各縣市外籍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取自http://www.ris.gov.tw.
    內政部統計處(2006)。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臺北:內政部。
    2006年1月19日,取自http:// www.moi.gov.tw.
    王以仁(2000)。家庭生命週期與家庭教育。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台北:師大書苑。
    王光宗(2004)。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母親在子女入學後母職經驗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王妙如(2005)。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校教育之研究--以雲林縣為例。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妙雲(2002)。系統分析與設計。台北:碁峯。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期。
    王良芬(2004)。台北縣外籍配偶生活適應之探析-以板橋市中山社區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5。台北:內政部。
    王忠孝(2002)。大眾傳播理論導論。台北:千華。
    王連生(1988)。親職教育理論與應用。台北:五南。
    王淑仙(2000)。臺灣中部地區國中啟智班實施障礙學生家長親職教育意見之調查。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雅芬(2005)。臺北市外籍配偶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順利(2004)。父母知覺親子關係量表之發展。生命歷程中的家庭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手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王瑞壎(2004)。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適應與學習能力之探究。臺灣教育。626。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本間美穗(1996)。異國情、異域結--在台台日通婚的現況及問題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宇沙譯(1995)。有效能的父母。台北:遠流。
    朱玉玲(2002)。澎湖縣外籍新娘生活經驗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朱柔若譯。W.Lawrence Neuman著(2002)。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台北:揚智。
    朱敬先(1979)。變遷社會中的親職教育。教育與心理研究,3,30-58。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的核心課題:一個行動研究的省思。教育研究集刊,49(4)。
    吳秀照(2004)。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對於發展遲緩子女的教養環境與主體經驗初探—從生態系統觀點及相關研究分析。社會發展季刊,105,159-175。
    吳美菁(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的生活適應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私立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吳美雲(2001)。識字教育作為一個賦權運動:以「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為例探討。私利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441。
    吳筱玫(2003)。網路傳播概論。台北:智勝。
    呂美紅(2001)。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與婚姻滿意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灣地區東南亞新娘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玫臻(2002)。外籍新娘的社會網絡與生活適應-民雄鄉的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術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素蓮(2004)。台南縣外籍配偶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既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李愛華(2003)。高雄市國中學生家長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沈中偉(2005)。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沈倖如(2003)。天堂之梯?--台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與抵抗。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車達(2004)。臺灣新女性移民子女之心靈世界探索。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職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周麗端、吳明燁、唐仙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北縣:空大。
    林美和、劉盈盈(2003)。『新移民女性之教育輔導:外籍與大陸配偶面臨的問題』座談會。社教雙月刊,118,5-21。
    林家興(1997)。親職教育的原理與實務。台北:心理。
    林清江(1986)。親職教育的功能與實施方法。師友,228,6-10。
    林淑玲、王麗芹、東育如、袁翠苹、郭倩妏、陳欣潔、陳靜慧、蔡瑩娟(2004)。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推展手冊(入門篇)。台北:教育部。
    林雅婷(2005)。外籍配偶子女幼兒園生活適應之個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林燕宗(2005)。田中地區外籍配偶家庭親子共讀對學前幼兒語言發展之影響。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邱珍琬(2005)。親職教育。台北:五南。
    邱琡雯(2000)。在臺灣東南亞外籍新娘的識字/生活教育:同化?還是多元文化?社會教育學刊,29。
    邱書璇(譯)(2000)。親職教育─家庭、學校和社會關係。台北:揚智。
    侯東成(2001)。巨變時代的親職關係。台北:教育部社教司。
    胡正文(1997)。現代親子觀。台北:千代。
    范鴻達(1993)。低收入家庭親職角色功能、社會支持系統與兒童福利需求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臺灣/印尼配偶貿易的階級與族群關係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39。
    夏曉鵑(2001)。「外籍新娘」現象之媒體建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3。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臺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夏曉鵑(2003)。實踐式研究的在地實踐:以「外籍新娘識字班」為例。臺灣社會研究,49。
    徐如美(2004)。外籍母親親職教育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徐貴蓮(1994)。臺北市幼兒父母對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高淑清(2004)。外籍配偶在台現象與對社區家庭教育與政策之啟示。社會發展季刊,105,150-158。
    高淑清(2005)。同心協力共創佳績—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資源介入。教師天地,第135期,26-34。
    張志鴻(2004)。高雄市國小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態度之研究─現況分析與網路運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思嘉(2002)。家人關係中社會支持獲取策略之運用及其影響。
    「家庭系統量化實徵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央研究院中
    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主辦,台北。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淑芬(2002)。國小學童家長參與親職教育活動需求、動機與阻礙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張斯寧、高慧芬、黃倩儀、廖信達(2001)。親職教育與實務。台北:永大。
    張貴英(1996)。買賣的婚姻—東南亞新娘的交叉剝削圖像。女誌,37-39。
    張鈺珮(2003)。文化差異下「跨國婚姻的迷魅」--以花蓮縣吉安鄉越南新娘的生命經驗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張燕華(1993)。寄養父母對親職教育之需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鐸嚴、何慧敏、陳富美、連心瑜(2004)。親職教育。台北:空大。
    許美瑞(1985)。加強親職教育促進社會祥和。彰化社會教育館(主編),社會教育論著專輯(73-82)。彰化:臺灣省立彰化社會教育館。
    許雅惠(2004)。東南亞外籍配偶家庭兒童生活狀況之研究。九十二 年度內政部兒童局委託研究。
    教育部(2003)。推動外籍與大陸配偶子女教育輔導實施計畫。2005年6月1日,取自http://www.dlkd.hc.edu.tw. 
    教育部(2004)。外籍配偶家庭教育推展手冊(入門篇)。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中心編撰。
    教育部統計處(2005)。外籍配偶就讀國小子女學習及生活意向調查報告(93學年度)。台北:教育部。
    莫藜藜、賴珮玲(2004)。臺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
    莊玉秀(2003)。東南亞及跨國婚姻婦女在台文化適應與旗參與教育活動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縣。
    莊雪芳(2004)。台中市母親母職角色信念與教養方式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靜晃(2005)。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郭靜晃、薛慧平(2004)。外籍配偶母職轉換困境與需求之探討—以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為例。社會發展季刊,105,116-132。
    陳李愛月(2002)。高雄市外籍新娘婚姻與家庭生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明利(2004)。跨國婚姻下 - 東南亞外籍新娘來臺生活適應與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惠(2002)。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貞妃(2002)。祖父母對親職教育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庭芸(2002)。澎湖地區國際婚姻調適之研究:以印尼與越南新娘為例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雅鈴(2004)。新臺灣之子-外籍新娘子女教養問題。幼教資訊,160。
    陳嘉誠(2001)。臺灣地區外籍新娘幸福感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彭梅玲(2004)。家長之內省智能與其對子女教養方式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懷真等譯(1992)。Peter J. O' Connell 原著。社會學辭典。
    台北:五南。
    曾秀卿(1998)。高齡者非理性信念、社會支持與情緒困擾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徐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春霞(1999)。台中市國小學童家長對學校實施親職教育的態度與需求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曾雪娥(2005)。多元文化教育的再一章—新移民及新臺灣之子的家庭教育。教師天地。第135期,50-55。
    曾端真(1991)中小學親職教育的檢討與突破。教師天地,50,33-36。
    曾端真(1991)正視親職教育的重要性。諮商與輔導,65,14-15。
    曾端眞(1994)。親職教育模式與方案。台北:天馬。
    湯允一、董素蘭、林富美、許瑩月合譯,David Croteau,William Hoynes原著(2001)。媒體/社會—產業,形象,與閱聽大眾。台北:學富。
    馮潔瑩(2002)。高級中學親職教育家長態度與實施做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世鈺(2004)。攏是咱姊妹-推展「外籍配偶親職教育成長團體」的需求背景與重要性。港都文教簡訊,89,9-11。
    黃迺毓(2002)。家庭教育。台北:五南。
    黃迺毓、周麗端、鄭淑子、林如萍、陳若琳、唐先梅(2004)。家庭生活教育導論。台北:空大。
    黃玲瑗(2004)。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父母親職教育需求與成效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黃森泉、張雯雁(2003)。外籍新娘婚姻適應與子女教養問題之探討。社會科學研究,8。
    黃琬玲(2005)。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環境與學習適應情形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新生、關尚仁、劉幼琍、吳奇為(1988)。廣播與電視。台北:空大。
    黃貴美(民86)。農漁村親職教育實施現況及需求之研究(計畫編號;86科技-1.16-輔-06(22))。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補助計畫。
    黃德祥(1998)。親職教育。台北:偉華。
    黃麗娥(1999)。臺北市發展遲緩幼兒家長親職教育需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黃馨慧(2005)。外籍新移民家庭及其子女教育。教師天地。第135期。
    楊世瑩(2005)。SPSS統計分析實務。台北:旗標
    楊艾俐(2003)。臺灣新臉譜:東南亞配偶-外籍新娘錯嫁臺灣郎?,天下雜誌,271。
    楊政勳(2001)。基隆市國民中、小學實施親職教育現況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縣。
    楊詠梅(2002)。臺灣印尼籍跨國婚姻婦女之健康關注。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葉肅科(2004)。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與社會凝聚力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臺北市:內政部。
    廖格培(2004)。彰化地區未成年母親婚姻品質與教養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廖雅婷(2003)。以多元文化觀進行外籍新娘識字方案之行動研究--以嘉義縣外籍新娘。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熊淑君(2004)。新移民女性子女的自我概念及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統計室(2005)。93學年度臺北市國中小學校學生父或母為外籍者統計。2005年11月23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2006)。臺北市93年外籍配偶婚育概況。臺北市。
    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劉建順(2001)。現代廣播學。台北:五南。
    劉盈盈(2004)。服務外籍配偶的民間機構巡禮。社教雙月刊,119。
    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潘淑滿(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105。臺北:內政部。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與國小子女學習的障礙及其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際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
    蔡雅玉(2001)。台越跨國婚姻現象之初探。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予靜(2004)。臺灣爸爸的父職經驗—分析台越文化家庭之親職關係。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未出版,臺南縣。
    鄭碧招(2004)。親子共讀對親子關係影響之研究~以台南縣國小高年級學生與家長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蕭淑貞(1998)。親職教育。台北:匯華。
    賴建達(2002)。國民小學實施外籍新娘識字教育之研究-以一所山區小學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戴如玎(2005)。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教養子女經驗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鍾思嘉(1997)。親職教育。台北:空大。
    簡春安(1994)。女性的愛情與婚姻。臺北市:教育部社教司。
    藍采風(1982)。婚姻關係與適應。台北:張老師。
    藍采風(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
    藍采風(1982)。生活壓力與適應。台北:幼獅。
    藍采風、廖榮利(1982)。親職教育的實施。台北:張老師。
    顏錦珠(2002)。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台生活經驗與適應歷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羅美紅(2005)。東南亞外籍母親對子女教養信念之探討—以大台北地區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羅瑞玉(2005)。多元文化觀點談外籍配偶的親職教育。屏縣教育季刊。44期。
    蘇愛秋(1986)。幼稚園符-托兒所-親職教育。台北:信誼基金會。
    蘇愛秋(1991)。親職教育。台北:信誼。
    鐘重發、張正正(2004)。樂當老師更樂當貴人—談外籍配偶子女的班級輔導與父母的親職教育。生命歷程中的家庭教育國際研討會論文手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二、西文部分
    Auerbach, A. B. (1968). Parents learn through discussion: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parent group educ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Inc.
    Baumrind,D.(1976).Child care practices anteceding three patterns of preschool behavior.genetic Psychology Monographs,75,43-88.
    Caplan,G.(1974).Support Systems and Community Mental Health:Lectures on Concept Development. New York:Behavioral Publications.
    Chuang, Y. C. (1992). Family structure & reproductive patterns in a Taiwan fishing village.In edit by Hsieh, J. C. & Chuang, Y. C. (Eds.), The Chinese family and its ritualbehavior (2nd), (pp.128-161).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cademia Sinica Monographseries B, No. 15.
    Cobb,S.(1976).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Psychosomatic Medicine.38.
    Crase, S .J , Carlson, C. & Kontos, S.(1981).Parent education needs and sources as perceived by parents. Home Economics Research Jouranl ,9 , 221-231.
    Duvall,E.M.(1977).Marriage and family development.5th ed.Philadelphia:J.P.Lippincott。
    Erickson,E.H.(1963).Childhood and society.(2nd ed.)New York:Norton.
    Good,C.V.(Ed).(1959).Dictionary of education.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ampany,Inc.
    Havighurst,R.J.(1970)Developmental tasks and education. Rev.2nd ed. New York:David Mackay.
    Knowles, M.S. (1984).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From pedagogy to andragogy . Englewood Cliffs: Cambridge Books.
    Mclanahan,Sara S.&Nacy V.Wedemeyer and Tina Adelberg(1981).Net Structure,Socail Support,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The Single-Parent Family.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43.
    Procidano,M.E. & Heller,K.(1983) Measure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from Friendsand from Family: Three
    Validation Studies.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 , 11,1-24.
    Scissons,E.H.( 1982).A typology of need assessment
    definitions in adult education.Adult Education , 33 (1),
    pp20-28.
    Shumaker, S. A. & Brownell, A. (1984). Toward a theory of
    social support: Closing conceptual gaps.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40 (4), 11-36。
    Shritz, J. M. (Ed) (1988). The fact on file dictionary of education. New York:Facts on File.
    Stevens, J. H. (1989). Parent education, in The World Book Encyclopedia, V.15,World Book, Inc.

    QR CODE